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 > 英语教学 > 正文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应朝着自主式学习的方向发展,本文从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必要性、可行性入手,探讨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可采取的措施及其意义。

[关键词]大学英语 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 虚拟社区

自主学习是目前教育界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基于人本主义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理念。《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是指由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形式。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是一个把外部学习技能内化成为自己的能力的过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进行。美国著名自主学习研究专家Zimmeran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做出自我监控,他们还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

一、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自主学习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60、70年代盛行的一种哲学思潮,其最早的提出者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Piaget。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获得的,而是通过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的、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即“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西方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含义进行了探讨,语言学家Ryan从社会心理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自主学习的含义,他将自主学习界定为学习者“自我决定、自我调控”的过程,与此过程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即相关性,也就是说学习者与他人的联系,倘若学习者与他人的联系表现为被支配性,那么其自主性将荡然无存;倘若学习者与他人的联系表现为互动性,那么其自主性将得以发展。为此,Ryan指出,自主学习应该是自主性的相互依存,学习者必须拥有一种良好的人际环境,及时得到教师的指点、同伴的帮助,才能真正地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调控,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Dickinson 认为:自主学习的学习者能识别教师的教学目标,他们知道该学什么,知道如何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能重新构建教师的教学目标,以满足自身不断变化的需要,他们能选择、使用合适的学习策略,并对策略进行监控,在必要时做出调整,以监控学习的效果。Holec将“自主”界定为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the ability to take charge of one’s learning)。Lit-tlewood 视自主学习为“自我调控”的能力, 他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将自主式学习分为原自主学习(proactive autonomy )和反应性自主学习(reactive autonomy)两类,前者指学习者对确立的学习目标、方向所作的调控,后者指学习者为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对所采用的一系列自主式学习策略进行调控。

二、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1.二语习得内在规律的需要。根据二语习得理论,语言学习者需接受足够的语言输入,才可习得语言。语言输入的三个必备条件是:第一,语言输入必须是能够理解的;第二,语言输入必须是大量的;第三,语言输入应该是有趣的、关联的。外语教学的开展建立在学生如何学习的规律基础上。语言学习本身是一种目标取向(goal-oriented)的行为, 学习的目标不是为了掌握语言知识, 语言学习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不以人们能掌握多少词汇, 能背诵多少语法条文为标准, 而是看人们是否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用语言来完成各种任务, 更重要的是, 是否掌握了终身学习所必需的方法技巧, 即学习策略。语言学习的这一目标被称为语言学习的程序性目标, 即达到自我管理学习, 也就是学习自主。

2.素质教育的需要。所谓素质教育,其真正的内涵乃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素质教育的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要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把对学生而言是外在的知识和感受内化为学生个人内在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传授必要的知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很强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健全的人格。而在目前的大学中,无论是培养模式还是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还没有真正体现这一精神。因此,对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形成的教学过程来一番彻底的改造,真正做到素质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的融合是推进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

三、自主学习的可行性研究

1.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提高。经过小学和初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学生的英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高中英语课程要使新世纪的每一位高中毕业生都具有基本的英语语言素养,也就是具备共同的语言能力基础,使他们不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具有终身学习所必备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这一共同语言能力的基础应该成为普通高中教育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所创设的平台和机会。这使得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想法有了切实可行的基础。

2.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条件和保障。教育部在新的教学大纲中提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式英语学习的模式将成为今后英语教学的主要模式。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对传统教学而言起到了一种质的变化,学习材料从单一的课本转向课本、配有多媒体音像光盘的学习课件、网络学习平台等多层次的立体教学资源;学习的地点从固定的教室延伸到任何可能提供学习资源的学习场所;学习模式从传统的课堂学习转向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多媒体学习模式;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就学生本身而言,他们从被动的接受者逐渐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学习本身转向个性化和自主式,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要求。网络空间中有大量的英语资料,这些资料是任何一座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这为学生自主式、个性化学习的可行性提供了保障。这种快捷便利的获取丰富资源的方式也是任何教学方法所不能取代的。

四、自主学习的具体措施

1.建立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在母语环境下获得第二外语的能力必然受到母语的干扰和限制,再加上所设置的英语课程数量有限,因此课堂、教课书上的语言输入和操练是远远不够的。教学机构应根据学生的迫切需要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创立一个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创办外语自主式学习中心。自主中心为学生提供自主式学习的材料,如书籍、磁带、光盘、电脑等现代外语学习设施,配备专职辅导教师,为学生解答疑问并帮助他们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此外,自主中心还可以为学生定期举办外语学习讲座、开辟英语角、播放外国电影电视等活动,让学生置身于外语学习的环境中,带动并培养全校学生自主式学习外语的意识和兴趣。

2.利用虚拟社区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环境。虚拟社区是指具有不同兴趣爱好和需求的个体,借助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构筑网上多功能、立体化的虚拟交流空间。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只是虚拟社区的功能之一。具体地说,就是以学习语言、获取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为目标而组成交互社会群落(我们这里所指的语言是英语),它属于相对于“公共社区”而言的“专业社区”。这种虚拟的学习环境通过共享数字化信息资源和彼此的思想、观点、劳动、创意和经历,来促进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达到英语语言的灵活应用。这种虚拟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模式发生根本转变,使过去的以“教”为主,成为现在的以“学”为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以及英语语言的综合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五、自主学习的意义

