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增大了全社会的能源需求,煤炭市场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由于近年来煤炭行业投资增长较快,煤炭产能稳步提高,煤炭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受市场需求拉动的影响,同时煤炭行业政策性因素推动了成本上升,煤炭价格保持稳中趋升,促进了行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改善。由于煤炭价格上涨,煤炭运输瓶颈作用依然较强,煤炭一度出现净进口局面。总体上未来煤炭供需会维持相对均衡的格局,煤炭供给会逐渐趋于宽松,煤炭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将进一步改善。
2007年以来,煤炭行业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增长势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增大了全社会的能源需求,煤炭市场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由于近年来煤炭行业投资增长较快,煤炭产能稳步提高,煤炭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受市场需求拉动的影响,同时煤炭行业政策性因素推动了成本上升,煤炭价格保持稳中趋升,促进了行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改善。煤炭运力不足依然影响着煤炭行业的发展,受此影响2007年煤炭一度出现净进口的局面,但总体上我国煤炭供应保障充足,以销定产的格局不会改变。从未来发展来看,煤炭价格将在开采成本提高的情况下维持适度上扬的态势,煤炭行业的结构调整会短暂影响到产能变化,但国民经济整体的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深入,煤炭需求的增长速度也将稳中趋弱,总体上煤炭供需会维持相对均衡的格局,煤炭供给会逐渐趋于宽松,煤炭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将进一步改善。
一 2007年1~8月份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一)煤炭行业工业产值增长稳定快速
受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带动,2007年前8个月煤炭行业继续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势头,行业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呈现稳中有升的运行格局。1~8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5578.87亿元,同比增长26.51%,增速较快,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速度提高了2.23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476.98亿元,同比增长27.23%,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91个百分点,销售增速提升相对较快。行业产值销售率达到98.17%,产销衔接良好。
子行业中,烟煤和无烟煤生产业在煤炭行业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1~8月烟煤和无烟煤开采和洗选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产值分别同比增长24.78%和25.88%,增长速度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1.15和1.78个百分点,保持了稳定快速的增长格局。褐煤生产业出现了较为快速的增长势头,煤炭行业整体的景气上升带动了褐煤生产的快速增长,同时煤化工行业在我国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也拉动了褐煤的需求上升。1~8月份褐煤开采和洗选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产值分别同比增长70.68%和61.14%,增速迅猛,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分别提升了29.55和31.88个百分点。
(二)煤炭产量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近年来煤炭产能得到很大提高,受市场需求稳定增长的拉动,煤炭产量保持了稳定快速的增长势头。8月份,全行业原煤产量19397万吨,同比增长8.1%;1~8月份,全行业累计生产原煤14.72亿吨,同比增长11.23%,增长速度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煤炭产量保持了较为快速的增长。库存方面,8月末全国煤炭社会库存量达到1.59亿吨,比年初增长10.5%,全国煤炭企业库存4250万吨,比年初增长2.4%。相对产量规模而言,煤炭库存较小,销售形势保持旺盛。
