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学 > 台湾问题 > 正文

1949至1979: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军事政治较量及其影响

台湾问题一直是影响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重大的原则性问题。1949年至1979年中美两国围绕台湾问题而展开的军事政治斗争及其结果,不仅对迄今为止的中美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未来的中美关系发展,特别是给中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带来许多变数。因此,考察1949年至1979年中美两国围绕台湾问题而进行的军事政治斗争历史,对于深刻认识中美关系的演变及前景,尤其是对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正确处理和因应美国因素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

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对台政策变化的转折点

1948年底,国民党在大陆败局已定,正是从这时起,美国政府开始认真考虑对国民党政府的政策。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已对腐败无能的蒋介石政权丧失信心。1949年1月,李宗仁在美国支持下,迫蒋下野。同月27日,美军顾问团撤离中国。当时美国的一些中国问题专家,希望中国共产党人只是“土地改革者”,也希望共产党掌权后能倒向西方。因此,当同年4月国民党政府南京失守迁都广州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却仍留在南京等待解放军进城,意在同共产党人接触。但此时在美国国内掀起一股反共情绪。以军方为代表的鹰派对司徒雷登的用意不以为然。不久,便把他召回美国。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其中强调了“一边倒”的方针,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注:《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5页。)

8月5日,美国发表《中美关系白皮书》,将蒋介石集团的贪污、腐化、专制、昏庸一一细说,以说明国民党的失败是咎由自取,而非美国支持不力。台湾方面的学者指出:“这是杜鲁门政府对一个曾经并肩浴血苦战的盟邦所作最不公正的缺席审判。”(注:陈志齐:《美国对华政策三十年》第23-24页。)蒋经国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感慨地说:“说得难听一点,无异是宣布我政府的死亡证明书,同时暗示如何办理后事。”(注:蒋经国:《我的父亲》第62页。)

对白皮书的发表,毛泽东连续写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等一系列文章予以驳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美国国务院举行远东问题圆桌会议,讨论的重点是承认中国问题。当时的舆论分为三派:一派主张立即或在限期内承认中国;另一派主张有条件的承认;第三派则主张更积极地援助蒋介石的政权。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和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为代表的军方是第三派的主要发言人。

但是当时的杜鲁门和艾奇逊已决定从台湾“脱身”,不想再在经济上、军事上去填这个无底洞。12月23日,美国国务院发出《关于台湾政策宣传指示》说:“台湾在政治上、地理上和战略上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它一点也不特别出色或重要。……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它是一种严格的中国的责任。”(注:美国《纽约日报》,1951年6月2日。)大家都预料该岛将陷落,在国民党的统治下,那里的民政和军事情况已趋恶化,这种情形更加强了这种估计。

总之,这份被称为“28号特别命令”的文件,再清楚不过地显露出美国已准备抛弃台湾当局,采取“袖手政策”(Offhands Policy )。

1950年1月5日,杜鲁门发表对台湾问题的声明。他保证遵守《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关于台湾归还中国的规定,并称,美国和其它盟国尊重中国对该岛行使主权已有4年了。接着他说:“美国对台湾和其他任何中国领土没有掠夺性意向。美国目前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力和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无意使用武装力量干预现在局势。美国政府将不遵循足以使之卷入中国内争的方针。同样地,美国将不对在台湾的中国提供军事援助或军事上的意见。”(注:美国国家档案馆,第59档案组,第370匣“福摩萨黑皮书”中存有杜鲁门1月5日声明副本。)

如前所述,杜鲁门1月5日声明是美国政府表明遵守国际条约和协议,不干涉台湾问题的一项最明确的表示,但它仍是不彻底的,问题就在杜鲁门后来加上去的“目前”二字。对此,艾奇逊在当天下午专门解释总统声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目前”这个词意味着“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在我们在远东的军队可能受到攻击这样一种不幸的情况下……自然这未必会发生……美国必须具有为其安全在任何地区采取任何行动的完全的自由。”(注:美国国务院编:《国务院公报》第22卷第550期(1950年1月16日)第79-81页。)这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一个潜台词。

1月13日,在美求援达一年之久的宋美龄在饱受冷落鄙夷之后黯然返台。此后不久,美国开始从台湾撤走侨民,这暗示美国已认定台湾很快将被共产党攻占。与此同时,美国也未放弃再在台湾演出“换马”的企图。美国想以李宗仁代替蒋介石,以给在美养病的李宗仁以国家元首的待遇。当3月1日,蒋介石在台北宣布“复行视事”,继续行使“总统”职权时,美国的杜鲁门仍以总统的身份接见李宗仁“总统”。

