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 > 心理学 > 正文

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趋势及启示

摘要:面对21世纪社会、教育和个人发展的更高要求,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还显得比较落后。当前,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表现出新的趋势:工作者资格认定的职业化、高学历化取向;工作者培养的专业化、研究化与实践化取向;内容的综合化、途径的多样化与整合化取向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取向。借鉴欧美国家的有益经验,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实内容,整合模式;加速现代化,推进本土化。

关键词:欧美学校;心理健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面对急剧变化和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日益复杂,其身心健康所受到的负面影响日趋增大,致使心理问题不断产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下降。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然而,面对21世纪社会、教育和个人发展的更高要求,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还显得比较落后,且存在诸多潜在的消极倾向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欧美国家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借鉴有益经验,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大有裨益。

一、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美国,并率先在欧美等国家中发展起来。[1]欧美等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设施与服务,概括起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与资格要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欧美国家都十分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及其资格水平的认定。20世纪70~80年代,英国出现了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培养模式,[2](24-25)其培养工作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1)专业训练前的准备,包括安排受训者现场工作,在教育心理学家的指导下参加晚间工作室活动,进行专题学习,掌握有效的教室工作策略。(2)专业训练与现场工作,即在大学内注册完整学习一年,学习与学校心理健康领域有关的道德与法律知识,掌握专门的技术技能,承担小课题的研究,完成督导下的实践工作。(3)高级专业训练,即让受训者能及时巩固、更新知识,进行自觉研究,发展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的相关训练。在英国,心理学会审查认证受训者的资格水平。英国心理学会规定工作者的最低资格条件是:研究生以上学历,拥有教师资格证书,两年以上的儿童青少年教学经验,至少两年研究生学位后的教育心理学训练(目前一般是一年全日制硕士课程和一年指导下的实践)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也设置了专门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训计划,计划包括受训者的专业学习和见习两个部分。专业学习包括心理学基础学习和应用学习,前者内容涉及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后者则包括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学习结束后,受训者还要进行两年的见习工作。法国对工作者的资格要求是:进入大学学校心理学专业学习两年,并有至少三年教师训练和五年小学或学前工作经历等。[2](26)

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养以“科学家──实践者”模式为主,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申请者要进入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协会(NASP)和美国心理学会(APA)认可的学校心理学专业学习。学校心理学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五个方面:心理学基础课程,教育学基础课程,心理诊断与干预,心理学统计与研究方法和职业心理课程等。美国心理学会坚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获得博士学位,并要通过资格认证考试,才能获得资格证书。而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协会的资格认定相对宽一些,除博士外,非博士的人员也可以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非博士学位包括硕士与专业工作者两类。专业工作者通常是指在完成大学本科教育后再接受五六年的教育训练。

(二)服务领域与工作任务

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越来越全面,服务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美国早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大都服务于非学校机构。1945年,学校心理学会成立后,服务对象开始转向公立和私立学校,并以公立学校为主;服务领域由过去的中学扩展到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教育阶段;服务对象从以学生为主,扩展到家长、教师和学生监护人等。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传统的任务是对“问题”学生进行能力和学业成绩测验,然后把他们“归类”到不同性质的特殊教育班。随着学校心理学科的不断完善及社会各个时期的不同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也逐步拓宽到为学生、教师、家长及整个教育管理系统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如心理教育测量、心理咨询、学习辅导、与教师或家长之间的咨询会诊、项目评估和学术研究等。美国中小学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包括:[3](24-25)(1)心理诊断,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接受心理诊断的申请人交谈,全面了解其档案材料,挑选测量工具进行心理测试,并整理结果;(2)咨询会诊,即两个以上的专业人员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内容涉及心理卫生、行为矫正、危机、学校体制咨询等四个方面;(3)干预,即在确诊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内容主要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技能、学习、心理卫生和职业选择指导等。20世纪80年代法国教育部提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三个方向:定向、干预与整合。定向即诊断、评估儿童的学习能力、个人自主性等;干预包括从儿童入学开始的观察,并对其以后的学习或行为问题提出建议,以及帮助教师学习如何对待特殊儿童,或协助教师制定特殊儿童教育计划;整合即在普通学校中对特殊儿童的“融合式教育”负责,帮助教师做好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使特殊儿童尽快适应正常的教育环境。

