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学 > 伦理道德 > 正文

本是同根生,相“仇”何太急?!——浅析“仇富”心理

内容提要:如同一种潮流,“仇富”心理蔓延大地。有人说,现在有的,不是“仇富”而是“仇腐”,不是“仇富”而是“仇恶”。其实,不仇之对象如何,他都 是有一定来源的,无源之水不可久流,“仇富”心理也不例外 。但,我们迫在眉睫的,不是疾声高呼“仇富”及恶视“仇富”,而是挖其根,溯其源,找到一条真正人人平等,真正人人安乐,社会共同繁荣的有效良策。因为:书案里出产的成果,没有生活疼痛感的研究,是不会赢得广大人民的赞赏及历史巨轮认同的。

关健词:仇富   心理素质    文化理念     社会公共效应      不平衡

一、“仇富”的内涵及外延

从现代心理学来讲。根据狭西省经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姚轩鸽的观点认为,“仇富”应从“仇”和“富”两方面分析。一、“仇”是与恨紧密相连的一种惦理反应,而恨无非是对本身之痛苦之源的一种心理感应。它包括嫉妒心与复仇心,前者即本身与社会他人的优劣相比所出现的一种逆反感;而后者则是他人对自己的伤害和该伤害所造成的痛苦或者是对有意伤害自己的人所产生的也有意给他以伤害的心理。正如斯宾诺莎所说的:“复仇是我们被当相的恨所激动而需伤害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的欲望”。二、“富”应从多方面来理解,它不仅包含金钱的充足,经济条件的优越,也包含有权力的巨大,知识的丰厚,社会政治生活的安定,自然资源的充足,人才的有效聚敛等等等等。“富”是一种相对而言的理想层次,有比较才有层次,有比较才有“富”。

由此我们可看出,“仇富”是有范围,有来由的,它由社会主体“人”来承担,并适时地乘坐了经济发展贫富有别的快车,成功地抵达了“仇”的家园。

由此推理,我们可以说:只要有人,使“仇富”享有主体,只要有经济的发展,令“仇富”具务客观基础,那么人的心理反应之一_____“仇富”便会应运而生。该逻辑推理是否客观存在?现实是否如此呢?

二、“仇富”在历史中的沉淀

考虑到时政文章的保鲜性。我们排除原始及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算起。经过原始的积累,封建社会的经济较以前有很大发展,人民内部分工也格外精细,贫富差距产生并逐渐加居剧。饱读经书,胸怀壮骨的“识时务”者在途中游刃有余,成为权力的“富有者”;而另外一部分人,或无书浊读,或无心浊论文的“逆王者”便游荡井市之间,游说百姓之中,小商小贾起来,这便是最初的商人,或曰“封建个体户”。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清末,天津武举李福民在北京开办机器面粉厂,生意极好,利润颇丰。官府是其已对官办面粉厂造成巨大压力故加大税收,甚至欲私撤磨房,李不股,到官府与其理论,却被割去武举功名。厂子也被查封,但侥幸不照例治罪。

按封建论理来讲,商人游街走巷,慕敛钱财,当然有损民风,有败民俗。为官者有权也有责任使之“合理化”。于是,便出现了重农抑商的心里及做法。究其根源或许是一种对封建礼教的内安捍卫。但谁能否认这不是一种对“富”的“嫉妒心”思?谁能否认这不是一种“仇富”的表现呢?

这仅是一个小方面,可以引出许多问题来。比如说官宦权力相压封建文字狱,好多张艺术的东西被覆盖以政治色彩。于是,许多人才志士在“仇富”的呼喊中沉沦,最终烟消云散。当权者不允许有卓越的有“复古心”(以当权者眼光看)的人才存在,这难道不是一种明显的“仇富”心理?

……

经过多少年的风吹日晒,资本主义向世界展开了他血腥的征途。垄断使得财富聚积,经济危机又使财富无故浪费,望着汹涌而出的掺有娄药的牛奶,面对富人的所作所为,穷人又能如何?明显的不平衡由此产生……

历史的巨轮辗过,留下轰轰然的回音。久经风雪的社会主义,是否也是“仇富”遍野呢?

