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的世界历史变奏曲中,社会主义是贯彻始终的主题之一。“社会主义制度的 产生、发展和曲折前进,构成了20世纪历史画卷的主页。”(注:李铁映《实事求是, 积极探索,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载于李慎明主编《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一方面,20世纪见证了社会主义的凯歌高奏和辉煌 成就。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深 刻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时代特征、世界格局无不打上了社会主义的烙印。另 一方面,20世纪也见证了社会主义的波澜起伏和严重挫折。人类历史进程的曲折迂回, 不同时代的主题变换以及世界格局的新旧交替改变着社会主义运动的条件、形态以及战 略策略,影响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始料不及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 运动陷入了低谷和困境。但社会主义始终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前景中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 题存在着,中国、越南等一些国家仍然高举着社会主义旗帜,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就。世界各国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力量和现实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反思和总结以往社会主 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探索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之路。本文以越南为个案,以时代特征与 越南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为视角,尝试分析越南共产党人在当前世界政治经 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把握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探讨和解决新世 纪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以期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
我们知道,对所处时代的科学判断和所处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是一个政党、一个国 家制定基本路线、基本政策、基本发展战略的基础。越南共产党也认为,每个国家、每 个民族,首先是每个共产党——马列主义的党都必须懂得自己正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 代,这个时代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基本矛盾,其发展方向如何,以便选择一个正确的、 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前进方向。因为正如列宁所说,只有在对时代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 上,“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 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注:《列宁全集》第2版第26 卷第143页,第145页,第143页。)人们对于时代的性质和特征的理解和判定是十分重要 的,如果他们对自己生活于其中的时代的性质和特征的判断不合时宜甚至是错误的,那 么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必然会陷入谬误之中。不仅如此,任何对时代的不正确的认识都必 将给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事业,给各民族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造成损失。可见越 南共产党非常重视时代问题。那么,越南共产党又是怎样判断所处时代的性质和特征的 呢?
越南共产党认为,时代这个概念有时被阶段、时期、纪元或文明等概念所代替,但一 般地说,时代这个概念被认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志确定社会历史的分期、确定人类社会发 展的各个阶段的概念。人们从不同的基础和视角出发来划分时代,对人类历史时代的划 分也就有不同的内涵。例如,黑格尔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主要时期:东方时期 、古代时期、日耳曼时期。摩尔根把社会史分为三个主要时代: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 文明时代。还有人把时代划分为三种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也有人 以技术发展的水平为依据来划分各个时代。这些划分方法虽然从时代的某一点、某一方 面来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成分,突出了时代的某些方面、这样或那样的重要特征,但是 不可能说明社会的性质和时代的发展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 ,找到了时代划分的客观基础,并在他们的社会经济形态学说中加以阐明。恩格斯曾经 指出:“每一个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 ,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 史才能得到说明……”(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57页。)
在越南共产党看来,确定时代性质的惟一的科学基础是客观的物质条件,也就是社会 经济形态。“社会经济形态这一概念,指的是某种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并以有相应 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的生产关系为特征的、处于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而时代则是 指某种社会经济形态形成、发展和处于支配地位的历史时期。”(注:[越]马克思列宁 主义、胡志明思想学科全国通用教材中央指导编撰委员会《关于当代马列主义的若干问 题》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第84页,第90—91页。)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为分析时代问 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包括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分析政治、经 济、文化、社会、科学、技术等构成整个时代面貌的全部要素。从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 出发,可以清楚地说明时代的各个方面。