(三)组织机构与学术期刊

1945年,在美国心理学会中,学校心理学成为第16个分支,标志着美国学校心理学分会(APA-16)正式成立。1969年,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协会正式成立。这两个学术组织都是全国性学术管理机构,其职能主要为全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服务。1992年美国中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成立了自己的组织──中学心理教师协会(TOPSS),并于1996年创办美国第一份专门研究中学生心理的杂志《惠特曼心理学杂志》。此外,还有相关学术组织不断成立,如美国人事与辅导协会(APGA),在1953年吸收美国学校咨询协会的基础上,1993年更名为美国咨询与发展协会(AACD),该协会发表的《孩子是我们的未来,2000年的学校咨询》发展规划,成为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1963年,全美第一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期刊《学校心理学杂志》创刊,1964年,《学校中的心理学》创办,随后一系列刊物陆续诞生,如《学校心理学文摘》(1972年,现名为《学校心理学评论》)、《国际学校心理学》(1979年)、《专业学校心理学》(1986年,现名为《学校心理学季刊》)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杂志如《特殊儿童》、《学习困难杂志》、《心理教育评价杂志》等。

二、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趋势

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步,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表现出以下趋势。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资格认定的职业化、高学历化取向

据1992年一项对世界54个国家的87 000多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调查表明: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资格的审查与认证,39%的国家报告说他们的大学培养计划要由本国专业心理学会审查,16%的由专业教育学会审查,并且在专业组织方面,心理学组织的影响大于教育学组织的影响。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标准方面:欧美国家有大学专门培养计划,测验活动的专业标准、职业道德伦理标准、学校心理干预活动的专业标准等。欧美国家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执照或资格证书才能正式参加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职业资格要求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同时,对申请资格的工作者的高学历化取向也不断提升。大部分欧美国家要求专业硕士学位是领取执照或资格证书的最低要求,如在上述调查中,欧美国家正在接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的本科、硕士、博士水平的人数比约为5∶42∶53。[4]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养的专业化、实践化与研究化取向

欧美国家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养方面都十分注重专业化取向,其培训课程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学科性的心理学课程,测验性课程和干预性课程;训练内容一般涉及:掌握心理学核心知识,发展专业决策能力,掌握研究与设计技能,加强人际交流技能,了解伦理知识和建立职业价值观等;培养目标由过去的咨询者、干预者转变为现在的专业系统咨询师。在培养过程中,欧美国家都逐渐把受训者的实习或见习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或让实践者直接进入现场情境中工作,或在专家的督导下完成见习,这一时间段欧美各个国家没有统一标准,但一般至少在一年以上,这样可以使受训者在获得资格后便可以直接进入学校工作。此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养的研究化取向也逐渐成为一种新趋势,如在培训期间要求完成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在实践工作中进行评价、发展新模式和技术内容,反思自己的经验等均需要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因此,在培训工作中,注重工作者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性,也成为欧美国家培训的重点。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化、多样化与整合化取向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传统的任务是对“问题”学生进行测验,然后把他们“归类”到不同的特殊教育班。而当今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任务则主要包括咨询、评价、干预、预防、教学指导、研究与策划和健康服务等。其内容涉及:在课业、社会生活等方面个人问题的咨询,就业指导及跟踪性服务,信息服务,建立档案,磋商服务,治疗心理疾病和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等。学校心理健康内容的综合化取向不断增强,从关注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到把他们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进行教育,通过探索和发现他们的潜力,来促进其健康成长。

