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工商税收金融服务等部门将1亿人排斥在正规就业之外,手续越完备,管理越严格烦琐,小企业的生存成本越高
市场经济国家都会有一定数量的非正规就业劳动者,但我国如此庞大的非正规就业人口决不正常。现在的约2亿非正规就业群体,如果采取合理政策,估计可以使1亿人纳入正规就业,但是什么原因导致这1亿多人被排斥在企业法人单位之外,以失业者、自由职业者、临时就业者的个体面目出现呢?说到底,是当前我国苛刻的工商税收门槛,不合理的管理政策,过高的金融服务业门槛,导致我国大批的劳动就业群体难以进入合法的企业部门,导致我国的中小企业难以大量地产生和发展。
如果说在六七年前,办个小公司还可以在任何一个银行里开户,但今天,要在中国银行开个帐户需要注册资金起码100万元,工商、华夏等银行至少要50万元。这种金融服务已经把大批的微型小公司拒之门外。象招商银行,即使开户门槛较低,但帐面上每天必须保持5万元以上的资金,否则每月要收取50元的管理费。
还有公司用房问题,前几年工商局曾经允许从事知识经济的咨询公司利用自己家的住房注册公司,但近来又不允许了。不管什么样的企业,统统都要到外面租房办公。光是一个注册地点,又屏蔽掉一大批进入正规就业的人群。现在很多正规企业,都允许员工在家办公,而注册公司却不允许利用自己家的房屋,这是什么为渊驱鱼的就业政策?!
目前,我国新增劳动力人口不断增加,而正规就业部门吸纳就业的能力已经陷入饱和。从国有部门看,1992年到2004年,我国国有单位职工人数从10889万人减少到6710万人,12年间减少了62%,只有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的公务员人数在这一期间不断增加,从949万增加到1124万,增长了18%。总起来看,国有单位吸纳就业的功能正在萎缩。要想容纳大量的新增就业人员,只有靠新兴的民营企业。
然而在今天,民间创业日益艰难。制定政策的官员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制订政策的出发点,制定出的工商税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民间经济部门的诞生和发展。请看当今的社会,大学毕业生削尖了脑袋拼命往政府部门里面钻,没有人愿意走市场!再也没有人从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下海,90年代下海的人纷纷上岸。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只能说明这场改革恶化了市场中人的环境,只是加强和固化了政府部门和垄断部门的利益。
李炜光教授最近撰文指出:“中国的税收目前实行的是抑制创业、投资和经营的税收制度,是不利于扩大就业的税收制度,必须毫不迟疑地予以改变。”我完全同意这种观点,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对于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来说是典型的绞杀政策。这种绞杀制度,导致大批劳动群体远离法人单位和税收经济。
作为小型企业的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我们深有感触,沉重的税负和不厌其烦的工商税收管理,使这一就业群体烦不胜烦,难以招架。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当前工商税收部门的管理状况。
最近,国家税务局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两税合一换证手续,简直又是一场劳民伤财,浪费的财力物力不计其数。前几年,国家税务局在发票的形式上刚进行了一场改变,最近又在变更形式,这些做法对于大企业来说,有能力应付,而对于那些微型企业而言,简直是时间和工本费的浪费。
这种做法的实质是:国家税务部门将防贼防骗的安全成本最终转移到小企业头上。不管企业的大小,经营额的高低,都要装备机器以用来打印发票,或使用印刷成本高昂的小额票面发票。
并且,对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税收范围不断扩大,且不说传统的营业税、所得税、教育附加税、城建税、印花税、个人工资所得税、车船税,连小企业用自家的房屋办公都要交税,光这一项的税种就有2个: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最近又加上了一个残疾人保障金,不管有无收入都要交纳。办一个小企业简直象被四处拔毛。
还有工商和税务管理部门的繁文缛节,这两个部门对小企业的管理还恐怕抵消不了他们的税收成本和管理成本,有些管理完全是劳民伤财。就我们中心这个小公司创办几年来的经历来说,注册一个几个人的小公司,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财务会计一套手续都要购置,税收等一套手续都要一应俱全,不管有无收入,都要与各个相关的部门打交道。这种情况怎能不导致中小企业和个体户数量大减?!