社会经济形态理论还明确指出了在阶级社会中,是哪一个阶级处于时代的中心,成为 支配时代运动的主要动力,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时代的历史 背景的主要特点等等。例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称资本主义时代为资产阶级时代,因 为资产阶级是当时的主要阶级,“处于上升的阶级,惟有它能以压倒的力量去反对封建 专制制度。”(注:《列宁全集》第2版第26卷第143页,第145页,第143页。)而工人阶 级作为大工业生产的产儿,能够把劳动群众和被压迫阶级集合起来,团结斗争,推翻资 本主义制度,把人类引向一个新的时代,使劳动群众、各民族、社会以及整个人类获得 完全彻底的解放。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在各种基本社会形态之间存在着从一个社会向 另一个社会过渡的历史时代。在过渡时代,处于统治地位的旧的社会经济形态开始被打 破,新的社会经济形态诞生并逐步发展。新的制度战胜旧的制度一开始只是零星的现象 ,然后逐渐扩大成为普遍现象。在历史进程中从未出现过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对另一种社 会经济形态的替换在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各大洲同时地、迅速地一次完成的现象。同样, 一个时代的各个历史运动的发展也不会是一种模式和直线前进的,正如列宁所说:“每 个时代都有而且总会有个别的、局部的、有时前进、有时后退的运动,都有而且总会有 各种偏离运动的一般型式和一般速度的情形。”(注:《列宁全集》第2版第26卷第143 页,第145页,第143页。)
这里所说的是大的历史时代。一个历史时代又可以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时期或阶段。列 宁就常常把“时代”作为“阶段”的同义词来使用,或者用“时代”来指称某个大时代 中的一个小时代,认为每个大的历史时代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可看成是其中不同的 小时代,而阶段之长短、时代之大小,又都是相对的。
关于当今时代的性质问题,越南共产党认为,“后工业社会”时代、“信息社会”时 代、“智慧文明”时代等提法突出了时代的某些方面的重要特征,但回答不了当今时代 的社会经济本质是什么和哪个阶级处于时代的中心的根本问题。应当“从社会基础及社 会整体性上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时代性”。(注:阮德平《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若 干思考》,载于李慎明主编《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 24页,第34页。)因此,越南共产党坚持认为,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俄国十月革命“ 为民族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开辟了道路,开创了一个历史的新时代——全世界从资本主 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注:《胡志明全集》河内真理出版社1989年版第10卷第5 94页,转引自《关于当代马列主义的若干问题》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第85—86页。 )尽管在过去几十年,尤其是过去十几年中,世界形势发生了许多复杂的变化,“苏联 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使得社会主义暂时陷入低潮,但时代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人类仍然处于以伟大的俄国十月革命为开端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之中。 ”(注:[越]马克思列宁主义、胡志明思想学科全国通用教材中央指导编撰委员会《关 于当代马列主义的若干问题》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第84页,第90—91页。)从资本 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代。
为了使人们对这个“过渡时代”有个正确认识,不至于因为某个时期的潮涨潮落而对 整个漫长的世界历史的时代产生错误的估计,越南共产党把“过渡时代”划分为四个主 要阶段:第一个阶段(1917年至1945年)是无产阶级革命在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 突破性胜利,开创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的阶段。第二个阶段(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初 期)是社会主义在许多国家扩大、发展,并形成社会主义体系的阶段,是世界工人运动 迅猛发展的阶段,是民族解放运动取得胜利、数以百计的国家赢得独立、冲破旧殖民主 义的殖民体系的阶段。它是世界和平、独立、民主、社会进步运动迅速发展的阶段,同 时也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中产生了重大分歧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种种原因经济增长缓慢,在 与资本主义的较量中经济水平日益下降,出现经济危机和发展停滞不前的局面,一些敌 对势力和反对势力乘虚而入,内外勾结发动进攻并搞垮东欧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阶 段。第四个阶段(当前阶段)是社会主义陷入低潮,现代资本主义企图确立对世界的绝对 统治地位的阶段。社会主义正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和考验,世界历史正在经历着一个曲折 的发展阶段。
当今时代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矛盾是:(1)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是社会主义 与资本主义交织在一起的时代。贯穿在整个过渡时代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的矛盾。这种认识已经为从俄国十月革命到今天的历史实践所证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 义之间的矛盾,当前主要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2)资本家与劳动者的 矛盾仍然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矛盾之一。尽管现代资本主义在经济和社会方面作出一定的 调整,以调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部分矛盾,避免发生直接威胁资本主义制度生存的激 烈行动;同时,由于应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所取得的成果,采取改进管理方法、改变生 产结构、调整所有制形式等各种措施,资本主义还存在着继续发展经济、缓和社会冲突 的潜力,但这并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同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阶层的矛盾。(3)殖民地、附 属国各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二战后,殖民地、附属国赢得了民族独立 ,使旧殖民主义的殖民体系陷于崩溃。