而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1950年4月30日,海南岛全境解放,全歼蒋军3万余人。5月18日,人民解放军又解放舟山群岛。此时,人民解放军已在华南各地修建军用机场30个,400架战斗机已进入战斗状态;在福州、厦门、汕头等港口,大量登陆艇及船只已进入起航准备。到了7月,台湾海峡风平浪静之时,数10万精兵将越海投入战斗。当时的情况正如美国“第28号命令”所说的“大家都预料该岛将陷落”。国民党“在那里将和其他地方一样容易被攻破。”5月27日,台湾《中央日报》发表社论,承认台湾“已到了空前未有的危险时期。”至于蒋介石本人,已对手下将领明言:“如果台湾不保,我是决意不会走的。”据蒋经国后来回忆,当时蒋介石已下定“杀身成仁”的决心,并勉励其将领“在国家最艰难的时候,选择最有意义的死。”

此时,只要一声令下,渡海作战,台湾的解放不是不可能的。但就在此时,6月25日的清晨,三八线上的枪声终于打破了寂静,美国迅速改变了对台政策。6月27日,杜鲁门下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6月29日,美国第七舰队的6艘驱逐舰,2艘巡洋舰和1艘运输舰侵入台湾海峡。杜鲁门还在声明中说什么“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经由联合国的考虑。”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从而推翻了他本人在半年前所作的声明。台湾问题由于美国的插手,变得复杂起来。

二、“对日和约”会议和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美国谋求长期侵占台湾的“合法化”

战后,日本一直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更重视日本作为战略基地,要纳入它的战略体系中。美国片面炮制的对日“和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其目的是谋求使其长期占领日本“合法化”。

1950年10月,美国提出关于对日和约问题的备忘录。当即受到苏联和中国政府的质询。1951年7月20日,美国又发出了片面召开旧金山会议的通知。8月,美英公布了“对日和约草案定本”。其中,在领土问题上它违背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协议的规定,故意把我台湾、澎湖列岛等归属问题弄得含混其词,声称要留待英苏中美四国决定,如在条约生效后一年内不能作出决定,则由“联合国大会决定”。由于当时根本不存在召开四国政府代表会议的可能性,其实质就是企图长期霸占台湾、澎湖等中国领土。同年9月4日至8日,“对日和约”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主要对日作战的国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没有参加会议,而苏联、捷克、波兰拒绝出席签字仪式。在美国的操纵下,“对日和约”炮制出笼。同时吉田政府在美国指使下,也同蒋介石集团签定了所谓的“和约”,并建立“外交关系”。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缔结军事同盟协定,拼凑双边或多边的军事集团就成为美国实现其称霸世界战略的重要手段。1953年9月,美国和蒋介石集团签订了《军事协调谅解协定》,规定:蒋军的整编、训练、监督和装备,完全由美方负责,如果发生战争,蒋军的调动须得到美方“同意”。把台湾澎湖列岛及沿海一些岛屿列入协定中所包含的范围,并成立了由美国控制的“协调参谋部”。1954年12月2日,美国又同蒋介石集团签订了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条约”共有10条,其中规定:一旦“缔约国之领土”受到“武装攻击”,应采取行动对付“共同危险”。美国政府在台湾、澎湖及附近有“部署美国陆海空军”之权力。还规定“条约”“应无限期有效”。“条约”还把蒋介石集团的所谓“领土”规定为台湾与澎湖列岛,并可扩大及经美蒋双方共同“协议”所决定之“其他领土”。12月10日,在美蒋交换“谅解”的“换文”时,由美国提出,蒋介石集团“同意”,美蒋在使用武力时须经“共同协议”,把“条约”运用范围局限于台、澎,而不包括由蒋军占领的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以及蒋军的军事行动要事先得到美国的“同意”。这是美国明目张胆地以战争威胁手段阻挠我国的神圣统一事业,制造“两个中国”阴谋的大暴露。而且,通过非法的“美蒋条约”,使美国侵占台湾的行为“合法化”,并正式取得了在台湾、澎湖及附近地区部署军队的“权力”。

