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外语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较快地、真实地掌握一门语言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语言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这一目的的实现。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如何上好一年级的俄语实践课已成为一个新的、有待于我们去探讨、研究的课题。在此,笔者想通过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关键词:高等院校 实践课 俄语教学我校从50年代起开始招收医学俄语系学生,隔年一招,学制6年,第一学年全部是俄语课,完全按照专业俄语系的方式进行教学,该系毕业的学生既懂医学,又会俄语,是难得的医学俄语复合型人才。几十年来我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这样的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应有的作用。随着近年来新生水平的不断变化,如何上好一年级的俄语实践课已成为一个新的、有待于我们去探讨、研究的课题。在此,笔者想通过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近年来,由于俄语生源减少,学生数量有所下降,但几乎所有的学生入学前都已经学过6年甚至7年的俄语,俄语基础教好,以高考成绩为例,最高分为139分(满分为150分),最低分为119分。但应当看到,绝大多数学生入学前只侧重笔头,因此听说能力比较差。由于学生的情况不同,因此进入此课时,首先要对全班同学的实际情况有个初步了解。既要掌握多数的中间水平,还要熟悉最好和最差者的水平。这种了解可通过一些简单的听写、问答以及小测验等方式进行。课堂上应以大多数学生的水平为准,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授课上的主动权。还要注意调动基础好的和基础较差的同学的积极性。对基础较差的,最初要提问一些简单的,他们易于接受的问题;对水平较高的同学可问一些带有发挥性的问题。这样可使基础差的不至于丧失信心,基础好的也不至于感到枯燥。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刚上此课时,由于把学生水平估计偏低,上课进度慢,单调重复,对学生不论水平高低,一律用同样方法对待。使不少有教好基础的同学,开始时,对学习很感兴趣,渐渐地也就消失了,一度出现上课看课外书的现象。在模仿训练中,有的同学甚至连口都不张,有睡觉的,甚至无故缺席的。近来,特别是这期学生课堂情况已大大改观。
二、以知识的广度求知识的深度
笔者在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到只有有了一定广度,才能达到一定深度。广度和深度是相辅相成的。那种只求深度不求广度的作法,必然会导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结果,更谈不上举一反三,巩固所学的知识了。因为知识的深度并不是仅仅靠多次单调的重复,而是要靠知识的广度来达到。现在我们采用的教材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所编的东方俄语。这部教材共有8册,由易到难,为俄语专业的学生准备的,语言规范,语法现象比较系统。每课围绕一个主题,突出一个重点。因俄语医学系的学生第一年全部是外语课,因此我们这一年的课程设置完全按照专业俄语系来设置的,所以我们把它作为精读课的教材来上。一年级上学期,为了改善学生的语音语调,在模仿练习上花费了教多的时间,主要体现在加大了视听说课的课时。但是,对于已学过6—7年俄语的学生来说,如果仍用较长时间来消化较简单内容,学习兴趣就会自然淡薄。为扩大学生的视野,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要从实际出发,适当加快进度。可给学生选一些与主课内容水平相当的内容,还可选一些有关俄罗斯社会,风土人情的内容作为辅导教材。这样,上课时,学生总会感到内容新颖,兴味无穷。为了配合内容,还可多媒体技术下载一些图片、插图、照片、地图或实物等向学生介绍俄罗斯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等。不断变换场面,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加深了对主教材的理解,扩大了知识面。
要多看。看有两种:一是阅读教材、参考资料等文字材料;二是看录像。看录像既有看又有听,其效果必然胜于单纯阅读。学生单凭个人阅读,单凭听老师讲解还是不够的。要做到使学生洋腔洋调,借助于现代化外语教学设备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图像虽说不是实物,但可起到一定直观模仿作用。把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东西,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俄罗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街道怎样?学校怎样?商店怎样?俄罗斯有什么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这许许多多的问题,单凭老师叙述、讲解,却很难让学生实际感知。所有这些,通过录像放出的生动画面,学生们既看又听,也就一目了然了。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又学得和掌握了一些知识,同时,一些生动的语言也记住了。实践证明,视听同时是吸收知识的最好形式。通过加强视听,学生的听力有明显的提高,从刚入学时的完全懵懂状态到第一学期结束时的基本听懂老师上课的讲解,要求以及问题。
