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学 > 新经济学 > 正文

中国农业的调整

最支持中国加入WTO的不是政府官员和学者,而是广大人民,真正得益的就是中国人民,中国有许多官员学者是反对加入WTO,只呈现在大势所趋,中央既定,不说而已。加入WTO是中国改革的又一个新阶段,其意义不亚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只是一些利益集团利益“民族”的旗号使人迷惑。

下面谈农业问题。

在现代经济中,农业作为整个产业,是一个越来越不占主要地位的行业,这是非常不幸的,但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就像人们的吃饭、穿衣一样,生活水平越高,吃饭穿衣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轻。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尽管实际的农产品消费量会增加,但是比重越来越小。农业要是占国民收入比重很大的话,就说明这个国家不发达,等到国家发达以后,农业肯定不是最主要的产业。而且还有这么一个趋势,一国的经济发展得越快,其农业的比较优势丧失得越快。什么意思呢?所谓比较优势指的是一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竞争力,一般用该产品的相对价格衡量。把农产品的价格除上其它非农产品的价格,这叫农产品的相对价格。把农产品定成P1,其它不是农产品的价格为P2,农产品的相对价格就定义为P1/P2.相对价格低的,在国际上就有竞争力。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中国一斤小麦是1元钱,一台彩电100元钱,中国小麦的相对价格是0.01。再假设美国的小麦也是1元钱,而电视才50元钱一台,那么美国小麦的价格则是0.02,可以看出,虽然小麦的绝对价格一样,但由于我们彩电的价格比美国的高,所以我们小麦的相对价格就低,我们有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我们一台彩电可以换100斤的小麦,在美国的一台彩电只能换50斤小麦,这种情况称之为中国有小麦的比较优势,我们应该出口小麦。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这种情况会发生变化。经济增长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发展一方面造成工业产品的价格下降,另一方面造成城市就业机会的增加和收入的提高。这时,如果农产品价格不提高的话,农民就不愿意种地了,因为到城里打工比种地赚钱,所以很多农民希望到城里工作,使得农业的生产成本会提高。经济发展得越快,这种趋势越明显。这一点从中国过去二十年的变化就能看到。

不难看到,我们现在工业产品价格的下降速度绝对比美国快,而我们的农产品价格的上升速度也比美国快。本来中国的农产品相对便宜,现在变得相对贵了。我们农产品价格比别的发达国家贵,是因为我们的土地有限。农产品,尤其像粮食,是一个土地密集型的产品。我们的粮食价格涨得特别快,原因之一就是土地稀缺,而美国为什么粮食价格不怎么涨,因为其土地资源丰富。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中国,而且发生在日本,韩国、台湾等。台湾以前水稻价格都低于国际市场,可是它现在是远远超过国际市场价格。韩国也是一样。原因之一就是战后日本、韩国和台湾的经济发展得快。中国也面临着这个问题,前几年的粮价都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市场的水平。面对这种情况政府怎么办?欧洲和日本都采取保护措施。现在我们用支持价格,不管国际市场上多少钱,政府保证农民的收入。如果支持价格的水平是5块钱,国际市场是4块钱时政府就补1块钱,国际市场价格掉到3块钱时政府就补2块钱。总之,政府补到5块钱为止。

再一种办法就是限制进口。日本和韩国干脆就不开放农产品市场,尤其是大米。进口有限,国内农产品的价格就变得很高。农产品贸易一直是美国、欧洲和日本贸易纠纷的一个主要问题。关贸的最后一轮谈判是乌拉圭回合,谈了八年。最大一个原因就是美国要日本和欧洲政府取消对农业的保护,开放农产品市场。但是欧洲不同意,日本也不同意。乌拉圭最后达成协议,双方都退了一步。但在WTO新一轮谈判中,农业问题将成为一个主要问题。

