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在访问延安时,向毛泽东同志明确而尖锐地提出一个重大问题: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都没有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中国共产党最终能否跳出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沉思后满怀信心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同志的一席话揭示了一个确凿无疑的真理:实行民主立国,确保人民的主权者地位,加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民主监督,是维护国家政治生活的长期稳定,防止社会动乱的出现,从而跳出数千年来中国社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本途径。
在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社会文化体系的变革,往往会使社会的政治稳定受到冲击。从其目标是使社会具备现代性这一点而言,现代化最终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的,但现代化的过程却不时地产生着不稳定因素。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由于历史原因而有着推进现代化、促进经济发展的迫切愿望,但并不重视政治稳定这一价值目标,结果往往是现代化给这些国家带来一时的繁荣,但同时也被政治更迭、社会动荡和种族冲突等危机所困扰。经济发展也因此缺乏充足的后劲而日趋缓慢,甚至停滞、倒退。相反,有的国家为了保证政治稳定而建立起高度集权、保守僵化的政治体制,这固然在—定时期保持了政局的稳定,却又阻滞了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的落后。这就构成了第三世界在发展道路上所普遍存在的现代化与政治稳定的两难命题。我们所进行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要推进社会的现代化,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又要保证政治上的长期稳定,为社会进步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到解决现代化与政治稳定这一两难命题的方法。
为什么政治不稳定会伴随着现代化进程出现呢?各国学者运用了各种研究方法,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总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不平等,包括社会财富分配体制的;不合理和政治利益的分配不公。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地区在经济和利益关系方面往往会有不同的发展状况,同—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也处在相对较快的变化之中,这就为国家制定统一的分配政策带来很大困难。并且,由于发展小国家普遍缺乏有效处理社会分配事务的经验,因此,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的分配体制很不完善,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也会因此而加大。同时,现代化的过程也是新旧体制交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公民的权利要求比较迫切,权力的运用更容易失控,权力控制者所获得的政治利益远远大于其他公民,这就极易滋生腐败现象。亚里土多德说:“在所有情况下,我们总是在不平等中找到叛乱的起因。”无论是财富分配体制的缺陷,还是政治权力和权利的分配不公,都会导致社会不平等现象,并进一步激起公民的不满情绪,这往往成为政治动乱的诱因。
第二,公民政治参与的失控。在现代化过程中,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政治觉悟和民主意识被唤醒;另一方面人们对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欲望空前强烈起来,期望值大大超过了社会所能提供的可能。这两方面都促使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当政治参与的规模逐渐扩大,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一旦处于变革中的社会不能迅速适应社会变化和人们的政治要求,缺乏容纳和汇合多种利益要求的政治机制时,就极有可能产生公民政治参与的失控,失控的政治参与必然对尚未完善和巩固的新的体制造成冲击。而—旦新的政治体制不能抵抗这种冲击,就会导致政府权威的丧失、政治机制的紊乱,政治不稳定也就难以避免。
第三,社会政治权威更替过程中出现的真空。政治权威是统一社会意志与行为的重大精神支柱,是政治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保证。传统社会普遍以个人或个别组织(如军队、执政团体等)作为其政治上的最高权威来指挥和维护政治体制的运转。现代化就其性质而言,就是对传统体制进行否定和扬弃,构建新体制的过程。这在客观上必然对作为传统体制运转核心的旧有政治权威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新的政治权威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旧有权威又难以继续维持对社会和政治发展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和政策难以贯彻实施,社会发展缺乏有效的调控,社会意识体系也会陷于混乱。
第四,国际风潮的影响。现代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已经突破了国界的限制,他国的意识形态、政治模式越来越容易对本国的发展造成影响。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自己的发展道路、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现代化过程巾的发展中国家的民众和政府,由于其本国价值体系正处在更替之中,也很容易受到发达国家以各种方式施加的影响。但是,如果不认清自己的国情,不论发达国家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模式是否适合本国实际,都予以全盘接受,就很可能陷入政治发展的误区。一旦所引进的西方模式并不适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而旧有政治体制和政治权威已经崩溃,就极易出现政治乃至社会的失控和动荡。
尽管现代化与政治稳定之间似乎存在着矛盾,但这种矛盾并非是不可解决和克服的。如前所述,这一矛盾的卢生有各方面的原因,因而必须采取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对策。就政治上而言,建立和完善民主制度,形成广泛深入的民主机制,是克服这一两难命题的基本途径。
首先,民主是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佳途径。发展中国家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在政治上也必须建立起符合国情的民主制度和各项机制,解决伴随现代化所出现的社会不平等问题。其一,就其本质而言,现代民主政治是各个利益主体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的过程。在进行现代化的同时推进民主进程,不仅有利于实现公民、法人等主体在法律上的平等,更为重要的是,公民通过逐步完善起来的民主制度直接或间接地参加政治活动,提出自己的利益要求,尤其是影响和参与社会利益分配体制的决策过程,并使自己的利益要求在新的分配体制中最大限度地得以实现。这就可以使社会资源的分配最大可能地趋于公平。发展中国家所出现的利益分配不公问题,其本身就是政府决策的公开性、民主性不够的表现,因而也只有通过民主机制的逐步确立而加以完善。其二,健全民主参与制度,完善社会监督体系,是控制和规范国家权力的根本手段。国家权力的无序运行是导致政治资源不平等分布,乃至流失到个别人手中的主要原因。健全民主制度,一方面可以保证国家的立法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国家权力的赋予、行使确定严格的条件和程序,从立法上防止国家权力的运行偏离法治轨道;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公民选择自己信任的人来担任国家官员、行使国家权力,并对这些官员进行全方位的监督、防止有人通过自己的任职垄断和滥用所掌握的国家权力。从立法和监督等方面对权力及其行使者进行制约,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纠正社会政治资源不公平分配的现象。其三,民主政治也是反对政治特权、治理腐败的根本途径。政治特权和腐败现象的产生,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权,力过于集中,从根本上讲是民主机制还没有在社会管理体制中巩固下来。
其次,健全民主制度是疏通和规范公民政治参与的唯一手段。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公民政治参与热情,压制和打击,只能导致社会矛盾的突然爆发和政治体系本身的蜕变,所以必须对公民参与予以引导和规范,发挥其积极作用,防止或减轻其对政治体制造成的冲击。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民主政治制度才能承担这一任务。
再次,民主政治有利于推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政治权威形成,促进权威更替的完成。传统社会在本质上是以个人作为政治权威来维持社会稳定的,这种权威的存在方式必然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事实证明,现代国家只有在法律上树立宪法的权威、在政治上树立政府相执政党的权威,消除政治权威在形成和社会控制方式方面的人格化因素,才能保证一国的政治秩序。而宪法权威、政府权威和执政党的权威都只能从充分的民主中产生。
最后,发展中国家建立符合国情的民主政治体制是抵御国际风潮影响的重要方式。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是决定性的力量,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这就告诉我们,虽然政治稳定事关大局,但不能为稳定而求稳定,实行封闭、保守和僵化的政治体制必然酝酿着大的风波。只有切切实实地推进本国的现代化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水平,才能减少或者消除国际风潮对本国的影响。这除了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公民思想教育之外,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推进本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建设适合本国国情、为人民所拥护的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