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 > 心理学 > 正文

当代大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动因及特点研究

〔 摘要」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健。本文从研究大

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手,就国际思潮复杂化、国内经济发展快速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成长环境网络化等四个方面的发展变化,分析了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依据变化的背景,结合变化的特.汽,重.毅从政治态度、理想信念、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心理健康等五个方面分析归纳了当代大学生所具有的思想特点。

〔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思想发展;动因;思想特点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认识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战略需要。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深刻变革的时期,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人发展以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使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汇、相互冲撞和相互激荡,新生的、进步的思想会催生、涌动新思潮,消极的、腐朽的、落后的思想也会沉渣泛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也随之有所变化,我们必须认真地分析时代背景,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轨迹和特点,这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一、大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动因

由于时代大背景的不同,使得每个时期的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都打上了不同时代的烙印。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表现出信仰坚定、政治态度鲜明,具有强烈的爱国、奉献精神,舍我忘我,艰苦奋斗。改革开放后,大学生的自立代替了过去的被动接受,个性张扬代替了过去的完全依附,法制意识代替了过去的盲从观念,同时也出现了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的思想特点。进人 21 世纪,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而这些变化也离不开其生活和成长的环境,离不开社会的影响和教育的本身。综观影响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变化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

(一)国际思潮复杂化

近年来,国际形势处于一种总体稳定的状态,但国际上的各种矛盾依然很激烈,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的隐患也非常突出〔 ’〕 。相对稳定但又复杂的国际形势,使得当今的世界多元化文化和价值观并存、冲突与对话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不同文明的冲突,几大宗教之间的纷争,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差距都对我国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来就没有放弃对我国的和平演变,没有放弃对青年一代的争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大学生是我们党的未来事业的接班人,是敌对势力争夺的重要对象,西方敌对势力通过潜移默化的手段宣传、灌输资产阶级的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意识形态都将影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

(二)“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国内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从“十一五”时期开始,我国经济已进人了一个长期快速平稳发展的阶段,即“黄金发展期”。而从国内的发展环境和阶段性特征来说,这一时期又是我国“矛盾凸显期”川。“黄金发展期’ , 意味着社会的“盛世”,对社会起着巩固、加强和发展作用;而“矛盾凸显期”意味着社会问题的叠加,对社会起着削弱、腐蚀甚至“颠覆”的作用〔 ’〕 。同样,“黄金发展期”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而“矛盾凸显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弱势群体、社会腐败等矛盾的突出将导致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

(三)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我国高校自 1999 年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招生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 2005 年与扩招前的 1998 年相比,招生数量从 108 . 36 万人增加到 5 以. 46 万人。 2005 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 2300 万人,高等教育毛人学率达到 21 % [ 4 ]。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已昂首进人大众教育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成功地从“精英教育”阶段过渡到“大众教育”阶段,使得社会人力资源结构呈现多样化格局,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川。然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大学教育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方面,高校的培养模式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不能跟上大众化教育的要求,部分高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手段等软硬件不能及时跟进,从而出现了培养质量的滑坡,以及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松懈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刚进人大众教育阶段,社会、家长、学生对此认’识还相当部分地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这就使得大学生不能对自己准确地定位。加之大学实行收学制、学分制,学生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和就业的困难等使得问题更加突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这些变化都与学生密切相关,必然会引起学生思想的波动,带来大学生思想的变化。

(四)成长环境的网络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走进我们的世界,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校园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于 2006 年 7 月发布的第 18 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的数据显示:年龄段为 18 - 24 岁的网民占总的网民人数的 38 . 9 % ,学生在网民的职业分布中所占的比例为: 36 . 2 % [ ‘ ]。上述数据表明大学生是上网用户中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而事实上,当代大学生正是伴随网络而长大的。网络环境一方面是一个没有边际的空间,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这个空间上相互影响和渗透,青年大学生在接受网络信息时,由于其鉴别力不强、可塑性大等特点,很难有判断是非的鉴别能力和从善弃恶的选择能力,从而被不同的价值文化所迷惑和影响;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特性容易使得学生丧失现实感,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逃避现实,从而丧失目标、动摇信念、迷失方向。从这个角度讲,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

