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对党的先进性所作的全新的概括。其中,关于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科学论断,是对十五大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针的进一步深化。认真学习领会这一科学论断,对于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推进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在绵延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极其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形成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为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出现民族危机。“中国向何处去”成为当时时代的主题。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可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进,共计70多年中,中国人始终没有找到可以抗御帝国主义的思想武器。旧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中国人从西方学来的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思想武器也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是俄国十月革命唤醒了中国人,经过“五四”运动的推动,中国人学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514页。)从这时起,中华民族拥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人类迄今为止最为先进的文化,因而“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516页。)而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则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也因此宣告完结。
随后的历史发展表明,为了顺应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作为近代中国先进文化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必须解决两个相关的历史课题:一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供科学的思想理论武器;二是以此为指导,正确处理文化发展中的“古今中西”关系,推进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众所周知,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掀起思想解放运动,这是“五四”运动的历史功绩,而其不足,则是思想界的形式主义。这种形式主义向右发展,形成种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向“左”发展,则形成后来在党内出现的教条主义。但不论右的或是“左”的思想,其共同点都是不懂得用马克思主义去认识中国革命的实际,从而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道路,确定实现中国革命目标的路线、方针和斗争策略。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就成了中国共产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内马克思主义者为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这就是废止洋八股,反对教条主义,“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44页。 )把国际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的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既为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针,又是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最大成果。
在处理古今中西关系问题上,毛泽东坚持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历史唯物论相统一的观点,在吸收五四以来文化论争的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辩证综合创新的文化观。这种文化观要求全面历史地对待古今中外的文化。对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遗产,应予以承继,并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于外国一切进步文化要大胆吸收,并在中国的基础上吸取其长处,“交配起来,有机地结合”,“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53页。)做到洋为中用。
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注:《毛泽东文集》第五卷,第345页。 )这是我们党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得出的历史性的结论。
5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屡遭挫折。与此相联系,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开始偏离正确的航向。这一方面是指导思想上出现“左”的错误,未能及时实行当代中国文化范式的根本转变,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范式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范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在文化建设上实行一系列“左”的方针,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拒斥一切外来文化,十年“文革”中林彪、江青一伙更是实行文化专制主义。这就大大削弱了中国文化的先进性。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进行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纠正了文革的错误,开启了包括文化在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拨正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先进文化在当代的最大成果。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成为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战略方针。
根据“三个面向”的要求,要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首先必须实行当代中国文化范式的根本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根据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毅然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上,真正实现当代中国文化范式的根本转变。正是这一根本转变标志着中国先进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其次,应当确立马克思主义为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在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在今天,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再次,对优秀传统文化,要积极弘扬;对外来文化的“精华”,要大胆吸收。前者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后者则是通过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精神条件。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顺应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继承、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文化思想,提出了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基本纲领,从而保证我们能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创造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其巨大的优越性和感染力,展现在世界面前。
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要在于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
为了使党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他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就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这个新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了上述的思想,并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容。还在1991年7月, 江泽民就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24页。)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他更是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则是这个基本纲领在文化方面的具体内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就是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此:
1、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之间或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同样,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两种相互联系的伟大成果,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两个密切相关的组成部分。精神文明发展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经济建设搞好了,生产力发达了,社会给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更加充实的物质基础。但又不能因此简单地把精神文明看作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精神文明有它的相对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明就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而物质条件差,精神文明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也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实践表明,两个文明紧密相联,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它们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重视物质文明的发展,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是实现我们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基础。同时,我们又必须始终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科学的建设。这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之,我们必须全面地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遵循精神文明自身的发展规律,自觉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的水平。
2、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对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 文化建设中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党人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中国共产党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就是为什么当初我们党能从当时的300 余个政党中脱颖而出,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后终于夺取革命的胜利。我们党正是在近79年的历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因而保证了中国文化的先进性,并且使自己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决反对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有一种观点认为,既然当今世界由于出现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而导致思想多元化,那就不应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一种糊涂和极其有害的观点。诚然,思想多元化是一个客观事实,但决不能因此得出指导思想多元化的结论。应当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首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马克思主义在“五四”前后传入的各种西学中所以能独领风骚,成为先进知识分子的自觉选择并逐步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导力量,不仅在于它满足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需要,而且也是近代中国文化冲突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不仅没有造成中国文化的断裂,而且恰恰是为中国的旧文化向新文化转变提供了契机,指明了方向。其次,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是新型的文化,它批判继承了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又体现时代的精神,其先进性正是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上。马克思主义不但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而且指明了人类精神领域的发展规律,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成果,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和“伟大的认识工具”,是“文明的活的灵魂”。不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包括西方文化在内的外来文化,都不能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相反,都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予以批判吸收,科学把握,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作出的正确结论。中国共产党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战无不胜的锐利的思想武器,因而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即将步入新世纪的时候,要更好地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以发展的观点去对待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100 多年,世界几经沧桑,其变化之大,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作为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之一的实践性,要求它必须面向现实。我们必须在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对社会实践的发展作出新的概括,对时代提出的各种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并在这个过程中,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之保持勃勃生机,始终具有时代气息而永葆青春活力。在当今中国,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同样,坚持邓小平理论,还必须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历史对作为中国先进文化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时代要求。
