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 正文

20世纪美国农村“学校合并”运动述评

摘要: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美国教育的城乡差距显著。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历时长久、影响广泛的美国农村“学校合并”运动兴起,其目标是通过提升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提高美国农村学校的“学术内涵”和教育质量。农村“学校合并”运动积极推动了美国农村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育;学校合并运动;中小学教育

美国农村“学校合并”运动(Rural School Consolidation Movement),是一场对20世纪美国农村学校转型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农村教育革新运动,它产生于美国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城乡教育差距逐步扩大的社会背景中。正是以缩小教育的城乡差距为动因,在美国教育史上历时长久、影响广泛的农村“学校合并”运动逐步兴起。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学校和学区,创建一个“共同”的、“标准”的、具有一定“学术内涵”的学校体系,以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其基本途径是对农村小学校和小学区进行合并与重组。“农村学校合并,是整个20世纪美国教育发展史的一个基本特征。”正是在农村“学校合并”运动的推动下,美国农村教育及其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一、农村“学校合并”运动的起因

早在19世纪后期,美国“合并农村小学校”、建立城乡“同一”学校体系的思潮逐步高涨。但是,作为全国范围的农村“学校合并”运动几乎是与20世纪同时拉开帷幕的。由于受到农村自然、经济、教育传统和教育体制等因素制约,农村学校,特别是小学校的发展进入一种“瓶颈”状态。

其一,农村学校由社区控制,缺乏统一标准。美国的农村学校体系,是在殖民地时期主要按照欧洲的志愿捐助办学传统由教会、慈善团体、村镇或个人设立,学校一般自行管理。美国建国后,农村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仍然长期局限在学区或社区范围,在很多地方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学区。这种由社区控制学校的自治传统是美国农村学校的基本特征之一。

到19世纪中期,农村学校传统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学校之间、学区之间彼此缺乏联系与协调,教育要求互不一致,也缺乏最基本的统一标准。学校往往由非专业人员管理,这些人士缺乏基本的教育经验和素养。因此,随意性和低效率等问题成为农村学校发展的严重障碍。

其二,农村学校规模小,现代教育学原则难以贯彻。美国农村地区,设置学校的历史传统和基本原则就是学校一般应建在儿童能够每天步行上学的范围之内。人口居住分散、学校规模小成为农村学校的传统特征。1918年,美国有196,037所农村一师学校,占当年美国公立学校总数的70.8%,约有500万农村儿童在这些一师小学读书,约占美国小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这种一师学校适应了殖民地时期移民们读、写、算等简单的教育需要。

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农业技术革命的进展,农村学校的课程日益丰富,社会对于农村人口的教育要求在不断提高。而在农村一师学校中,最基本的分年级和分班级教学制度难以实施,这严重制约着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和“学术内涵”的提升。20世纪初期,美国农村开始了普及中等教育的步伐,但是20%的农村中学学生数量不足50人,只有2-3名教师。在美国人们长期将中学看作是学术性机构,中学课程的专业性更强,对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组织形式等要求更高。2-3名教师显然无法满足中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规模问题成为制约农村学校发展的因素之一。

其三,农村学校学年短,儿童教育机会少。学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学生每年进入学校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根据美国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直到20世纪上半期,农村学校一般比城市学校学年短。1935—1936学年度,已经入学的农村儿童年平均上学天数是136.1天,而城市儿童上学天数为156.3天,农村比城市的学年短整一个月。在农村,学校随着规模由大到小的不同,学年长度也在缩短,从179天到166天不等。城乡儿童受教育的机会和教育质量差距显著。

其四,农村学校人员缺乏分工,专业化水平低。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城市学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专业化水平和质量快速提高。进入20世纪后,城市学校开始配备专任管理人员或“校长”,一位教师专门负责一个年级或一门课程的教学和管理,学校逐渐配备专门的体育、音乐和美术教师,管理和教学人员职能分工更加明晰。而农村学校在教学与管理方面的专业化分工进展缓慢。

其五,农村学校经费短缺,基础设施差。由于美国学校的经费在很大程度上来自资产税和当地居民所缴的教育税。在农村地区,农民常常是“土地富有”而“资金短缺”,可用于征税的资产明显少于城市,农村劳动者的经济收入一般也低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农村所能获取的教育经费明显少于城市,农村小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差。

二、农村“学校合并”运动的发展过程

美国农村“学校合并”运动,是一个历时长久、具有鲜明阶段性特征的教育革新运动,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兴起阶段(1897-1944)”世纪与20世纪之交,美国社会从政策、思想理论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都为农村“学校合并”运动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条件。1897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的《农村学校12人委员会报告》(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f Twelve on Rural Schools)标志着农村“学校合并”与学区重组在美国全国范围开始成为“合适”的政策取向,各个州相继通过立法推动农村小学校合并和学区重组;贝茨(George Betts)等教育改革家刘美国农村学校提出批评,希望农村学校能够像城市学校那样进步发展;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物质成就与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得城市学校模式作为“教育卓越”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农村学校日益追求效率和有效经营。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兴起了“效仿”城市学校、追求学校“规模效益”和效率的农村“学校合并”运动。在实践中,农村小学校和学区进入快速合并与重组阶段。仅在1919年至1929年间,美国南部农村地区一师学校数量减少37%,西部地区减少32%,东部地区减少23%。尽管在许多农村地区,“学校合并”运动受到强烈抵制,之后又受到30年代经济萧条的冲击,但改革运动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第二:高潮阶段(1944-1966)    1944年,第一次白宫农村教育会议提出“复兴农村教育”的口号,要求重组农村小学区,继续推进农村“学校合并”与管理改革。农村“学校合并”运动再次掀起高潮,学区重组和学校合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科南特(Jaraes B.Conant)从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关系的角度提出“规模效益”理论假设。他认为,美国小型中学的普遍存在,成为许多地区建设优质中学的严重障碍,因此中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消除小型中学。科南特“规模效益”理论,对美国农村“学校合并”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50年,美国大约有60000所一师学校,到1970年下降到2000所。美国“在意识形态方面就农村学校合并的斗争基本结束,学校合并从一个完全的政治问题转变为技术和管理问题”。

