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肝体阴用阳学说治疗中医肝病
【摘要】肝为五脏之一,按五行,位五行之首,论六经,为六经之末。其母为水,其子为火,故居阴阳之中,水火之间,古人谓为阴尽阳生之脏。肝之功能既贮藏有形之血,又疏泄无形之气,维系生命所赖以维持的基础——气血运动。肝体阴用阳学说即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是对肝之生理和病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本文应用肝体阴用阳学说探讨中医肝脏的实体内容及其与生理病理功能的关系。主要采取文献研究、理论探讨、古今比较等方法,根据中医古代文献记载、现代人体解剖学、肝脏功能认识的古今比较,临床辨病与辨证论治的实践综合研究。
【关键词】中医肝病;体阴用阳;理论研究
论文联盟
所谓中医肝病,似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传统中医肝病,其辨治范围包括肝气、肝火、肝风、肝热、肝阳、肝郁、肝厥、肝虚、肝实等;一类为现代中医肝病,其对象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谢异常性肝[1]病、酒精性及药物性肝损伤等所有肝脏疾病,两类肝病均可运用中医中药进行辨证论治。本文所论中医肝病主要指后者,拟在中医传统的理论指导下,对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及肝癌等临床常规肝病的辨治思路进行初步的探讨和分析。一直以来又有“肝为万病之贼”之说,一说最早见于清·魏之秀《续名医类案·疡症》,他说“:夫肝木为龙,龙之变化莫测,其于病亦然。……肝为万病之贼,殆以生杀之柄不可操之人耳。”王孟英倍加赞尝,他在《柳州医话》中说“:肺主一身之表,肝主一身之里。五气之感皆从肺入,七情之病必于肝起。此余夙论如此,魏氏长于内伤,斯言先获我心。盖龙性难训,变化莫测,独窥经旨理自不诬。”其论是指在内伤杂病中,肝和足厥阴肝经病证(以下简称肝病)以及由肝或肝经病证所诱发它脏它腑它经(以下简称它脏)诸多病证,较它脏更为广泛,诚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所说“:肝为传病之源”。从《内经》以降直至现代,不少医家对此均有论述,但内容分散而难窥全豹,现结合有关文献试作探考,以就正于同道。
1诊治肝病,初病杜渐,已病防传
初病杜渐,已病防传是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的体现,它与现代医学肝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原则不谋而合。大多数肝病,如各型肝炎、脂肪肝等,在发病之初,邪气初盛正气尚不衰,在此阶段及时辨证治疗,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即为初病杜渐,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特别是急性肝炎早期有转为重型肝炎趋势的时候,及早采用“截断疗法”,综合运用中药口服及灌肠,及时按重症肝炎处理,多可取得“逆流挽舟”的效果。《医门法律》曰:“引其邪而出[2]之于外,则死证可活,危证可安”,此言可引为辨治之圭臬。
2肝体阴用阳学说的理论基础
2.1体阴的含义体阴,“体”指实体或实质,体阴指肝脏质体属[2]阴,且病理变化多为阴血亏虚,其含义为。
2.1.1肝为厥阴经脉循行人体之腹、胁、胸等部位。
2.1.2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特性不同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五脏为阴,六腑为阳。肝为五脏之一,且位居下焦,故其体属阴。
2.1.3肝主藏血肝必赖阴血之滋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有“血液以濡之”,“肝……非柔润不能调合”之说。《素问·五脏生成》云:“肝受血而能视”,肝之调节血量的作用亦是肝藏血的重要内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