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题】史料与典籍
【关 键 词】《时局图》/作者/版本/代表物/题词
【正 文】
《时局图》作为近代中国一幅著名的时事漫画,频频出现在教科书和各类著述当中,但对其的认识还存在有诸多的分歧(注:诸如对于图中德国代表物的认识上就存在有“肠代表德国”(参见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中华书局1981年6月第1版,第41~42页)、“蛇代表德国”(参见徐学成、王玉芬《〈时局图〉文字说明的一处失误》,《教学研究》1986年第6期,第42页;耿孟辉《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7期,第56页)、 “旗代表德国”(参见朱惠康《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7期,第15~16页)和“肠形大蛔虫代表德国”(参见戚其章《〈时局图〉呼唤革命》,《老漫画》(第4辑),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43页)、“突然变粗的虎尾喻德国”(参见雷颐《图中日月长》,《中华读书报》2000年9月13日)等多种不同的说法,至今未能归一,本文另有论述。)。本文通过梳理史料,对于《时局图》的作者、版本、代表物及题词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以求教于学界。
一、《时局图》的作者问题
有关《时局图》的作者,一般的说法认为是兴中会会员谢缵泰。谢缵泰(1872—1937),字圣安,号康如,祖籍广东开平,出生于澳洲雪梨埠。1887年谢缵泰随经商的父亲谢日昌到香港,肄业于皇仁书院,1892年与杨衢云等人创办“辅仁文社”,1895年加入兴中会,参加策划广州起义,失败后回到香港处理善后。1902年又与洪全福、李纪堂等到广州密谋起义、事泄失败,回到香港参加创办《南华早报》,继续宣传革命。1937年4月1日,病逝于香港,遗着有《中华民国革命秘史》,刊诸《南华早报》(注:参阅杜元载主编:《革命人物志》(八),台北,国民党党史会1973年编辑出版,第340~342页;郭汉民、徐彻主编:《清代人物传稿》(下编第八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第204~207页。)。
有关谢缵泰绘制《时局图》的最早记载,见于国民党元老冯自由所著的《革命逸史》一书记载:戊戌6月缵泰感慨时事,特绘制“东亚时局形势图”, 以警国人。图中以熊代俄国,犬代英国,蛙代法国,鹰代美国,日代日本,肠代德国,其旁题词曰:“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1](pp.41~42)
然而,这一说法除了此一条证据之外,笔者没有找到新的材料加以证明,因此,其可靠性值得怀疑。
1903年,蔡元培主编的上海《俄事警闻》(日报)转载了这幅漫画,其中在图画的“现势”说明中指出“这一张图,叫做《瓜分中国图》。前年有一个人从英国新闻纸上译出来的”,并进一步指出“翻译这一张图的人姓谢,是香港地方印的,五彩鲜明,上海别发洋行寄卖”[2]。
比较以上两种,我更倾向于后者的说法。首先是因为国民党元老冯自由所著《革命逸史》“写成于一九三九至一九四八年”,而上海《俄事警闻》发表《时局图》的时间则是在1903年,后者在时间上来说,更加接近于《时局图》的原创时间。再者,国民党元老冯自由《革命逸史》虽然声明“所载均属最有根据及最有价值之正史材料”,然而,其所记史料除了“以香港中国日报及著者历年笔记函牍民元临时稽勋局调查表为底本”,其他“就着记忆力所及分别录出”[1](本书大意)。依据这一说法,其所记谢缵泰绘制《时局图》事,应该是凭借作者记忆而得出的。陈年旧事,历时既久,又非亲历,这一条史料的可靠性当然值得推敲了。
综合以上两者的说法,《时局图》在中国国内最先为谢缵泰关注应为无疑。那么,在此之前是否存在一“英国新闻纸”上的版本呢?关于这一点,在没有更新材料的基础上,则须以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局势和各国对于中国的关注来推断。
