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岸分裂导致台独势力不断壮大。而台独与其说是在分裂中国,倒不如说是在分裂台湾。陈水扁一味追求权力,为此不惜挑起族群、省籍和国家认同议题,在台湾社会制造敌我,又因为人格破产,不仅失信于两岸和国际,也将在未来四年中深陷于正当性的质疑之中。岛内“南北台湾”的对峙日趋严重,更有越来越多不满时局的人们地用脚投票,经商、求职、就学和定居于大陆,客观上也形成了“东西台湾”的格局,这一势头加速发展,却可能使得陈水扁在岛内的支持率相对增加。既然大陆不能排斥来自台湾的移民,当务之急就是,将这些向岛外流离的民意重新凝聚起来,这就需要一个新的凝聚核心,主动推行“两个台湾”,进而吸纳岛内更多人士来归。在厦门、金门地区划出“台西市”,在此基础上,尽速筹组台湾自治政府,以“台西政权”对“台北政权”,对内争夺民意支持,对外争夺国际空间,中国中央政府反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居于超然地位。本文从法源、地域、人民、财经、外事、军事以及未来统一等方面进行了一些讨论。
一、“中国意识”错乱,才使“台湾意识”高涨
本来,按照1946年在大陆制定、1947年颁布实施,目前仍然实际适用于台、澎、金、马地区的“中华民国宪法”,国家认同并非问题。国家认同就是中国,只不过共产党1949年改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国民党的传统立场,如连战所说,“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是当年孙中山先生领导国民革命的成果,与目前在台湾的中国国民党素有历史渊源,这个政治图腾曾经对于国民党更为有利,好比金钟罩、铁布衫。
然而1949年中共建政后,逐步在国际上取得中国的当然代表权,特别是在1972年承接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大获全胜。在大势所趋之下,1991年,台湾当时的国民党执政当局宣布“终止动员戡乱状态”,等于承认了对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岸的正统之争就此告一段落。
国民党的“中华民国”不断弱化以至失去了中国正统性,连同其在台湾统治的正当性也受到挑战——国民党长期是以“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的名义在台湾这个“地方”实行统治的,以“万年国会”宣示“法统”,因其“正统”故而“正当”,曾经以此回避台湾的全面民主化问题。时运不济的是,这个“中华民国”,不仅对外国际空间日渐萎缩,经常被误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招致身份困扰,对内又背负着二二八事件以及长期威权统治的道义重累,“原罪”洗刷不清,在内外夹击之下,几乎快要变成一项负资产。
中国国民党传统上向人民所灌输的“中国意识”,也不断错乱,以至于,中国究竟是“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甚至是“中共”,众口难辨,莫衷一是。中共在国内一党独大,长期执政,向来以中国自居,外界多已习惯把中国等同于中共。长期反共的“中国”国民党,又曾经防守台湾免于中共统治,仅仅因为割不断理还乱的历史渊源,倒头来被指为“通共”、“卖台”。国民党服膺“中国意识”对外争不及中共,靠拢“台湾意识”对内又抢不过民进党,所以是两面受敌。