据国家统计局普查数据,1999年时,我国个体工商户为3160万户,2004年时,下降为2350万户,减少了77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28万户。1998年时,我国企业法人为262.8万家,2004年为325万家,关闭与新增相抵,6年间只增加了62.2万家。仅2005年一年,法人企业即净破产关闭了30万家。假如一个企业平均安排10个劳动力就业,一个个体户平均安排两个劳动力就业,这就减少了2000多万个就业机会。
另据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估计从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身上收取的各种收费和罚款,规模大约在3000亿元左右。如果按照两万元容纳一个劳动力就业来计算,至少有15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和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步履维艰,而中小企业,如果不设法避税和逃税,会有将近85%的企业被迫破产倒闭。
这就是近年来我国失业群体和非正规就业群体日益庞大、下层人民生活日益窘困的原因。而以重税哺养的政府部门和垄断部门其日子却大为好过,许多政府部门经费多得无处花,政府的奢侈日益严重。在烦琐的行政管理和沉重的税费挤压之下,中小企业和个体、自由职业者正在日益凋敝,这与政府希望的目标:经济繁荣和扩大就业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六、容纳非正规就业人口的服务业部门的利润极其微薄
由于前些年的国企改革,工业部门将几千万的从业人员挤进服务业,使服务业从业人员更加过剩,劳动供给更加充足,这导致了服务业某些部门的工资收入和企业利润十分微薄,竞争却相当激烈。
以2004年的经济普查数据为例,这一年,我国第二产业每19.6元的资产可产出1元的利润,资产年回报率是5.1%;而第三产业要67.96元的资产才换到一元利润(主要是将金融部门统计在内),资产年回报率是1.5%。在主营业务/利润总额比方面,第二产业是每发生17.84元主营业务可得税前利润1元,经营效益率是5.6%,而第三产业要每经营20.44元主营业务才获税前利润1元,经营效益率是4.9%。在企业资产/主营业务收入比方面,第二产业是每1.1元资产能产生一元的主营业务,资产利用率是90.9%;第三产业是每3.33元资产才产生一元的主营业务,资产利用率是30%,资产利用率相差2.03倍。
以上三个经济指标衡量显示,第三产业发展状况整体不如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中,容纳非正规就业人员最多的零售业、餐饮业、住宿业等,利润更加微薄。譬如,零售业从业人数占第三产业的13.4%,但其 利润只占这第三产业的2.8%,而批发业以占三产17%的人员创造了21.2%的利润。
2004年零售业个体户的营业总收入2.7万亿,是“企业单位”主营业务收入1.87万亿的1.5倍,个体从业人员2792万,是企业单位从业人员609万的4.6倍。全国6395万个体从业人员中,44%是从事零售业的。
在餐饮业,2004年整个行业利润只有29亿元,主营业务盈利率只有3%,相当于33.2元营业额才有1元利润,致使餐饮业的资产回报率只有1.7%,人均创造利润才1292元。而2004年,住宿业企业法人单位的资产回报率为零、主营业务盈利率为零、利润总额是负的1.4亿,人均利润是负的68元。
当然,以上数字仅仅是根据报表统计得来的,与实际情况肯定有一定出入,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可以看出餐饮业、住宿业和零售业等行业是处在社会平均利润之下的行业,与电信业、企业管理服务业、房地产业等处在社会平均利润上方的行业无法同日而语。但这些行业又都是最容易容纳社会非正规就业者的行业。因此,改善这些行业的经营状况,对于我国社会的就业与底层社会群体生活,关系重大,
因此,我们从理论上产生了这种想法:我国能否诞生出一块“无税经济”或“低税经济”,以改善社会底群体的生存状况?能否使一个数量众多、收入微薄的劳动群体,生活在一个宽松的经营环境之下。这既是对底层经营者的一种照顾,又是对创业者的一种鼓励。只有采取这样的政策,才能导致我国的小企业的生存发展,才能为我国的就业和创业开辟出一个新天地。
