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 > 职业教育 > 正文

基础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摘 要: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与核心,也是教育改革的难点,积极探索用现代科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改造传统教学内容的途径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关键词:教学改革 PBL 考试制度 实验教学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创新更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医学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针对传统医学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在广泛借鉴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推出了以“构建系统整合课程体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问题导向、师生互动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全新的教学模式。经过三年来的实践,沈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在医学基础课程建设和改革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共承担教改项目14项,其中国家十一·五教改课题2项、辽宁省十一·五教改课题6项、沈阳医学院院级教改课题6项。获辽宁省教学改革成果三等奖一项,病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生物化学等三个学科被评为沈阳医学院精品课程。

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基于问题的学习法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通过基于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而进行直接学习[1]。我们在病理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等三个学科首先进行了改革,使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设计真实性任务,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进行自主探究,代替以往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被动、间接式的接受知识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免疫学教研室2006年学院在研课题《PBL方法在免疫学实验课应用的研究》(韦星呈教授主持),从免疫学实验课入手,引进PBL教学方法,较早地在课堂和实验教学中引入课堂讨论,课堂学生提问,学生上黑板画图讲解,给学生布置介绍课外阅读参考文献,结合讲课内容尽量与临床有机结合等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将通过考试和考察的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比,经统计学分析,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免疫学实验课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在提高教学效果中的作用。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2006年在研学院教改课题《医学微生物学讨论式教学模式对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研究》(刘新教授主持)以04-06级本科学生为对象,在理论课程伊始从新现与再现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入手将10余个讨论题目发给每名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微生物学讨论,学生在学习期间利用课余时间搜索网络信息或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为学期末递交论文奠定基础。在收到学生上交的论文后任课教师认真批阅,选取优秀论文在最后一次理论课上进行讨论交流。此种教学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效果良好。有利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二、改革考试方法,突出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

传统的理论课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闭卷考试的考核形式也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难以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基础医学教育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在组织胚胎学教研室首先进行了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效果分析为重点的考试改革试点。在实践中我们强调考试内容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操作技能,还要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力考核。考试形式随着考试内容的改革发生相应的变化。采取笔试、动手操作、实验设计等多样化考试形式,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测评。如在理论考试中,除保留一部分以考查基础理论为主的传统闭卷考试形式,增加一部分以考查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的开卷形式。通过闭卷、开卷及不同构成比例的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方式,对2个年级5个专业(麻醉、影像、英文、医疗、预防)的28个班总计817名学生进行了在组织胚胎学理论考试中增加开卷试题的探索。

实践表明:在理论考试中增加开卷试题的尝试不仅减少了闭卷考试的局限性,使学生判断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卷中得到较明确的体现;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主动学习精神,从而使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强大的原动力;同时也给教师工作增加前所未有的压力,促进教学过程的全面改革以适应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3]。

来自学生的反馈调查表显示:尽管开卷考试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试题难度也比以前的闭卷题大多了,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含有开卷试题的理论考试。考试结束后,师生普遍认为开卷考试更有助于对创新思维能力的测试,并对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的出题与判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建立具有沈医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从实践能力训练这个关键点入手,突破传统分段(分割式)教学格局,将前后理论教学内容贯通穿插,系统规范化训练;启发学生自主思维、主动创新;加强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紧跟现代医学进展,改善知识结构;实现医学院校教学目标:培养服务于医疗工作、医学研究的实用型、复合型现代医学人才。其特点是以创新开放为方向,综合训练为基础。

因此,改革后的新实验教学方案特点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达到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实践、创新为教学目的,学生走向台前,教师退居幕后,教学结构由线性趋于复杂。新实验教学内容实现为学生提供实验方向、基础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起步上路,提供学生足够空间自由选择、设计,培养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与主动实践,达到运用知识、掌握知识和发现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机能实验中心在我院率先施行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在优化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下工夫,对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与药理学三门实验课的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创建成一门“机能实验学”课程。本课程属于必修课。独立开课,独立考核。教学分三个阶段进行:

①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阶段;②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阶段;③探索性实验阶段。

经过初步整合后的机能实验项目中基础性实验占60%,综合性实验占30%,探索性实验占10%。

其次,制定了机能实验学教学大纲,设计了编写机能实验学教材。作为一门新学科,机能实验学教材不同于一般实验课教材,它既要有利于加强实验基本原理和操作的训练,又要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经过严格论证,机能实验中心打破学科和课程间的壁垒,精选实验内容,删减重复性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保留部分“三理”学科的经典实验,增加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比例,如生理学的“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与药理学的“药物的抗凝血作用” 实验的实验目的、方法和步骤非常相似,完全可以合并,生理学的“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与药理学的“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血压的影响” 实验也可以合并成“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及药物的影响” 实验,同时开设实验设计课,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开展探索性实验,给指导教师带来了严峻考验。由于机能实验中心在管理体制上独立于各学科教研室,但没有配备专职教师,这种状况使得中心的教学任务必须依赖相关教研室予以承担。但相关教研室有自身承担的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因而,中心制定对本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标准和鼓励措施,促使教师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和途径,进行相应的学习和训练;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为教师提供培训、学术交流的机会。同时,学校制定相应的政策,使承担本课程的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够在政策上得到认可和体现,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本课程能够顺利实施。

总之,医学教学模式改革是我们在本科生教育中实施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模式的一次尝试,也是一次力度较大的改革。这次改革具有如下特点:

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本领,教师达到教人以“渔”的目的;②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毕业时应聘的竞争力;③提高了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为毕业后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④培养了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团队精神、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促进了常规课程的学习,让学有余力者充分发挥其潜能;⑤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金华.浅谈PBL教学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4:12.

[2]刘新、张博芬、董圆,等.医学微生物学讨论式教学的意义. 微生物学学报,2005,32(6): 133-15.

[3]张庭深、张勇、丛静,等.组胚学理论考试方式的改革和思考.医学教育探索,2006,5(5):408-409.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