但政治上的独立并不意味着经济上可以立刻繁荣 昌盛起来。由于原有的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异常薄弱和落后,各民族独立国家仍然必须 依附于一些发达国家,而帝国主义也迅速改变了它们压迫、剥削落后国家、不发达国家 的形式。今天,殖民地各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正在转化为不发达的附属国与帝国 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依然是时代所要求解决的基本矛盾。(4)在反对社会主义和 共产党的斗争中,各资本主义国家是互相配合、步调一致的。它们希望这个星球上所有 的国家都搞资本主义。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中最大的三个 政治经济中心(美国、日本和西欧)之间的矛盾,各跨国资本集团之间的矛盾,即“资本 主义反对资本主义”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常常是很尖锐的。这些矛盾不仅依然 存在,而且还在继续加深和发展,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越南共产党呼吁,为了实现时代的目标,在当前这个阶段中,各国人民必须共同斗争 ,以反对敌视和平、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的势力。“在帝国主义强权势力即使为 最多利润而互相激烈竞争但仍紧密勾结图谋统治世界之时,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发展 中的、后进的、力量薄弱的各个民族,民主、进步和革命的运动,社会主义各国怎么能 不为共同的利益而加强团结呢?”(注:阮德平《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若干思考》, 载于李慎明主编《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4页,第34 页。)
二
从以上介绍中可以看出,越南共产党在分析和界定时代问题(包括时代的性质和特征) 时,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为依据的。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概念不仅具有生 产力发展的内涵,而且具有生产关系或社会关系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总是从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中去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化的历史进程,“因而他们所说的 时代总是对人类社会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经济制度、社会阶级关系 的界定,绝非单纯研究生产力的发展历程。”(注:王金存《如何认识当今时代的性质 》,载于李慎明主编《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70页。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时代概念的鲜明的社会和阶段内涵正是它与其他各种时代概念最 显著的区别所在。
正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越南共产党认为,越南在20世纪通过无产阶级革命争 取民族解放,实现民族独立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今天推进革新事业,都是顺应时代 潮流之举,属于时代的主流范畴。
越南共产党在分析和判断时代问题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强调所处的时代仍 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的同时,也对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和越南社会主义 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社会主义运动的实际状况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其新观点和新看法具 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进一步发展。这一趋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 ,同时也受到一些发达国家和资本主义跨国经济集团越来越粗暴的支配,因此存在着许 多矛盾。其中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既有合作又有斗争。经济全球化对越 南社会主义将产生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重影响。面对全球化进程,越南的原则是:“融 入”和“开放”,其目的在于争取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有利因素,限制和克服全球化的消 极因素,促进越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在融入的过程中应当采取主动 ,立足于自己的实力,不能放松警惕,忘记斗争,必须牢记“融入”而不“融化”。
第二,认为和平、合作和发展是大趋势,反映了各个国家和各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尽 管局部战争、武装冲突、军备竞赛、恐怖活动等在许多地方发生并且日益复杂,但今后 几十年发生世界战争的可能性很小。世界正面临着许多如果没有多方合作,任何国家都 不能单独解决的全球问题,如环保、限制人口增长、制止危险病疫、打击国际犯罪等。 发展经济成为各国的优先任务。“争取和平、民族独立、民主、民生、进步和社会公平 的斗争,将出现新的发展步骤。”(注:《越南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越南 世界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第12页,第23页。)从全球范围看,斗争的主要形式是经济上 和政治上的斗争。斗争中有合作,斗争不影响合作。和平与发展代替战争与革命是时代 发展的必然,也赋予了世界社会主义以新的使命,要求社会主义力量为反对帝国主义强 权势力、维护世界和平,为建立民主和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人类的和平和进 步事业做出新贡献。
第三,承认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虽然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还存在帝国主义 强权政治,但各国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意识增强。独立国家为选择和决定自己的发展道 路而加强斗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和平共处中既合作又斗争。此外,“大国也需要 保持稳定的框架。其他发达国家一方面在努力加强自己的力量、巩固自己的地位,另一 方面在为反对建立‘单极世界秩序’、争取实现‘多极世界秩序’而相互角逐。”(注 :Le Kha Phieu,The Communist Party of Vietnam is Forever For the People,Forthe
