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学 > 证券金融 > 正文

支票在ATM上的应用问题研究

新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将于2003年9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该办法提出的“存款人可以凭个人身份证件以自然人名义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规定引起社会关注。这一规定实质上是方便并鼓励个人因购房、买车、支付水电费等投资、消费需要而使用个人支票、信用卡等信用支付工具办理转账结算。

作为一种方便灵活的支付结算工具,支票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甚至个人的商品购买和劳务消费。其支付结算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同城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来完成的。现有支票结算流程一般包括出票人签发支票、持票人(或出票人)送交支票、开户银行审核并提出交换、人民银行票据清分中心进行支票清分、对方开户银行提入支票并审核,最后实现款项的收妥入账。这种结算流程大大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贸易的活跃。支票作为一种信用工具,如何更好地发挥其方便支付的作用?能否使银行的机器柜员(ATM)替代人工完成支票传统结算流程的业务处理?这些思考引发出本文的设想,希望同大家共同研究和探讨。

一、现有ATM功能的局限性

从1986年我国银行业引进第一台ATM起,ATM家族逐步发展壮大。据统计,如今已有5万多台ATM遍布全国各地。客户越来越习惯于接受ATM所提供的方便快捷、全天候的金融服务,银行业也日渐受益于ATM所带来的人力成本的节约以及服务时间和空间的扩展。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ATM在我国银行业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ATM的功能太过单一、利用率太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ATM主要为客户提供取款、转账、余额查询和密码修改等几项功能,远远不及国外银行ATM功能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一台ATM动辄几十万元,却只能为客户提供几项服务,银行的投资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报,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面对银行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ATM不但是银行展示其高科技新形象的工具,而应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不但是一个服务终端,也应该成为银行的经营网点。也就是说,ATM应该实现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变。这就需要进一步拓展ATM的服务功能。一个可行思路是把银行的一些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传统业务嫁接到ATM上。这样既能改进原有的业务流程,又可以节约银行的人力成本,还可以拓展ATM的服务功能,促进ATM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变。

正是基于这种思路,本文提出了将支票结算流程运用到ATM上的设想。

二、支票在ATM上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将一项原来主要由人工完成的业务嫁接到ATM上,就不像在ATM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设一些附加功能那么简单,而是对ATM服务功能的全新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此时,ATM作为银行的机器柜员,要完成支票的出票、背书、审核等环节。因此,银行不仅需要对ATM的软件和硬件进行扩充,还需要相应增加一些新的管理功能。

(一) 银行管理功能的扩展

在ATM上实现传统支票结算流程的关键是使用智能卡作为支持工具,并且使用支付密码作为审核支票付款的依据。在这里,先对智能卡和支付密码作一简要介绍。

智能卡是指用硅片代替磁条作为媒介来存储信息并与终端相互联系、认知的银行卡。与磁条卡相比,其更具安全性,因为存储在上面的信息很难被复制。即使信息被复制了,但该信息是经过特别加密后存储在硅片上的,伪造者难以认读。智能卡的另一优势在于,硅片比磁条能够存储更多信息。正因为如此,本文设想将智能卡作为在ATM上实现支票的出票、背书、审核的支持工具。智能卡上存储出票人名称、开户银行、账号等信息,这部分功能等同于目前银行留存的预留印鉴卡。此外智能卡上还存储账号密钥,以生成支付密码。

客户在支票上的签章是银行审核支付的重要依据。由于签章容易伪造,银行难以识别,犯罪分子伪造签章诈骗资金的案件时有发生,造成了银行和客户的资金损失。为保障银行和客户的资金安全,目前已有少数人民银行分支行和商业银行在一些地方试点,由开户银行与客户约定在支票上使用支付密码。支付密码与人工核对印章相比,具有安全性较高、保密性较强、伪造困难等特点,对于便利银行审核支付,防范支付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

支付密码是票据上应记载事项的单向函数,用以对票据要素的完整性和签发人身份的真实性进行再认证。支付密码识别的过程是:客户签发支票时,首先通过对称密码算法及非对称密码算法对票据要素进行运算,然后用账号密钥加密,产生一组支付密码,记录在支票上,相当于盖章;银行收票时,对票据要素以同样的算法进行运算,得出一个结果;同时用预留的验证密钥对支票上的支付密码进行解密,也得出一个结果;然后比较这两个结果是否相符,相当于识别图章印鉴。由此可以看出,支付密码与支票是一一对应的,具有惟一性,与一成不变的图章相比,其难以被伪造,更加安全可靠,而且计算机容易传输和处理。所以本文设想使用支付密码作为ATM机器柜员审核支票付款的依据。

