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 > 职业教育 > 正文

推进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摘 要: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等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强化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为出发点,从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快骨干专业建设、构建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教师队伍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院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招生和就业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同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又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快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渠道。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我国职业教育在总体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完成从量到质的嬗变,从对规模的追求转移到内涵发展上来。高职院校不仅要谋求规模的发展,更要注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存在着以下问题: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导致了在对高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上的盲目性和不一致性;高职教育自身的结构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从规模上看,高职教育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从结构上看,其专业结构、类别结构、层次结构、体制结构还有待逐步完善;从质量和效益上看,50%以上的高职院校近5年刚刚建立起来,人才培养还处于摸索阶段,质量和效益的评价体系、监控机制等也有待逐步健全和完善;高职院校特别是工科类院校注重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实验实习设施和设备投入大、更新快,培养成本相对较高,经费紧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尤其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尽管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与教育部门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要达到50%”的合格要求对照,仍存在较大差距。

二、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和谐发展为主题,以服务为宗旨,以改革为动力,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机制,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管理人才。

(一)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的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为就业服务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坚持面向市场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正确处理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的关系,就业需求和终身教育的关系,确定现代职业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教学观,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确立以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身心素质和创业素质等)为基础,以能力(包括从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综合职业能力较强的、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院校德育工作是提高育人质量的需要,更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的办学理念。

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要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让学生学会做人,遵纪守法;二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礼仪、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使学生形成和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三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变化;四是要加强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现代企业已经把员工的德育水平特别是职业道德水平作为衡量其素质高低的核心要素,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来对待。

(三)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改革的根本问题在于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职业教育以人的技能开发和提升为主要目的,教学模式改革必须以此为基础,贴近实际,最大限度地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一是改革教学模式,增强职业院校教学的灵活性。国内外在教学模式上有许多好的做法,比如“双元制”、“CBE教学模式”、“宽基础,活模块”等,值得我们借鉴,要敢于打破原来旧的教学模式,探索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二是推进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定单式”培养。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企业和行业,彻底改变职业教育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三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四是推行选修制和学分制,建立和完善弹性学习制度,为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四)深化课程改革

课程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也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推进课程改革,首先是要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指导原则,由系统知识传授的学科本位向岗位和就业为目标的能力本位转变,优化教学与训练环节,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其次,要把职业资格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做到不仅要“对口”,更要“接口”,努力做到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企业需要什么技术,我们就设置什么课程,市场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其三,课程改革要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和技术推广结合起来,根据市场、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与安排,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同时,又要结合学生生存发展和社会适应性等需求,既要考虑学生就业的现实需求,又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兴趣。要加大开发和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和校本教材的力度,及时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入课堂。

(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强化职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应着力和更加重视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一是要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职业院校应集中力量,尽快建立起满足骨干专业教学需求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设备的配备要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以通用、实用为原则,重点解决好数量不足、实习工位短缺等问题,保证学生得到足够时间的高质量实际操作训练。二是要与企业密切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性教学的根本出路就在于产学结合和校企结合,各职业院校应利用各种形式,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和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教学。

(六)加快骨干专业建设

骨干专业建设不仅是院校建设的重点,也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的突破口。各院校要注意对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结合自己的办学优势,选择基础好、发展前景广阔的专业作为骨干专业,在师资、设备等方面进行重点建设。要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管理,结合专业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加快形成一批特色专业和精品专业。

(七)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

教学评估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多年来,多数院校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学评价办法,但仍需进一步改革,不断完善。比如鼓励教师创新的评价体制没有建立起来;学生的职业能力没有纳入教学评价的内容。只有鼓励创新,才会有“特色课堂”和个性化学生,只有把学生的职业能力纳入到考评之中,才能真正检验出学院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因此,要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率公示制度,每年定期在网上或其它媒体公布各职业院校的就业率和专业对口就业率,把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工作状况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只有建立一个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评价体系,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真正树立新的教学观和人才观。

三、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集聚一批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职业院校当前乃至于永恒的一项根本性任务。多年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下,经过各院校的积极努力,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求还不能完全适应,一是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尤其是掌握现代前沿技术的专业课教师更缺乏。二是教师学历达标率较低,特别是一些新升格的职业院校和民办院校更为突出。三是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兼职教师占的比例较小,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还为数不多。四是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体现不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为了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是要进一步深化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和管理人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职务聘任制度,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对教师聘任,应扬长避短,不拘一格,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二是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继续教育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职业院校教师必须按规定脱产接受继续教育,并将其作为教师提职、晋级的必要条件。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经济发达地区进行专业实践、考察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职业院校向社会公开招聘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校担任专、兼职教师。三是要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步伐。鼓励教师获到更高层次的学历,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达标率。通过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评聘第二个专业技术职务、组织专业教师参加技术培训、从社会上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大力推进产教结合等途径,尽快建立起“双师型”教师队伍。四是进一步加强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在教学改革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效性。五是加强教师培训基地与实践基地建设,为教师培训和实践提供条件保障。

参考文献:

[1] 周光勇.高等职业教育导论[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2] 滕玉梅.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J].理工高教研究,2003,(6).

[3] 蒋国平.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4

[4] 吴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

[5]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6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