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实施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
论文联盟我国1998年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从1999年1月实施以来,对规范医院会计行为,提高医院会计核算质量,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推动医院事业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医疗卫生体制和财政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医疗机构的运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活动也更加复杂、多样。新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提出,要改革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推进补偿机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加之我国医疗服务市场逐步开放,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控制医疗服务成本,降低医疗费用,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增强自身的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医院的经济运行效率。但现行的医院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已不能适应当今医院事业发展与改革的需要,不能为医院的管理层和产权所有者及社会公众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也为医院的高效管理增加了难度。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适时出台,对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更好地适应当前医院改革发展的需要,提升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提高医院的营运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使医院顺利适应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我们选择了7所医院作为样本进行调研,其中:综合性医院3家(其中二级2家,三级1家)、精神病专科医院1家(三级)、妇幼保健院1家(三级)、民营医院2家(二级)。采用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不同规模、等级、医疗服务范围、经营主体的医院资产、负债及最近两年收支数据和财务管理情况。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并作了分析和处理。一是按新旧两套制度分别进行模拟核算,对比新旧制度核算办法及差异,对新旧两套制度核算结果的差异进行因素分析;二是对经济业务按新旧制度进行模拟管理,比较管理要求和管理方法方面的差异。在掌握以上基础资料后,对新旧制度的变化、新旧制度的制度比较、不同级别医院在新制度实施前后运行状况比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对新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将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找出新制度的实施对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及会计核算质量的积极因素及不利影响,为增强医院经济运营能力提供帮助,保证充分发挥新制度的实施对医疗经济运行和进一步深化医改的积极意义。现就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谈一些看法。
一、实施新制度,促进医院改变经营模式,强化管理,保持公益性,实现医改目标
(一)实行全成本核算,促进医院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医疗资金使用效率
医院的全成本管理指的是医院以成本信息的产生和利用为基础,按照医院内部各种成本最优化的要求有组织地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活动。做好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绝浪费,使医院的各种耗费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医疗资金使用效益和医院的经济管理效益。新制度实行全面成本核算方法,对加强医院成本管理,提高医疗资金的使用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1.实行全成本核算,可以让监管部门及社会公众分析医疗收费合理性,为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提供依据,为国家医改对医院的财政补助资金投入多少、单病种付费定价等提供了全面的成本核算信息,为医改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2.为医院全面的成本考核提供依据,促进业务经营的正常运转和良性循环。在新制度下对医院经济业务成果的影响被充分表现出来,每个核算科室的工作量、支出结构、药品比例等指标影响成本水平,成本数据成为医院对科室考核的可信依据,各核算单位最大限度地利用科室人、财、物、技术、时间等要素组织经营,提高效益、实现经营目标。医院可利用考核手段促进各科室、各部门明确责任,注重质量、控制成本、提高效率。
3.促进医院改变经营方式,体现医院公益性。一是透明的行业成本均值将是收费标准制定的重要依据,依靠提高收费标准等方式维持收支结余率水平已不现实了。不计成本、单纯地扩大业务量的模式将最终改变。二是药品以实际成本计价,药品加成逐步减少并最终取消,使得以药养医模式将终结,医院大处方、高价药等盈利手段已丧失。三是如何有效地使用经济资源,成为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4.促进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新项目的开展,将直接影响成本数据,促使医院正确的决策。
5.人员成本的正确归集,体现了医疗服务中人员技术成本,为高技术含量的医疗服务收费提供了依据。促进医院依据技术优势,增加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
6.促进医院资源的合理配置。各科室占用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均将以统一的尺度分配至各科室成本,通过科室成本、单位成本、行业成本等数据比较可清晰地反映医院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适当性、效益性。
新制度重点强化了对成本管理的要求,对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分摊的流程、成本范围、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细化了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为医疗成本的分摊与核算提供口径一致、可供验证的基础数据。主要体现在:(1)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保证财务成本的真实、全面。(2)依据科学的方式对成本进行归集,对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成本通过成本报表展示出来。规范了相关医技部门、辅助部门的成本核算方法,并规范了内部成本价格转移方法,形成了科室全成本核算、医疗全成本核算、医院全成本核算不同核算模型下的单位成本核算,反映包含不同资金消耗情况下的单位成本及其差异。(3)将药品收支纳入医疗收支统一核算,且以实际成本计量消耗,构成医疗成本一个组成部分,使医疗成本更全面、更准确,符合医疗服务实际成本消耗,强调了配比。
医院应根据成本核算结果,对照目标成本或标准成本,采取趋势分析、结构分析、量本利分析等方法及时分析实际成本变动情况及原因,把握成本变动规律,提高成本效率;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医院利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措施,按照预定的成本定额、成本计划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进行控制;建立健全成本定额管理制度、费用审核制度等,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限制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支出差异,降低医疗成本,充分发挥医疗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细化预算核算指标,促使医院强化预算监管,确保财政资金使用透明
新制度明确规定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加大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考核,细化预算核算指标,对基本补助、项目补助收支分别进行核算,单独计算结余数,为财政资金使用效果评价提供依据,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规范透明。
1.强化预算约束与管理,将医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维护预算的完整性、严肃性,杜绝随意调整项目支出等问题,促进医院规范运营。
2.在明确医院预算管理总体办法的基础上,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相衔接,新制度对医院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等各个环节所遵循的方法、原则、程序等作出了详细规定,并明确了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财政部门以及医院等主体在预算管理各环节中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