如前所述,生成支付密码需要两个工具,一个是账号密钥,一个是支付密码算法。因此,应该在ATM上加载算法芯片,而在智能卡上存储账号密钥。

1.智能卡的管理

出票人到银行开立支票存款账户,同时申领智能卡并申请使用支付密码。银行将支付密码核验服务器生成的账号密钥存储在智能卡上,卡内同时存储出票人名称、开户银行、账号等信息,同时银行预留验证密钥。

2.密钥的管理

客户端的账号密钥保存在智能卡的专用芯片上,而银行端的验证密钥保存在核验服务器的加密卡上,同时银行设立密钥数据库对账号密钥和验证密钥进行管理。

3.支票的管理

无论是出票人在ATM上审核的支票还是持票人在ATM上审核的支票,最终都要在一定时限内归集到出票人的开户银行,作为扣款的依据留存备查。这是对已兑付支票的管理。

此外,为加强支票的日常管理,防范支票风险,银行可以建立支票管理数据库,对本行辖内各ATM网点签发的支票、留存的支票、回笼的支票以及审核的支票进行实时管理和监控。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高效率的事后监督、查询、检索等一系列后续功能。

(二) ATM服务功能的扩充

1.对ATM软件和硬件的扩充为了实现支票在ATM上的出票、背书、审核,需要对ATM的软件和硬件加载以下内容:

(1)算法芯片

算法芯片上装载有对支票的票据要素进行运算的对称密码算法和非对称密码算法,以生成支付密码和背书密码。

(2)支票打印功能模块

该模块的功能是在支票签发时,将出票人在ATM上输入的票据要素打印在空白支票上;在支票背书时,将生成的背书人和被背书人的背书密码打印在支票上;在支票审核完毕后,将“转讫”字样打印在支票上。

(3)支票扫描功能模块

该模块的功能是在支票审核时,对支票的票据要素以及支付密码、背书密码等信息进行扫描读取。由于票据要素以及支付密码是在支票的正面,而背书密码是在支票背面,所以该模块应该能够对支票进行双面扫描。

(4)汉字输入功能模块

该模块的功能是在ATM上实现汉字信息的输入。

(5)支票口

如同出钞口一样,该出口可以吐出打印好的支票,而且也是支票的背书入口和审核入口。

(6)支票箱

如同现钞箱一样,支票箱内装有空白支票,以供出票之用。

2.ATM的布局

为了方便客户在ATM上实现支票的签发、背书以及审核,对于票据日结算量比较大的客户,应该在客户处安装ATM,同时也可以满足客户内部员工存取现金、转账、查询余额等私人业务需要。

(三)支票结算流程各环节在ATM上的实现

下面就以借记支票流转程序(持票人向其开户银行提示支票)为例来具体分析支票结算流程的各个环节在ATM上实现的可行性。

1.支票在ATM上的出票

出票人在ATM上出票时,将智能卡插入ATM的相应入口,进入交易画面,选择“支票出票”功能,一张支票的格式就会出现在ATM的显示屏上,出票人根据提示逐项填写支票的各项要素。

(1)出票日期:ATM自动将出票当日的日期以大写形式显示为出票日期。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票人签发远期支票。

(2)出票人账号和付款行名称:ATM读取智能卡上的信息,自动输入此两项内容。

(3)收款人名称:由出票人直接输入。

(4)金额:ATM提示输入两次小写金额,以免错输,同时自动带出大写金额。在输入金额时,ATM会读取智能卡上出票人的账户信息。如果输入金额大于账户余额,ATM会给出相应提示,输入金额不被接受,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票人签发空头支票。

(5)支付密码: ATM启动算法芯片以及智能卡上的账号密钥,对输入的上述票据要素加以运算,生成支付密码。

(6)支票存根:ATM将相关信息自动输入支票存根的相应栏目。

出票人对以上输入内容确认无误后,ATM就会自动打印出一张支票,这样就实现了支票在ATM上的出票。

2.支票在ATM上的背书转让

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支票是一种流通十分广泛的支付工具,出票人将支票签发给收款人后,有可能会经过一系列的转让背书,最后的持票人往往已不再是最初的收款人。在人工方式下,背书是由背书人在支票背面签章并记载被背书人名称,并且要求背书连续。那么在ATM方式下,支票的背书又如何实现呢?