以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被迫割地赔款为契机,同时又与这一时期列强在全球范围瓜分殖民地的浪潮相应,各列强几乎都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远东来,“中国问题”成为“国际关系中头等重要的问题”[3](p.2)。在这一时期,列强在中国的竞争日益激烈化,有关“瓜分”中国的议论开始道路相传。笔者通过查阅当时报纸,得到部分戊戌年以前,有关“瓜分”中国的文章如下表: 刊载文章 文章作者 报纸名称 刊载时间
谬议瓜分 译自德报 《知新报》 1897年2月22日
思欲瓜分 录二月初四日《苏报》 《利济学堂报》 1897年3月20日
谋分中国 香港《士蔑西报》 《知新报》 1897年12月4日
论中国不宜瓜分 译《英字华北日报》 《岭学报》 1898年2月10日
议梗瓜分 译自英报 《知新报》 1898年2月21日
法国照会瓜分中国事(附地图) 原生学舍主人译自日本《时事新报》 《知新报》 1898年3月3日
论法国瓜分照会 《循环报》 《集成报》 1898年3月26日
答问:问瓜分实情 海上杞忧生 《格致新报》 1898年4月1日
大局日危 李维格译 《湘报》 1898年4月11日
论瓜分支那(未完) 录《国闻报》 《湘报》 1898年5月4日
论瓜分支那(续前稿) 录《国闻报》 《湘报》 1898年5月5日
瓜分中国策 译《日本时事报》 《亚东时报》 1898年11月15日
通过分析以上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有关文章多来源自外国报纸,在当时中国所处情境之下,对于中国局势议论“瓜分”之事最多的乃是国外舆论。
国人虽然很早就已感到“国势日蹙”,“外患日逼”,清政府如果不能进一步自强,列强很可能随时“瓜分”中国,但是毕竟中国在当时的事态之中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客体,各列强才是争相抢食中国的主体,因此,与国人的“危亡”意识相比,各列强的“瓜分”意识应当说既是早生的,又是强势的。
国外各大新闻纸在频繁报道“瓜分”中国传闻的同时,一些针对中国的“瓜分图”也被大量炮制出来。上表中有《知新报》刊登署名为原生学舍主人所翻译《法国照会瓜分中国事》照会,此照会译自日本的《时事新报》,其中附有“中国分割图”[4](pp.566~567)。并有传言日本将与西方列强共谋来瓜分中国,“闻倭人以中国舆图用五色画界,指示西洋各国,拟与各国瓜分;宣言十年之外,必可立见此局”[5](p.5)。可以看到,甲午战后中国国际局势的险恶,“瓜分”的危言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现实。
在这一背景下,有关中国的国外时事漫画作品也开始见诸报端(注:就笔者所见到的有关瓜分中国的宣传漫画已不下五幅,限于篇幅未便列出。在此特感谢王开玺教授在资料收集方面所提供的帮助。)。如德国漫画《沉睡》,画中之人(中国),正被一帮老鼠啃噬而浑然不觉,酣睡不醒。意谓中国被各列强争相抢食而酣然无知。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漫画《列强瓜分中国》。这幅漫画以象征大清帝国的龙匍匐在地,成为群兽的猎物,周围围攻的群兽中熊为俄国、鹰为德国、狮子为英国、秃鹫为奥地利、公鸡为法国、豹子为日本,在群兽的夹击中拖着长长辫子的中国龙已经奄奄一息。群兽在共同攻击中国的同时,彼此之间也警惕异常,象征英国的狮子和象征俄国的熊显然已经怒目而视、剑拔弩张了[6](p.116)(见下图)。这幅漫画极其形象地描绘出了甲午战后各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态势,可以说这也是一幅英国版的“时局图”,这幅“时局图”更加形象,也更加接近于当时的“瓜分”局面。
以上论述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到戊戌时期,有关“瓜分”中国之图应该已经很是盛行。
擅长数学和手工技艺的谢缵泰,在此期间,受到西方飞艇研制成功消息的鼓舞,开始潜心研制飞艇。从1894年(光绪二十年)到1899年,他用了5年的时间, 设计出“中国”号飞艇。设计完成后,他决定献给清政府,以推动发展中国的航空事业,但却遭到冷遇,遂将图纸和说明书寄给英国的飞艇研究家,深受赞赏和敬佩[7](p.450)。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谢缵泰所长和当时所专并非漫画, 有关谢缵泰先生绘制《时局图》之说,应该说是谢缵泰先生在当时流行之瓜分图的基础上修改绘制或者说是翻译,才更为符合历史的真实。谢缵泰这幅漫画最早曾刊于1898年7月香港《辅仁文社社刊》上,后托好友带到日本、印成彩图,然后交给上海别发洋行发行,因此,才说“翻译这一张图的人姓谢,是香港地方印的,五彩鲜明,上海别发洋行寄卖”[2]。只是时过境迁,没有很好的历史材料来证明具体哪幅图才是《俄事警闻》上所说的英国新闻纸上的“瓜分”图。
