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学 > 马列主义 > 正文

毛泽东、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

[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我们应结合中国传统和各个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毛泽东、邓小平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分别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既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同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毛泽东 邓小平 继承 创新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是共性,而中国各个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是个性。根据共性与个性之间相互关系的原理,我们应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创造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理论,用以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这一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能够代表中国哲学未来发展的方向的,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地看,近代以中西哲学、文化的交流和冲突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前提,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近代中西哲学、文化交流的最伟大成果。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矛盾论》和《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邓小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承者和创新者,他在新的历史实践中创造地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一、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运动进行哲学的总结和分析时,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精神,其中《矛盾论》《实践论》无论在理论框架还是立论分析上都有明显的特色,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从总的方面来看,毛泽东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表现在三个序列上。

第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在本体论方面,毛泽东深刻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反对以主观主义为特征的唯心主义思想路线。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他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这个著名口号,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哲学基本问题上,给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找到了根本的依据。在认识论方面,毛泽东全面阐明了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以能动的革命反映论为特征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体系。在《实践论》中,他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指出了认识的辩论发展过程,还明确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和认识的目的。在发展观方面,毛泽东集中论述了作为唯物辩证法核心的对立统一规律,提出了对客观事物进行研究的矛盾论系统。在《矛盾论》中,他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矛盾性”。9明确提出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作出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10的新概括。系统地论证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认为“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11,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把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问题作为矛盾特殊性的两种特别的情形提出来加以专门论述。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强调社会基本矛盾,精辟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创立了严格区分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理论。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具体应用到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分析上,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13“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14

第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化为科学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创立了具有中国共产党鲜明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论系统。他指出:“领导群众进行一切工作时,要取得正确的领导意见,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17这样,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群众路线统一起来了,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在理论上统一性,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的融为一体。这个创造从理论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思想,在实践中通过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功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其成为革命取得胜利,工作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毛泽东把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里解放出来,在异常广阔的领域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无产阶级与劳动人民的结合。他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中国化,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哲学。如用“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来说明理性认识的取得。用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来讽刺主观主义者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明实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特别注重宣传哲学和普及哲学,使哲学成为群众手里锐利的思想武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开创了千百万人民学哲学、用哲学的伟大奇观。如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的“实践——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修改初步思想和方案——达到预想结果——人的认识因实践发展而前进。”这些方法的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抽象原理化为具体的人民群众易于掌握的思想武器。

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不仅表现在方法论方面,而且也表现在哲学理论方面,尤其他对社会历史观的贡献,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贡献,首先,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的发展观。他不仅坚持马克思关于发展的含义,而且还提出,发展不仅要“破”,而且要“立”,发展要讲速度,讲效益,讲质量,发展要可持续有后劲。其次,强调利用矛盾的同一性,提倡“求同存异”的兼容思维,毛泽东理论上讲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但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却突出抬高斗争性,轻视、忽略同一性,相反,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扭转了毛泽东的这一失误,强调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尤其在不否认对立和斗争的前提下,注重矛盾同一性,寻求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如在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本关系时,他抓住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共同点,提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矛盾统一体,它们互为依存。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18“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19中国要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就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需要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创造出来先进生产力和优秀文化成果,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力量,从而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此外,邓小平还创造性地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来解决我国内部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认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小范围内容许资本主义存在,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20最后,邓小平重视客观辩证法,我们知道,支配毛泽东晚年社会主义观的哲学思路,已经由原来从实际出发的客观辩证法变成了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主体辩证法。邓小平的哲学理论逻辑也是实践唯物主义,但是,与晚年毛泽东不同,他不是从人这一主体向度出发,也不是从人类主体的政治实践活动出发,而是从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物质生产出发,这是邓小平的历史辩证法和实践唯物主义理论逻辑的更深一层的本质。

第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毛泽东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概括为社会的基本矛盾,并从原则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特点和解决的办法,并把这一理论具体应用于社会主义社会。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但毛泽东在晚年时忽视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夸大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作用,他更多地借用革命斗争中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来指导经济建设,想通过不断变更上层建筑来刺激生产力的发展,想通过唤起千百万群众的革命热情,造成一种轰轰烈烈的建设气氛。而事实上这不但没有促进反而束缚乃至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沿着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社会基本矛盾思路走,一方面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另一方面通过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把发展生产力,提高科技和教育水平,改革经济基础作为工作重点。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2他还指出:“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23这就表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它既区别于原有体制下初枝末节的修补,又区别于所谓无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这是邓小平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新发展,也是对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新贡献。

第三,邓小平把实践观和价值观统一起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拨乱反正中,邓小平通过领导和支持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恢复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权威,并且以实践胆略上的“敢闯论”,实践方法上的“试验论”,实践过程中的“风险论”,实践形式的“经济中心论”,实践结果的“价值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他还阐明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及解放思想的含义。“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24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而“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25邓小平强调应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再认识”,提出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的和矛盾的辩证法像一条永恒的金带连接着马克思、毛泽东和邓小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并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他们都善于继承前人优秀理论成果,又敢于创新,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注释]

123《反对本本主义》

456789101112分别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264页、262-263页、273页、261页、268页、276页、295页、298页、307页。

13141516分别见《毛泽东选集》第五卷373页、372-373页、364页、364页。

17中共中央文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81920212223分别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117页、96页、103页、370页、113页、370页。

2425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141页、364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谭培文著.2002年版.人民出版社。

[2]、《毛泽东选集》.第1卷.1952年版.人民出版社。

[3]、《毛泽东选集》.第3卷.1977年版.人民出版社。

[4]、《邓小平文选》.第3卷.1994年.人民出版社。

[5]、《杨耕集》.杨耕著.1998年版.学林出版社。

[6]、《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概论》武警北京指挥学院组编.2003年版.军事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唐圆梦(1975—),男,湖南祁东人,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4级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专业研究生。主攻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研究.

吴爱孙(1975—),江西抚州人,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4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主攻方向为西方哲学与文化研究.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