欧洲农产品受到保护以后,它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几倍,欧洲政府每年支付大量的补贴。现在一下子要回到国际市场不是那么容易。乌拉圭回合上欧盟刚作了一点让步,法国农民就把拖拉机开到巴黎,把土豆倒得遍地都是表示抗议。中国有些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认为中国应该走欧洲的道路,对农产品贸易实行保护政策。有人主张中国也要保护农业,农产品不能开放。当然,从保护农民的利益来讲,这是需要的。但是,问题是保护的结果是什么?如果没有WTO,如果没有乌拉圭回合,我们可以顺着这些国家走过的道路走过去,即使有较高的成本,中国的消费者也能承受得了,因为农产品的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毕竟越来越小。但是现在乌拉圭回合已经达成了协议,农产品贸易保护最终是要取消的,最终一定要走向国际市场的价格。中国也承诺了这个,承诺了在2020年完全自由贸易。我们虽然不是在世贸组织承诺,但是在亚太经合组织里承诺了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实行自由贸易与投资。最终的方向是不可以继续沿别国的道路走下去的。既然我们知道最终方向是怎样,战略选择就很重要了。有两条不同的路,一条是利用所谓的保护条款再延长保护。还有一条是现在就开始向无保护过渡。到底我们中国应该走哪条道路?不能说人家过去做过的事情,我们现在就也要做。有两个原因,第一,时代或时机不同了。因为当时欧洲实行保护的时候还没有协定,而现在各国都在降低保护程度。尽管日本阻力很大,亚洲阻力很大,但是大家都同意要逐渐取消保护。第二,保护是要成本的,政府要补贴很大一笔钱,我们的政府有没有这么多钱来补贴是一个问题。穷国是没法保护农业的,因为穷国都是农民占多数。能否实行保护,除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以外,还有一个农民的比例问题。欧盟和日本之所以保护,是因为他们的农民占总人口不到5%。多数消费者是在非农产业工作。多数人保护少数人是很容易的,所以欧洲日本对农民保护得起。我们的情况却不一样。我们仍然有大约70%的农民,只有30%的非农业人口。如果中国农民达到跟外国同样的贸易保护程度,那30%的城镇消费者的负担显然是太重了,是不可能实施的。

现在对农业进行贸易保护,既没有前途,也没有可能性,这条路显然是不通的。怎么办?既然不通,我们就应该提早转入别的路,不要沿着不通的路走到尽头才停下来。到那时,无论从政治、从经济、还是从生活来讲,对农民的冲击都会更大。欧盟、日本、韩国等现在就面临这种难题。因此,与其到时出现更多更大的问题,不如现在趁早面对国际竞争来调整我们的农业。

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业的影响有多大?从中美签订的协议来看,短期内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目前对美国的承诺主要是进口小麦和柑橘。橘子不是大问题,加州的橘子进来,也不可能说真的占领我们的橘子市场,可能沿海的市场占领了,但是内地的还是占领不了,因为橘子不能保存很长时间,运送和储藏的时间不能太长。还有一个就是进口小麦。根据我们现在的协议进口小麦,有些人就有狼来了的感觉。但第一,我们不可能进口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多的小麦。为什么呢?如果中国要开放进口,加上欧盟和日本降低保护,世界的粮食价格就会上涨。国际粮价上升,一方面提高了进口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国内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实际进口的数量就会减少。目前国际粮价偏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欧盟的贸易保护有关。欧洲本来应该进口粮食,因为保护以后价格很高,农民有积极性多生产,供给量大,结果反而出口粮食,造成国际粮食市场供给有余需求不足,价格疲软。国际粮价低迷,反过来促使各国政府不得不更加提高对本国农民的保护。现在价格是扭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和欧洲的保护,使得国际上粮食的需求不旺。实际上等到中国真的开放粮食进口以及欧盟日本开放市场,国际粮价要上去,原因在于需求会增加,供给会减少。欧洲也好,日本也好,它们也要进口,粮价就不会像原来那么低。粮价提高以后,中国的实际进口量不会象用现有粮价估计的那么多。

进口粮食有几个问题,一个就是粮食安全问题,如果我们进口粮食,到时候人家不给我们粮食怎么办,这是人们考虑的问题。所以以前经常有人讲,我们不能进口很多粮食,主要要靠自己。但是这个问题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第一,我们的进口并不是很多。我们答应从美国进口的小麦量占我们的粮食消费量的比例不超过5%。即使美国对我们进行粮食禁运的话,粮食消费最多就降低5%。降低5%不至于引起一个很大的动乱。而且,美国对我们进行粮食禁运并不等于我们从其它地方就买不到粮食了,世界上还有不少粮食净出口国,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他们并不都跟美国跑。

从这个角度看,所谓的贸易制裁的可能性有多大呢?从其本身的利益考虑,美国也不敢轻易对中国进行粮食贸易禁运。另外,我们也可以有很多办法来防止。比如说,我们可以有一些战略储备,如果一旦发生禁运的话,至少粮仓里还有粮食在我们的手上。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有办法解决的。最根本的一点,我们怎样利用外国的土地资源来支持我们的13亿人口。我们地少人多,土地稀缺,而进口粮食则相当于进口土地。有利于弥补我们的不足。开放粮食贸易的一个核心问题,不是粮食安全问题,而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即怎样在进口部分粮食的情况下保证中国农民的收入不下降并继续增长。经济发达后的农业问题主要不是生产问题而是农民收入问题。农业发展的速度跟不上非农产品,不光在中国,美国也一样。美国的农民相对来说也是比较穷的。美国的农民尽管在国际上有比较优势,但是他们也受到保护,但不是贸易保护,而是收入补贴。

