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在中医内科的疗法
【摘要】感冒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研究重点,古代中医《内经》对感冒疾病的相关问题也提出了论述。鉴于这些,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医治疗感冒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感冒;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86-01
感冒是正常生活中多见的症状,一般表现为身体不适、食欲下降、流鼻涕等等。一年四季内都可能发生感冒,中医学资料记载感冒患者在治疗时多表现为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等。情况较轻的患者只需使用药物治疗即可,而严重的则会引起发热、重伤风等,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导致感冒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医生在治疗时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案。
1诱发感冒的相关因素
1.1导致感冒发生的原因
①风邪—六淫之首,每与当令之气相合伤人;最为常见的则是风寒、风热。
②时邪病毒—有传染性的时行疫毒之邪,非时之感,反常之气。
1.2感冒的病机。多数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变化所致,造成人体内部组织协调不均衡,一般都和正气强弱、感邪之轻重相关。卫外功能减弱,肺卫调节疏懈,外邪乘袭卫表,卫表失和,肺失宣肃则会导致感冒发生。病机:肺卫失和。首先,在外界环境不断变化过程中,人体冷热不均,六淫猖獗,卫外之气失于调节应变;其次,身体虚弱,卫外不固,腠理疏松而感邪。外邪侵犯的过程包括:从口鼻而入、从皮毛内侵。外邪乘袭主要借助于以皮毛口鼻,皮毛者,肺之合也,风邪侵入皮毛,会对肺部功能造成损坏;鼻也为肺窍,喉为肺系,下连气道而通于肺,风邪从口鼻而入,同样给肺带来不利影响。卫表不和的症状有:头痛、恶寒、发热、重则高热等;肺失宣肃症状有:鼻塞,流涕,喷嚏,咳嗽,胸痛。
1.3病理变化。临床检查发现感冒会随着患者身体状况的变化而变化,若患者体质减弱则会加重感冒病情。临床症状包括风寒、风热、暑湿三证:风寒――皮毛郁闭,肺气失宣;风热暑燥——皮毛疏泄不畅,邪热犯肺,肺失清肃。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则会加重病情而影响到正常的身体状态,这时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
2诊断感冒的重点依据
2.1诊断资料。对感冒疾病的诊断主要是借助于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体现在:早期症状表现为鼻道和卫表症状,包括:鼻咽痒而不适、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咽痛等。而鼻涕在早期呈清水样,2~3日后则逐渐变稠,随后出现发热、咳嗽、肢节酸痛等问题。因夹邪的不同,例:夹暑、夹湿、夹燥等,则会引起其它方面的症状。时行感冒呈流行性,遇到不同外界因素变化后症状会出现多元化发展,通常表现为恶寒、发热、周身酸痛等,加重了患者的病情。感冒疾病在一年内都可以发生,其主要特点在于:四时皆有,冬、春季较为多见。患者病程时间断,1周内基本可以恢复,日常生活中加强防范可避免该病的发生。
2.2临床检查。为了更加准确的诊断感冒,医生在检查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关的检查指标来做出准确的判断。感冒患者需要检查的内容,一是血常规,如:WBC↑;N↑;L↑;二是X胸部摄片,能观察到肺纹理增粗。这些都可以为医生的诊断工作带来方便。
2.3症状区分
①感冒、风温:两种症状的主症传变情况发病季节病程。感冒是以风邪为主,患者的发热程度高低不一,通常只需进行处理则能恢复;风温以温邪为主高热,若不科学治疗则会加重病情的变化而影响治疗。②感冒、时行感冒:两种症状的发病季节流行情况症状传变情况。普通感冒以风邪为主,常发生于冬季,患者的发热程度不高,症状较轻;冬春季为主常呈散发性发热不高或不发热,全身症状轻浅多不传变;时行感冒的时行病毒不会受到季节的影响,人体症状会逐渐加重。
3辨证感冒的关键
3.1区分表寒、表热、暑湿论文联盟兼夹症:风寒病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流清涕,口不渴,苔薄白,脉浮或浮紧;风热病人恶寒轻,发热重,有汗,流浊涕,口渴,苔薄黄,脉浮数。暑湿病人身热不扬,汗少,头重如裹,口粘泛恶,胸闷脘痞,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3.2区分体虚感冒:气虚感冒的病人,一般素体气虚,复感外邪,邪不易解。身体症状较为严重,存在发热,鼻塞流涕,头痛无汗等症状;阴虚感冒的病人,阴虚津亏,手足心热,微恶风寒,感受外邪,津液不能作汗达邪等。
4感冒的中医治疗
医生为患者制定感冒治疗方案时必须对患者的病情严格诊断,按照病情使用中药治疗以确保疗效。从中医学角度看,感冒治疗需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