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价值观有什么关系?学校心理咨询对价值观有教育作用吗?倘若有,它又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呢?这个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学校心理咨询的本质及意义,对于探索学校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价值观与心理问题
(一)价值观与心理问题的产生
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每个人判断是非的综合体系。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套价值系统,人就是依据这一套价值系统去评价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事物,并且以此去规范、引导自己的认识及行为,引导自己追求所需要的东西。例如,在人生的选择中,物质与精神,事业与爱情,国家与个人,他人与自我,孰轻孰重,都会因个人的选择不同引出不同的生活目的和生活态度。有无明确而坚定的价值观念是区分一个人人格是否健康、心理是否成熟的标志。
价值观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由价值观形成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决定的。从一个个体人的价值观的形成来看,价值观是在需要的驱动下,在自我意识的引导下,在个人和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方面人们的价值观受个体成长的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通过父母、学校、社会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教育,把外在的价值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个体又在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的基础上,根据自我的需要,不断选择、过滤外在的价值观念,将其整合成自己的价值观。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矛盾:人的多种需要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需要在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孰重孰轻的矛盾,人的自我意识中对自己认识和接纳的程度以及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因素对选择外部价值观念的影响,人已有的价值观念与外部世界价值观念的冲突等等。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中,某一方面失去协调就会产生心理困惑。
对于心理问题的产生与价值观的关系,不同的心理流派有不同的看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罗杰斯认为,“心理失调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摄入并内化了大量环境加给他的价值观,以这种价值观来评价自己的经验,而逐渐放弃运用其本性支配的‘机体估价过程’,结果使一些实际上有益于个体成长的具体经验被拒绝或被歪曲,从而产生失调”。①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认为,价值信念实质是行为经验积累的产物,人们在习得社会行为时,也就形成了与这些行为相一致的价值观。理性情绪心理学学派认为,人天生具有理性和非理性,人的价值观体系中的非理性信念是造成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尽管理论家们对于价值观如何造成心理问题的认识各不相同,但对于价值观的状况影响心理健康这一点的认识是十分一致的。
(二)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与价值观
在高校心理咨询中我们常常发现,大学生的许多心理困惑都与他们的价值观状况有关。自我价值迷茫是当代大学生最常见的问题。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具有着生命的整体价值,例如,生理的、社会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情感的等等。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忽视人的生命整体的价值观教育,使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都对生命的价值认识产生了片面的倾向,给学生个人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困惑。一些学生视学习成绩、知识、文凭、学位为生命的惟一价值。一次考试失败就会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一些学生为寻得一个能够给个人带来优越地位和丰厚收入的高学位、高学历,终日裹挟于文凭热、考研热、考托热、考级热、考证热当中,考前的紧张与焦虑,考后失败的失望与沮丧,一次次地挫败他们的自信。一些人视爱情为生命的惟一,恋爱使他们放弃了一切,一旦对方提出分手,突然发现自我荡然无存,心中倍感孤独与失落。有的视“性”为爱,随意发生两性关系,甚至长期同居,然而感情破裂后常常陷入怨恨、自责与内疚之中,也有人在无望中放弃了自我生存的权力。
人际冲突引起的心理问题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占的比例最高。现代社会赋予了个人越来越多的独立与自由,但同时也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隔离与冷漠。激烈的社会竞争,紧张的生活节奏,过强的自我意识和过度的自我保护,再加上青年期的自我封闭心理,使得大学生之间的直接情感交流越来越少,他们渴望交流又怯于交流。大家普遍感到上大学后,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淡漠。一些人缺少集体生活中的责任感,奉行“自我中心主义”,我行我素,毫不顾及他人利益和他人的感受,宿舍中的人际冲突时有发生,一些人常常处于焦虑和抑郁情绪之中,有的人厌恶和逃避集体生活,有的人甚至发展为严重的人际交往恐怖症。
选择困惑是大学生在择业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市场经济的到来,使大学生们拥有了在择业方面更多的选择空间和选择自由。然而,就业市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又使大学毕业生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内心高期望值与自身现有能力的矛盾,个人理想与就业市场现实需求的矛盾,择业的趋利性与自我发展的矛盾,多样选择本身存在的矛盾,都使大学毕业生们在择业的过程中时常处于多重心理困惑之中。