十年文革,浩浩荡荡,在那明暗难分的时代,“仇富”心理是整个社会对富人的仇恨,穷人总希望重过“打工豪,分田地”的方工业式来达到所谓的“共同富路”。越穷越革命仿佛成了那个时代最有权威的标签。富人自然就成了万人唾弃的对象。于是,财富,不是智慧与能力的象征,而被人认为全都是剥削与压迫穷人的铁征。无可否认,有许多地主、土豪劣绅经过对百姓的洗劫而创下了家有万贯的财产,可全都是这样的吗?于是经济萧条,流通困难,工业止步不前……政治上的原因,造成了民众心理错觉,由引影响到意识行为,扩展开来,普及全国,经济萧条再所难免。心理素质的问题烙印于文化理念之中,某一部分人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了社会、政、经济的不平衡……

值得欣慰的是,改革开放一缕春风指绿了神州大地,万物复苏,众貌一新,人们逐渐从“打土豪,分田地”“分其钱,共其产”的文化理论中走出……

三、当代社会的“仇富”心理

社会近步,经济发展,一小部分人在社会主义大潮中少游 有余,先富起来。

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成为第一批富的人。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财源、力源、资源、人源成就了一番事业,一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但,道路无比曲折,民营企业一路风雨,在部分腐败官权的压制下,在地方保护主义的束缚下匐匍前行。这便是当代社会“仇富”心理最为原始的表现之一。部分官吏以权相压相干涉,于是民营企业者为了保住企业探究心理,在腐败的“等价性,求利性,竞争性”指挥下,向为官有权者大肆进军,以其钱财疏通前进的道路……于是,腐败问题愈演愈烈。在百姓眼中,心中也自然而然地投下一丑恶的阴影,官是贪的,财的敛的……

于是,千百年里“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油然而生。民众的仇的对象已不是绪绪的财富,而是逞有不平衡色彩的“带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语)。富者酒肉臭,穷者睡街头,两者一对比,就明显看出优劣来。有人说,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有富人与穷人的共同努力而来,并且大部分都是穷人的功劳。为什么穷人一直穷,富人必然富呢?穷人就应该受到压榨与漠视?

根据我们第一部分讲的,我们知道现代的“仇富”主要是一种嫉妒心。由国务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推出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10年调查总报告:“在北京公布会发现半数企业家遭遇过人身威胁。1995年,在调查‘在您当厂长(经理)’期间曾受到过几次人身威胁或伤害”时,结果显示,遭遇过威胁或伤害的企业主高过50.9%。其中受过三次以上威胁或重伤的有28.3%,值昨提醒的是这种现象近年没有出现好转,且有愈演愈烈这势,惊闻李海仓被杀,心猛然一颤,这到底是社会的悲哀,还是人类因有的弱点?……

在经济领域里,为何“仇富”如此明显?我们为什么不去仇盖茨,而是把它作为偶像而无比崇拜呢?原因很简单,因淡他不靠投机倒把,不靠偷税漏税,不靠坑蒙捌骗,不靠欺行霸行,不靠父母钱财,不靠贪官污吏,不靠偷工减料,不靠非法经营,而是靠干劲,靠实力,靠拼搏,靠钻研,靠坚定不移,靠白手起家,靠宽厚仁义,靠人格的魅力。他富甲天下却从不沾沾自喜,自高自大。生活上一如既往,事业努力向前,争取蒸蒸日上。他大力支持美国教育、科研、慈善机构,每年投资多少个亿也在所不辞。而国内呢?没钱时,风餐露宿,横肉睡街头,暴发后,洋车洋房,桑拿二奶……让穷人怎能平衡?难道要让穷人去受爱刘涌,赖昌星,周正毅,宝马妇人么?要穷人去爱太仓由松,金华火腿,假药,温州劣货么?我们“仇”的是“富者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的“仇”,我们盼望他们“节用爱民,使民以时,”但这同牵着骆驼过针眼一亲毫不可能。如此看来,穷人的“仇”便毫无争议,毫不奇怪了。

