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60年代,在世界各国面对教师极为短缺的情况下,只追求教师的量而忽视教师的质,使教育质量下降。对此,西方国家开始意识到教师在教育发展过程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教师应与医生、律师一样具有专业性。自此,教师的专业化研究进入了社会关注的范围内,也推动了研究者的研究热潮。
国外有关从事某一类特殊教育教师的知识、技能方面的较详细的标准和要求,也有关于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的制度,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提出了法定的要求。目前国内所倡导的“教师专业化”主要针对的是普通学校的教师。而在特殊教育领域里,还没有对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标准作明文规定。根据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关于普通教师专业化标准的规定,参考国外已有的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一些内容,结合我国特殊教育和特殊教育教师的现状和特点,笔者认为,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应该明确化。为此,本文拟对我国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内涵进行探讨,为促进我国特殊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对特殊体育内涵的诠释
特殊体育学是一门相对新兴的体育学科。近30年来,这门学科在美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亚太地区经济较发达国家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有关特殊体育学学术领域问题的研究却是百家争鸣,尤其是近年来对于什么是特殊体育有着各种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至今,对于特殊体育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界定。广义的特殊体育是指为那些体育运动能力显著低于同年龄平均水平的任何群体的人提供的体育服务,包括为各年龄阶段伤残疾病人、智力超常人、体弱多病、忽视锻炼的人提供的体育服务。狭义的特殊体育主要是指为那些体育运动能力显著低于同年中小学学生平均水平的在校残疾学生提供的体育服务。[1]
美国特殊体育教育教授Paul Jansma在其著作《Special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activity, sports, and recreation》中对特殊体育教育的定义为:特殊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一个特殊领域,是为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所提供的发展计划。在特殊体育教育中存在着3种主要教学内容:适应性体育、矫正体育和发展性体育。适应性体育教育(adapted physical educaton)是在对传统体育活动修改的基础上,能够使残疾人有机会,成功、自信地参与体育。矫正体育教育(corr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也称之为治疗性体育教育,主要涉及身体姿态功能性缺陷和身体机能缺陷的康复。发展性体育教育(developmental physical education)是一项涉及到体适能运动或是通过动力性体育训练计划提高残疾学生的能力的体育,使之达到一定的水平或是接近正常学生的水平。当前,这些体育教育的形式不是一直用于隔离性课堂教学中,而是被统一成一个复杂的教学计划进行施教,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进行安排,因材施教。[2]
美国西密执安大学特殊体育学教授张加贝在《试论特殊体育学的内涵与外延》中认为:特殊体育与常规体育的内涵不同,它主要具备5个属性:①服务对象不同。它面对的是非正常人;②教学方法不同。常规体育教学采用的多是集体教学法,而特殊体育教学则必须采用个案教学法;③课堂层次不同。常规体育是在一个层次的课堂内进行教学,而特殊体育的教学会在至少3种类型的课堂内进行;④适应要求不同。特殊体育要求教师根据每个人的问题及其轻重,经常性对体育教学的有关变量进行相应的调节、变更和改编,以确保每个人能成功和安全地完成学习任务。⑤学科形式不同。一般来说,一门体育学科多是从上位学科演绎而来的,或者多是与少数相关学科结合而成的。特殊体育学科则是与其他许多的学科融合而成的。[1]
鉴于特殊体育服务对象的特点,结合我国特殊体育的现状,本文对特殊体育的定义主要是指狭义的特殊体育,即为带有伤残和患有疾病的人提供体育教学、身体锻炼、运动训练和娱乐康复服务的一门学科。根据美国有关为残障人提供无偿教育的法律文件,这里的残障包括学习失能、智力障碍、情绪失控、身体伤残、慢性疾病、视力失能、听力失能、语言失能、自闭症孤独、外伤大脑、视听双失和多重残疾。
2 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内涵标准
2.1 教师专业化内涵标准
专业化一般来讲是普通职业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业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或称教师专业社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指教师个体专业化,后者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两者共同构成了教师的专业化。英国教育社会学家莱西(C.lacey)指出,教师专业化是指个人成长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目前我国提出的教师专业化都包括以上内外两个维度——教师的职业专业化和个体专业化。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已转移到了教师个体专业化。[3]
教师个体专业化(也称之为教师专业内部结构)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它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澳大利亚的埃利雅德博士等人,就教师专业化标准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概括起来说,对教师专业化的标准的研究涵盖了3个基本范畴: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技能的娴熟和专业情意的健全。另外,舒尔曼(Lee S.Shulman)提出6点标准:服务的理念和职业道德;对学术与理论知识有充分的掌握;能在一定的专业范围内进行熟练操作和实践;运用理论对实际情况作出判断;从经验中学习;形成一个专业学习与人员管理的团体。[4]