2007年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上半年GDP增长速度达到11.5%,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8月份全国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8%,比上年全年的增长速度提高2.8个百分点。在此带动下,主要耗煤产品产量出现快速增长。电力行业方面,1~8月份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16.29%,其中火力发电同比增长17.51%;钢铁行业方面,1~8月份全国生铁、钢和钢材的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6.34%、17.74%和24.1%;建材行业方面,1~8月份水泥和平板玻璃的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4.95%和14.35%;化工行业方面,1~8月份化肥、合成氨的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2.3%和6.1%,甲醇和电石的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8.4%和22.87%。主要耗煤产品产量增长快速,带动了煤炭需求快速增长。
(三)煤炭价格整体呈现小幅上涨格局
2007年以来,国家放松了对电煤价格的管制,年初的煤炭订货合同价出现上涨,长期偏低的电煤合同价格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炼焦煤价格都有适度上调,同口径电煤合同价格同比上调15~16元/吨。焦煤、肥煤价格上调20~30元/吨,考虑到新投产机组所订购煤炭价格相对较高,全部电煤合同平均价格上调幅度接近20元/吨。电煤价格的上涨奠定了2007年煤炭价格整体上涨的基础。
根据统计,1~8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指数为103.8,煤炭产品出厂价格同比平均上涨3.8%。据安监总局数据,上半年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商品煤平均售价316.53元/吨,增长3.9%。其中电煤平均售价230.23元/吨,增长5.7%。全国煤炭主产省动力煤、炼焦煤、化肥用煤平均出厂价格分别为309.4元/吨、587.8元/吨、543.5元/吨,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5.13%、7.42%、7.52%。
市场交易煤炭价格同比更是出现明显上涨,根据秦皇岛港煤炭价格行情,2007年8月份,市场交易煤炭平均价格426.5元/吨,同比上涨38.75元/吨,增长10%。其中发热量在6000大卡/千克以上和5500大卡/千克的优质动力煤价格平均分别达到500元/吨和460元/吨,同比分别增长9.89%和10.31%。考虑到海运费用的增加,在广州和上海港煤炭的提货价格涨幅更大。
(四)煤炭行业经济效益增长显著
受需求增长旺盛,煤炭价格上涨的影响,煤炭行业2007年以来经济效益增长显著,1~8月份煤炭行业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5758.58亿元,同比增长31.2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6.74个百分点;全行业累计实现利润553.93亿元,同比增长41.2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8.93个百分点,利润增长速度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显著改善。
随着小煤矿的关停,煤炭资源逐渐向大企业集中,煤炭生产技术水平得以提高,煤炭行业的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行业盈利能力有所提高,1~8月份煤炭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9.6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6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增强和产品产量稳定增长,促进了行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
(五)煤炭进口增长快速,出口同比下降,一度呈现净进口格局
2007年以来,我国煤炭进出口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8月份,全国煤炭累计出口3353万吨,同比下降19.8%;进口3499万吨,同比增长51.7%。进出口相抵,净进口146万吨,而上年同期为净出口1870万吨,进出口环节同比相当于国内新增煤炭资源2016万吨。这一变化改变了我国长期的煤炭净出口格局,2007年我国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
从我国煤炭进出口形势的发展沿革来看,事实上自2004年以来,我国煤炭净出口的数量就整体上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2003年我国煤炭净出口量为8312万吨,到了2006年我国煤炭净出口量大幅度下降为2498万吨。到了2007年,煤炭进出口格局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其根本原因在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重工业化趋势的日益明显,煤炭的国内需求增长快速,特别是2002年以来,我国煤炭产量年均增长14.6%,同期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44%,经济增长进入新的稳定快速增长时期,而同期重化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高耗能产业产能释放较快,2002~2006年间,我国火力发电量年均增长14.4%,钢铁产量年均增长21.56%,这两大主要煤炭消耗行业增长明显加快,增加了对煤炭的需求,使得煤炭的国内需求增长加快,相对减少了出口,同时国内煤炭运力不足使得南方煤炭需求适度寻找国际市场煤炭资源以弥补供给缺口,相对开始增加进口,从而在煤炭的进出口格局上呈现出煤炭出口量整体上逐年减少的趋势,而同期煤炭进口量逐渐增大,造成我国煤炭净出口量逐年下降。