二、版本和代表物问题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及时、深刻、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瓜分竞争的局面,同时也向国人敲起了警钟,给人以“亡国灭种”的危机感。
1900年,沙皇俄国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机,出兵侵占我国东北全境。中俄两国于1902年4月8日在北京签订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规定俄国分三期从我国东三省撤军,每期6个月,18个月内撤完[8](P.40)。1903年4月8日,为俄军第二期撤军的最后期限,俄国不但不肯撤回一兵一卒,反而向清政府提出7项无理要求,实际上是要独吞东北三省,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为唤起国人对东三省前途问题的关注,1903年12月25日由蔡元培等人主编的《俄事警闻》在上海创刊,《时局图》被刊登在其创刊号上:“因为这一张图,我们中国人知道的虽然不少,还有一大半是不知道的,所以特地登在第一天警闻上头,请我们四万万的中国人都开着眼看看,扪着心想想,恐怕不知不觉要赶紧去想法子了。”[2] 这幅图在时局危急面前,再一次形象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吞,以唤醒国人。这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时局图》的最早版本(见下图)。
在“现势”的说明中对该图有着形象的描述:
图上譬喻的:一个是熊,有横霸无忌的样子,占东三省地方,是譬喻俄国;一个是狗,有守住不放的样子,占长江一带地方,是譬喻英国;一个是蛤蟆,有任意收揽的样子,占广东广西云南地方,是譬喻法国;一个是蛇,有贪得无厌的样子,占山东地方,是譬喻德国;一个是太阳,他的光线到福建地方,是譬喻日本;一个是鸟,飞来分食,是譬喻美国,这是乙未年中国和日本订约后,他们公议分定的样子[2]。
也许我们已经发现,这幅图与我们在教科书和各类著作中通常所见到的《时局图》有所不同。今天的《时局图》,除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用虎、熊、蛙、太阳、鹰分别代表英、俄、法、日、美帝国主义国家外,还出现了揭露清政府腐败的内容:图上代表清政府的三个人物,一个手举铜钱,他是搜刮民财的贪官;一个不顾民族安危,正寻欢作乐;还有一个昏昏似睡者,手中拉着网绳,网中一人正念着“之乎者也”,另一人在马旁练武,揭示清政府用科举考试等升官之途愚弄人民(见下页图)。
比较而言,首先,前者相对来说要简单得多,没有反映清政府官员纸醉金迷、耽于酒色的腐朽形象。其次,前图中代表英国的是一条大狗,在后者中已经被改为更加凶猛的虎。另外,前图中山东地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蛇盘曲其中,并有譬喻德国是“一个是蛇,有贪得无厌的样子”的文字说明,而不像后者的模糊不清而造成分歧。
虽然两幅图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我们仍能够从中确定两图有着一定的继承性,后图是在前图的基础上改绘而成的。清光绪三十年正月十一日(1904年2月26 日)《俄事警闻》更名《警钟日报》,在创刊号上发表一幅《听听警钟》的漫画,图上列强正在持刀鸣枪对中国进行劫掠,有人举锤奋力敲着“警钟”,而清统治者却在酣然入睡,另有人或沉迷于大烟,或痴迷于八股科考[9]。这是我们所见最早反映清统治者沉迷腐朽的形象的一幅漫画。如果把该图与《俄事警闻》上的《时局图》相结合,其整体形象就与我们今天所熟见的《时局图》十分接近了。
那么,我们今天所常见的《时局图》又是从何而来,改绘者又是谁呢?