本文的初步设想是背书人在ATM上背书时,运用智能卡上的账号密码,对背书人名称以及被背书人名称等信息加以运算,形成背书密码,相当于背书签章,记载在支票背面上。此外,因为背书密码是供ATM鉴别背书连续性之用的,为了便于被背书人辨认,应该保留由背书人在支票背面签章并记载被背书人名称的传统背书方式。

在ATM上背书的具体操作如下:背书人将智能卡及支票插入ATM的相应入口,进入交易画面,选择“支票背书”功能,输入被背书人名称,ATM读取智能卡上的背书人名称并启动账号密钥,生成背书人的背书密码,将此密码按固定格式在支票上打印出来,这样,背书就在ATM上完成了。

3.支票在ATM上的审核

在传统方式下,银行对持票人送交的支票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审核,一方面要审核支票的款式是否符合票据法规定,另一方面要审核支票上各项背书是否连续。而在ATM上进行传统的取现、转账等交易必须以客户密码作为验证客户身份的依据。相应地,在ATM上进行支票上述两方面的审核时,也必须借助支付密码,具体审核程序如下:

(1)审核支票背书的连续性持票人将智能卡和支票插入ATM的相应入口,进入交易画面,选择“支票审核”功能。ATM对支票进行扫描,解读支票上的背书密码,审核其是否连续。因为最后一个被背书人应该是持票人,所以在解读最后一个被背书人的背书密码时,应该将解密得出的被背书人名称、开户银行名称、账号等信息与被背书人智能卡上的相应信息进行比较。如果核对相符并且背书连续,则进入下一个审核程序,即审核支票的真实有效性,否则退票。

(2)审核支票的真实有效性在传统方式下,先由持票人开户银行审核票据的有效性和持票人身份无误后,提出交换,再由出票人开户银行审核票据的有效性。如果无误,则从出票人账户扣款。在ATM方式下,由于采用了支付密码,这两个审核环节可以同时完成,也就是说,在ATM上可以实现支票有效性的实时审核。具体操作程序如下:在对支票背书连续性审核无误后,ATM扫描支票上的票面要素和支付密码,将这些信息通过通信线路传送到本行主机。如果所有银行的对公系统可以实现联网,则本行主机直接将这些信息传送到出票人开户银行的支付密码验证系统;如果没有实现对公系统联网,则可以先传送到人民银行清算中心,再由清算中心传送到出票人开户银行的验证系统。

如果法律允许进行跨行票据结算,出票人开户行验证系统验证支付密码正确并且确认出票人账户有足够余额时,则借记出票人账户,将回执通过人行清算中心发往持票人开户银行,持票人开户银行贷记持票人账户,同时将回执发往相应的ATM网点。ATM收到回执时,在支票上打印“转讫”字样,同时打印出回执,表明持票人的款项已经收妥入账。如此,就实现了支票在ATM上的实时审核和资金的实时清算,也就是说,ATM作为机器柜员,代替人工履行了银行“见票即付”的付款义务。

以上是持票人提示支票的借记支票结算流程在ATM上实现的过程。如果是出票人提示支票的贷记支票结算流程,支票在ATM上的审核以及资金清算的原理是相同的。

三、 支票在ATM上应用的重要意义

在ATM上实现支票结算流程,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对传统同城票据人工传递方式的革新。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保障银行和客户的资金安全

在传统方式下,支票上的票面要素容易被涂改,签章容易被伪造,因此支票欺诈层出不穷。而在ATM方式下,由于采用支付密码代替签章,而且使用智能卡作为在ATM上签发支票的支持工具,不法分子伪造、变造支票的可能性大大减小,从而保障了银行和客户资金的安全。

(二)有利于扩大支票的使用范围

在传统方式下,支票的真实有效性不能得到实时验证,虚假支票、空头支票所导致的支票信用危机使得许多企业宁愿接受现金,也不愿意接受支票,致使社会经济活动中大量使用现金支付,既加大了结算成本,又不利于现金管理。而在ATM方式下,由于可以实时验证支票的有效性,保障了支票接收者的权益,提高了支票结算的安全性,相当于提高了支票的信用度,从而有利于扩大支票的使用范围,也有利于促进个人支票的使用,丰富个人资金结算手段。

(三)有利于节约银行的人力成本

在传统方式下,去客户处取支票、对支票进行提出、提入审核、参加票据交换都要花费银行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在ATM方式下,由于客户可以在其附近的ATM网点自行完成支票的审核和资金的清算,银行所需做的就是对其辖内ATM网点的支票进行日常管理,从而使银行工作人员从这种技术含量较低的简单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四)有利于拓展ATM的服务功能

将传统的支票结算流程嫁接到ATM上,是对其服务功能的创新和拓展。ATM将不再是一部仅仅为私人客户提供服务的机器,同时也向对公客户提供日常转账结算服务,相当于银行的半个营业网点,其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都大为延伸,有利于促进ATM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变。

总之,将支票结算流程运用到ATM上,采用现代电子技术取代传统的同城票据人工传递方法,从而实现同城各银行之间借记、贷记结算业务的电子信息传递,是推进金融电子化的一个有益探索。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