七、政策建议:将税收重点转向消费而不是生产经营!抑制创业生产和鼓励奢侈消费的税收模式必须改革!简化小企业的管理程序,实行低税或无税经营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工商和税务部门的一些问题。工商部门的高门槛,屏蔽了大批社会人员进入以法人单位形式出现的劳动组织,而税务部门繁琐的管理和高额的税负,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创业积极性和吸纳就业的能力。
这与我国现行税收制度有着密切关系:只重生产领域里的税收,忽视消费领域的税收,高收入者和高消费者可以一掷千金,购买上千万元的高级轿车,购买上亿元的高级别墅豪宅,收藏几千万元的文物古玩,税负甚轻,甚至没有任何奢侈消费税。而生产经营者辛辛苦苦,每行每动都要上税。这种只在生产环节收税、不在消费领域收税的做法,是当前导致中小企业难以生存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宏观上讲,我国的税收重点必须从生产流通领域转向消费领域。目前这种税收体系是一种惩罚生产者和创业者的制度。譬如,中小企业目前都要交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两个税,但却没有对豪宅的财产税。北京北郊有一个叫“壹千栋”的豪华别墅园,每座洋楼面积大的价值上千万元,小的四五百万元,如果对这种奢侈消费稍微收一下税,也比从千万个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身上刮毛要多得多。
目前我国的税收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惩罚了生产者和创业者,鼓励了奢侈消费者和浪费者。因此,我们向国家税务局大声疾呼:免除压在小企业身上苛捐杂税!去向富人收税,不要向穷人收税!如果将小企业和工商个体户的税收负担减少一半,也就是大约1500亿元,这将极大地增强我国底层经济的活跃度,减少就业压力,改善劳动群体的生活状况,缓解当前社会的贫富矛盾。
如何简化中小企业和个体经商户的管理?工商管理局和国家税务局要通过认真研究,拿出一套新的方案来。譬如,能否实行小企业登记式管理,能否将诸多的小企业进行统一帐户管理和开具发票?能否使微型企业的经济活动免税化和低税负?能否将非发票非税收经济活动规范化?如何使小公司经济活动非税收化?
这些都需要国家税务局和工商管理局在新形式下重新进行研究。
八、重新审视改革方向:仅有经济的发展而没有权利的发展是不够的!
综观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样一个轮廓:中国的市场经济仰仗于政府的推进,但政府的腐败又无时不刻地不影响着市场的行为,挫伤着市场的积极性,最后打造出来的是一个畸形的市场和负担沉重的市场。而市场力量的突围,主要表现在欺骗、作假帐和与权力合谋方面,由此导致了大量的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当一个国家存在着过多的黑色收入,这部分国民财富就要通过种种洗钱手段向国外转移。这种模式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使中国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一方面是热气腾腾的高速经济增长,一方面是资源不断的外流。这在很大程度上减慢了人民富裕的进程,使我国的经济增长内容与结果感受不符。
因此,转变中国改革重点的时代已经到来,政府不仅要想办法降低市场进入的门槛,降低中小企业、个体自由职业者的税负,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还要在建立市场的同时赋予和完善市场应有的权利,特别是尊重和完善劳动群体的政治权利。如果不引入导致社会进步的政治改革,如果不能有效地遏制政府开支和腐败权力,中国改革到最后很可能是一场大众的失望。
结论:中国改革----没有权利的发展仅有经济的发展是不够的。当中国这些年里沉浸在渐进改革的踌躇满志之际,诸多问题已经悄悄暴露。到今天,已经越发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