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学 > 市场营销 > 正文

坚持市场导向引领科技创新

摘 要: 合肥是我国中部智力最密集的地区,是除北京以外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并且具有高新技术产业化基础。合肥市及时把握住了发展的新机遇,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精心规划,严密布置,使合肥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城市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坚持市场导向,引领科技创新”是指合肥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灵魂,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化为目的,逐步建立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开放型的区域创新体系,从而使合肥科教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以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 科技创新,市场导向,区域创新体系,发展优势,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

“坚持市场导向,引领科技创新”是指合肥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灵魂,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化为目的,逐步建立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开放型的区域创新体系,从而使合肥科教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以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合肥是我国中部智力最密集的地区,是除北京以外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并且具有高新技术产业化基础。合肥市及时把握住了发展的新机遇,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精心规划,严密布置,使合肥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城市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一、健全技术创新组织体系,改善城市创新服务水平

为了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合肥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组织体系。(1)在1997年建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试点企业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技术创新领导小组,会同各工业主管部门创新领导小组组成政府创新领导机构,提高了城市技术创新效率和服务水平。(2)1998年12月成立了合肥技术创新促进中心,作为中介机构,按照政府和政策的引导,直接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3)合肥市还重视发展技术创新中介机构,支持创业孵化服务、科技信息咨询、技术经纪服务、科技成果交易服务、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的科技中介机构,建立合作、合资或者独资的服务组织,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尽快产业化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二、加强政策支持,完善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合肥市在提高城市创新服务水平的同时,还积极研究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为技术创新提供较强的激励。(1)设立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合肥市每年安排市财政收入的1%作为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试点企业和优势企业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工业性试验和产品开发,引进、消化、吸收高新技术,培育新的主导产品。同时,将每年市科研三项费用中的60%用于支持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工作。(2)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工作若干意见》,制定了十条优惠政策,对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起到了很大的鼓舞和引导作用。(3)出台了技术创新奖励的办法,以奖励在技术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这些技术创新优惠政策、专项资金、担保资金和奖励办法的出台,初步建立了推动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完善了技术创新政策保障体系,加快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

三、坚持市场导向,重视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火车头是合肥市提升其创新能力的一个显著特点。(1)围绕优势产业加强了技术开发机构建设。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促进重点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科技计划研发任务和围绕合肥产业发展需求,高起点引进几家国内或国际一流的研发机构等。(2)加强大中型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使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3)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积极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民营科技园建设,依托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网络,发展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展潜力强的民营科技企业,进行重点支持,不断壮大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规模。

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1)根据产业比较优势的原则确定了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集群。合肥市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和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具备一定产业优势的领域流动,扩大重点产业规模,通过重点产业带动周边区域和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形成产业集群。(2)重视培育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产业的产业链。合肥市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产业,大力进行配套招商,促使向上下游延伸,推动上下游配套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集聚。(3)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大力加强全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信、广电、计算机网络等多网融合,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政务、科技、教育、文化、社保、医疗、流通等领域的应用,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建设,建设农业信息管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化项目,提高城乡信息化整体水平,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信息化支持。

上述措施使合肥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2006年,合肥市生产总值(GDP)突破千亿大关,达1073.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5%,创近十年来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1.76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10.59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01.51亿元,增长13.7%。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由上年的16.3%提升到17.5%。人均GDP突破两万元,达到23205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增长14.3%。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631亿元,技工贸总收入593.7亿元,分别增长29.3%和28.4%。截至2006年底,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51家,高新技术产品218个,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全年专利授权量723项。

当今,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而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使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大幅上升,因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就成为了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要选择。而要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就要首先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只有具有较强的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增强企业新产品的研发能力,才能长久立于市场而不败。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