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学 > 经济法 > 正文

论保险诈骗罪.

目     录

论文摘要  ……………………………………………………………… 第3页

一、保险诈骗罪犯罪构成 ………………………………………………第4页

二、保险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第7页

三、保险诈骗罪的成因 …………………………………………………第8页

四、保险诈骗案的防范 …………………………………………………第9页

注    释 …………………………………………………………………第11页

参考文献 …………………………………………………………………第12页

论文摘要

随着保险事业的发展,保险诈骗行为也不断增多,并且成为当前保险业最大威胁之一。一些不法之徒不惜以杀人、放火为手段实施保险诈骗犯罪。不仅严重扰乱了保险业的发展进而危及人民所享有的保险福利,而且还会给国家造成重大的损失。为了遏制该类犯罪行为的上升趋势,1997年我国修订刑法时把保险诈骗罪收入新刑法,从而为打击破坏保险秩序的保险诈骗罪提供了切实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国刑法第198条的规定,所谓保险诈骗罪,是指行为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或者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数额较大保险金的行为。

保险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一般只能由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构成。本罪在主观上必须是出于故意,其目的是非法占有保险金。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即保险公司的财产所有权和国家的金融秩序。本罪的犯罪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本罪在主观上必须是出于故意,其目的是非法占有保险金。2、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3、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4、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5、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

[关键词]    保险制度   保险金  诈骗   犯罪构成

保险制度已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它对于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保障个人的生活安定,减少社会财富损失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保证保障制度不受侵犯,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全成为法律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保障制度上存在的不完善之处,进行诈骗活动给国家造成损失而且危及保险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保险事业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保险诈骗也随之产生,为打击此类犯罪,保护社会保障制度。中国新刑法典第198条规定了保险诈骗罪。保险诈骗罪是金融诈骗罪的一种,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或者对发生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或故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疾病,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

一、保险诈骗罪的概念及其犯罪构成

根据我国刑法第198条的规定,所谓保险诈骗罪,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或者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或者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等方法,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①

二、犯罪构成

(一)客体要件

保险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保险公司的财产所有权和国家的金融秩序。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即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保险制度是为了确保经济生活的安定,对特定危险事故的发生所导致的损失,运用社会和集体的力量共同建立基金以补偿或给付的经济制度,它具有共济互助和经济补偿性质,是一种个人危险的社会分散化。

本罪的对象是保险金。保险金又称保险金额、保额,它是保险人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如果行为人以其骗方法骗取保险公司保险金以外的其他财产的、不能构成本罪。

(二)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由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构成。这里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既可以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所谓投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保险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可以成为被保险人;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成为受益人。另外,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单位也可构成本罪。

(三)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保险金的目的。如果行为人出于过失行为而引起保险事故发生,或因认识错误而认为发生实际未发生的保险事故,或计算错误而多报了事故损失等,并因此获取了保险金的,均不构成犯罪。至于本罪的故意,既可以产生于投保前,也可以产生于投保后;也既可以产生在保险事故发生前,还可以产生在保险事故发生后,犯罪故意产生的时间先后不影响本罪的定性、但在量刑时可以作为情节适当予以考虑。

(四)客观方面

保险诈骗罪在客观方面上表现为下述五种情形:

l、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

是指投保人为获取保险金,故意使用虚假的证明材料或虚构事实编造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后非法获取保险金的行为。所谓保险标的,是指作为保险对象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或者人的寿命和身体。比如,按《保险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除非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投保人不得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如果投保人为骗取保险金,故意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的被保险人的年龄作虚假申报,使本不能得到承保的保险标的得到了承保,就构成了对保险标的的虚构。虚构保险标的还可表现为夸大保险数额。

2、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

所谓保险事故,是指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在这里主要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为了骗取保险金,在发生保险事故后,对造成保险事故的原因作虚假的陈述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这里所谓对发生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主要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为了骗取保险金,在发生保险事故后,对造成保险事故的原因作虚假的陈述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不是对任何原因引起的保险事故保险人都负赔偿责任。编造的虚假原因就是指编造那些使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虚假原因。如某歌厅在投投保期间由于人为原因,而发生了火灾,为了弥补损失,歌厅老板谎称是由于电击所致,从而骗取保险金。