1.可激发外语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机。根据学习者动机产生的根源,Jane Arnold 等人把动机分为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和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前者被称为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指通过学习以求获得某种报酬,或避免某种惩罚,只涉及学习活动以外的事情;后者被称为融合性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指把学习本身作为一种报酬。Crookes和Sehmidt认为如果学习者能有效地致力于学习任务,并持之以恒,无需不断地鼓励与监督,这样才能说他具有内部学习动机。动机与兴趣是紧密联系的,Keller认为兴趣是动机的主要因素,是现有认知结构对刺激做出的正面反应,它能激发和保持学习者的好奇。Rod Ellis认为获得语言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就是提供交际机会。McNamera 指出,“动机真正重要的部分就在于交际行为。”他强调学习者必须要有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欲望,没有这一点就不会有融合性动机。他认为正是这种“表情达意”的交际欲望和由此尝到的成功的快乐给二语习得者提供了学习动机。按照Krashen的理论,动机是决定第二语言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它能直接影响学习者接受二语输入量的大小,与本族语者互动的程度,目标设置的高低,学习毅力的大小以及发展二语技能的持久性,它从整体上决定着学习的“意义”;兴趣是学习过程中的精神体验,从微观上决定着学习的“意义”。根据Vroom的期望和价值理论,学习者如果能够意识到学习目标,并且明白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它,并使自己受益,它们的学习动机就会高,如果看不到其中的价值,动机就会降低。在自主学习中,利用创设外语自主学习中心、虚拟社区等形式,刺激学生的运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欲望,在主动参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强化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使他们满怀热情地投身到学习之中。正如一位语言学者所说:“Tell me,I will know it;Teach me,I will understand;Involve me,I will re-member.”

2.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评价策略。自我监控与评估是外语习得者必须获得的学习策略,也是外语习得者自主式学习意识的高度体现。因此教师首先就必须使学生明确自己学习外语的目标,明确自己学习外语的需要,并能根据需要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创造和把握学习机会,积极参与课内外学习活动,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学习者本人能不断对自己的学习效果予以反思、评价,主动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并能不断调整习得过程,进一步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实践反复证明, 具有自主意识的外语习得者往往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监控能力和评估的习惯。

3.可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McGarry精确地总结了自主性的精髓:受到鼓励要对自己学习负责的学生,通过对学什么、怎样学和什么时候学的训练,更有可能设定实际的目标,对学习做出计划,培养在新的情况下处理问题的策略,然后去评价自己的学习。总的来说,他们能够学会怎样从成功和失败中学习,由此来帮助自己在未来成为高效率的学习者。元认知能力(metacognitive ability)正是高效率学习者应具备的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方面,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反馈以及监控和评价自我学习的能力。

4.有助于实现终身学习中学生角色的转换。学生最终要走向终身学习,完成作为内在价值生长的,因而是主动建构的角色转移。当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的主体的情况下,也就意味着依赖别人的教育转换为依靠自己的教育。旧有的教育与教学原则让位于主体的自主学习,学生就成了自主选择的主体。学生要把依赖性、被动性转换为成长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主动性。学生要向自我学习的“学者”发展,关心自我的学。同时,学生要善于约束自我。学生要在成长自我的同时,自觉地承担与社会责任乃至职业责任相一致的学习任务,在主体意识中建构起自我约束的机制。同时,还要升华自我,把学习主体的需求层次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提升。这些都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必需的条件。

随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我们应该明确意识到,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学习,更多的是校园以外的学习,学习是一项终身任务。因此,校园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只有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有效地解决许多在常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难以解决的问题。只有坚持学习自主性,我们才能完成终身教育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精读课多媒体教学研究[J].外语界,2000(2).

[2]顾曰国.外语教学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黄若妤.建构主义与多媒体外语教学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00(6).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Z],2003.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6]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7]Ryan,R.M. The nature of the self in autonomy and relatedness [A].In Strauss J and G R Goethals(eds.)The Self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C]. New York:Springer,1991.

[8]Dickinson,L.Learner Autonomy :Learning Training for Language Learning[M].New York:Plenum,1992.

[9]Flavell,J. H.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9.

[10]Flavell,J.H.Speculations about the Nature and Development of Metacognition [A].In F. E. Weinert & R. H. Kluwe(Eds.)Metacognition, Motivation and Understand-ing [C].Hillside, 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87.

[11]Holec,H.H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Per-garm on Press , 1981.

[12]Littlewood,D.Learner Autonomy:Definition , Issues , and Problems[M]. Dublin :Authentic , 1999.

[13]Jane Arnold.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14]Keller,J.M. Motivational design of instruction[A].In C. M. Reigeluth (ed.)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C].Hillsdale, NJ:Erlbaum,1983.

[15]Rod Ellis.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6]Krashen,S.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New York:Pergamon Press Ltd.,1982.

[17]Piaget,J. 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