第三:衰微阶段(1966-2000)

20世纪60年代后朋,美国农村“学校合并”运动势渐衰微。一方面,绝大多数农村小学区和小学校已经被重组或合并,由社区控制的学校管理模式已经不再是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的“基石”。另一方面,人们日益认识到农村小学校和小学区“不可能被消陈”,农村学校“规模效益”理论被“绝对化”了,开始对“学校合并”运动进行质疑和历史性反思。以1966年科尔曼(James S.Coleman)《教育机会均等报告》(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vponuniy)为标志,美国农村教育改革运动逐步沿着“多元均等”的路径发展。农村小学校的合并并设有终止。但人们不再一味地追求农村学校的规模,而是要实现农村合并学校、小学校以及城市学校的“教育机会均等”,农村“学校合并”运动的影响逐步衰落。

三、农村“学校合并”运动的主要措施

为了积极推动农村“学校合并”运动的进程,美国采取多种措施构建职责明确、相互协调的农村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实现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一、鼓励学校合并与学区重组

在农村“学校合并”运动中,各个州都在努力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积极推动和鼓励农村学校合并,开始设立或增加对农村合并学校的援助基金。一些州通过立法为农村合并学校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例如,1911年俄克拉何马州立法规定,为农村的联合学校、采用分年级制度的学校以及合并学校的校舍建设提供一半经费补助,威斯康星州于1913年颁布《建筑援助法》(School Building Aid Act),对农村规模比较大的学校和分年级学校提供更多资金,改善办学条件。1944年,白宫召开的第一次农村教育会议和1959年科南特有关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都从政策与理论等方面不断地对农村学区重组、小学校合并发挥着推动作用。

第二、学校交通的法制化

农村学校的合并,打破了以前在儿童步行区域内设立学校的基本原则,意味着儿童将要行走更远距离去学校读书。为农村合并学校建立一个安全、高效、免费的交通服务体系,成为农村“学校合并”和学区重组的基本条件之一。到20世20年代,美国多数州陆续制订有关农村儿童上学交通法令,使农村学生能够通过公共交通服务每天往返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在交通班车的配备方面,许多州采取因地制宜、灵活有效的措施。从交通车的所有权来看,第一类是学区所有和管理;第二类是私人所有,与学区签定使用合同;第三类是由学区与合作伙伴共同购买;第四类是在人口稀少地区,为儿童上学提供交通补助,交通工具由家长自己安排。在社会各方面的参与下,各种交通工具都被用于接送学生上学。

有关部门投入权村学生上学的交通费用快速增长。根据美国联邦教育部的统计数据,1917-1918学年,美国用于儿童交通的费用高达79613万美元。1943-1944学年,生均交通费达到23.88美元。各州通过法律制度和经费支持为农村儿童—上学提供了交通保障。

第三、构建责权明确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

在美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村镇学区是对农村学校行使管理职能的基层组织。20世纪前半期,各个州日益将帮助农村学校提升管理与教学专业能力的职责赋予县级管理机构,美国36个州开始设立县学监岗位。其中,一些县学监只负责管理本县的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初等学校。另一些州规定县学监管理本县内所有学校,包括农村和城市学校。县学监的主要职责是撰写教育报告、为教师颁发证书、视察学校、对学校实施一般的督导职能等。州则主要负责教育立法、为农村中学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提供指导、为经费用难的学区提供资金援助等,以保持各个学区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村镇(学区)、县和州职责分明、相互协调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形成。

四、农村“学校合并”运动的影响

一个世纪的农村教育革新实践证明,农村“学校合并”运动,使得美国农村学校在校舍、教学设备、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发生根本变化,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效率显著提高。但是,农村学校合并也对农村社区带来了某些不利影响。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农村学校合并与重组,使得农村学校能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课程。阿肯色州对2名教师的四年制高中和9名教师的六年制高中的比较研究发现,2师学校只能开设5门科目。而合并学校却有10门科目可供学生选择,并且多数课程由专任教师讲授。

其次,在学校的教学组织方面,农村合并学校普遍实行按学生年龄分年级和分班级组织教学的制度。学生的学习机会增加,每个学生或班级每堂课实际得到教师的直接教授和指导时间,由学校合并以前的11分钟增长到30-40分钟。师生比趋于合理。对加利福尼亚州15个县的调查发现,学校合并与学区重组使得教师聘用数量从21520人减少到19895人,减少约8%。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教师短缺问题。并且,农村合并学校教师接受培训和任职时间比一师学校有明显增加。

第三,从教育成本与效率来看,学区合并或建立大区域农村学校管理机构,能够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降低办学成本。一些教育学者在对223所农村学校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与小学校相比,在提供同等服务项目的情况下合并校可将学校的经常性经费支出平均降低7.83%,68%的合并校经常性经费支出降幅在1.62%-14.04%之间。学校合并与学区重组,提高了学校的经济效率,因而也减少了地方的税赋负担。

第四,农村学校合并与学区重组,也带来了某些不利影响。由于农村学校的合并和学区重组,具有“象征意义”和维系社区凝聚力的“纽带”——社区小学校不断消失,引发了农村社区人口外流、邻里关系疏远以及对学校的支持力度减弱等。在规模大的农村学校中,许多儿童感到失去了小学校的“家庭氛围”,情感交流和社会交往被弱化。农村小学校的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积极因素在农村大学校中却难以弥补。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