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日趋多样、整合。一直以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所依赖的主要是医学模式。现在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则多种多样:直接服务指导,如缓解危机、援助突发事件等;间接利用学校和社会等途径,如美国1994年在45个州中的482个社区抽样调查中,55%的社区有社会咨询专家,41%的社区有社会心理学家,21%的社区有社会工作者,服务范围由学校拓展到家庭与社会等各个方面。当前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又出现了一种新形式,即集体的合作。其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学校和社会人员的合作,在家庭、社会和学生中激发起强大的支持力量,如美国新泽西州的“学校青少年计划”,加利福尼亚州的“健康始于主动性”,纽约州的“灯塔计划”等;另一方面表现为专家的集体合作,如在纽约,几乎每所学校都有一个由学校心理学家、学校社会工作者、教育评估专家、学生辅导员和语言矫正师组成的“以学校为基地的辅助组”(school-based support team,即SBST),[3](24)为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进行日常心理辅导、心理诊断、咨询、评估和干预等。法国的“心理教育小组”,一般由两位专家(分别擅长解决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与一位学校心理健康专家组成,为学生提供服务。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取向

随着各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发展,国际性的专业组织也不断成立,如1982年国际学校心理学协会(ISPA)的建立。欧美国家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标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定义等方面正逐步走向统一,各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这种全球化趋势使欧美国家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互借鉴,相得益彰。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定程度上又受到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教育和经济的影响,欧美国家在具体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发展中又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本土化趋势也日益凸显。如美国的“科学家──实践者”,英国的“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培养模式等。

三、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由于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且当前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过程中又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地位和职业认同差,专业化水平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责任范围不明确等,甚至还出现一些如形式化、个别化、医学化、课程化、德育化等不健康的消极发展倾向。因此,立足于我国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合理借鉴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经验,对于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快速、稳步的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建立专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存在突出的问题:一是数量不够,二是质量不高,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且大多来源于学校德育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医务人员等,他们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理解,难以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建立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势在必行。但考虑到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应提倡将当前的以兼职教师为主转变为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职结合的模式,这样一方面既可以扩充师资队伍,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步提高师资质量。

第二,严格规范并科学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专业化、实践化与研究化是培养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一种发展趋势。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必须合理分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的时间,并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师资的研究能力与反思能力的培养;将理论学习与专家指导的实践结合起来,使实践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开展,而理论也要在实践中逐步发展,不断创新。

第三,逐步确立资格审查制度,加强专业心理学会、教育学会等专业学术组织的干预与审查。国家和地方要逐步建立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资格审查制度,使得专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逐步职业化,持证上岗。

第四,合理规划相关专业。在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大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专业建设的力度,合理规划,制订科学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从而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得以保障,并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稳步提升。

第五,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中的每位教师都要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充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从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来看,其理念正在向着“学校问题中心”,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中心”的方向迈进,正在从“让儿童适应学校”到“让学校适应儿童”“为绝大多数学生提供最有意义的教育”方向转变。由于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主要是发展性的,因此,充实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以全体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立足教育,重在指导,对学生成长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予以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涉及生活问题、学习问题、生涯问题等诸方面;同时还要兼顾极少数有障碍学生的心理诊断与干预矫正,从而使学生能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也要多样,多种形式并举,且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注意发挥各种形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小学要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要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高中要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实施全员、全科、全过程参与的整合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教育体系。[5]第一级是广大学校教师,从心理健康角度辅导学生发展;第二级是学校心理学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咨询、干预等;第三级是指专业心理医生,以心理治疗等为主要任务。

(三)加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化,努力推进本土化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当前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加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互联网,利用计算机网络来存储、管理学生的心理档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健康信息;通过计算机对教师进行大规模专业训练,建立全国甚至国际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各成员间可在互通信息、相互合作中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要立足我国民族心理、历史文化传统的具体情况,反映与适合我们国家和民族及民众的心理特征,要能推陈出新,树立自己的风格与特色,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国化或本土化进程。在引进、吸收与借鉴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时,切忌盲目照抄,生搬硬套,而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立足我国学校教育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注重实际教育效果,将国外先进的理论或模式与我国教育及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相结合,从而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5.

[2]王宏方.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学校心理现状简述[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11):24—26.

[3]周正.美国中小学的心理辅导[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2):24—26.

[4]王宏方.国际学校心理学现状与展望[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12):22—23.

[5]崔景贵.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前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56—60.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