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 > 职业教育 > 正文

送胯技术与短跑成绩的关系

摘 要:运动员送胯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步频步幅以及后蹬力量的大小,同时还影响到身体获得向前的水平速度及身体的协调用力。结合训练实践,运用动力学知识,从送胯技术与短跑的内在联系入手,阐明了送胯技术与短跑成绩的关系。

关键词:田径运动 送胯技术 短跑成绩

一、送胯技术环节

送胯技术环节由以下三个环节组成:送胯的关节角度;送胯的方向;送胯的幅度。

1、送胯的关节角度

送胯的关节是大腿抬起,小腿和大腿夹角约90度。送胯的角度是影响步频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提高送胯频率的首要条件是高抬大腿。大腿和躯干也可以大于90度夹角。

2、送胯的方向

送胯的方向是指大腿的摆动轨迹和速度方向的夹角。正确的送胯方向和速度方向相一致,即前后方向摆动。因为胯的摆动存在惯性,前后方向送胯所产生的惯力不会产生分力效应。如果送胯的方向不和速度方向相一致,而是和速度方向形成角度,那么由于惯力所产生的分力效应会使身体重心的投影轨迹形成曲线,使运动员多跑一段距离。这不仅在时间上影响运动员的成绩,而且由于多跑的距离所做的无用功多消耗了体力和能量。

3、送胯的幅度

送胯的幅度是指大腿和躯干的角度变化。在运动中臂和腿具有相互协调的关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运动员在跑动中腿的摆动半径长于臂的摆动半径,所以臂的频率条件好于腿的频率条件。但是由于臂和腿是同步的摆动关系,臂的频率条件并没有明显的表现出来,但是臂具有了提高步幅和步频的主动性和条件。例如,在冲刺跑中,用加大摆臂幅度来带动送胯,即达到提高步幅的目的。

二、送胯摆动的作用

1、送胯可以增加后蹬力量

将单纯的后蹬和送胯摆腿后蹬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单纯的用支撑腿后蹬是不能充分发挥腿部最大力量的,后蹬力量来源于人的整体动作。摆臂力的正功量大小值,由摆臂的位置和角度及半径R来确定。如果手臂以肩为轴心,作划弧运动,当前臂和上臂夹角是90度,处于蹬力延长线上时,正、负量等于零。下摆时,正负功量产生,且正功量渐渐增大,负功量减少。手臂摆至同侧腿垂直面时,线速度的正功量为最大值,因为此时摆臂力的反作用方向正好与身体水平速度方向相反,加大了推力,提高了速度。随着继续后摆,摆力的方向发生了变化,正功量减小至零,转变为负数。正当摆臂力渐渐消失时,离心力却在渐渐增大。因为短跑的送胯法是:手臂后摆,渐渐加大前臂和上臂的夹角,以取得更大的摆幅,使划弧的半径R加大,离心力加大。

2、送胯可以维持人体的平衡

人体直立不动时平衡的,当迈一步时,平衡就破坏了。这是因为向前迈腿时,骨盆横轴围绕人体做转动,产生动量矩。人在赛跑中,角速度越大,动量矩就越大。人体是多关节结构,如右臂随着左腿一起前摆同时肩带也向左转,还拌有脊柱的扭转。摆臂和摆腿是异侧同时进行,当快速向前摆腿时,摆臂的幅度也要随之加大,否则快速向前就会受到影响。转台实验证明:腿臂的挥摆对人体垂直轴的动量矩之和仍为零,所以在跑动中必须加强送胯的摆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保持向前的水平速度。

3、送胯可以提高跑速

在保持一定的送胯频率的基础上还要相应地增加送胯的幅度,使摆动腿相应地前摆高抬,是髋关节前送充分,左右移动,加大步幅,是上、肢以及脊柱纵轴为旋转轴做相向运动,避免重心左右大幅度的移动,头要正,并保持身体在跑动中的平衡。在向后摆,以身体为动点,它的轨迹是斜向后摆动,倾斜度小一点为好,以利异侧腿积极下压落地,减少能量的消耗。根据个人情况可以有所不同,但每个人关节角度都是同侧伸时最小,异侧腿着地缓冲接近垂直时最大,使蹬地腿短促有力,缓冲腿迅速将重心前移,获得最大的跑进速度。

三、送胯技术模式

03级、04级短跑运动员在训练实验中贯彻了下面的送胯技术模式:大腿和躯干夹角成90度,小腿和大腿成90度,当向前送胯时角度增大,往后摆时角度要小,送胯动作自然有力,前摆稍超过90度,在实际训练中,队员中存在着以下几种典型的错误动作,见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有关指标测试数据(均值)

从表中可见,这些运动员所测试的原始数据的均数都较低。但经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后,测试对象的运动成绩都有一定的增长但实验组较对照组的增幅要大。通过T值检验发现两个组的行进间30m跑,100m跑成绩是高度显著性差异,步长与步频显著差异。因为两个组对送胯技术要求不同,从而导致两组对象技术改进状况、短跑成绩的提高也不同。实验组送胯技术改进得好而快,短跑成绩提高的幅度与速度也相对较大。这也进一步表明了,正确的送胯技术对提高短跑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总结和建议

(1) 送胯技术是短跑中最简单的技术动作,也是最基础的技术环节,短跑中的前摆抬腿不充分,步子小,坐着跑等一系列现象都与送胯技术错误有关。送胯技术与短跑成绩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要想在短跑中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掌握正确的送胯技术。

(2)教练员在训练时让初学者要按照合理的送胯模式进行练习,使其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使其动作达到自动化,从而获得最佳的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过家兴.运动训练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