汉语言文学《傲慢与偏见》中叙述视角和写作意义
摘 要: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在叙述诗学上彰显出了某种自觉意识。通过建构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小说改写了传统男性叙......[全文]
时间:2017-08-03
汉语言文学当代传播学视野中的中国传统信息接受观
【内容提要】语言是人类的标征,是人性的外化。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信息接受概念以及对它的解释,我们可以分析和推知中国古代受众信息接受的 ...[全文]
时间:2017-08-03
汉语言文学以《红字》看霍桑的宗教观
摘要:纳萨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由于清教自身的复杂状况,霍桑对清教的态度也是复......[全文]
时间:2017-08-03
汉语言文学汉语研究的方法论
语义型语言和语法型语言在结构原则上的差异,我们曾进行过一些具体的讨论(徐通锵,1991),但要真正弄清楚每一种类型的语言结构,还需 ...[全文]
时间:2017-08-03
汉语言文学文学与玄学·关于《灵山》
汉语,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一个语种,就说这种语言的人数而言,有没有充分表述的自由?这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其次是社会伦理道德的压力,从而 ...[全文]
时间:2017-08-03
汉语言文学人性、人道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文艺理论
对于文艺理论界那些在即将过去的世纪中曾经艰难跋涉过的人来说,迎接新世纪的到来,是不免会有别样的滋味的。在回首往事,对这踬蹶的来路作思 ...[全文]
时间:2017-08-03
汉语言文学人性在中国文学中的流变
一、人性问题概要人性是支撑文学发展的重要基础,透过人性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清楚地描绘出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结构。关于什么是人性的问题, ...[全文]
时间:2017-08-03
汉语言文学关于文学评价中的“人性”标准
一以往我们的文学研究和批评曾被一种“左”的思潮和庸俗社会学思想统治着,突出地表现为把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简单化、庸俗化,以作家的阶......[全文]
时间:2017-08-03
汉语言文学“形象思维”的两次大论争
新中国成立后,美学界、文艺理论界就“形象思维”问题展开过两次大规模的论争。第一次是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历时十年左右;第二次是七......[全文]
时间:2017-08-03
汉语言文学略论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
在《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发表之后,形象思维作为文艺创作的一条基本规律,已被肯定下来了。但是,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 ...[全文]
时间:2017-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