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药学 > 医学 > 正文

从当代中医学看《红楼梦》中成药名的英译

从当代中医学看《红楼梦》中成药名的英译

 摘要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著名全译本的中成药译名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当代中成药名的翻译原则和翻译规律,摸索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研究和探讨了中成药名的翻译对于其译名的统一和规范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加强我国传统中医在当代的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红楼梦》 中成药 英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多年来,国内外对《红楼梦》文化及其翻译的研究长盛不衰,内容涉及哲学观念、历史人物、诗词曲赋、称谓、服饰、饮食、花草、美酒文化等诸多方面。但将中医药及其文化的翻译作为专项课题加以研究的,则相对较少。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翻译小说中的中医药文化现象,既要体现中医药术语的特殊性,又要保持小说应有的文学色彩,加大了翻译的难度所致。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在对中医中药名称及其相关概念术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努力做到既要保留源语文化底色,又能顺应泽入语的语言习惯,的确是一个值得慎重考虑的问题。
  如笔者就曾看到《梦幻西游》中的中成药“定神香”被翻译成“Sleeping pills”(安眠药);“金创药”被翻译成“Gold trauma medicine”(金子做的创伤药)等。这显然是译者对中药不了解所致。那么,《红楼梦》中同样有众多的中成药丸、散、膏、露等方剂,而且这些中成药既有生活中常用的方剂,也不乏作者创作所需要的杜撰。对于文学作品中偶遇的这种特殊的中医药文化现象,译者又该如何处理?
  笔者认为,译者在对《红楼梦》中的中医药名进行翻译时,既要体现当代中医语言的特点,又要保持传统中医药的文学色彩,不能像翻译纯粹医学术语一样薄文重医,即应把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代表卡特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及英国翻译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提出的文本的表达功能和信息功能结合起来应用于其中,从而既能表达作者的个人风格和态度,又能客观、忠实地传递中医药信息,最佳实现文本的交际功能。
  二 中成药名的翻译原则
  基于他人的研究和笔者的探讨和总结,本文认为中成药名的翻译应遵循以下五个基本翻译原则:
  1 简洁性原则
  在翻译中成药名时,所描述和解释的译语应力求简洁。如果与原方剂进行比较,译语太长且复杂,交际功能就差,不利于中医走向世界。因此,在翻译时应避免繁琐冗长之弊,力求简明扼要。
  2 信息性原则
  中成药名具有对其所指代的方剂的组成或功效有直接或间接的说明作用,承载一定的信息,使人能见词明义,很有实用性。因此,翻译时应使译名同样具有信息性或相似的信息密度。
  3 回译性原则
  回译性原则指的是英译的中成药名在形式上尽可能与其中文形式相近,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回译性原则有利于翻译人员准确地传递信息,也有利于中医从业人员和爱好者较好较快地掌握中成药名的翻译,更有利于提高翻译质量和限制滥译。
  4 能中不西原则
  中成药名的翻译要确保中医的本质、特色和习惯,要译出中医的风格来,绝对不能变味,切忌迎合,切忌过于西化。这对弘扬先译者要确定好中成药的剂型。中成药方剂常用剂型有汤、丸、散、膏、丹、酒、露、锭等,其常用的英译名如下:片—tablet,troche;散—powder;丹—pill;汤—decoction;浆、露—syrup;锭—lozenge,pastille,troche;冲服剂—granula;胶囊剂—capsule;针剂—injection;栓剂—suppository;酒剂—vinum;茶剂—medicinal cone;灸剂—moxa cone;油剂—salve;丸—bolus(大丸),pellet(小丸),mellite(蜜丸),hydropellet(水丸),pastepill(糊丸),condensed pellet(浓缩丸),pill(通用);膏—liquid extract(流浸膏),extract(浸膏),decocted paste(煎膏),plaster(硬膏),ointment,paste(软膏)。中成药名译成英语可根据中成药的成分、功效及剂型用一套可行的汉英翻译公式来翻译,这是有效帮助译者解决中成药名难译的方法,也是解决中成药名翻译混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