Country,and Loyal to Friends,speech at the ceremony in celebration of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Vietnam,
http ://www.cpv.org.)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和多样化趋势既为越南社会主义 的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也为之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强调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在发展生产力中日益发挥重大作用。科技 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转换和经济社会生活的国际化进程。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 展对生产和消费需求产生了重大影响。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知识经济正在改变世界的 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因 素成为影响世界和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给发展缓慢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造成重大 压力,也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新的挑战。越南应当利用世界科技的发展加快自己的工业 化进程,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率,同时努力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
第五,肯定资本主义表现出了很强的扩展能力。资本主义依靠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力 的发展,改变了统治策略,缓和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 间的矛盾、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且不断发展着,只是表现形式和程度有所不同。
第六,明确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复兴需要较长的时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给21世纪的社会主义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朝着更加 健康的方向发展。
根据时代特征和客观形势的新变化,越南共产党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战略。
第一,从依附大国的发展战略转到独立自主的发展战略。过去,越南背靠苏联和中国 ,内外政策有明显的依赖和效仿痕迹,在革新之前,甚至到了迷失自我的程度,以致国 家陷入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之中。革新之后,尤其是苏东剧变后,失去了靠山,痛定思 痛,终于挺起腰杆,走上了谋求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现在,越南党和政府坚持从本国 特点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处理国际国内一切事务,以独立自主的形象展现在世界舞台 上。
第二,从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转到建设符合越南条件和特点的社会主义。过去, 越南的社会主义受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影响。机械照搬苏联 模式,按照苏联的榜样建设越南的社会主义,结果犯了唯意志论、主观冒进等错误,弊 端百出,欲速不达。经过反思,越南共产党重新认识了社会主义,努力开辟一条既坚持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使社会主义符合本国国情,能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发 展道路,以确保越南的民族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未来。其目标就是越共九大进一步重申的 把越南建设成为“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注:《越南共产党第九次全 国代表大会文件》越南世界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第12页,第23页。)的国家。
第三,从奉行中央计划经济的发展战略转到依靠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管理相结合的社 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发展战略。革新之前,越南实行的是自给自足和高度集中的官僚 包给制经济,崇尚计划手段,反对市场作用。越共六大确立了全面革新路线,强调要以 经济革新为重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以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提高人民的生活 水平。此后,越南党和国家确定了发展以社会主义为方向的、多种经济成分的、按市场 机制运行的、在政府管理之下的商品经济的政策,即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 济。
第四,从自我封闭的发展战略转到全方位开放的发展战略。长期以来,越南依赖社会 主义大家庭的团结互助,反对进行干涉和实行剥削的资本主义世界,外交政策上实行“ 一边倒”。这样做“缩小了越南的选择余地,减少了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处理对外关系 所需要的灵活性。”(注:Clark D.Neher,Southeast Asia in the New Internationa Era,3rd ed.Boulder,Colo.:Westview Press,1999,p.197.)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越南 改变了过去闭关锁国的方针。“在推动改革进程的背景下,越南已主动实施‘对外开放 ’和国际一体化政策”(注:赖光实《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经济合作》,载于全国政协 办公厅编《经济全球化:亚洲与中国——二十一世纪论坛2000年会议文集》中国文史出 版社2001年版第328页。),奉行“愿与世界各国为友”的全方位多样化对外开放政策, 开始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外交,积极适应和参与地区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建立新 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做贡献。同时为国内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的 外部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和合作,争取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