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 > 英语教学 > 正文

隐性分层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统一规格教育的弊端不断显露出来,造成大学英语教学出现费时低效的局面。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差异性教育符合了现代教育理念,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教育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保护学生情感出发实行英语隐性分层教学,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发展。文章对隐性分层教学的内涵、理论依据、具体方法、实验效果等各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隐性分层教学;大学英语;个体差异;I+1 理论;情感过滤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公共英语基础课的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班级,越来越多的学生群体。(王世庆,2005)由于各教育地区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的差距以及学习者个人在生理、心理、认知和社会文化环境背景等方面存在的巨大个体差异等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学习者基本素质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英语水平和成绩尤其相差较大。我国的统一教学给教师提出了难题, 使其难以掌握教学进度,在同一层次以及不同层次的英语教学中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标准进行英语教学。

对于学习者来说,会造成诸如“一头吃不下,一头吃不饱”的问题,可能会挫伤其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郭梦秋,2005)。但是在阅读文献资料过程中,笔者发现对于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研究数量有限,对于隐性分层英语教学的实验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所以,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进行了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的尝试。所谓隐性分层,就是教师采用内在的尺度法,以一个自然班为单位,综合考虑学生原有基础、智力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潜力等具体情况,“暗中”把相当水平的、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归结为一个个“层次”并分配在不同的组内(王先荣,2005)。把学习小组分成优、中、差三个层次。以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为基本形式(滕秀芹,2003)。分层评价,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类型学生的学习要求。分层结果只是教师自己心中有数,不向班级公布,仅作为编排作文、划分合作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分层教学”是指以学生认知能力为基础,依照认知规律和语言学习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评价,使各类学生,人人有兴趣,人人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体现成功教育,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素质(郭建辉,2004)。

1 隐性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1 学生个体差异论

学习者在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语言学习者,诸如生理方面的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大脑发育情况、发声系统、模仿能力等各方面内容, 其中年龄和大脑倍受关注。心理方面的差异包括智力因素、学习动机、性格特征、情感因素、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看法等各方面差异。另外还有认知方面的差异以及社会文化差异(王世庆,2005)。隐性分层教学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各个方面,承认差异,适应差异,利用差异,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Krashen 的“I+1”理论

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 在二语习得理论中提出“语言输入假说”。他认为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时才能习得语言。所谓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 用公式表示就是:I+1,其中I 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 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远输入远远超出(I+2)或接近甚至低于(I+0)学习者现有水平,那么学习者不可能获得可理解性输入,学习者不是感到太难理解不了,就是感到太容易不用理解,两者都会使学习者产生焦虑感和厌烦情绪。这句难以达到好的学习效果,教学效果甚微(陈晚姑,2004)。隐性分层教学按照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划分层次,确保学生各自获取更多的I+1 水平的语言输入,极大地调动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挖掘了学习者的潜力,进一步建立了学习者的自信心,使教学成效明显提高。

2.3 情感过滤理论

Krashen 的“情感过滤理论”涉及情感因素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情感对语言的输入起着过滤的作用,语言输入只有通过过滤器才能到达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所吸收内化。由此可见,情感因素对语言习得起重大作用,大量的语言输入不等于语言的吸纳,还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心理素,Krashen 认为,可理解性输入只有情感过滤低时才见效。其中Krashen 认为影响二语习得的情感变量主要有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等。学习者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即具备强烈的学习动机、对学习充满自信心、无任何焦虑感的情况下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隐性分层教学模式在使学生获得“I+1”的可理解性输入语时, 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智力、情感、个性方面的差异, 设计了多层次的、适合学生水平的课堂活动, 最大限度的避免学习者的情感障碍。这无疑减少了学习者的焦虑,激发了其兴趣和动机,增强了英语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使英语教学取得更高的效率。

3 隐性分层教学实验分析

3.1 实验设计

实验假设: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既有利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同时又可激发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兴趣。

实验对象:天津医科大学检验系2003级一班3 2 名学生。

控制手段:1)2003级学生于2004年新学期始接受问卷形式的调查, 涉及到英语学习技能、学习方式、学习途径以及兴趣、目的、动机各方面的情况,并进行了英语摸底测试,从整体上把握了学生在情感及认知等个体上的差异。

2)英语教师采取的是隐性分层,受试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在参加一项实验,避免了实验环境的影响, 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2 实验过程