三、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我们要求学生多视听,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俄语表达能力,达到外语的基本功能—交际。要提高表达能力,并不是说只要多视听了就可以解决。在多视听的过程中,只有采取各种有效方式进行训练,才有可能达到提高的目的。训练的方法初步归纳以下几点:
1、相互质疑,加深理解。进入新课,先让学生听1—2遍。对课中出现的重点难点及新单词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相互质疑给以解决。让学生把课前、后内容基本搞懂,通过理解促进记忆。不过这种质疑应当由浅入深,不仅开始时搞,还应贯穿于全课。授课中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老师再讲解。
2、重点模仿,注意差异。俄语词形变化大,人称不同,所用动词词尾也不相同,名词还有单、复数,格的不同变化,要注意这方面的差异。对话中出现的常用句型,在注重模仿的前提下,应向学生讲解清楚,并让学生反复联系使用,力求能够熟记。总之,在整个模仿练习中,要求学生模仿得越像越好。注意表扬好的典型,促进和带动他人。
3、按其角色,配音练习。在模仿练习的基础上,选择某个场面,根据教材中出现的人数和角色,让学生配音练习。这种练习起初可利用图像,音响可留点弱音,以便起到提示作用。熟练后,取消音响,以此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和反应能力。
4、前期提问,后期复述。第一学期,由于每一课围绕一个基本内容,先以简单的方式进行提问,随后逐渐扩大范围,加大难度,并逐步设一些带有发挥性的问题并要求转述课文。第二学期,在提问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某段大意,上完一课之后,不但要用俄语复述出课文梗概,还要就课文相关内容谈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联系实际,分组会话。为使学生灵活掌握,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可联系实际,让学生们进行会话练习。这类活动包括三个方面:
(1)小组讨论,即随机划分小组,围绕某一议题展开讨论,并互相交流。例如,在学习《Туризм》一课时,文中出现这样一句话:“Требование активного и эмоцианального богатого отдыха — это требование нашего времени.”此句中针对“эмоцианального отдыха”可让学生谈论Что имеется в виду эмоцианальный отдых?通过谈论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课文内容,同时创造性的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表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及个人对某事物的思想。
(2)小组辩论。与小组讨论的方法一样,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将学生分成“正方”、“反方”两个小组,主要是在教材的题材范围内提出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交际题目和任务,刺激他们互相之间进行交际活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则应密切注视活动进程,因势利导,使学生在获取语言知识及发展言语能力上达到预定目标。互动式讨论和辩论方式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语言水平、言语技能、心理因素等)适当安排,可选择学生最感兴趣、最关注的话题,方式也应灵活多样。
(3)小组竞赛。具体做法是:将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竞赛时把一个小组看作一个整体,并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尽量用俄语。竞赛每隔三周进行一次,竞赛题目是近期内所学的语言点和语法项目。教师对这些语言点和语法项目进行综合归纳、编排成妙趣横生的竞赛题目。以抢答和指定形式进行。竞赛开始,教师对学生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提问。如:请你列举副动词的句法功能。请你说出由“острый”构成的词组,并举例说明其意义。请说出哪些词是表示人的外貌,等等,也可以给出一个题目让每组就这一题目用俄语编一个故事,要求每个人只讲几句话,大家按照前一个人的思路编下去,直到小组最后一个成员正好把这个故事编完,由大家评选看哪个小组编的最精彩、最符合逻辑。
6、适当纠错,连贯思路。在实践课教学中我们还注意一个问题,即如何对待学生在俄语言语活动中的错误。多年的传统是有错必纠,毫不含糊,这种做法除了不利于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之外,对学生言语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害的,在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当学生正在兴致勃勃地用俄语讨论某一个问题时,如果教师突然纠正,许多学生的思路会被打断,这说明纯“师控”教学有其不利的一面。这就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对教学过程适当调控。有时为了不打断学生的思维,培养流利讲话的技能,即或中间发现错误也不要马上纠正,在讲述完时再纠正。纠正也有重点,学生明知自己错了,不必纠正。纠正时教师应注意态度要和蔼可亲,语言适当,不要刺激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体面,使学习气氛活跃。
目前俄语教学直接的语言环境比较少,这与其他语种比在客观条件上是不利因素,为了做些弥补我们让学生尽量多听俄语原文广播,录音,多看俄语原版电影,多创造语言环境,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