所谓“台湾意识”,其中以“台独”最为极端。从法律上看,“台独”与其说是直接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倒不如说是意图颠覆“中华民国”。“台独”理论几乎把台湾理解为“中华民国”的“殖民地”,国民党则被视为来自“中国”的“外来政权”,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政权最初是以“外省人”为主体的。于是外省人——国民党——“中华民国”,成为民进党向“台湾人”(“本省人”)所宣称的“三合一”敌人。“台独”不过说说而已——民进党现在更多代之以“台湾主体意识”或“本土认同”,对他们来说,斗败国民党、争权夺位才是要紧大事,这个过程假以民主的名义,更有赖于煽动“本省人”对于“外省人”的不满和仇恨。
所谓“台湾意识”,冠以台湾之名,说白了是“福佬意识”,即占人口多数的闽南裔本省籍自认为才是“台湾人”,以此区别于1949年前后来台的“外省人”(包括“外省第二代”),甚至还要区别于老早已经来台“客家人”。台湾历史上的汉人、原住民冲突,漳泉、闽客械斗,乃至战后本、外省人之间的相互歧视与不信任,经过几十年的交流与通婚,族群之间原本不再是个问题。但是经过政治人物的刻意运作、大众传媒的应声附和,这种“想象的冲突”再次使社会受到重创。陈水扁之险胜,关键正在于“福佬意识”在中南部的发酵,造成“台湾人选台湾人”的氛围,选前的两枪更是催化剂。
但是归根究底,“台湾意识”的不断高涨,与其说是“台独思想”的泛滥,倒不如说是“中国意识”错乱的另一种表现。概括地说,恰恰是“两个中国”,造成了岛内“中国意识”的错乱,每逢选举,则往往溃不成军。国民党的论述能力相形见绌,这就注定了一败再败的命运,而民进党俨然已经掌握“台湾意识”论述的主导权。陈水扁以公投绑架大选,自以为得计,下一步年底的立委选举,必将继续以所谓“本土认同”为主轴,泛蓝阵营恐怕难以招架,甚至会随之起舞、自乱阵脚。
二、“本土认同”暗藏玄机:“认同”,还是“仇恨”
毕竟对陈水扁而言,你选的哪门子“总统”?难道还不是“中华民国”“总统”吗?他这时候自然不敢直接否定“中华民国”,但是不断暗示其为“外来政权”,与之相对应地,喊出了“延续本土政权”的口号,精心炮制了所谓的“本土认同”。“本土认同”,究竟认同什么?据说是“认同这块土地”。土地又不会说话,究竟谁能代表这块土地?谁认同谁?
原来是根据先来后到,似乎外省人、甚至客家人才有认同问题,占人口多数的“台湾人”(实为闽南裔)俨然就没有认同问题,当然地代表台湾,前两者要认同于后者,照此逻辑,恐怕只有原住民才有资格选“总统”,偏偏原住民领袖对这样的“本土认同”嗤之以鼻。这种“认同政治”只有希特勒的“纳粹政治”可以遥相呼应。
更有甚者,“爱台湾”的专利也被狭隘定义的“台湾人”所垄断。民进党自命为“台湾人政党”,其所要求民众的“爱台湾”,就是无条件、无原则地支持自己这个党及其候选人。
陈水扁这次选战的主轴,更完全以所谓“爱台湾”和“卖台湾”划线。然而,一朝大权在握、沐猴而冠、鸡犬升天的民进党新贵们,祸台湾日深矣。
陈水扁欲盖弥彰地说,“台湾没有族群问题,只有国家认同问题”。实则是,他以所谓“本土论述”分化国家认同,主动挑衅两岸关系,并以此挑拨省籍、族群,不惜在人群中制造敌我,作为选举动员的工具,社会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恶意挑拨的族群对立,让我们感到阶级斗争的幽灵再现,至于所谓“去中国化”种种,简直与“文化大革命”的思维如出一辙。
选后曾经有学生质问陈水扁:“为什么要常常说人家不爱台湾?不能说投1号就是爱台湾,投2号就是”中国人“,这不是”认同“,而是”仇恨“”。陈水扁装模作样地回答,他与民进党都应“率先检讨”自己是否“做得不够”引起“误会”。这却让很多台湾人士听来心惊肉跳,难道他还做得“不够”吗?