《近代史资料》1954年第1期有文章对此进行了说明, 指出新的《时局图》是“朱士嘉同志于一九四○年在美国国立档案馆发现的”。文章进一步指出“原件没有注明年月”,通过其所附题词,大致确定该图为1900年以后至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之前期间的作品,并通过其“题词全为广东方言”[10],推知作品的作者应该为广东人,但并不知道姓名(注:《题词》见1954年第1期《近代史资料》《时局图题词》,为便于一般读者理解起见,牟安世《义和团抵抗列强瓜分史》(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146页)根据《近代史资料》的注释,把一些难解的广东方言译成了普通话,现抄录供读者参考:
“争什么野气!使什么思疑!时局分明看一下便知。你看俄国好似一只大黑狼到极地,张牙伸爪以恶为题:踏实山、陕、辽东兼及直隶,满洲、蒙古都系他跨下东西;他一心想着吞高丽,又把眼神插住个齐齐哈尔;若然给他来吞噬,遍地将来被他踏低;他见着人就乱屠,村就乱毁,看当地中国人性命贱过沙坭!
再怕有个法人同他合计,你看他伸开臂膀像一只大田鸡:他占据安南作为根据地,还说暹罗那边都是任他施为,揽住琼州还说要两粤东西;怕他呦声来一吠,那时川、广、云南就惹问题。
故此英国好似一只大虫同他抵制:蟠藏两广誓不输亏,他就全身枕住个长江位;又见胶州入了德国箍围,故此伸尾搭藏威海卫,预备俄人南下他就发起雄威;宁可左眼暂留时半闭,等他饥鹰侧翅插下个面花旗。
还有东洋一个如唇齿,都说同文同种两两相依;那里想到他又光射却台湾去,还有层层光,射影入迷离。
唉!我好笑好嬲还有个只虾仔,他一身咸气重,八字须仔飞飞,枉费你中原如许大地,总系一角落藏,没有作为!看他大睡长眠,犹是未起。他还张开罗网,等你起脚难飞,为的是‘之乎也者’迷住你,为的是‘弓刀大石’等你越练越更顽皮。当官的提住个金钱来做生意,兜肚阴虚实在难于医治;个的财主人家诸事懒理,酒色昏迷乐此不疲。那知到外便还有好多谋住你,立刻时常会起祸机;况今日事已;临头,收手未易;如果中国人再不奋发图强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笔者基本同意上述的看法,只是认为该图的成熟时间应该在1904年后。1903年由于俄国占领东三省掀起新一轮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时局图》的刊出显然有着揭露列强瓜分中国,反帝救国的意味;到了1904年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俄之间为了争夺中国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2月8日夜,日本联合舰队突袭旅顺港俄军,引发了日俄战争。而此时腐朽的清政府竟然宣布保持中立,使得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领土上进行瓜分中国的战争。这一系列的事件引发国人不满,促使此时期舆论批判的主体进而转移到清政府身上了。批判政府和唤醒国人成为《警钟日报》的主要任务,《听听警钟》便是这一目的的产物。而新的《时局图》从内涵上来看,则兼具有反帝和反封建两种职能,这说明创作者无论在创作艺术还是在思想觉悟上都已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起码应该在前两图之后产生,并很有可能是以此二者为参照的。
新的《时局图》由朱士嘉先生从美国华盛顿国立档案馆摄制带回后,被大量教材和著作辗转援用,成为常见的版本。但是因其来源不清和注释不明,在对于该图的文字说明上至今仍有不少分歧,尤其是前面所说的有关德国代表物的问题,说法不一。
