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哲学阅读教学是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一环。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学科教师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为此,教师要转变观念,采用科学的方式,有步骤地启发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质疑能力、思维能力。使阅读教学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起促进作用。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能力素质 培养
素质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能力教育。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对素质教育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如今,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加强阅读能力素质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各种能力发展的重要性。课堂教学形式多样,但总少不了要给学生一定阅读时间。可是,有的重视了阅读,却不注意反馈信息的回收,致使阅读与讲授脱钩,使素质教育在哲学课阅读教学中不能有效地落实。几年来,笔者在哲学教学中就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做了一些实践与探讨。
一、指导阅读,培养自学能力素质
一位德国教育家说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逐渐学会自学,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会善于探索新知识、发现新问题,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认识,牢固掌握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教师要布置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例如,在学习“什么是哲学”这一课题时,我布置了以下阅读思考提纲:
1、什么是世界观?
2、哲学的世界观与人们处于自发状态的世界观,其区别表现在哪里?
3、世界观和人生观又有什么关系?
通过细读,大多数学生对上述问题能做出正确的概括。对问题较模糊的少数学生,教师积极引导和点拨。由于教师不再以讲为主而是以导为主,学生不再以听为主而是以思为主,使得学生的自学能力素质大大提高。
可见,教师应想方设法地给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使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探索、获取、创造的过程。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了解学生的思路,掌握学生的思维趋势,因势利导。此外,教师要给学生思考、表达的自由,不要加以过多地限制。学生通过阅读,不但能把课文中的许多内容读懂,而且也能讲出一些较深刻的见解来。学生的能力会在这种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得到展现。
二、阅读感知,培养概括能力素质
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素质,对于学生的现在和未来都十分重要。五年连读大专生社会阅历浅,基础知识薄弱,阅读能力差,学习中往往依赖老师,习惯于老师“抱着走,背着跑”,缺乏独立思考概括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既要走进去,又要走出来”,既要使学生认真地、自觉地阅读教材、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又要善于使学生置身于教材之外,从整体上掌握教材各章节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时,通过阅读感知,要使学生明白教材讲述了哪些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材是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证的。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章节的主要知识点按若干类别加以归纳、整理、系统化、概括化,以形成纲要和图表,更好地理清关系、加强记忆。
通过阅读,使学生找到了有关的知识点,同时,也使学生了解教材的一般编写结构,以便从宏观上掌握教材。当然,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点拨。正是通过教师有的放矢的分析引导,理清了同学们的思路,也使同学们逐渐掌握阅读的一些技巧,从而使学生的概括能力素质不断提高。
三、阅读理解,培养质疑能力素质
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依据自己已有基础知识信息,经过自主地分析疑问,达到释疑。古人讲: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见,教师要善于设疑。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组织设疑阅读思考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考,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顺利通过难点。例如,在讲授意识的含义时,首先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下列活动属于意识活动的是:①向日葵向着太阳转;②昆虫落网,网颤动引起蜘蛛去捕食;③大猩猩会把两根竹子接在一起去勾取笼子外面的食物;④人去种香蕉;⑤小孩学写字。在阅读中,同学们各抒己见,莫衷一是,老师就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理解。意识是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上进行的精神活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这里,意识活动的主体是人。例①中,属于植物的反应活动。例②、例③属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因此,只有例④和例⑤才是人所特有的有目的的活动,属于意识活动。通过分析,使同学们理解了意识的含义。
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让他们明白“自己有能力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因势利导,或表扬,或惊奇,或否定……创造出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让他们懂得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质疑是重要的。教师可利用教材直观性特点,引导学生从章节的题目、大小标题的设置,段落层次及其联系等诸多方面进行质疑。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敢于问;通过引导,使学生善于答。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教师就应给予重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进而会想方设法的去找疑点,质疑的质量自然会得到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释疑。引导学生质疑只是初级,释疑才是目的。在释疑中,教师决不可代庖,而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己解决。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释疑,使他们看到自己主动发挥获取的收效和自身的力量,思想上得到鼓舞。一时答不了的问题,使用存疑待查的方法,引导学生课外研究。从而把学生潜在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出来,以达到让“学生自求得知”的目的。
四、阅读运用,培养思维能力素质
要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必须设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素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是教会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运用。学生虽然理解了概念、原理,但不一定会运用。哲学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联系实际、联系我们周围的事情,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这不仅是哲学教学的任务和目的,也是教学的客观规律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可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完一切事情都是发展变化的原理后,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吗?人类社会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吗?
总之,通过阅读教学,优化教师的活动,优化学生的活动,使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在哲学教学中必然会对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