三、金门炮战:美国划峡而治阴谋的破产

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签订后,台湾被正式纳入美国的“反共防御体系”之中,台湾被美国视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麦克阿瑟语)和“反共前哨”;国民党政权也因此立住脚跟,得以偏安一隅。然而,美蒋之间存在着一些重大矛盾。美国深知国民党“反攻大陆”、“光复国土”从军事上讲已无可能,因此对国民党军队在大陆沿海地区的军事骚扰活动并不积极支持,而是希望国民党军队固守台湾,确保台湾这块基地,实现“划峡而治”,即确保台湾岛永远脱离中国而“独立”。因此,美国竭力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联合国托管台湾”、“台湾中立化”,意在混淆国际视听,使国际社会不再视台湾为中国之一部分,也意在使蒋介石放弃“反攻大陆”计划,专意守住台湾。对美国来说,“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是最符合他们利益的。而国民党集团也深知,如果放弃“反攻大陆”,他们便不能自称是“中国合法政府的代表”,甚至也无理由在台湾立足。因此,他们必须坚守“一个中国”和“反攻大陆”的口号和目标,而反对“划峡而治”。而其中的关键是,是否守住金门、马祖等岛屿。

1895年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只是规定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而不包括金门,马祖。而国民党退踞台湾后又事实上占据着金马。退一万步假如说台澎由于日本占领50年后归还给谁尚不明确而“地位未定”的话,那么金马从来就在“国民政府”有效管理之下,从未被他国占领,从未有“地位未定”问题的出现。因此,对美国来说,要通过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来制造“一中一台”或“台湾独立”,金门、马祖是累赘和障碍。同时,国民党军队继续占领金马与人民解放军近距离对峙并不断挑衅,只会促使解放军更早南渡攻打台湾。于是,美国政府多次劝说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所以在《共同防御条约》中,美国也并未把金、马列入“共同防御”的保护范围之中,并想以此迫使蒋介石放弃金马。而对国民党来说,金马是他们“对大陆主权的象征”,是“反攻大陆”的桥梁或跳板,是军事反攻的“前沿阵地”,因而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1958年7月中旬,美国和英国的军队相继入侵黎巴嫩和约旦,在中东制造紧张局势。同时美国又支持蒋介石集团在台湾海峡地区进行战争挑衅。早在1958年3月,美国把17个不同系统的驻台侵略机构合并在一个统一指挥系统之下,成立了“美军驻台协防军援司令部”,其司令官拥有指挥在台湾地区的美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全权。在美国的支持下,蒋介石集团大肆叫嚷“反攻大陆”,将其三分之一的兵力集结在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并疯狂对大陆进行骚扰破坏。8月8日,美国海军参谋长狂妄地叫嚣,美国海军正密切注视台湾地区局势,随时准备象在黎巴嫩那样登陆。8月11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一份致美国驻外使团的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恶毒攻击中国内外政策,不承认新中国,阻挠一些国家与新中国建交,并为其军事干涉制造舆论。

为了打击美国的嚣张气焰和武装挑衅,也为了击破美国“划峡而治”的阴谋,从8月23日中午12时起,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对金门等岛屿的蒋介石军队实行炮击,揭开了炮击金门的序幕。当天2小时的炮轰,发了4.5万余发炮弹,击毙了金门“防卫司令部中将副司令员”吉星文、赵家骧和“空军少将”章杰。猛烈的炮击一直持续到10月5日,据台湾当局统计,在这44天内,金门及大担、二担等属岛共落弹57万余发,平均每平方米落弹3.86发,同时期内,马祖蒋军阵地亦遭人民解放军猛烈炮击。

炮击金门纯属中国内政,但美国对此横加干涉。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等硬说中国人民解放自己领土的行动构成了对“和平的威胁”,扬言要用武力阻挠中国人民解放自己的领土,并不断从本国和地中海陆续调集军队加强第七舰队。但它又害怕真的与中共作战,陷入更深的泥潭,所以拒绝对是否协防金马明确表态,更希望蒋军撤出金马。杜勒斯等人说蒋军驻扎在金门、马祖是“愚蠢和不明智的”,企图使蒋军撤出金马等沿海岛屿,把台湾与大陆完全隔离开,然后利用联合国“托管”台湾,实现其“两个中国”的阴谋。对此,蒋介石则公开对美国记者表示,“假如杜勒斯先生真的说了那句话,那亦是片面的声明”,“无接受的义务”。美蒋矛盾公开化。