台湾仍然有不少民众对于“中华民国”怀有深厚感情,现阶段维持“中华民国”对于台海稳定更具有重要意义。可怜国民党老成谋国、也还算顾全大局,却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对于暗藏玄机的“本土认同”,国民党如果“拿香跟着拜”,还是落于人后,不仅吸引不到民进党的票,还会跑掉自己原有的票。而民进党为此一再挑战大陆底限,主导了选战议题,混淆视听,使得国民党所擅长的公共政策领域得不到应有关注。国民党为台湾安危计,忙于消毒、灭火。有了这样的安全阀,只要台海战争还没有打起来,民进党反而显得“英勇”无比,国民党则更加坐实了“通共”、“卖台”的罪名。反攻大陆无望,又不甘心归向中共,国民党已经不能理直气壮地鼓吹中国认同。“台湾意识”、“本土认同”则成了民进党屡试不爽的“独门绝技”。
反倒是陈水扁这样一个天天指责别人不认同台湾、自己却从来没有真心认同“中华民国”的人,“窃国者为诸侯”,他一经当选,对内仍然要以“爱台湾”为假面具,对外却丝毫不敢放弃“中华民国”这一护身符,“台独”的“最高理想”早已弃如敝履。国民党辛辛苦苦、念兹在兹的“中华民国”,到头来为他人作嫁衣裳。陈水扁通过“认同政治”当选,已经颠覆了民主的价值。反对者所感受到的,非但是败选之苦,而有如亡国之痛。
三、主动推行“两个台湾”,才能矫正“台湾认同”
就笔者个人看来,如果说陈水扁之流矢志于利用民主推动“台独”,那还真是高估了他,倒不如说他是利用“台独”或所谓“台湾意识”玩弄民主,以谋取权位。所谓“台湾独立”与当年的“反攻大陆”一样,都是自欺欺人之谈。至于一再被炒作的“台湾意识”或“台湾认同”,与其说是在对抗“中共强权”,倒不如说是虚晃一枪,用心更在于反复暗示国民党是“外来政权”,宋楚榆是“外省人”,而连战祖籍台湾却出生于大陆。陈水扁强奸民意的所作所为,于中国大陆毫发未损,却已经一再地、深刻地伤害到台湾少数族群,如同希特勒以雅利安人的“德意志认同”迫害犹太人,更如同希特勒以持续迫害犹太人取得永远统治德意志的正当性。如果类似的伎俩一再得逞,可能引发大规模的人权危机,更将葬送台湾五十多年来的民主果实。
可笑又可悲的是,台湾尚未“独立”,民进党已经不择手段地分裂了台湾。或者说,真正符合他们利益的,不是“独立”的台湾,而是“分裂”的台湾。不仅岛内“南北台湾”的对峙日趋严重,更有越来越多不满时局的人们地用脚投票,经商、求职、就学和定居于大陆,客观上也形成了“东西台湾”的格局,但问题是,这进而使得陈水扁的支持率相对增加,故而有必要将这些流离的民意重新凝聚起来,这就需要一个新的凝聚点。
民进党所试图主导的“台湾认同”,已经被掺杂了太多的私货,如今要挽救台湾危机,瓦解多年来甚嚣尘上的民粹浪潮,倒不妨主动推行“两个台湾”,积极引导两岸关系变局,才有可能矫正“台湾认同”。这一战略可以从尽速筹组台湾自治政府开始。既然“两个中国”瓦解了“台湾意识”,“两个台湾”也可望分化“台湾意识”。
目前已经有一、两百万台商长居大陆,他们得到大陆的政策优惠,尽享中国资源与市场之利。从中共官方来说,这是一种统战策略。但是,“以商反独”具有一定效果,“以商促统”则收效甚微。一些台商担心,中国果真统一后,自己的“统战”价值会下降,长期维持“不统不独”的局面,反而对他们有利。更有一些台商在岛内或暗或明地资助台独势力。照此下去,可能酿成养虎遗患的局面。故此,有必要促使他们做出选择,而这种选择暂时也不至于影响其在岛内的权益。
对于更多普通台湾百姓来说,由于与生俱来的原因,其与大陆隔膜较深,要他们一时之间能够认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他们所理解的“中共”,的确有些困难。因此需要提供一个作为适当中介的认同对象。而台湾民众“走出去”,争取国际身份和国际空间的诉求,也应得到适当的尊重和保护。
今年320台湾大选争议,更全面引发了扁政权的正当性危机。纵使其如愿在520就职连任,也不会被大量的海内外台湾人民所承认。故而在520或稍后一段时间,中国中央政府可以宣告成立“台湾自治政府筹备处”,同时全国人大还可以开始起草“国家统一法”或“台湾基本法”。可以暂不公布政府名单,并主动邀请台湾各党包括泛绿阵营参加这个政府(当然他们未必肯来,这里不妨做个姿态)。如果觉得叫政府不宜,也可以称为“台湾自治协会”之类。这个政府肯定会被反对者攻击,但这个政府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四、台湾自治政府的筹备要点
