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 > 教育理论 > 正文

和谐社会建设中独立学院的发展战略思考

摘 要: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发展战略。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建设和谐社会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经过八年发展,独立学院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本文从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定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坚持走优质办学和特色办学的道路,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四个方面考虑了独立学院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和谐社会 独立学院 以人为本

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发展战略。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一个主要议程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社会和谐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党不懈奋斗的目标。独立学院是指采用民办机制,实行新的办学模式和新的管理体制,由申办普通本科高校同有合作能力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等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建设和谐社会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截止2007年4月4日,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共318所,其中江苏有26所,2007年独立学院在校生规模将近200万人,这表明独立学院已成为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因此,如何积极发挥独立学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有的作用,如何保证独立学院沿着“优”、“民”、“独”的方向健康发展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定位

独立学院的和谐发展,必须正确认识自身发展的趋势,从办学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培养目标、管理模式等多方面准确地给自身定位。

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一五”规划都强调了教育的优先发展,指出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党不懈奋斗的目标,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但现阶段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教育的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1]。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需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从事的是大众高等教育,而不是精英高等教育,强调的是劳动力市场的需求[2],应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标准的教学,以培养服务地方或区域经济发展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求,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意能力的专业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明确了自身的目标定位,才能正确认识独立学院发展的趋势,独立学院的发展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找准自己的发展空间,才能创造自身的办学特色,才能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同公办院校及其它民办院校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公平竞争、相互促进的和谐发展环境,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发的新格局。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以人为本不仅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独立学院的和谐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把人的发展置于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应摒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旧观念,重视学生的心灵塑造和人格构建,尊重并承认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深度关注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经济等状况,把握其压力和情绪的变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使学生个性的积极、健康、全面发展。以教师为主导,就是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和价值,切实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有效地运用经济手段和精神激励机制[3],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和才能,促使教师积极参与学院管理。教师是具有一定知识,带着理想来实现个人价值、寻求归属感的个体,应用平等的眼光看待。

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统一的。两者的和谐发展,才能赋予独立学院与众不同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三、优质办学和特色办学

独立学院的和谐发展必须走优质办学和特色办学的道路,要以办学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办学谋发展[4]。

走优质办学的道路,就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家庭和学生的认可作为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不能照搬公办学校(或母体高校)的质量评价体系。要深入开展以科学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重视人文环境、文化设施和校园景观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要重视课程设置的调整,积极推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鼓励教学创新。坚持走优质办学的道路,还必须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要重视内涵建设,在保证办学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外延的合理增长,使教育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同步协调发展。

关于特色办学,就是着眼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将短期效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坚持走多样化的道路,不能形式单一。在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学科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力求创新,以创新求特色;要树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以管理求特色;要狠抓办学质量,以质量求特色。特色办学培养的人才要与社会紧密接轨,满足企事业和各用人单位的需求。学院可以通过必要的教育倾斜,采取多种激励形式,组织师资力量,加大投入先办好部分特色专业,以点连线,逐步发展。

质量和特色是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这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承、互相促进,是统一的整体。没有特色,则难以发展,没有质量,则无以生存。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高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独立学院的和谐发展必须切实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尤其是要建立一支高质量的专任教师队伍。

独立学院的教学和管理是由母体高校负责的,其师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母体高校的兼职教师、聘请的退休教师、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专任教师。和母体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专任教师队伍比较年青、教学经验不足、学历层次不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培养。在这种情形下,兼职教师和退休教师的介入,充实了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为学院教学工作的开展起了积极作用,有力促进了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但是学院的进一步发展,没有一支过硬的专任教师队伍是不行的。母体高校自身发展的限制,不可能源源不断地保证师资的供给,退休教师的精力和体力也不能保证他们可以继续从事第一线的教学工作,教学的重担势必落在专任教师的肩上。专任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需要科学地完善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鼓励教师进一步提高学历,并积极地从多渠道引进人才,优化教师结构,要形成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学院本身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今后这十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期,也是独立学院发展的重要战略期。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对深化高校办学机制与模式改革,扩大高等教育资源,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服务于区域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独立学院发展迅速并取得很大成绩,但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发展独立学院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赵琦、阮平南.高等教育属性及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2期

[2]万安中.构建民办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之思考.岭南学刊,2007年第1期.

[3]梁佐仁,孔颖.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构建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年9月.

[4]李广岑.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科技教育,2007年第1期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