为了粉碎美国使台湾和大陆分离、制造事实上的“两个中国”的阴谋,我决定暂时不攻击金门和马祖岛等岛屿的蒋军。10月6日,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从即日起,在没有美国人的护航条件下,停止炮击7天。10月13日又宣布再停止对金门炮击2周。命令指出,这样“使金门军民同胞得到充分补充……以利他们固守”。并明确宣布“这是为了对付美国人的”。10月25日,中国国防部长在《再告台湾同胞书》中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我们是一致的”。宣布对金门及其附近岛屿逢双日不打炮,单日可能打炮的规定,以利蒋军“长期固守”。这是当时形势下的最佳斗争策略。中国政府采取打打停停,半打半停的策略,粉碎了美国“划峡而治”的“两个中国”的阴谋。1958年12月10日,美国宣布从台湾地区撤出部分海空军,中美在台湾海峡地区的又一次较量宣告结束。

1958年的金门炮战促使国共双方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通过此次战役,共产党人既看到了美国策划“台湾独立”和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也看到了美蒋间的重大矛盾及国民党占据金马对其坚持“一个中国”立场的意义。因此,停止了收复金马的军事行动并断断续续炮击金门直到1978年。中国政府旨在以此沟通两岸政治信息,使中国保持内战状态,以阻止美国插手,让国共两党自己来解决统一问题。可以认为,中共在金门炮战后已改变了消灭国民党政权的政策。“和平统一”的方针已开始酝酿。在国民党方面,经过此役,他们也感到“反攻大陆”从军事上希望不大,因而改提“政治反攻为主,军事为从”或“七分政治、三分军事”,后来更提出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口号。

四、蒋介石代表被驱逐出联合国:挫败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联合国及其所属各种组织的席位,理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行使其拥有的权力。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美国政府长期以来执行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操纵表决机器,一次又一次蛮横地否决了一些友好和主持正义国家所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权力的要求。

随着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和联合国成员国结构的变化,为了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自1961年起,美国又玩弄新花招,硬说中国代表权问题是“实质”问题、“重要”问题,要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才行。所谓“重要问题”,《联合国宪章》这样规定:“重要问题的决定,诸如和平与安全建议、选举会员国担任各机构成员、接纳新会员国、中止会员国权力和开除会员国、托管问题以及预算事项等,必须由三分之二多数决定。其他问题以简单多数决定”(注:见《联合国概况》(中英文本)第7页。)。中国代表权问题根本不属于“接纳”或“开除”会员国的范畴,美国政府蓄意歪曲中国代表权问题,其目的是为了达到继续使台湾当局非法地在联合国占据中国的席位。1970年11月,第25届联大第一次以51票对49票的多数通过了由阿尔巴尼亚等18国提出的关于立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提案后,美国政府又在当年抛出了所谓“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在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要继续保留台湾当局在联合国的席位,妄想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

1971年9月21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开幕。22日,联大总务委员国通过表决,决定将阿尔巴尼亚等国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的表决先于美国的所谓“双重代表权”提案的表决。

正当在联大关于中国席位激烈辩论之时,美国总统尼克松派基辛格访华的活动也在加紧进行。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联大”的辩论,使一些原来美国的支持者重新考虑自己的对华政策。10月25日,纽约联合国会议大厅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和欢呼声。美国的“重要问题”提案以59票对55票、15票弃权被否决。接着,大会又以76票对35票、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23国提出的2758号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至此,经过22年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并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它挫败了美国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

五、尼克松访华和美台断交:中国对美斗争的重大胜利

60年代末到70年代,面对国际格局的演变和超级大国霸权地位的起落,美国开始调整它的对华、对台政策。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着手开始调整外交政策,并多次发表谈话,希望中美接触的大门能逐步打开,“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一种较正常的关系”,“美国决不会参加孤立中国的任何安排”。并求与中国关系较好的巴基斯坦、罗马尼亚领导人把这些信息转达给中国领导人。1970年1月,中美大使级会谈在华沙恢复,双方均表示了进一步对话的愿望。10月25日,尼克松请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转告中国,美国愿意派一名高级使节访问北京。1971年7月8日,基辛格在巴基斯坦访问时突感“腹痛”需要休息,可他却秘密地由伊斯兰堡直飞北京,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经过了数天会谈后,7月15日,中美双方发表了震动世界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公告指出:“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一行到达北京,毛泽东主席会见了美国客人。中美两国领导人举行了认真、坦率的会谈。2月28日,两国政府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上海公报》)。

《上海公报》的主要内容是中美两国政府对双方关系和对国际形势各自阐述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它既载明双方的共同点,也载明了双方的分歧点。关于中美关系,台湾问题是其最突出的问题。中国方面重申:“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中国;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美国表示:“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还确认将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全部撤出台湾。

