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 > 职业教育 > 正文

和谐生物课堂面面观

摘 要:和谐产生美,和谐的生物课堂能产生无穷的动力,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本文结合当前的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及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创建和谐的生物课堂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和谐 生物课堂 师生关系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和谐”,就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和谐产生美。和谐的生物课堂表现为教师、学生、生物课程三个基本要素的彼此和谐,即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师生和生物课程的和谐。和谐课堂是充满民主的课堂,是活课堂,是动态的课堂。这是我们生物教师一直为之努力并追求的。和谐的生物课堂能产生无穷的动力,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如何创建和谐的生物课堂,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多年来的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处理好全面发展学生素养与应试能力提高的关系是创建和谐生物课堂的前提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核心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高中教学又必须面对高考,这是一个回避不了的现实,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本无可厚非,只要高考存在就回避不了应试。问题是当前的高中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单纯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了课堂教学的唯一或主要的价值取向。在这种价值取向下,灌输、机械重复与训练就成了课堂的主旋律。这种课堂教学把应试推到了发展学生素养的对立面,教学的价值就剩下了应试。

发展学生的素养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两个价值取向虽然存在矛盾,但它们也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一致性。高考考纲将命题的要求表述为:“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从命题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它与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理念是高度一致的。高考考纲界定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要求,其实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以科学素养考查为主要目标的试题,诸如实验设计与分析,信息的获取、处理、转换与表达等类型的试题,已成为高考的主要题型。可以说,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是同步进行的,在某些方面它们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不应该是水火不相容的。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素养提高为核心任务的教学,同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水平。

因此,就现实的高中教学,抛开应试而谈学生发展是不现实的,以追求学生升学为唯一目标的教学是教学的悲哀,是对学生未来的不负责。我们不能期待两者的完全重合,但追求两者的最大交集则是每个教师应该做的。只有从这一点出发,生物课堂教学才可能建立和谐的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素养,还有助于有效提高学生应试的能力。

二、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创造和谐生物课堂的根本条件

首先,教师的喜怒哀乐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和谐程度。当教师带着悲观情绪走向课堂,既缺乏热情又没有激情,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就会盼着早点下课。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用很长时间说与教学无关的话,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也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因个别学生违犯课堂纪律就怒不可遏,向全班学生发火、停课,等等。这些都造成课堂教学的不和谐,影响教学效果。其次,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创建和谐生物课堂的根本条件。教师的人格力量包括乐观、开朗、热情、信任和鼓励等,当教师充满自信面带微笑走上讲台时,互致问候就显得是那样真诚、实在,形成热烈、渴望与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热爱教育事业,情系学生的教师会把讲坛视作圣坛,不容任何灰尘去玷污。当教师处于和谐的课堂之中时,常会激情不断,才华横溢,灵感突现。和谐课堂为教师展示才能和学术水平、创造辉煌人生提供了坚强的阵地,许多好的思想和见解是在课堂上发源的。人们常说的借景生情就是这个道理。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听讲,在激情处师生开怀大笑,都为教师热爱讲坛创造了难以忘怀的人生轨迹。当偶有个别学生迟到、看课外书、小声说话等违纪现象,教师一个示意性的眼神,一句幽默的一语双关的话都会在和谐的气氛下悄然进行。

三、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生物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以人为本实质上是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心中有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讲述应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民主、平等是和谐生物课堂的重要表现形式。

教师要做一个具有民主意识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仅研究自己怎样把问题讲清楚,而且注意听取学生的观点和见解,把教与学密切联系起来。高中生物对学生来说是一门较难的课,要求学它的人有敏捷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严密的逻辑分析、表达能力。在生物课上,要耐心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而这两种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掌握的,所以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对其不明白的地方要耐心指导、讲解。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说的时间和空间,宁可教师少说些,都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只有师生处于互相平等的地位,学生才能放开的想,大胆地说。教师应允许学生发表错误见解,只有让学生把错误见解表达出来,教师才能把握学生学习的脉搏。从教师自身出发,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真诚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非权势,不以个人职业地位去压制学生,不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态度,允许学生犯错、认错、改错,并给予更多的正面帮助。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开诚布公,不虚伪行事。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不体罚、不讽刺挖苦学生。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经常和学生谈心,不仅谈学习,还包括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和困惑,帮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当中。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并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教育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师生关系是受师生双方影响的。因此必须用自己全部的智慧、知识、能力和高尚的人格去努力建立这种和谐关系。

四、改变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创建和谐的生生关系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生物教学方式的“教”和“学”被划分的很一清二楚,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向培养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两件相互独立的事情,二者之间没有沟通和交流。这种教学方式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古板僵化、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学习范围狭窄,学习方法死板、机械。

生物新课程要求必须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从教师的教中解放出来,同时增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交流性,即要求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探究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要引导每个学生在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向对方学习,向优秀学生学习。这种合作关系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获得成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从而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益。目前在以班级教学为主的前提下要采用其他有利的教学组织形式为补充。小组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组织形式,它能增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增加学生交流的机会,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它就与班级教学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补充。高中生物课知识面广,知识零碎,需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充分的交流互动,实现互补。

五、教师要吃透并驾驭教材,创建和谐的师生和教材关系

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畅游知识海洋的“诺亚方舟”,教师与学生要同舟共济,才能披荆斩棘。教师备课要深入,真正挖掘教材的内涵;教学时要浅出,用浅显易懂并适时运用幽默的语言表达教材的意蕴,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教材,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以便在课堂上集中精力思考,有的放矢。

六、注重学科教师间的沟通,关注各科学习,减少课业负担,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保持各科间的和谐良性发展

和谐生物课堂的建立要靠各方面的协调,其中学科教师之间的和谐至关重要,没有学科教师之间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和谐课堂的存在。教师的工作既体现教师的个体劳动,又更具团结协作的整体性质。由于目前过分强调教师的个体成绩,容易造成一些教师只关注自身所任课程的考试分数,而忽略其他学科及学生的均衡发展,造成部分学生的严重偏科。

在实际工作中,要以班主任为核心,协调好各科教师,互通班风和学风情况,互通学生学情,协调好各科教师的时间分配,做到相互礼让,不挤占学生的自主时间,协调好各学科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分工合作,团结协作。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难易程度上要与学生的整体实际相和谐,要让学生学的懂,因为只有在学会中才能会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这样学生就会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始终有一种饥饿感,而不是吃的多,难消化,出现厌学等不和谐的情况。

总之,和谐生物课堂是笑声琅琅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发展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种享受。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因此,创建和谐轻松的生物课堂,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潜能,以学生学会学习为追求,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境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创建了和谐的生物课堂,就为学生保持了一个充满着赞赏和尊重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乐观、开朗、活泼、友善的发展。让我们引领学生跨出传统教学的“三味书屋”扑入民主、平等、和谐的“百草园”吧!

参考文献:

[1]陈权,地理教育,略论和谐课堂的创建,2005(6)

[2]张德伟等,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北京出版社,2005.1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