2007年前8个月煤炭整体依然呈现净进口局面,但从月度变化来看,煤炭净进口规模并不是直线上升,上半年累计煤炭净进口395万吨,但下半年以来,煤炭净进口量开始减小。从单月的煤炭进出口上看,7、8月份煤炭出口重新超过进口。整体上,我国煤炭进出口动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国内外煤炭的价格差来决定的,上半年国际市场煤炭价格相对较低,刺激了国内进口的增加,但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煤炭价格开始回升,国内煤炭进口受到一定抑制。整体上,由于煤炭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我国煤炭进口增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这并不会影响我国的能源安全,国内煤炭资源供应具有充足的保障,以销定产的格局不会改变,进口煤炭可以起到适时补充国内煤炭供应、调节供求关系的作用。
二 未来煤炭行业发展展望
(一)煤炭市场需求会保持适度增长,但增速会逐渐趋缓
2007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整体上保持了快速的发展,但经济增长显示出了一定的过热势头,通货膨胀有所加剧,为此国家已经决定将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控制投资规模,降低物价上涨速度,因此未来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将有所放慢,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整体回落,能源和原材料需求增幅也将逐渐走低,整体上煤炭消费需求增长速度将逐渐趋于放缓。同时,国家加大了节能减排的推进力度,上半年全国单位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78%,其中煤炭行业综合能耗同比下降7.76%,耗煤较高的钢铁、建材、化工、电力等行业的综合能耗分别同比下降6.49%、7.84%、5.17%、2.57%,整体上能源消耗强度开始减弱,经济增长对煤炭需求的增长速度也将因此有所调整。
据此,初步预计2007年全国煤炭产量会达到22.93亿吨,同比增长11%。2008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25.22亿吨,同比增长10%。
(二)煤炭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维持小幅上涨
2007年煤炭价格出现一定上涨,主要是由于政策性因素增加了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推动了煤炭价格的走高。为了保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11月,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发布了《关于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根据这一方案我国开始在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等8个煤炭主产省区进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试点省区出让新设煤炭资源探矿权、采矿权,除特别规定之外,一律以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竞争方式有偿取得。此前企业无偿占有属于国家出资探明的煤炭探矿权和无偿取得的采矿权,必须对剩余资源储量评估作价后,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同时,试点省区煤矿企业要依据矿井服务年限或剩余服务年限,按煤炭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分年预提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并列入成本,以保持矿山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
首先,2007年山西省开始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煤矿转产发展基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2007年3月10日,《山西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管理办法》正式出台,按煤种征收标准暂定为动力煤14元/吨、无烟煤18元/吨、炼焦煤20元/吨,并按照矿井核定产能规模进行调节;2007年4月份,山西省开始征收10元/吨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5元/吨的煤矿转产发展基金。再加上资源补偿费、探矿权和采矿权价款、安全费用提取等,煤炭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初步测算,在这些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下,煤炭行业平均生产成本每吨将增加70~90元。
其次,其他基金的征收政策也将陆续出台,并会在试点一段时间后推广到全国。从目前发展形势上看,一些不在试点范围内的省区已经开始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和环境治理保证金。另外,还有部分地方省区开始征收煤炭出省价格调整基金,以及一些水土保持费、水利基金、环境检测费用等名目繁多的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这些政策性因素直接推动了煤炭生产成本的上涨。
最后,2007年以来国家提高了对煤炭开采行业的资源税征收标准,进一步提高了煤炭行业的生产成本,推高了国内煤炭价格。从2007年2月1日开始,国家将主焦煤及肥煤的资源税从3.2元/吨调高到8.0元/吨。