3、要把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而在“四有”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在当前,就是树立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问题在于,共同理想的形成,一方面有赖于改革和建设自身的成就,通过活生生的事实进行生动的、有说服力的理想教育。另一方面,要围绕上述根本目标,在人民群众中加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不渝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干部和群众,让他们逐步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把理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江泽民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和人口众多的民族,如果没有科学理论的武装和对各种新知识的掌握,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腾飞,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前途”,这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注:《人民日报》,1994年7月1日。)而学习理论,着重就是学习邓小平理论。这是因为,作为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我们党把邓小平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这是我们党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科学总结,是我们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4、要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化传统, 建设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以自己民族文化为基础,并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了优秀的历史传统。其主要内容大致有:第一,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求生存、图发展的一种志气,一种自信心,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正是靠这种精神,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正是靠这种精神,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找到了中华民族自由解放之路。今天,我们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反对任何形式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并把这种精神代代相传,百折不挠地把我们的伟大民族振兴起来。第二,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生生不息,特别是近百年的艰苦抗争,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在今天,这种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集中体现在为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理想上。第三,求实开拓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尊重事实和真理,反对迷信与盲从;就是不断开拓创新,反对因循守旧;就是坚持实践检验,反对以权威和资格作为评判标准。今天,弘扬这种精神,就是在世界科技革命的浪潮中,让科学不断地在新的实践事实和新的理论创造的推动下向前发展,就是面对各种挑战,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第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成了激励世代中国人民变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要求个人自我价值服从于社会价值,必要时,牺牲个人价值去实现社会价值。需要指出的是,要使文化传统的思想资源为现实生活服务,并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经过一番改造制作的工夫,即对传统文化中一些命题、思想观点进行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给予现代诠释。这是当前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文化的先进性不仅在于它高扬了高昂的民族精神,还因为它显示出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今天,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使社会主义文化,在深深植根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同时,深刻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并且把时代内容和民族形式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坚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将以更加光彩夺目的成果展现在世界的舞台上,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5、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大胆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中国文化的先进性还充分表现在其开放性上。我们党历来强调学习、借鉴一切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为了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紧紧抓住时代的主题,更是强调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精神条件。今天,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中国文化的发展,更不可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
只要我们在大胆学习和借鉴外国一切好东西的同时,坚决抵制一切腐朽东西的侵蚀,真正做到中西结合,洋为中用,就一定能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者,也是确保中国文化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领导者。党的历史表明,为了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1、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这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一贯思想。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强调应当像领导手里拿枪的军队那样领导好有文化的军队,只有在文武两条战线都充当好盟长的资格,我们才有可能战胜敌人。建国以后,他根据党面临的革命和建设的新任务,更是重视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从邓小平到江泽民,都十分强调党对文化思想战线的领导。指出只要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可以搞上去。江泽民指出,“我们说要讲政治、讲大局,就包括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注:《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368页。)“应当明确,一个地区、 一个部门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责任主要在这个地区和部门的党组织”。(注:《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367页。 )各级党委要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要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紧紧抓在手里,经常研究,提出要求,加强督促检查,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做好新时期的文化工作,就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广大群众的聪明才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要认真研究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在精神需求方面发生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满意。还要广泛运用日益发展的大众传媒和各种文化场所,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生动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寓教于乐,在参与中接受教育。总之,我们的文化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为此,必须切实加强文化战线上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共产党员文化工作者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他们真正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2、必须尊重文化工作的特点和文化发展的规律。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研究思想文化领域的情况,掌握这一领域的特点和工作规律,及时分析社会动向、群众情绪,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文化政策,增强工作的指导性、主动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文化建设工作的水平。
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作为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作为美好精神产品的重要生产者,是文化建设的一支骨干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不断增进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理解和团结,尊重他们的创造性的劳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在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要切实重视文化工作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政治业务水平,“努力培养一批全面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贯中西、联系实际的理论家,一批坚持正确方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一批熟悉方针政策、社会责任感强、精通业务知识的出版家,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作家、艺术家”。(注:《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403页。 )只要这样做了,我们的文化事业就大有希望。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这就提出了与中国国情相符合的、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伴的文化市场建设的客观要求。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众所周知,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在世界上最长,但文化市场发展的资历却比较浅。这就要求我们在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发展文化市场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加以创新,从而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市场运作管理体制。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重,多出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加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文化工作法规体系,为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3、要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 江泽民指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同反腐败斗争结合起来。”(注:《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377页。)我们党是代表人民执掌政权, 党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保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如果不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注意克服脱离群众的现象,听任腐败现象蔓延,那就会丧失人心,就会大大削弱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在内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效果。身教重于言教。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这对推进文化建设至关重要。我们坚信,只要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党就一定能在跨世纪的征途上,更高地举起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牢牢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动权,永远充当中国先进文化的忠实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