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由于时代背景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也表现出自身的特点。政治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主流价值观积极、健康、向上,成长成才愿望迫切,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其思想特点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政治态度正确,但认识上存在偏差政治态度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心理现象,由社会政治环境与个人政治社会化过程交织作用而成,它体现了人们看待和反应政治现象的方式[ 7j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态度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主流是好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基本政治态度和政治观点正确,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等政治理论问题的态度明确,认识清晰。拥护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信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赞同国家实施的重大发展战略和举措,对国家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吕〕 。上述结论也表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价值取向能够同党和国家的政治导向保持一致,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政治观念也日趋成熟。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国内改革的深人,发展和矛盾交错呈现,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倾向的影响使大学生对一些深层次的政治间题的认识存在偏差。主要存在于: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如何正确认识我们党的领导,反对在中国实行多党制;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等问题。

(二)理想信念明确,但价值观趋于多元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其成长的精神支柱、力量源泉和政治保证。我国大学生主动关心国内外大事,尤为关注与国家民族荣誉、利益和国计民生相关的重大事件,对我国保持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信心,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自身发展也更加关注,对于个人目标的选择更趋于理性和务实,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务实进取,成长成才愿望迫切,普遍表现出乐观与进取的精神状态[ s3 。从整体上看,我国当代大学生是具有明确的理想信念的,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能够关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祖国的未来,对自己的社会职业和生活充满着无尽的向往。但是,在国内外显著的阶段性大气候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正接受在网络环境中各种社会政治文化思潮渗透和渲染,这些因素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成才。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趋于务实和多元,功利色彩较浓[ sj 。东西方的意识形态的差异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价值取向的功利化更趋明显,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的精神价值受到部分大学生的质疑;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越来越被更多大学生接受,一些大学生甚至将个人的理想信念定位在对金钱、权力、地位等的追求和占有上面。

(三)道德观念传承,但道德素质有待提升道德观念是主体在长期的道德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关于人事、行为、关系和现象之意义的相对稳定的认识,其变化是由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决定的。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变化总的来说是进步的,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念。大多数学生能够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能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80 %以上的学生认同“诚信受益” , “在问社会为你做了什么之前,先问问自己为社会做了什么” , “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更好地得到发展”

,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 “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等道德观念川。同时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也不可避免会受到社会发展过程中消极的、甚至不健康观念的侵蚀而产生消极和负面的影响。事实上,当前有少数大学生的社会功德和基础文明缺失,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仁爱之心。因此,还必须进一步注重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大力加强艰苦奋斗和奉献精神教育,加强诚信教育。(四)个性特点鲜明,但集体意识淡薄大学生行为是其思想特点的现实表现,受到传统文化、社会环境、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求知识,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奋发成才。自我意识明显强于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对社会生活中的新思想、新观点反应迅速,且反抗和批判的潜意识浓厚,对传统和权威的认同和质疑并存 Lg ]。这就导致他们的行为在其价值观主导下也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特点。这种自主行为使他们在事业的执着追求中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另一方面,他们在自主性上也往往显得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听从别人的劝告。少数大学生行为举止孤僻,不懂得尊重他人,个人利益第一。在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他们更多的是倾向于个人利益,“是否对我有利”往往成了他们是否参加集体活动的标准。

(五)关注心理健康,但不能正视心理问题由于我们的社会目前正处于发展与矛盾并存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急剧变化,以及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和深人,这些都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生活方式,影响和打破了人们的心理平衡,尤其对处于青春期、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心理影响就更大。最近几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令人担优的。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一方面,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补充心理健康知识;另一方面,不能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有统计表明,大学生中精神行为检出率约为 16 % ,心理不健康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约占 30 %。心理问题,既有身体原因,也有思想认识原因,突出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紧迫感;意志不坚定;心理耐挫折承受能力弱〔 ’ 0 〕 。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大量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自身的素质没有有效地提升,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它不仅给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学校教育带来困难,而且严重的敌对、忧郁等心理问题往往伴发犯罪、自杀等社会问题。

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形成依赖于时代背景的变化,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及特点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分析、把握大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动因,并客观地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