经济领域如此,政治区间也无二样。

为官者,我们盼望,其两袖清风,为民作主。我们怀念于谦、包拯、海瑞,我们爱戴周恩来、焦裕禄、孔繁森……但是,腐败斗争中我们胜有几何呢?对权力的富有和滥用,使穷人“仇”其人,“恶”其源……

以上两者只是“仇富”心理的浓缩反应。社会生活中也处处可见。依高校来说,贫穷学生与富家子弟之间永远都有那么一条不可瑜越时鸿沟,“仇富”是一种对自己以他人对社会都极其不利的社会现象。做为朝气篷勃的大学生本不应该持此心理,但现实生活中却确实存在。但校方的一些规定真的仿佛把“仇富”心理制度化了,如贫困生有补助金,何以减免学费,而富家子弟却照收不误。这是一种很好的帮助贫困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一点我毫无异议,我想说的是要加强对贫困生的调查与核实,先调查清楚再进行帮助,没有实事根据而盲目乱来,不仅帮不了真正贫困的学生,反面助长了“仇富”与“伤害”的心理。给学校及学生不必要的伤害,甚至浪费社会财富。

四、瞻望未来

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我们要努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达到经济腾飞而努力万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已告诉我们必须重视经济的发展。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如今,我们急待解决的,是如何来预防及解决“仇富”心理。要基于一定的文化根基与心理素质。针对这些我闪应努力把握:

一、现实性原则。“仇富”来源宽广,解决“仇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谁都知道要彻底清除洪涝灾害。首先,要在上游地区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其次要人们顺从自然规律,退田还湖,疏开洪水的自然通道。解决“仇富”心理也不例外。我们必须从根部落实最现实的东西。所谓现实性,不仅仅是把“一切从实际出发”挂在口头上,不仅仅是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做为标准,而是一步步使其落于现实之中。让民众真正尝受到平等的力量及心理的最优平等,及平衡。总而言之,首先,在政治方面,要大力加强廉政建设,政府要努力举好这面引路的旗帜,加强管理及监督力度,整顿内部秩序,提高内部人员素质,使其能够真正“节用以民,爱民以时”。官者自律,民当以同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待大力发展的今天,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受政治影响的。也就是说,在民营企业中,要加强其财富来源的清晰度,还民众一个真实的致富之路。我们希望其通过正当经营,赢回自己正当的劳动所得。我们恶其偷税漏税、恶其私通官僚……然后,在社会生活中,要做好教育,使广大民众从那种陈旧的文化理论中走出。正确、客观地面对富有。社会的进步有富人的力量,更有穷人的功劳,为何富人可以富甲天下,穷人却实不果腹呢?社会主义的先富带动后富在他们眼中可能很遥远,这不是谁的错,只能说是一种文化理念的问题,根植于内心深处那种“分其产,共其钱”的心理。只有树立科学、文明、正确的财富观,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二、共振性原则。富人带动穷人是我们美好的理想。她能会成真,才是我们最为关心的内容。在这时,必须有效、合理、正当地利用国家及政府的宏观调控,在自愿、公平、有利的原则下引得富者到贫穷地带投资,并给予优惠政策。支持鼓励富者到西部或中部贫穷地带等等。另一方面要加大教育力度,让穷人真正认识到自己落后的原因,努力奋进,从刚开始的输血到自我造血,再到对外供血。切实达到共同富裕,克制“仇富”,这只是经济与政治,富人与穷人的共振,另一方面还有二者与教育的共振。教育是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力。青少年的成长已是我们当今最为重要的任务。在学校内部,要加强对贫困学生的理解与关爱。马加爵事件给我们的悲痛已足够大了。我们再也不能看到第二个,第三个马加爵的出现了。摆正贫困生的心理态度,真正育人,真正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如何自强不息,如何面临这个社会,如何与他人相处,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我们要的素质不是头脑发达,心理变态的次品,而是一个真正能走出校园,直击社会的强者!

“仇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人“仇富”而无人节制。在如今社会转型的今天,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谁能否认雨过后有彩虹,曲折后有文明呢?!

富,不是富者的通行证;穷,不是穷人的墓志铭。未来很遥远,需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诚;未来很光明,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因为——

本是同根生 相“仇”何太急!!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