对于常人来讲,以上这些都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经历,但是,当青年人将其视为人生的重大危机时,就会倾向于否定自我,否定自我的能力,甚至怀疑个人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在心理咨询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大学生提出这样的人生拷问:我是谁?我有什么价值?人生有何意义?我努力拚搏奋斗为了什么?我怎么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人生价值观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困惑的最深层原因。
二、心理咨询中的价值观干预
心理咨询对价值观的影响,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针对的是来访者个人的价值观,而不是一个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它工作的层面是来访者的心理,涉及到他的情感、经验、认知、行为等各种心理因素,强调个人对其内部系统的整合。因为个人内部的心理倾向性决定了其选择外部经验与信息的倾向性,只有从其内部心理上进行调整,才能使其正确地选择与吸收外部世界一切有利于个人发展的信息,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它不是从外部灌输一种价值观,它强调来访者个人自我的领悟与改变,咨询员只起到一种“催化剂”的促进作用,它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而非道德教育的方法。
(一)建立一个促进人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心理咨询终极目标
由于我国的心理咨询开展时间不长,学校咨询人员对心理咨询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许多的心理咨询只满足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宣泄心理压力,倾倒心理垃圾的场所,或者只是对某种具体心理问题及行为问题的解决与矫正。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帮助,但对于他们长远的人生成长与发展,对于帮助他们发展出自己面对和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是很不够的。因此心理咨询从根本上来说应当首先关注青年学生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选择人生目的,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这些关于他们成长发展的核心问题,关注他们的价值观问题。
从促进人的成长发展意义上来理解,心理咨询必须建立与人生发展相一致的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论述,学校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应当是:促进学生对自我的深刻认识,促进他们的自立自强,达到个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这个目标既不是由咨询员从外部强加给来访者的,也不是学生自行确定的,而是由人的生命本身发展决定的,它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和动机,是人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惟有这个目标可以把人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整合在一起,这不但适用于有心理障碍的人,而且也适用于那些对人生感到不满足,不快乐,不充实而寻求咨询的正常人。它不仅是所有的人,而且也是我们整个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从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上去理解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从人生发展的终极意义上确定一个心理咨询的目标,是人的发展本质所需要的。如果离开了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在工作中只是针对学生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处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可能解决了学生当时的困惑,但对他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是无太大效用的。相反,如果我们先肯定了终极目标,再根据来访学生本身的特质和问题,与他们一同制定具体的目标,才能协助他们找到自我的价值和人生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困惑的具体问题解决便是价值观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副产品了。
(二)运用不同的心理咨询理论进行价值观干预
“非指导式”咨询是“以人为中心疗法”所采取的方式。罗杰斯认为“心理治疗的实质就是让来访者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条件,只有他自己才能发现他的价值”。②运用这一心理咨询方法进行价值观干预,不同于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咨询员不评价不批评学生原有的价值观,无论其价值观是否正确。例如对于来访同学抱有的“只有考试成绩好才能算个人的成功”的价值认识,咨询员不给予分析批判,也不把个人或社会提倡的价值观灌输给他,而是尊重地倾听,真诚地感受他的内心世界,并且做出平等的回应,期间不作任何主观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来访者就会放弃对以往价值教导者的防卫心理,重新评估自己个人的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对个人原有的价值系统进行澄清,放弃那些被家长、老师或社会习俗所给予的,但不符合自己内心需要的价值,重新认识自己多方面的价值。这个过程是来访者自己领悟的过程。
理性情绪治疗学派的治疗重在改造来访者的价值观。理性情绪疗法的代表人物艾利斯认为,人的价值观体系中的那些非理性认识导致了人对自我价值的自我贬低和自我毁灭,造成了人与环境的适应不良和消极情绪的产生。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找出不适应行为和消极情绪背后不正确的价值认识,例如,失恋者认为不被对方所所爱,自我就没有价值的非理性认识,然后进行自我辩论,如,不被对方所爱,就说明我一无是处吗?不被对方爱,就表明不被所有的人爱吗?学生通过自我辩论,以理性的、合乎逻辑的思维方式代替那些非理性的认识人,建立一套积极的,切合实际的人生价值观体系。
