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依据教学改革实践,分析了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原则 角色定位 教学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由于课程设计是以讲授理论为主,老师比较注重理论的介绍,而忽视分析研究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二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形式呆板、僵化、内容抽象、枯燥,为了应付考试,学生更重视考前的死记硬背,忽视正常教学期间的分析和思考,从而抑制了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借鉴了国外的判例教学法的经验,克服了传统教学法的缺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形成民主、平等、融洽的学术氛围。经过近两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我们认为,要真正搞好案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精心准备案例
精选和设置恰当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案例一定要精心选择。具体来说,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的案例必须贴近实际
这就要求老师要从实际出发,了解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根据理论知识的实际来设计案例。这样的案例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和探索,使学生对学习的理论知识有认同感,从而能够进一步深入理解理论观点。
(二)选择的案例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原理和概念一般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往往不易接受,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具体、典型的案例来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而设置的案例必须能够反映和说明相关的理论,同时又要符合教学目标和要求,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三)选择的案例必须新颖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教学对象的发展变化,所设置的案例也应该不断变化和更新。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信息。所设置的案例离学生时间距离越近,对学生的刺激便越激烈和持久,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就越高,收到的教学效果自然也就越好。
(四)选择的案例尽可能真实
只有真实的案例才最具有说服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所设置的案例尽可能真实、具体,让学生信服,而“信度”提高了,“效度”也就自然提高了,也就达到了案例教学的最佳效果。
以上四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在选择案例时,要将这四个方面联系起来,综合运用,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二、遵循案例教学的原则
案例教学的实质是开放、互动,强调师生特别是学生的高度参与。老师的重要职责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案例教学中,老师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优秀的案例通常是一个矛盾的、复杂的问题情境。在具体的案例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将这种纸上的问题情境转化为课堂中的问题情境,以生动的实例形式向学生提供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模拟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如果老师在案例讨论中能够设置高度仿真的问题情境,那么,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洞察力与想象力。
(二)坚持学生主体的原则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老师由传授者变为组织引导者,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注意角色的转变。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分析案例,多方查询资料,积极参加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老师的主要任务是:精心选择案例,设计教学过程,创造融洽气氛,适时参与讨论。
(三)激励参与的原则
高度的参与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确保案例教学的成功。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历史传统等原因,一些学生一时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特别是学生较多的班级,容易出现少数同学的“搭车”现象,这就需要老师在案例教学进行前做必要的说明和动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并制定适当的分组和考核办法。
(四)拓展学习空间的原则
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特别强调通过学生自己分析案例、查阅资料、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参加小组讨论等环节,自己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后,其所获得的收益仍是多方面的,如独立思考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他人协作能力等,而这些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所无法相比的。
三、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模式的关系
传统教学模式以老师讲为主,是“灌输”型的,形式比较呆板,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但可以在较少的时间里向学生传授系统、准确的知识。案例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一种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较活泼、生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关系
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体现得不是很明显,老师的角色主要是信息的传递者,学生则处于信息的接受者的位置,师生间的互动主要表现为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或是师生间的问答来实现。而案例教学中,学生所传递的信息可能要多于老师,老师从以讲为主转变为以听为主,但这并不能否定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如案例的选择、合理的分组、适时的引导、恰当的点评等,都要求老师既要当好导演,又要当好演员,不能从以往的“一言堂”变为“不言堂”。
(三)教材与案例的关系
案例教学不是不要教材,恰恰相反,而是必须遵循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依据,案例是为教材中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服务的。在课堂中引入案例教学,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更好地激发学生自觉地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因此,教材与案例的关系是相辅相承、互为依托的,只有编写出了好的案例,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只有以教材为蓝本,才能准确地把握理论课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