(1)法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央有权决定地方建制和调整行政区划。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下,制定“国家统一法”或“台湾基本法”。台湾自治政府可以敬奉妈祖,信仰三民主义,以闽南话和普通话并为官方语言,拥有自己的旗帜和歌曲。可以考虑使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或者干脆借用民进党党旗。歌曲则可以选用台湾政治集会上常用的“爱台湾”之类。
(2)地域:
设立“台西市”。在厦门划出专门地带,姑且名之为“西台湾”或“台西”(West Taiwan,对应于台北、台南、台东、台中),作为“台湾自治政府”的驻地。“台湾自治政府”所管辖的地域,除了包括“台西市”及台湾本岛、澎湖、金门、马祖,还可以将厦门乃至漳州、泉州划入,后两者可是很多台湾先民的祖居地。如同台北当局一直还在金门设置有福建省,中国中央政府在“台西市”设立台湾新政府也不足为奇。
在过渡时期,厦门市可由“台湾自治政府”与大陆福建省政府双重管理,或者由“台湾自治政府”将部分或全部职能委托福建省管理,以免影响其市政秩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过去曾有些担心台湾当局放弃金门、马祖,而使得台湾与大陆渐行渐远,现在只要先行设立了“台湾自治政府”,以此接收金门、马祖,甚至主动封锁金门、马祖以招安,就可以更进一步削弱台北当局的正当性。收复金门后,大、小金门作为台西市的一个区,“台湾自治政府”移驻“台西市”的“金门区”,台湾本岛居民仍然可以自由来往。
该政府还可以出面倡导台湾本岛“南北分治”、“县市逐一公投以脱离台北当局”等。
(3)人民:
“台湾自治政府”所管辖的人民,除了台湾本岛、澎湖、金门、马祖以及厦门的居民,还包括在大陆其他地区和海外各国定居的台湾人。该政府定位于一个民主政府,应建立一个适当的选举程序。
据笔者了解,不少台湾人即便承认自己为中国人,也希望在国际上有所区别于中国大陆人。“台湾自治政府”可以单独(或与中国中央政府联合)签发类似于香港特区护照的“中国台湾护照”,由中国外交部照会各国,使之通行于世界,持照者受中国政府和法律保护。
取消目前的“台胞证”,台湾居民出入大陆须申请上述中国台湾护照,使之在国内外通用。
目前有些台湾人担心在大陆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后,其在台湾的权益受到影响,甚至在政治上被打入另册。但如果所有出入大陆的台湾人都必须取得另外一种“中国台湾护照”,法不责众,台北当局也奈何不得。
台湾每年每月、每日每时往返大陆的人甚多,借此迫使他们不得不面对这个“政府”。
如果死硬派的台独分子因此不愿意来大陆,那就随他的便。何况台湾已经有一两百万人常居大陆,以后这些人不管定居何处,都归“台湾自治政府”管理(为此可以建立一种“双重户口制度”)。同时鼓励在海外的台湾人申请这种新护照,同时保持其“台湾人”和“中国人”的身份。至于大陆居民赴台,也在程序上先行向“台湾自治政府”提出申请,以示尊重。
如果台北当局如法炮制,“对等地”要求大陆居民出入台湾,都必须取得“中华民国护照”,那正好不过。按照“中华民国宪法”,大陆居民也是“中华民国”国民。而台独分子的朝思暮想,就是割断台湾或“中华民国”与中国大陆的联系。所以,大陆居民拿到了“中华民国护照”,并非坏事。
为保护和服务在各地之台湾人民,可在目前各省市县政府所属台办系统的基础上,分别成立“台湾自治政府(筹)”驻各地办事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大多数地方,此两者可以合署办公。涉及旅居大陆的台湾居民的行政、司法事务,多由该政府及其驻各地办事处承担。大量吸取台籍人士参加政府工作。以增强这个政府的正当性和社会基础。
“台湾自治政府”的版图将横跨台湾海峡,如果将厦门乃至漳州、泉州的划入,其在海峡以西的选民人数已经蔚为可观。接下来,主动吸纳台湾本岛居民大量西进,扩大台湾自治政府的选民基础和正当性。以中国之大,再接收三百万、五百万台湾移民,也完全可以承受。
