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 正文

全球性竞争环境下的我国高校发展战略

摘  要:文章认为,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质上是全球性竞争的发展新阶段,高等教育国际化使我国高校也面临全球性竞争的挑战。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在全球性竞争环境下所面临的教育资源的竞争、高校发展空间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等问题,并提出了我国高校应规划可持续人才发展战略、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对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国际化;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知识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国际上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方面的多极化发展越趋明显,全球性竞争环境已经形成。在这一竞争环境中,人才是竞争力量强弱的决定性因素,人才培养的重点在大学教育。本文将探讨我国高校在这一日趋激烈的全球性竞争环境下的发展战略。

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质上是全球性竞争的发展新阶段

(一)知识经济的发展实质上是全球性竞争的发展新阶段。首先,知识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竞争已经是全球层面上的竞争。知识经济的核心因素是知识或智力因素,知识经济是通过知识的生产——传播来创造财富的一种经济形态,知识一进入市场,就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其垄断性和专用性。像美国微软公司就成功地以其“视窗系列”垄断了全球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国际上其他计算机公司要想打破其垄断地位就需作出艰苦的努力,微软公司也在千方百计地保住其“霸主”地位;其次,全球智慧库在共享趋势增强的同时竞争的趋势也在增强,很多国家的重大建设项目都采取国际招标的办法,调动全球的智力群体参与竞争,使得全球各个层次的智慧库在不同的层面上的竞争日趋剧烈;第三,大学教育对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也面临全球性竞争。国际互联网络的普及应用和功能的不断拓展,使知识的传播和接受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知识的接受者可以从国际互联网上选择自己心仪的国家和大学来入读,优胜劣汰在知识传播的领域里也是一个硬道理。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全球性竞争的“双刃剑”。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是强势国家向全球各地输出资本和技术以攫取更大的利润,给输入国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国际垄断资本为了攫取更大的利润,凭借跨国公司的不断膨胀扩张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与贸易活动,直接带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强势国家对技术、人才、贸易、流通等的控制范围更广、力度更大,它们通过资本和技术援助等换取弱势国家不平等的条件,造成发展中国家放弃对高新技术的创新,扼杀发展中国家的创新能力。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已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毕竟,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人类经济发展的“诺亚方舟”。面对经济全球化,并非全球一个声音。吴易风教授在《全球化的性质和利弊》一文中,引自墨西哥《至上报》2000年5月25日发表的题为《新帝国主义》的文章,说:“全球化,完全证实了马克思的理论:资本的集中越来越迅速,企业家们的世界秩序正在逐步迫近,他们的世界权利与其企业的兼并规模成比例的资本的大联盟由于《多边投资协定》达到了高峰。”有的学者援引了有关资料:“在第9届联合国贸发会议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把各自国内的经济困难归咎于经济全球化……坦桑尼亚总统本杰明·姆克巴指出:‘受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策控制,进行了自由化和私有化的国家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包括失业、卫生、保健和教育费用的削减以及无限的不稳定因素。开放我们的国民经济总是一个问题,我们国家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的前景是极其黯淡的。’”

经济全球化是在全球意识指引下的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拓展的发展过程。就目前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和占有很大的政策引导优势。而且在经济全球化到来的同时,全球人口爆炸、环境恶化、资源危机、地区冲突、贫富分化更加突出等问题也接踵而至。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转移危机、缓和矛盾、掠取更多世界资源、维护其各自的既得优势和利益而群雄混战,使全球性竞争更为凸现。在这一全球性竞争时代,一些弱势国家已有些身不由己,意识到独立于经济全球化之外将很难“独善其身”,积极应对是一个不得不采取的对策。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使我国高校也面临全球性竞争的挑战。知识经济把知识和人才视为经济社会的重要因素,高等院校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知识生产传播的全球性竞争和人才全球性流动,使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竞争趋势大大增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在各方面推动了国际上大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强调合作与交流的前提下,大学与大学之间的竞争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仅在师资力量、财政投入、生源校址等办学“硬件”上,而且还扩大到管理层的优化、学科建设等“软件”上,一些大学公开向全球招聘校长、院长和学术带头人等举措就是一个全球性竞争的例子。

二、我国高校在全球性竞争环境下所凸显的矛盾

(一)高等教育资源竞争的矛盾。高等教育资源“就是进行高等教育的各层次高校,进行高等教育活动,谋求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如人力资源(有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毕业生、海内外校友、兼职合作人员等),学科专业资源,信息资源,财力物力资源,市场资源,组织名望资源等,这些资源构成了高校的综合资源。有些资源在一国国内多数是由政府进行资源配置,但从国际上看,则是一种竞争的情形;世界各国的一些名牌高校都争先希望聘到一流的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加盟他们的大学,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巨资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学科,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其竞争目标就是向国际上的一流大学看齐。这些工作都是在全球层面上展开竞争的。其他层次的高校也在不同层次上参与全球性竞争,使得全球高等教育资源的竞争日趋剧烈。