3、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

所谓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是指保险事故在实际没有发生的情况下,采取虚构、捏造事实的方法,欺骗保险人,谎称保险事故已发生而骗取保险金的行为。在保险诈骗案件中,行为人往往采用虚构保险事故的手段,以根本未发生的“保险事故”为条件要求保险人理赔保险金。例如:在财产保险中,行为人故意转移财产后,通过伪造现场等方式制造财产失窃的假象并向保险人谎称被盗要求赔偿的行为。

4、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

根据《保险法》第270条第2款的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如因违章导致翻车,为索取保险金,使用炸药使其彻底破坏并谎称是他人炸毁而骗取保险金的,就是这种犯罪行为。只有出于故意时才能构成本罪,如果是由于过失,尔后又骗取保险金的,对于保险法律制度来讲,则属于编造保险事故发生的原因骗取保险金的违法犯罪行为,不构成犯罪时,只承担民事责任、如不能获得保险赔偿等。构成犯罪的,则构成本罪,同时也不排除过失致财产损失的这一行为而应负的其他刑事责任。

5、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

所谓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是指投保人、受益人采取杀害、伤害、虐待、遗弃、爆炸、放火、投毒以及其他方法故意制造人身保险事故、致使被保险人死亡、伤害或疾病、骗取保险金的行为。对于过失致人死亡、伤害或疾病的行为,如过失引起爆炸、水灾、失火、交通肇事、重大责任事故、过失致人伤害等行为致人死亡、伤残或疾病、即使骗取保险金的,一般亦不为此项行为的犯罪。此时构成本罪,往往也是编造保险事故发生的原因那种情况的犯罪。如失火罪、过失投毒罪、过失爆炸罪、重大责任事故罪、交通肇事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等。

二、保险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我国保险事业起步较晚,有关规章和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不法分子利用其管理上的漏洞,实施各种方式的保险诈骗活动,成为当前保险业发展的最大威胁之一。本文对司法认定中的几个问题做如下分析。

(一)、保险诈骗罪的共犯问题

根据刑法第198条第4款规定:“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 保险诈骗罪中的共犯主体无法脱离保险合同的主体而独立存在。保险诈骗罪共包括五种形式,保险诈骗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与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构成保险诈骗罪的共同犯罪。保险诈骗罪的共犯在实践中可表现为五种形式: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共同故意骗取保险金的;二是没有特定身份的人与投保人等共同骗取保险金构成犯罪的;三是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骗赔提供条件的;四是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内外勾结,共同故意诈骗保险金;五是投保人、鉴定人、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三方人员共同勾结骗取保险金,构成共同犯罪的;六是没有特定身份的人共同参与。

(二)、保险诈骗罪的既遂与未遂问题

对该问题,理论界有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我国刑法中的保险诈骗罪实质上仅存在既遂形态,只存在罪名是否成立的问题,而不存在既遂与未遂的问题。有的认为,在认定该行为时,主要把握以下特征:行为人已实际取得了保险金,或者保险公司也支付了保险金,且达到一定的数额。因此,这种犯罪是一种既遂犯罪”。②有的认为,“从犯罪构成来看,行为人必须出于故意对保险公司实施了诈骗行为并非法获取了保险赔偿金给保险公司造成了实际损失的情况下才构成保险欺骗罪......因此,是否取得保险金只是保险欺诈罪与非罪得界限,而不是保险欺诈行为成立与否得条件”。③我们认为,上述三种观点均否认保险诈骗罪的未遂问题,理论上没有充分的依据,也不利于对保险诈骗罪的打击。根据刑法规定,数额犯以已骗取较大数额的公私财物为既遂标准,保险诈骗罪也不例外。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骗取较大数额财物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只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把财物骗到手,是诈骗未遂。因此,只有承认本罪存在犯罪未遂,才符合刑法理论,符合立法原意。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保险诈骗未遂能否按犯罪处理问题的答复》中指出,“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保险诈骗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获得保险赔偿的,是诈骗罪未遂;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保险诈骗罪的数罪问题