其中,“台西市”的人口规模,应该很快可以达到几十万人。
(4)财经:
将国内台商的税收直接或间接、大部或一部转交这个政府,支持其运作。鼓励台商企业将总部注册于该政府所在地。
两岸三通,先由大陆中央政府与这个“自治政府”谈判,达成初步框架,再由“台湾自治政府”与台湾县市一级政权谈,尽可能撇开台北他的“中央政权”。或者由“两个台湾”直接谈判。目前三通是他急我不急,如其拒绝面对另一个“台湾政府”,那么台北当局就将承担谈判拖延乃至破裂的责任。
该政府还可以通过专设的“中国银行台湾分行”,发行“人民币台湾版”,在两岸贸易中强制推行本币结算、特别是人民币结算。参见笔者的另外一篇文章,“两岸贸易推行本币结算:人民币的力量有甚于人民解放军”。
(5)外事:
“台湾自治政府”在筹组阶段就可以开始派员参加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并派员参加中国驻各国使领馆的工作。加强保护台湾同胞的海外权益。中国政府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帮助“台湾自治政府”在一些国际组织取得席位,如奥委会、亚太经合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等。甚至于,这样一个“国中之国”,进一步成为世界卫生组织乃至于联合国的成员,也并非是不可讨论的。前苏联时期,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两个加盟共和国也同时是联合国的成员国。借此帮助一些人认识到,自外于中国、甚至与中国相对抗,反而是无法取得国际身份的。
与此同时,冠以“台湾”之名,大量成立各种民间团体和跨国企业,参加国际组织和国际交流。
这就好比把“台湾”的“国际商标”统统“抢注”了,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抢注了“中国”的“国际商标”,使得“中华民国”难以容身。照此下去,所谓“台独”将无从“独”起。所谓“台湾认同”这种意识形态符号也被消解于无形。
另据报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曾经撤销九件含有FORMOSA、福尔摩莎的注册商标,认为“是16世纪葡萄牙侵占我国台湾省时对台湾的称谓,带有明显的殖民色彩”。
其实这是多虑了。现在“台独”分子最爱用福尔摩莎,他们可是要争取“独立”的啊。
FORMOSA不过是美丽之岛的意思,越是“台独”分子喜欢,我们越是要大用特用。最好在许多行业形成世界驰名商标,“台湾”,“Taiwan”,“福尔摩莎”,“FORMOSA ”,都注册于中国,特别是注册于中国所设立的台湾政府。以中国经济之实力、产品之丰富,将使得满世界看到“台湾”商标就立即联想到中国。
(6)军事:
成立“台湾自卫队”,征召台军退役官兵。成立台湾人民志愿军,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建制转入。如果台海必有一战,可由该政府发起,或中央政府根据该政府的请求发起。使之不仅是中国内战,而且是台湾内战。
必要时以法律诉讼作为攻台作战的先导。具体可由“台湾自治政府”向法院起诉(起诉对象最好是个人如某台独首要分子),然后由法院向该台独首要分子发出传票,要求他到庭受审。他自然不肯来,于是派军队将他缉拿归案。起诉的具体理由不必很多,甚至不必是政治性的,足以立案受理即可。在程序上可以适度参考美国1989年出兵巴拿马以逮捕其总统诺列加到美国受审的先例,当然要更强调中国是在主权范围内独立行使司法。借此广泛宣传战事全因某一人,只要交出该台独首要分子就可以休兵,不必打出“统一战争”的名义,避免树敌过多。
(7)统一:
以“台西政权”对“台北政权”,对内争夺民意支持,对外争夺国际空间,中国中央政府反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居于超然地位,并将预期给予台湾本岛的政策先行示范和试验。但“两个台湾”作为一种阶段性的存在,最后还是要走向统一。以西台湾东征,或者东西台湾合并,解决台湾问题。并促使西台湾移民回流一部分到台湾本岛,以巩固台湾的中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