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学 > 新经济学 > 正文

超越均衡分析范式的相机抉择:一个汇率分析新思路

一、汇率分析:均衡分析的范式

主流汇率研究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无外乎均衡分析,认为实际汇率将围绕均衡汇率波动,正如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一样。其区别仅在于对均衡的界定是瓦尔拉均衡还是非瓦尔拉均衡,是局部均衡还是一般均衡。从这个意义来说,正确地理解均衡汇率内涵是汇率研究的基础。

二、均衡汇率内涵:发展脉络

均衡汇率最早由Nurse(1945)提出,意指能够使国际收支实现平衡的汇率,主要侧重于外部均衡。而Swan(1963)则奠定了均衡汇率含义的基础,他认为均衡汇率就是内、外部均衡同时实现时决定的汇率。他将内部均衡定义为充分就业,外部均衡定义为国际收支的平衡。Swan的理论为均衡汇率理论奠定了分析基础,不但给出了均衡汇率实现的条件,还可以用来判断内外失衡的性质和原因,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政策。后来所有研究的成果,基本建立在Swan分析的基础上。Williamson(1983)的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理论(FEER),在继承Swan对均衡汇率定义的基础上,将资本账户纳入分析范围。Stein(1994)的自然均衡汇率理论(NATREX)和MacDonald(1998)的行为均衡汇率理论(BEER)均是在Swan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

三、均衡汇率:正确的出发点?

不难看出,汇率研究理论所隐含的前提,便是假设均衡汇率的存在性,但事实上是否如此呢?我们认为,证明均衡汇率存在的假设合理与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为了简化,我们这里不考虑汇率制度对均衡汇率存在性的影响)。一是均衡汇率是否实际存在,如存在,则假设合理;二是均衡汇率虽然在实际中无法达到,但理论上可以证明其存在;三是虽然理论与实际中均不存在均衡汇率,但对均衡汇率存在的假设是一种合理的抽象,正如物理学研究中假设存在没有摩擦的平面一样。但就笔者所涉猎的研究文献,未发现对上述假设合理性的探讨。

另外,不同的汇率制度可能也对均衡汇率的存在产生影响。毫无疑问,在金本位制度下,均衡汇率是存在的,就是所谓的铸币平价。但在金本位制度以外的货币制度下,均衡汇率是否存在?退一步说,即使均衡汇率存在,那是一重的还是多重的?如果是多重的,是一个区间,还是几个区间,甚至是不同点的组合(分别对应不同的数学表达方式的解)?更进一步的问题则是,即使均衡汇率存在,当实际汇率偏离均衡汇率后,是回复均衡还是远离均衡?或者说,是否不同的偏离水平导致不同的结果(例如微小的偏差导致回复均衡,而较大的偏差则远离均衡)。在多重均衡汇率存在的情况下,一旦实际汇率偏离了均衡汇率,是回复原来的均衡,还是向其他均衡汇率移动,甚至会保持非均衡状态移动?再进一步讲,汇率是否向均衡汇率移动,以何种方式移动,是否应当区分汇率失衡(受冲击)的原因?

令人遗憾的是,上述问题也没有得到解答,在我们的认识论尚未能够对这些基本性问题进行回答之前,而做出均衡汇率存在的假设,即使不能说是错误的,但至少也是不严谨的。

再从汇率基本概念出发,传统上的汇率定义无非货币的比价(双边汇率是两国货币的比价,多边汇率是一个货币对其他国家货币比价的加权平均),从这一点出发,均衡汇率的实现,就不仅仅取决于某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双边均衡汇率的实现,要求两个国家的经济均处于内外均衡状态,而多边均衡汇率,则要求多个国家的经济都处于内外均衡状态(当然,即使各国经济不一定处于均衡,只要加权平均的总和将非均衡完全抵消掉,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均衡)。但要求各国经济同时达到均衡的世界大同,可能在现实与理论两方面都是“烟波微茫信难求”。

四、均衡汇率:系统不可测性及模型不可测性

或者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无论均衡汇率存在与否,只要经济系统本身是不可预测的,那么我们去预测均衡汇率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可以归纳一下计算均衡汇率的模型,大致可以概括为四类模型(基于购买力平价的均衡汇率实证模型、局部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实证模型、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实证模型及简约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均衡汇率实证模型),但毫无疑问,这些基于线性数学的模型,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释非线性汇率系统,还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

另外,从人类的认识论去思考,人们的认识,无非就是客观事物在人类思想中的反映,所以,均衡汇率也不能除外,不同人理解或计算出来的均衡汇率可能也是不一样的,即使数学表达式是完全一样的,但不同预测者对公式所进行的微小的技术性差异(如折现因子)会导致结果相当大的差异。

而根据索罗斯提出的“反身性”理论,社会系统的参与者的主观行为本身就会影响均衡汇率,也就是行为金融学常说的认识的“自我验证”。

五、均衡汇率:重新表述?

我们认为,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划分,人为地将经济整体割裂开来,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以国际收支为最终结果的外部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无非也是为提高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消费水平。从这个角度出发,外部经济无论均衡还是非均衡(无论是表现为国际收支/贸易收支的平衡或失衡),其目的均为实现本国居民福利的改善,从这个意义出发,与其将汇率作为两国货币的比价,不如将汇率定位成调节经济的一种工具,通过作用于外部经济活动而影响经济总水平。在这一点上,笔者比较赞同孙立坚等人的观点“汇率不单纯是一国的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而是一国政府为了确保国家利益更多的把汇率作为实现自己的政策目标的战略工具。”

再进一步讲,既然汇率是调节经济的一种工具,外部经济活动是为提高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消费水平而进行的,那么,只要外部经济活动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不管是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逆差,还是资本项目的持续顺差逆差,甚至是长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都可以认为现在的汇率是均衡汇率。

从这个角度来说,均衡汇率是与一个经济发展政策目标息息相关的,在对均衡汇率分析时,应当结合当时的经济目标。例如本国目前实行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则经常项目出现持续的顺差是正常现象。在追求经济增长过程中,没有必要一定追求所谓的均衡汇率,更没有必要关注外部经济是否均衡。

六、汇率分析:新的分析框架思考

基于以上分析,大致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均衡汇率的出发点本身可能就是错的,或者是由于系统本身的不可测性本质,或者是由于我们认知能力的不足。不同学者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得出的实证模型以及推导的结果各不相同。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另辟蹊径,既然均衡汇率是随着经济目标的改变而改变的,那很自然地就没必要去寻找所谓的均衡汇率,只需在现在汇率水平的基础上分析,汇率的何种变动(或不变)有利于经济目标的实现,也就是类似宏观政策分析的“相机抉择”。也许所谓的“均衡汇率”不利于目前的经济发展,保持或推进“非均衡汇率”更有利于当前形势,那就维持目前的非均衡汇率。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