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 > 心理学 > 正文

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摘 要: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存在是较为普遍的,它的形成来源于方方面面,本文着重探讨初中生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以及作为教师采取哪些应对策略,防止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关键词:逆反心理 原因 对策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是大量存在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常会遇到有些学生与之“顶牛”的现象。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时常抱怨孩子上了中学就没有小学时候听话了,有时甚至蛮不讲理,有的对教师和家长的正面教育持“对着干”的态度,以“反其道而行之”为快,有的故意做出与自己主观意识相违背的行为。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应对,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存在严重逆反心理的学生,最容易导致情绪躁动和逆反行为,甚至酿成不良后果,笔者就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原因以及应对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于初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1、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是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观原因

作为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生理上的发育开始趋向成熟,使他们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出现了一种脱离成人的倾向,他们由小学那种学习生活突然过度到紧张的中学生活中,紧张的学业,升学的压力和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逆反心理就表现得特别突出。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他们希望自己能象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不希望成年人干涉,渴望独立,他们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唯命是从”了,往往嫌父母和老师管得太严、太罗嗦,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学校不良教育的影响,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因素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不按照中学生的心理变化的特点进行管理,而是采用简单、粗暴、强制性的压服或惩罚的方法,过分控制学生的行为使其感到压抑,使得学生把老师的合理要求、正面的教育视为专门针对他们的“管”“卡”“压”,他们就有可能拒绝做本来愿意做的事,甚至去做与要求相反的事。有的教师比较偏爱某些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当好学生犯了错误也会很容易地原谅他,即使批评也是和颜悦色、和风细雨式的。而听说一些成绩不好、喜欢调皮捣蛋的所谓“差生”犯了错误时,教师的表现是疾言厉色、大声训斥,结果造成一些 “差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恨这个教师,上他的课就是不听、故意捣乱,与教师作对。即使理智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在感情上,他仍然不能接受这个教师。

3、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因素

有的家长没有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把已经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当小孩看待,使孩子产生不满和反感。还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观念上存在误区,期望值过高,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一个教育者而不是父母,只重视智力的培养,没有好好把握教育规律,不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往往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甚至失去信心,反其道而行之,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同时在一些家庭中教育要求不统一,家长的溺爱,放任,或者专制,或采用打骂等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不统一,特别是祖辈和父辈之间的不统一,使孩子无所适从。

逆反心理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如果不加以及时的应对,就会向产生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笔者认为对于初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作为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应对策略。

1、注重班集体建设,树立良好的班风

学生对老师在班级提出的表扬、批评、号召和要求等做出的心理反应,总是和班级的风气相联系的。如果班风正,每个学生都积极向上,有正义感,教师在班级提出的正确意见就会得到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响应和拥护;如果班风不正,歪风邪气占上风,教师一些正确意见也可能被曲解,优秀学生受到孤立,一些调皮的学生胡作非为,不受约束,干扰教师正确意见的贯彻。所以说教师只有着力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树立正确的风气,才可能防止学生一些逆反心理的产生。

2、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教育方法要妥当

教师对待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能感情用事,不要见到好学生就喜笑颜开,见到差学生就紧皱眉头,横眉冷对。在感情上不要有亲有疏,把学生分成等级。表扬好学生不夸张,批评差生不过分,批评学生要讲方法,对学生要多做些引导、耐心的说服工作,态度要和风细雨,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这样师生之间经常交往思想、感情,关系融洽、和谐,这都有利于防止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3、对学生已形成的逆反心理的处理要慎重,不可盲目地埋怨学生

首先要分析产生的原因,先看看是由于学生思想上的问题造成的,还是教育态度和教师教育方法上的问题。如果是学生思想认识的问题,教师就要耐心地做好引导教育工作;如果是属于教师态度和教育方法上的问题,教师就要主动承担责任,虚心向学生说明自己的失误。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还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教师态度诚恳,指导思想对头,学生还是能够理解和谅解教师的,这样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消除。

总之,学生的逆反心理,并非是不可解的疑难问题,我想只要我们本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用恰当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学生的逆反心理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

参考文献

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解决现代人自身问题的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P637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