本文从图画前后承袭的标准来看,认为德国的代表物应该是蛇比较恰当,最起码也应该是动物来代表。从图腾崇拜的角度讲,东西方都有以动物来代表国家的传统,例如中国以龙或龙旗来代表自己;罗马的古徽是母狼,后改为独首鹰,东罗马帝国成立后,又改为双首鹰,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德国、美国、意大利往往以独首鹰来代表,南斯拉夫以双首鹰来代表自己;俄国的原始图腾为熊,波斯的国徽为猫,比利时、西班牙、瑞士以狮为徽志,这些动物往往成为自己国家的代表物,用来代表自己,这些在漫画家创作过程中则成为其创作的素材来源。在近代中国虽说也有在绘画中把西方国家比作动物的,如鸦片战争后,林昌彝愤英人侵入城区,目击心伤,绘《射鹰驱狼图》,以“鹰”谐英,用“狼”影射助鹰为虐者,表示对英国侵略者及助英为虐者的仇恨,所著诗话即名《射鹰楼诗话》,文人学士此图“题咏极多”[11],但毕竟没有整体的认识。因此《时局图》的作者必定拥有一定的西方背景知识,从而认为其沿袭自外国新闻纸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不过,新版的《时局图》由于出现较晚,也有可能因德国在之后中国的国际局势中不受重视而被作者略去未画,仅仅有代表英国的老虎“伸尾搭理威海卫”[10]。
三、《时局图》及其题词问题
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知道《时局图》在演变过程中,至少有两种版本:一为《俄事警闻》上的版本;一为朱士嘉先生1940年在美国国立档案馆发现的版本,而这两种版本中都附有题词,朱先生《时局图》所附题词在《近代史资料》1954年第1期《时局图题词》中有详细的说明,没有太大疑义,但并不能确定其作者,仅能推断其为广东人。
而较早版本的《时局图》题词最早见于冯自由《革命逸史》,“其旁题词曰: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1](p.42) 其后,这首题词诗也被辗转袭用,并有人认为该诗是清末黄遵宪的作品[12](p.35)。同时,有学者认为黄遵宪被罢官后,在厅堂上挂有时人所画的《时局图》。图上,用熊、狗、蛙、鹰等象征各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大好河山的觊觎,表现其对时局的关心和对祖国危亡的担心[13](p.106)。也有学者指出:在黄遵宪乡居的“人境庐”壁上挂着请人摩画的“群雄豆剖图”,记录着外国列强如狼似虎般侵吞中国的形象[14](p.188)。在今天广东梅州市有黄遵宪的故居——人境庐,居内一幅《时局图》引人注目。
黄遵宪,字公度,别署“人境庐主人”,1848年4月27 日生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历任清政府驻日本、英国参赞,驻美国、新加坡总领事。戊戌时期,黄遵宪作为维新派成员,积极推行新政。政变失败后,他被清政府列为“从严惩办”的维新乱党,但由于外国驻华公使等干预,清政府允许其辞职还乡,1905年3月28日在家乡去世,终年58岁。黄遵宪是清末著名爱国诗人、外交家、政治活动家和教育家。在中国近代史上,他是一位走在时代前面,对我国近代史进程产生过影响的人物。
为了理清黄遵宪与《时局图》及其题词的关系,笔者查阅了相关黄遵宪的文集。然而,在黄遵宪的作品中并没有找到题词的小诗,也没有找到相关黄遵宪与《时局图》关系的直接材料(注:笔者主要查阅了吴振清等编校整理的《黄遵宪集》(上下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钱仲联笺注的《人境庐诗草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同时,龚书铎先生还在百忙之中帮我询问了中华书局《黄遵宪全集》的编者陈铮先生,并没有发现相关的内容,在此致谢。)。
那么,黄遵宪的居室当中究竟有无悬挂《时局图》?如果有的话,又是一幅什么样的图呢?