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后,中美关系有了一定的改善和发展,后基辛格又多次访华,同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1973年2月,两国达成了互相在对方首都设立联络处的协议。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后,其继承者福特总统也于1975年12月访问中国,同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举行了会谈。两国的贸易额也从1972年的9600万美元增加到1974年的9.3亿美元。1973年11月,在基辛格访华后所发表的公报中曾明确宣布:中美关系正常化只有在确认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中国政府曾多次指出:为了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政府必须同台湾断绝“外交关系”,从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撤出美国武装力量,废除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等三项条件,即断交、撤军、废约。

1977年5月,卡特就任美国总统后随即派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他在同中国领导人会谈时强调美国在美中关系上有三个根本信念:美中友谊对世界和平极为重要和有益,安全和强大的中国对美国有利,强大、自信和参与全球事务的美国对中国有利。表示克服阻碍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障碍,对此,“美国已经拿定主意”。布的访华使中美关系正常化朝前推进了一大步。7月,卡特总统表示,美国已下决心就两国关系正常化同中国举行谈判。10月,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在访问日本时表示,中美关系正常化取决于卡特总统的决断,重申了中国提出的“断交”、“撤军”、“废约”的三个条件,同时又表示同意按日本方式解决问题,即中美关系正常化,允许美国与台湾地方当局在经济、贸易和文化领域保持民间来往。中美建交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

1978年12月中旬,邓小平副总理会见了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根据《上海公报》的精神和原则,中美达成正式建交的协议,决定从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双方商定,中美建交联合公报提前于1978年12月16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公布。

《联合公报》明确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的关系”。双方重申了《上海公报》中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并强调: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政府再次表示承认一个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在发表的声明中,提到美国将于1979年1月1日通知台湾:1.“结束外交关系”;2.美蒋《共同防御条约》在通知送达后一年予以终止。还表示在4个月内从台湾撤出余留军事人员。联合公报和美国政府声明的内容表明美国已事实上接受了中国历来坚持的“断交”、“撤军”、“废约”三项建交条件。

1979年3月1日中美两国互派大使并建立大使馆。

六、美国制定《与台湾关系法》:中美关系摩擦的隐患和根源

美国在中美建交时发表的政府声明中,虽然承认一个中国的立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又表示要“继续关心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并期望台湾问题将由中国人民自己和平加以解决”。为了维护美国在台的利益,中美建交后不久,美国就建立了与台在非官方形式下的各种实质性关系。1979年4月,美国会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该法明确规定:“美国将以台湾足以维持其自卫能力所需要数量的防御武器与防御服务供应台湾”,“保持美国对抗以任何诉诸武力或者其他强制形式而危害到台湾人民的安全或社会与经济制度的身份”(注:《美国、台湾、大陆》,摘自台湾《风云书学》27,第374-375页。)。美国还有意给美台关系抹上官方或半官方的色彩。美台互设的非官方机构“美国在台协会”与台湾“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于1980年10月在华盛顿签署协定,授予双方派驻对方人员以“外交特权和豁免权”。1988年11月15日,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台湾前途决议案》(即74号“决议案”),声称“台湾的前途必须和平解决,其方式免于强制,且为在台湾的住民所能接受的,并须符合国会所制定的各项法律,以及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所签订的公报”。1984年3月,美国国务院宣布:美国政府“工作阶层的官员”(包括副助理国务卿、部长级以下的官员)可以“美国在台协会”顾问的身份赴台“旅行”。同年8月,美国医学代表大会批准的总统竞选纲领中说:“保障台湾的自由仍然是我们政策的一个极重要方面,我们准备帮助台湾捍卫这种自由,继承威尔逊的传统,我们支持自决原则”(注:苏联《远东问题》1987年第5期。)。特别是在售台武器问题上,美国不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原则立场,坚持对台军售。在1979年和1980年两个财政年度中,美国共向台湾出售11亿美元的武器,平均每年5亿5千万美元,超过了断交前1979年4亿3千万美元的水平。

美台经济贸易也未受断交而影响,反而迅速发展。1979年美台贸易额为90.3亿美元,1987年高达312.6亿美元,增长3.4倍。美台断交后的8年,美国对台投资达12亿美元,为断交前的2倍。

这些情况表明,中美关系正常化后,台湾问题仍是发展中美关系的主要障碍,而美国不断向台湾出售武器则是这一障碍之关键。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