本次实验从2004 年10 月至2006 年6 月,历时近两年时间。隐性分层教学法具体实施程序如下:

1)学生分层:根据问卷调查分析,把学生分成优、中、差三个层次, 并且按照优: 中: 差的比例为1 ∶3 ∶1 把学生进行小组划分, 以便于开展合作学习。

2)教学过程分层、学习内容分层、问题设置分层:教师应处理好同步讲授和分层教学的关系,运用合- 分- 合的分配策略,使各层次学生都有所提高; 引导优等生分解难题、突破重点, 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中等生, 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动差等生, 使学生能学得

进、跟的上、感兴趣。教师课上分层提问, 课下分层布置作业。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都有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并且应适当向中差等生倾斜。对优等生可提问归纳题,中等生提问分析题,对差等生可提问判断题,这样学生可以各显其才、各获所需,同时也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降低他们的焦虑情绪。在布置作业上, 不同层次学生在作业的数量、形式、内容上都进行分层。优等生布置提高题,中等生布置基础题,差等生布置巩固复习题, 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 使教学目标逐步完成。

3)分层评价: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垂直性评价,学生与自身进行比较,注意学生自身水平的提高与进步。并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通过测试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从而提高学习技能。教师注意换位思考,多维评价。学会欣赏学生,采用激励方法给予学生表扬, 即使肯定他们的进步。教师积极创造机会,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即使弥补自身不足, 不断进步。

3.3 实验结果讨论

实验结束后, 把四个学期以来的期中、期末四次考试成绩对比分析,可得出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成绩都有提高。尤其是差等生,学习成绩均有了显著性提高,有许多学生已在教师心目中甩掉了差等生的帽子。实施隐性分层教学,突出了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 并学有所得。实验结束时,再次以问卷形式和座谈形式对受试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自信心、动机等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各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大大增强。大部分学生都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了, 学习上的一切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由于教学内容合理地分层,针对性强,使绝大部分差生能听得懂,跟得上,并从中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因此,使他们体验到了经过自身的努力而取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学好的自信心, 逐渐改变了由于长期后进而形成的自卑心理。这对于培养学生形成乐观、向上、顽强等良好心理品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隐性分层教学具有清晰的层次目标,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发展性。班内隐性分层教学模式给学生自由发展的主动权和选择权,有利于发挥其主体性,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实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在不同的学习方向和层次上, 学生们有了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形成了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健康心态。使学生由“智力中心”转变为“全面发展”, 由“教”为核心转变为“学”为主体, 由“注入式”转变为“方法性掌握”, 由“一步到位”转变为“分层推进”, 由“区分学生的水平”转变为“改善学生的学习”, 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形成了一种促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递进”的机制, 使各方向、各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4 结语

隐性分层教学是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好的教学方法。隐性分层教学克服了普通意义上分层教学的缺陷,教师心底分层避免了可能带给学生的负面心理挫折感。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并且进行分层评价, 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大收获。

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教材编排的层次性,要对所教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考虑和安排,使各知识点在各个不同教学阶段中以不同深度和难度出现, 使学生对此知识点有全方位的领悟、多层次的领会,实现由单一向综合,由低级向高级的有序转变。与此同时,隐性分层教学又要求教师对学生有一个动态的评价,根据学生发展情况,不断对学生的层次、教学内容、时间安排的各方面做出调整。同时, 在保护学生情感的同时,也应严格要求各层次学生,不应降低对部分学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 1 ] 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Learning and Teaching[M].3rd.NewJersey:Pearson Hall Regents,1994.

[ 2 ]Krashen,S.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 3 ] Skehan,P.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Language Learning[M].London:Edward Arnold,1989.

[ 4 ]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 [M].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1994.

[ 5 ] 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Press,1985.

[ 6 ] Stern,H.H.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 7 ]陈晚姑. 论语言输入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44-146.

[8]郭建辉.大学英语的分层教学[J].怀化学院学报,2004,23(3):135-137.

[9]郭梦秋.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与个性需求[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9(4):53-56.

[10]滕秀芹.试论分层教学[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0(1):109-112.

[11]王世庆. 从学习者个体差异到动态教学策略[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2(2):51-55.

[12]王先荣.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实验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5(1):51-53.

function ImgZoom(Id)//重新设置图片大小 防止撑破表格{var w = $(Id).width;var m = 550;if(w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