我国许多学者对教师个体专业化也做了一些纵横结构的研究。我国著名学者叶澜教授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见解:教师的专业结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横向剖面”,在不同阶段有所不同;教师作为专业人员需具备专业的素养,这是作为一门专业的内在要求;它主要包括与时代精神相通的专业理念、多层复合的专业知识以及履行责任和权力的各种能力;提出专业理念,为教师专业行为提供理性支点,区分专业人员的教师与非专业人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我更新”将是现代社会发展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的趋势,是教师专业发展立足点的转变。[5]
目前,不存在一个大家完全认同一致的教师专业化的概念。但是根据对以往学者有关专业化的研究的理解,及通过笔者大量的研究,认为教师由职业向专业方向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也是社会为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努力的过程。教师的职业专业化与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相辅相成,教师专业内在素质结构的成熟发展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与最终深化。
2.2 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内涵的标准
目前,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研究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提出了许多具有价值的观点,教师专业化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却显得有些滞后,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尤显突出、几乎空白。为此,本文将根据笔者在此领域所做专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特殊体育发展的状况,从个体专业化内涵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内涵进行探讨。
美国卡内基财团组织的“全美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倡导《教师专业化标准大纲》,这是一份迄今为止较明确地界定了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文件,它明示了制定专业化量表的基本准则。其中提到了①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并做出相应的措施;理解学生的发展与学习的方法;公平对待学生。②教师负有管理学生学习的责任、探讨始于目标的多种方法;注意集体化情境中的个别化学习。③教师应系统反思自身的实践并从自身的经验中学到知识,参与教育研究,丰富学识。④教师是学校共同体的成员,同其他专家合作提高学校的教育效果;同家长合作推进教育工作。[6] 这4条准则明确强调了教师自身内在的专业素质要求在专业发展中的地位,用于描述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要求也极为重要。通过对教师个体专业化的透析,笔者认为我国特殊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专业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2.1 具备从事特殊体育的良好专业道德
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伦理是专业的一个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教育展望》中指出:在新的教学道德规范中,专业化和专业精神将围绕对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道德定义而达到统一。因此,教育概念的实质是一项道德的概念,教师的专业化首先是以道德要求为基础的。教师的专业道德是特殊体育教师职业的基本规范,是作为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专业准则。其主要体现于:
其一,投身于特殊教育事业的崇高敬业精神。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应建立在志向和兴趣的基础上。崇高的敬业精神,包括明确认识特殊教育教师工作的价值观念,积极的工作态度,坚定的工作理想和全身心的投入。教师的良好形象和魅力是通过智慧和汗水的奉献换来的。所以一个特殊教育教师只有对特殊教育工作倾注了无限热爱和执著追求,做到了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才能从中获得人生价值的升华和别人无法体验到的精神享受。
其二,具备特殊体育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在特殊教育过程中,学生具有学习机械化、情绪多变的特点,这使得教师更应为人师表。此外,由于特殊教育性质、意义、内容和我国特殊体育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我国特殊体育教育的建设者,就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职业自律性、非盈利性的服务动机,对教育对象不求回报的关怀和公正无私的教育爱,呕心沥血的奉献品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善于合作、行之表率的品行等。
其三,应有健康、积极的个性。做特殊体育教师还应有良好的个性,包括积极向上的工作动机,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尊重感、自我满足感、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以及耐心、成熟、情绪稳定、心理健康等人格特质。面对社会对特殊教育的种种不理解、学生的多变等内外部压力,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做好自我调节。
2.2.2 具备丰富的特殊体育教师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特别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面临着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教育的社会化和教育、科研一体化的趋势,要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对人的认识活动而言,无论是观察力还是思维力,都离不开知识。
特殊体育是一门对带有伤残和疾病的人,进行体育教学、身体锻炼、运动训练和娱乐康复的学科。由于特殊人群具有的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殊体育学科则与一般的体育学科有所不同,它是由许多学科融合而成的,如:病理学、康复学、心理学、测量学、体育学、锻炼学等等。为此,特殊体育教师应具备丰富的知识,这有别于普通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此外,作为一名专业的特殊体育教师,应具备相当水平的普通文化知识,这是教师维持正常教学和不断自我学习的基本前提。教师不仅要有所教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学法知识,还要具备康复领域的知识,而且要实现两者的融合并体现出个人特征。