从整体的发展趋势看,提高资源税水平,加大对煤炭行业的税费调控,已经成为我国的长期发展趋势。为促进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动环境保护,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也面临政策性的强制性增加,因此煤炭行业面临的政策性增加成本因素仍将会继续增强。同时,2007年年初国家放松了电煤合同价格的管制,也清楚地表明了国家将逐渐淡出煤炭价格管制的态度,煤炭价格将根据成本因素、市场供需形势,逐渐靠近其合理的价值。这样,在国内经济增长形势良好,煤炭需求保持稳定增加的情况下,煤炭价格势必会保持高位运行、适度上涨的态势。特别是在煤炭行业的结构调整中,我国将推动煤炭行业的资源集中,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并加大关停小型煤矿的力度,这些将有助于我国煤炭企业提高在市场定价中的谈判能力,也将有助于煤炭价格的适度上涨。因此,在政策性因素推动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市场供求力量对比也将支撑煤炭价格高位运行,并存在进一步上扬的可能。
(三)煤炭运力不足的瓶颈作用会逐渐有所缓解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陕西等西北地区,而煤炭需求增长较快的主要是南方沿海地区,特别是2003年以来,南方电网处于电力缺口较大的供应紧张状态,电力投资增长较快,拉动了煤炭需求增长。长期以来,“北煤南运”始终存在运输瓶颈,尽管国家加大了铁路运输投资,但整体上铁路运力依然呈现紧张状态,影响了煤炭行业的生产。2006年,受铁路运输瓶颈制约,全国有2亿吨以上的煤炭生产能力未能发挥出来;而运输条件相对较好的煤矿,超能力生产达1.23亿吨。北方煤炭除需要经过铁路运输以外,还需要从北方港口经海运到达南方港口上岸,运输里程较远,同时由于铁路运输运量相对较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增大了运费成本。
2007年以来,大秦铁路等主要干线扩能改造后,铁路煤炭运力有所增强,同时秦皇岛港煤炭吞吐能力也有所增加,2007年上半年,大秦铁路煤炭运输量同比增长了17%,主要港口煤炭转运量同比增长17.2%,北方煤炭外运的能力有所增强,华北主要煤炭产区的煤炭外运量大幅度增加。2007年,大秦线运力将在2005、2006年两年增加1亿吨的基础上再增加5000万吨,侯月铁路和朔黄铁路的煤炭运力也将总共增加3500万吨,秦皇岛港、唐山港和天津港等主要港口的煤炭转运能力也将增加3000多万吨,整体上华北地区向华东、华南的煤炭调运能力将大幅增强。
从运力看,预计2007年铁路运输对煤炭供应的制约程度有望进一步减轻,但铁路运输制约煤炭供应的基本格局难以根本改变。2007年1~7月份全国铁路煤炭运输量同比增长10.9%,仍略低于同期煤炭产量的增长速度。整体上目前的运力增加主要集中在几条干线上的挖潜改造上,大多数铁路的煤炭运能并没有明显增加,山西中南部、陕西、宁夏等省区仍将受到铁路运输能力的严重制约,煤炭资源、铁路运力和需求市场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在煤炭供应总体宽松的情况下,局部地区和部分时间仍存在煤炭供求的不均衡,这将进一步加剧煤炭价格的波动。
(四)产能增长较快,煤炭行业面临阶段性过剩压力
近年来,我国煤炭需求一直保持旺盛的态势,特别是2002年以来,随着我国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火力发电、钢铁、水泥等高耗煤行业保持了稳定快速的增长,同时近年来我国煤化工项目大量上马,化肥、合成氨的生产对煤炭的需求快速增加。煤炭需求的旺盛拉动了煤炭行业投资的快速增长,2002~2006年间我国煤炭行业投资年均增长45.6%,新增产能在6亿吨以上,煤炭产能扩张十分明显。2006年底,我国煤炭产能已经达到24.31亿吨。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最新调查统计,目前包括新建、改扩建、技术改造和资源整合在内的全国煤矿在建规模高达11亿吨左右。未来几年将是这些新增产能的集中释放期,产能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国内煤炭的需求增长速度。尽管国家加大了小煤矿的关停力度,但并没有影响煤炭产能的扩张。从长期来看,我国煤炭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的局面,目前的煤炭产能可以满足未来几年的发展需求,产能过剩的规模并不大,长远来看这些产能都将随经济的增长而消化。但从阶段性来看,目前煤炭行业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的压力。特别是2007年以后,我国新建煤炭产能开始进入投产高峰期,产能将大幅度增加。但煤炭需求只能保持稳定的增长,而且随着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取得成效,高耗能产品的过快增长将受到抑制,煤炭需求增速将有所回落。这样,煤炭的产能将出现一定的相对过剩。这需要国家加强对煤炭行业的投资管理,利用产能相对宽松的大好时机,推动煤炭行业的结构调整,转变生产增长方式,促进煤炭行业建立起安全、清洁、高效的生产方式。
(五)国内煤炭市场与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逐渐加深
2007年以来煤炭呈现了净进口的格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国家的政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节能降耗等压力的不断增大,国家调整了煤炭的税费政策,主要是提高煤炭开采业的资源税,并新征多种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基金。在关税上,取消了煤炭的出口退税政策,并对煤炭加征5%的出口关税,同时将各类煤炭进口税率由3%~6%降低到0~3%左右。这些税费政策的调整改变了国内和国际市场煤炭的比价关系,整体上抑制了煤炭等资源性产品的出口,有利于保护国内的资源,促进节约利用,同时实施鼓励煤炭进口的政策,有利于局部煤炭供应紧张的地区企业利用国际煤炭资源发展生产。