现实疗法强调个人对自己价值选择所负的责任。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人有选择的自由,人的各种行为结果都是个人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结果。在运用现实疗法对学生咨询时,咨询员首先要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然后,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拥有价值自由选择的权力,但个人同时负有对任何选择结果所负有的责任。协助他们探讨自己现实行为背后的价值观,并对自己的价值做出判断,使他一方面评估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是负责任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评估一下自己的行为对于自己、他人是否有益。一旦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他就会做出改变。总之,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把自由和责任相联系,帮助他发展出自觉自立、自我负责的价值意识和健康的人格。
此外,行为疗法,意义疗法,完型疗法等心理咨询方法对于我们帮助学生澄清价值迷茫,提高价值观辨别能力,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有实际的作用。
三、心理咨询员对来访者的价值观影响
由于心理咨询是在咨询员与来访者的一种亲密的咨询关系中进行的,因此咨询员对来访者的价值观的影响非常重要。心理咨询中,咨询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咨询员要尊重和接纳来访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咨询员不排斥不批判不评价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否则会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抵触,妨碍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这种尊重和接纳并不意味着同意他们价值观中的那些不正确部分,而是理解这种价值选择背后的独特理由;以真实了解他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具体过程,便于在以后的咨询过程中协助他进行改变。咨询员对来访学生的尊重与接纳,会唤起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使他们乐意与咨询员一起进行自我探索。
第二,咨询员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来访学生。否则咨询员很可能把自己看得太优越,不相信来访者有能力在咨询过程中学会处理自己的价值观问题。况且,有时咨询员本身的价值观当中也可能存在一些因个人经历或文化传统带来的不恰当的部分,当咨询员对这些部分缺少自觉认识时,则会出现误导情况。例如,面对一位困惑于选择国家机关和公司之间的毕业生,如果咨询员本身的价值观偏于国家公务员,就为其出主意,帮他选择国家机关,那么就防碍了他依靠自我力量进行职业价值的判断与选择,无助于他个人的独立能力培养。
第三,咨询员与学生沟通价值观。咨询员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学生,并不是说咨询员可以保持价值中立或把自己的价值观掩盖起来。事实上,整个咨询过程其实都是在咨询员的价值观基础上进行的。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有意无意地用自己的价值观影响着学生,使他们发生着改变。这种价值教育的因素是必然存在的。对此,学者们有明确的论述。美国学者考瑞说:“咨询员与当事人所沟通的,就是价值观。咨询员希望当事人成为怎样的人,以及认为人生应发挥哪些教育功能,这些的确都在散发他们的价值观。”③香港学者林孟平也认为:“在亲密的辅导关系中,辅导员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往往会无可避免地影响着辅导的终极目标;而不同的直接目标和中间目标,也往往朝着这个方向而产生。事实上,辅导的本质含有教育和学习的意味,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点。”④因此,咨询员在咨询过程中,没有必要掩盖自己的价值观,而应当在与来访者沟通中自然地流露。咨询员“在咨询的适当时间,应采取主动与被动的方式,适当地与受导学生分享与讨论自己的价值观和对各事物的看法,那么咨询员只要让这一种诚恳的表现自然地流露出来,也就可以表现出对受导者的信任与尊重,就能影响受导学生。
第四,心理咨询员要有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员的价值观,JL、理咨询员自身的素质比起他的咨询技巧来,对心理咨询过程的影响更为重要。许多专家都认为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员带进咨询关系中最有意义的资源就是他自己。倘若一位咨询员不清楚自己的需要,也不相信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他怎么去面对一个价值混乱或自我价值感失落的学生?倘若咨询员自身是一个极端自私自利的人,他又怎么能协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健全的价值观体系?心理治疗专家柏德逊认为,一个有能力的辅导员应该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对来访者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的心理咨询教师应特别重视自己的价值观建设。他首先应当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并且应当拥有一套真善美和谐统一,促进个人、民族、社会整体发展的相对健全的价值准则。当然,这不是一次就完结的,而是一个一生不间断的持续过程。只有如此,咨询员才可以适当地处理咨询过程中价值观的差异、矛盾和冲突,协助学生们完成价值观的建设。
学校心理咨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一条新的途径,我们应当将其与思想教育有机配合,丰富与深化我国学校的价值观教育,促进青年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注:
①②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0页。
③[美]考瑞(Gerald Corey)著,李茂兴译:《咨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台湾杨智文化公司1996年版,第31页。
④林孟平:《心理辅导与治疗》,香港商务印刷馆有限公司1986年版,第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