笔者认为黄遵宪居室内悬挂《时局图》的说法与其说是事实的考证,不如说是一种推测,而推测的依据是黄遵宪在戊戌后居乡期间的一首诗。
这首诗便是黄遵宪在1899年放归乡里期间所作的《仰天》,他在《仰天》诗中写道:“仰天击缶唱乌乌,拍遍阑干碎唾壶。病久忍摩新髀肉,劫余惊抚好头颅。筪藏名士株连籍,壁挂群雄豆剖图。敢托鸩媒从凤驾,自排闾阖拨云呼。”[15](p.797) 从诗中“壁挂群雄豆剖图”一句,很多人很容易推测出黄遵宪居室悬挂有“时局图”或“群雄豆剖图”,但这并不一定符合历史的事实。
其实,“群雄豆剖图”,也可以指绘有列强瓜分范围的中国地图,即势力范围图。黄遵宪在此前的另一首诗《上岳阳楼》中写道:“当心忽压秦头日,画地难分禹迹州。”其后,有作者的自注:“近见西人势力范围图,竟将长江上下游及浙江、湖南指入英吉利属内矣。”[15](pp.764—765) 因此,我们知道黄遵宪是亲眼见过所谓“势力范围图”的,这必对他产生一定影响,所述“群雄豆剖图”指作者所见此图也许更加合理。并且,文人写诗多为抒发情意,少有写实,所谓“壁挂群雄豆剖图”,也不一定是确有其事的。
同时,从情理上来讲,戊戌事发之后,维新派人物或被杀或外逃,黄遵宪被免官辞归故里已是宽大处理,此时正是战战兢兢,正如他当时一首名为《雁》的诗中所写道:“汝亦惊弦者,来归过我庐。可能沧海外,代寄故人书。四面犹张网,孤飞未定居。匆匆还不暇,他莫问何如。”[15](p.798) 在此时此刻他怎么可能还敢把明显有对政府不满的《时局图》悬挂于居室壁上呢?
总之,通过梳理黄遵宪与《时局图》及其题词的关系,认为黄遵宪并非《时局图》题词的作者,戊戌政变后居乡期间的黄遵宪是否把所谓《时局图》悬挂于其居室壁上,时过境迁,无人亲眼见过,又没有新史料的情况下,姑且存疑为好。
综上所述,《时局图》是在国家面临瓜分的情境之下,谢缵泰先生参照西方的“瓜分图”修改或翻译而成,之后又经人加工改绘,成为今天我们所常见的版本,这一版本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意味。有关《时局图》版本的演变过程和《时局图》题词的作者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参考文献】
[1] 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 俄事警闻,第一期[N].西历1903—12—15.
[3] 牟安世.义和团抵抗列强瓜分史[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4] 澳门基金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联合出版.知新报(一)[N].卷四十五.
[5] 张之洞.张文襄公奏稿,卷二四[M].1920.
[6] 华少庠、隋舟编著.冲突与融和:图说世界格局中的晚清[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7] 杨长林主编.当代军官百科辞典.解放军出版社,1997.
[8] 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M].第二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
[9] 警钟日报.第一期[N].西历1904—2—26.
[10] 时局图题词.近代史资料[J].1954(1).
[11] 龚书铎、孙燕京.道光间文化论述.福建论坛(文史哲版)[J].1985(6).
[12] 潘国琪、蔡清富选注.近现代爱国诗词选注[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13] 杨天石.黄遵宪[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14] 盛邦和.黄遵宪史学研究[M].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15] (清)黄遵宪著,钱仲联笺注.人境庐诗草笺注(中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