由于保险诈骗可能是采用恶性的手段制造保险事故来进行的,因而故意人为地制造保险事故往往不仅构成保险诈骗罪,而且还会触犯刑法典的其他条文,构成其他犯罪。根据刑法典第198条第2款的规定,行为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或者是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所谓数罪并罚,是指人民法院对一人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然后依照刑法规定的原则决定应执行的刑罚。如果投保人、被保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除构成保险诈骗罪外,还可以构成故意破坏公私财产罪、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故意毁坏交通工具罪等犯罪。如果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除构成保险诈骗外,还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非法拘禁罪、虐待罪等。这两种行为按照理论界的通说,属于典型的牵连犯,都属于为实现表现诈骗犯罪这一目的行为,而其方法或手段又触犯其他罪名的情况,应择一从重处罚,而不实行数罪并罚,正是考虑到上述保险诈骗行为的严重危害性,刑法198条第2款明确规定实行数罪并罚,以便于司法实践操作,有利于加大对保险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

三、保险诈骗犯罪的成因

保险诈骗罪的成因有行业因素和社会因素,也有保险业管理制度的原因,产生保险诈骗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法律的又有社会的因素,同时还包括保险行业管理上的因素。本文就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法律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社会因素

由于人们对保险缺乏足够的了解,从而使很多人总是从投资回报和利益角度来看待保险,因而,对保险的认识有误解,认为投保得不到赔偿就是“吃亏”,因此就使得一些得不到赔偿的人为了能够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而至法律于不顾从而实施保险诈骗。

2、管理因素

保险诈骗案件不断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保险的业内人事管理机制不严、不严格按规定办事。具体表现在:一是把关不严。重业务,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是近年来保险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典型问题。二是调查不到位:许多案件第一现场到达率低,调查不及时,缺少第一手资料,容易使诈骗者钻空子;三是一些保险人员责任心不强,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工作不按章办事,粗枝大叶,敷衍了事,不能及时发现工作出现的错误。有的甚至与诈骗者内外勾结,共同诈骗。

3、法律因素

社会法律环境不完善和同行业激烈的竞争,使得保险诈骗犯罪不断地滋生。新《刑法》与《保险法》出台之前,没有明确界定对保险诈骗行为的法律性质,从而使得保险人遇到此类情况,只能追回被骗款了事,很少对诈骗者依法诉讼。

四、保险诈骗案的防范

随着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一些不法之徒利用保险行业管理上的漏洞,骗取各类保险金,使得保险诈骗案屡屡得逞,现有如何防范保险诈骗案进行分析:

(一)、保险诈骗案的防范对策

加大“两法”宣传力度,增强保险意识和法制观念

加强《刑法》、《保险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使人们多一些法律知识。让人们懂得,骗赔就是诈骗,就属违法犯罪行为,加大保险知识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客户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自觉履行保险合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又不侵犯别人的合法利益。

(二)强化内部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照章办事,落实各项制度规定。是积极预防保险诈骗案件发生的重要措施。一是严格承保审核制度。二是严格理赔审核制度:首先要把三关,第一,坚持双人查勘定损,全面、准确地收集证据。第二,坚持赔案复核制度,认真审核证据材料。第三,坚持领导审批制度。三是坚持机动车辆索赔登记通报制度。四是鼓励举报骗赔行为与举报人员奖励制度。

(三)运用法律武器,严肃查处诈骗犯罪分子

此类案件不断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惩处不严、打击不力应该说是一个重要原因。《保险法》和新《刑法》的出台,为打击此类案件的发生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对诈骗犯罪的当事人给以严肃的处罚,才能起到惩一儆百,震慑不法分子的作用,从而预防此类案件的不断发生。

(四)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保险人员的素质

首先要加强保险人员思想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提高保险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要加强人员的业务培训,严把承保质量关,总结经验教训,开展业务技能和防骗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保险人员识别诈骗行为的能力。从而预防并杜绝该类案件发生。

注释:

1、参见陈光中主编:《刑事法学》,法律出版社 1998年版,第148页

2、参见郎胜主编:《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释义》,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版,第158页

3、李玉泉主编:《保险欺诈与对策》,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24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陈光中主编:《刑事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48页。

3、郎胜主编:《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释义》,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版,第158页。

4、李玉泉主编:《保险欺诈与对策》,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24页。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