为此,我们可以将特殊体育教师所需的专业知识划分为:普通文化知识;当代重要的工具性学科知识;专业学科教育、教学法知识(一般体育教学法知识和特殊教育教学法知识);医疗康复知识;心理学知识和个人实践知识。
2.2.3 从事特殊体育事业的专业能力
与教师知识一样,教师能力也是教师专业化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个合格的富有专业化训练的教师,应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独到本领,也是体现教师职业专业性和与众不同的教学艺术的特有方面。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从教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量和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的核心因素。
特殊教育领域中,特殊教育教师在其教育过程中有着普通教师从教所需的能力,也有着自身教学环境所提出的更多实施特殊教育的能力。由于教育对象的差异性、特殊性和身体的病态性,特殊体育教师有着比普通学校教师更高的能力要求。除了教育教学能力之外,还体现于:与不同需求人打交道的能力、教学设计的创新能力、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与各界人士合作的能力、体育康复指导能力、运动训练与竞赛组织能力、教育研究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综合能力素质。
2.2.4 特殊体育教师应具备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有赖于先天素质和外部环境,而且也有赖于逐渐形成的自我发展意识和主体意识,即如何回答“我作为一个主体的我,能动的我,如何做一个自我主宰的我”的问题。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保证教师不断自觉地促进自我专业成长的内在主观动力。教师只有具有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才可能有意识地寻找学习机会,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真正成为从教的专业人员。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其内容主要构成要素为: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的反思;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水平、所处阶段的意识以及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
认识自我的过程就是不断履行时代赋予自身现实要求的过程。自我专业发展就是在教师不断学习、调节、反思中逐步发展实现。一方面,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主张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自我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由于特殊教育的特殊性,特殊教师面对的是变化的环境、变化的个体,很难确定一个固定不变的目标和与之相关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也没有任何一种教学的策略永远是最佳的。教师只有在实践反思中发展自身的经验体系,主动地将自己的认知系统知识、经验纳入到教学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并积极寻求更合适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地推动特殊体育学科向前发展,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另一方面,特殊体育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规划、自我学习,促进专业的成长。教师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是成长和发展的历程。而作为教师个体专业化来讲,着力强调了其漫长性和生长性。教师过去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教育信念、理想,都是现在从教的基础,也是未来规划的基础。所以,教师的态度、价值观、人生观都需要通过不断进行自我调整、规划,才能不断充实自己,迎合专业动态发展的特性。教师只有不断地自我学习、更新自我,及时掌握学科的发展动态,才能做到教学的先进性、有效性,才能接受时代的挑战。
3 结论
随着全球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我国对教师专业化的关注与实施,特殊体育教师作为教师成员中的一个群体,在倡导特殊人群回归社会主流思潮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的专业成长对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的个体专业发展在其中起着最为基本的作用,是教师专业化成熟的关键。为此,特殊体育教师具备完善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专业素质是其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和核心,也是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内涵的所在。特殊体育教师内在专业素质的研究将是我国特殊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基石。
【参考文献】
[1]张加贝.试论特殊体育学的内涵与外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6):56~58.
[2]Rud juinbull,著;方俊明,译.今日学校中的特殊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5.
[3]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65~81.
[4]王培峰.小康社会视野中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J].中国特殊教育,2004,(1):75~78.
[5]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9~260.
[6]黄祥林.论教师专业化趋势与现代教师的培养[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6):61~63.
[7]Lynda Fielstein & Patricia Phelps,著;王建平,译.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6~30.
[8]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3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