煤炭进出口关税的调整,加深了国内煤炭市场和国际市场一体化的程度,我国煤炭进口将保持活跃的趋势。在国内煤炭价格存在较强的上涨压力情况下,适时利用国际煤炭资源以补充国内的煤炭供应,有利于保证煤炭市场供求关系的稳定。2007年以来,国际煤炭市场供求关系趋缓,价格稳中有降,整体上开始略低于国内煤炭价格,进口煤炭在价格上日益显示一定的竞争力。亚太地区其他煤炭生产国,如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近年来都增加了煤炭的生产,并寻找出口市场,在我国煤炭市场由过去的供给过剩、有余出口逐步转为供求相对均衡的情况下,煤炭进口的增加将成为发展趋势。特别是在煤炭关税调整、人民币升值加快的情况下,国内煤炭企业开始面临来自国际煤炭市场的竞争。
国内运力的不足也将推动国内煤炭市场和国际接轨的步伐,在煤炭进口限制取消以后,进口煤炭除了在质量、价格上体现出较强竞争力以外,运输优势也逐渐凸显出来。目前,进口煤炭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等南方沿海地区,其中大多是拥有自备码头的电力、化工等企业,进口煤炭分别来自印度尼西亚、越南、澳大利亚等国。从运输里程来看,从我国北方主要煤炭码头秦皇岛到南方港口,运输距离在1500海里左右,但从越南经海运到达我国南方港口,运距相对较短,即使从印尼装船达到我国南方港口,运距也不过2000海里左右,海运部分国内运距并不具有绝对优势。同时,北方煤炭需要经过火车运到煤炭港口,这部分内陆运输运力紧张,同时单位运量相对较小,比起万吨轮船的海运来说,火车运输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经过火车运输到港口库存、海运装卸这一过程,国内煤炭运输的费用成本相对较高,而进口煤炭由于采取万吨级货轮,运输规模较大,降低了单位运输成本,因此相对于我国南方地区而言,进口煤炭在运输方式上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在国内煤炭价格上升和关税成本降低的情况下,进口煤炭对南方沿海地区用户更具吸引力。目前煤炭运输成本已经成为煤炭终端消费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秦皇岛到广州的煤炭运输价格已经占煤炭到港价格的20%左右。由于国内铁路运力瓶颈短期难以消除,增大了煤炭国内物流成本,相对降低了国内煤炭的竞争能力,对我国煤炭的进出口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国内煤炭运输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南方地区适当进口将成为发展趋势,这将使国内煤炭市场的运行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同时我国是世界第一煤炭生产大国,如果我国煤炭出口受加征关税的影响而减少的话,也将影响国际市场上的煤炭价格。整体上,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的大国,煤炭的出口和进口都对国际煤炭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国际市场煤炭资源开始净流入我国,国内煤炭市场价格和国际市场煤价的相互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六)煤炭行业的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深化
我国目前煤炭行业总体生产力水平依然很低,行业平均生产规模较小,布局分散,生产装备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目前我国现有的生产煤矿中,中小型煤矿依然占据绝对多数。据统计,2006年我国矿井的平均生产规模为12.35万吨,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中大型煤矿数量不足2%,生产能力占40%以上,平均矿井规模270万吨/年;中型煤矿数量占2.6%,生产能力占13%,平均矿井规模为63万吨/年;而小型煤矿在数量上占95.5%,占生产能力的45.6%,平均矿井规模仅有5.9万吨/年。大多数小型煤矿装备技术水平差、生产效率低、安全隐患多,影响了我国煤矿行业总体的运行质量。
根据《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我国要加大煤炭行业的结构调整力度,以煤炭整合、有序开发为重点,对中小煤矿实施整合改造,继续关闭1万多处小型煤矿,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实现煤炭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重组整合,使资源向大型煤炭企业集中。在大型煤炭基地内,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推进企业整合。鼓励大型煤炭企业整合重组和上下游产业融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力争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开工大中型煤矿主要分布在大型煤炭基地内,重点建设10个千万吨级现代化露天煤矿和10个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矿井。2010年,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将占全国产量的86%。因此,未来煤炭行业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速度,推进资源整合的进度,煤炭行业的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