在加入WTO这个过程中,作为政策的制订者,主要精力不应该是去从WTO的条款里边找漏洞,然后怎么样去延迟开放,因为开放是早晚的事。既然今后的趋势是不保护,我们就要朝不保护的方向去努力,而不是去加强保护。调整得越早,调整的成本也就越低。具体说来,有几个方面可以开始努力。

第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农副产业。我国土地稀缺但人口众多,尤其在沿海一带。开放农产品贸易后,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发展少用土地多用劳力的劳动密集型农副产业。山东的一些经验值得学习。山东也是地少人多的地方,但离日本和韩国比较近。与日韩相比,我们的农产品生产成本低得多。因此,他们面对日本韩国市场搞蔬菜加工出口。种蔬菜用土地相对较少,但可以使用很多劳动力。蔬菜收割以后马上处理好,冷藏好,一箱一箱地装运到日本。一方面,我们对美国,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亚这些土地充裕的国家开放我们的小麦市场或者其它粮食市场。另一方面,我们设法开拓日本、韩国、新加坡这些国家的市场。他们的土地比我们更少,比我们更加没有农业方面的比较优势。我们要向美国开放市场,日本韩国也要向我们开放市场。所以,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跟这些国家的贸易中寻找我们的比较优势,这个比较优势就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方面。尽管现在有许多方面可以使用机器,但某些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中的劳动是无法替代的。即使在美国,到了摘草莓摘西红柿的季节,仍然需要大量的墨西哥农民来帮忙。入世之后,随着粮食市场的开放,我们的沿海地区要少种粮食,多种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我们要从土地密集型的农产品生产转为用地不多但用劳动力很多的农产品生产。

第二,将农民从以农业为主的生产中转移出来。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一个发达的经济不可能再有70-80%的农民。我们近二十年经济发展很快,但为什么农业人口没有像别的国家那样下降呢?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户口问题。我们现在还是歧视农民,农民只能在城市里从事一些服务性工作,只能允许在当地办乡镇企业,不允许其搞其它的更大的产业。在城里,农民没有从事其它行业的同等权利。这是我们的制度问题。看似对我们的城市发展有很多好处,没有出现很多发展中国家的都市问题。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农业人口。在今后的全球化过程当中,我们要能够让这些农民从农业转向非农业。把大量的农民继续束缚在土地上,靠贸易保护来让农民继续种粮食,这不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办法。根本的办法是把农民从土地上逐渐地解放出来,从事别的行业。对这一问题,政府需要有战略性的政策,还要有投资,包括投资发展乡村的基础设施和教育。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农民要有知识,要有技能。电视是一个很重要的宣传教育的渠道,一个人有见识,不一定要到城里上学才能获得,信息可以通过电视传达到农村。帮助农民从农业中转移到其它行业是提高农民收入的的重要途径。另外,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也要跟上,包括对私人企业的支持,让农民可以贷款办企业。以前,这方面限制很多。加入世贸组织会后,金融系统必须开放改革,私有企业必须发展起来,私有企业是大量吸收农民劳动力的渠道。让农民自己去创业,就要去提供资金的保证,提供政策法规方面的一些保证。

第三,集中土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里牵涉到土地制度的改革,要明确土地产权,并允许买卖。今后的农民想指望靠粮价上涨来提高收入是不行的,指望提高粮食亩产量也是有限的。怎么保证农民的收入更多呢?对于种粮的农民来说,唯一的办法是经营更多的土地。美国的农民收入不低,但美国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并不很高,但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总产量和总收入不低就行。在粮食亩产量提高到一定限度后,怎样来保证农民的收入能够继续增长呢?唯一一个办法就是在同样的土地上减少经营的人数。单个农民要经营越来越多的土地,这首先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经营的人少了以后,还需要生产出同样多的粮食。假设原来5个人拥有1亩地,每亩地可以打500斤粮食,这500斤粮食的收入要分给5个人。假设现在4个人转移出去从事其它工作,而土地则允许集中到一个人手中。同样这些土地还是产500斤粮食,收入却只归一个人。虽然粮食价格没涨上去,亩产量也没有提高,但是这个农民的总收入会增加。我想我们农业今后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就是让土地相对集中,农民的人数减少,以使农民个人的收入增长保持和其它行业的增长幅度相似。

总之,中国加入WTO后的总趋势是更加开放。对农业问题,影响并不是像有些报纸讲的那么严重。最主要的对策就是,在农产品自由贸易的前提下,以保证农民的收入为核心来调整制定我们农业政策。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