(二)高校发展空间的矛盾。世界各国高校所拥有的发展空间是不同的,甚至一国之中各大学的发展空间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性体现在大学从创办至今所形成的历史底蕴和发展特色。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大学与几十年历史的大学其文化历史底蕴是不一样的,其发展特色更是决定了大学的发展空间。互联网为全球高校提供了一个竞争的平台,同时也展现了各高校的优劣势以及所能占有的发展空间。一流大学和研究型大学当然其发展空间就有别于一般教学型大学。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就准备在10年内将2000门课程挂到网上,让全世界的求学者能通过互联网学习到其课程。可以说互联网铺设到全球哪个角落,它的网上课程就可以在哪里授课。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一些没有多少生源份额的高校将会被淘汰出局。

(三)综合国力竞争的矛盾。高校的发展需要国家财政的强大支持,国家财政的投入幅度取决于一国综合国力的强弱,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一国经济和科技的竞争,而其竞争力的强弱将越来越取决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有学者曾经做过比较:“1990年、1991年、1992年,我国普通高校的经费投入总量分别为102亿、114亿、139亿人民币(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和预算外资金收入),而1994年,美国西北大学经费投入为67,630万美元; 1995年,美国伊利诺斯州立香槟大学经费投入为87,500万美元,可见,我国1054所普通高校一年的全部经费投入还不足美国两所大学一年的经费投入”。我国必须奋起直追,加大投入,重点建设,争取有与综合国力相适应的投入去建设高校,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人才资源这一原动力。

三、全球性竞争环境下的我国高校发展战略

(一)制订规划好可持续人才发展战略。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积蓄了大量资源,我们应该有一个统筹全局的能应对全球性竞争的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以科学地配置整合各种高校的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成为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要提高应对全球性竞争的能力,归根到底是提高人才的能力和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方面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社会也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保持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选择。

(二)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我国高校的办学历史普遍不长,底蕴不深,毛入学率不高,要赶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还需假以时日,必须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从办学规模到办学效率,从财政投入到社会筹资,从师资力量到实验设备,从人文环境到政策措施,都要以现代化大学要求来办学。从而在办学起点较低的情况下,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质的飞跃。由于大学所具有的生产传播知识和育人的功能,它应具有比当前社会超前发展的理念;高等教育的发展应成为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将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一个高起点的建设目标,以尽快缩短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距离,并促进一批重点建设大学达到发达国家一流大学的水平。

(三)强化高等教育的前瞻性。高等教育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任务,并通过人才的输出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周期意味着高等教育实际上是在为数年后的将来培养社会建设人才,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自身应加强其前瞻性。特别是在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高等教育应强化教育的前瞻性,在加强基础学科的研究的同时,在学术理论上、科技上跟上学科国际前沿的发展步伐,甚至领先于国际发展水平,只有这样的高筹教育水平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才不至于被高速发展的社会所遗弃。

(四)加强人才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知识更新加快,学科越分越细,多学科组合的边缘学科层出不穷,社会更需要能面向全球——知识结构全面的国际型人才。因此,要在大学生中进行综合素质教育: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其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加强其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以及能力的培养(如文字写作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管理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的培养),通过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培养面向世界的创新型人才,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五)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老化和更新滞后直接导致人才创新能力的滞后。因此,“活到老,学到老”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迫切要求。高等院校需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一方面是构建高校自身的终身教育体系,以保持高校自身的人才群体(教职员工)拥有知识更新的能力和机制,使我们高校有能力培养合格的人才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是高校协助国家在全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确保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不至于在全球性竞争中掉队落伍。目前,光靠大学几年教育培养的人才已不足以参与全球性的竞争,全球性竞争在不舍昼夜地进行,人才的培养和知识的更新也应跟上时代步伐,离开校园依然需要不断地学习,建立终身教育机制将影响着我国是否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跨国竞争中取得主动并赢得优势,高等院校在终身教育这一领域中应负有更大的责任。

(六)开展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强强合作是提升我国高校教育资源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参与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我国高校应积极拓展与国际上高水平科教技术的对接,发挥高等院校特别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的重要桥梁作用,利用我们自身的学科优势,积极地参与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如重大试验合作、技术交流、产品研发等,并在交流合作中做强做大,从而提升我国高等院校教育资源优势。

(七)发挥我国高校拥有的庞大人才库的优势,理顺人才与社会的互动渠道,让高校的人才库为经济社会的发展献策献力的渠道通畅。必须建立一个高等院校与经济社会的沟通机制,使高校的人才干部流动、决策咨询服务、产学研合作等工作有一个日常性的操作平台。可以建立一个由政府主管部门、有关政府机构、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协调委员会一类的机构来协调这一工作。让高等院校在社会大舞台上打磨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并进而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全球性竞争。

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全球性竞争还会继续下去,我国高等院校如何积极地参与全球性竞争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将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吴易风。全球化的性质和利弊[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4).

[2]刘力,章彰。经济全球化:福兮?祸兮?[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3]陈太平。高等教育资源的概念及构成要素[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6,(3).

[4]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研究课题组。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成因和机制研究[J].财税理论与实践,1997, (1).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