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获得资金的渠道也与过去有较大的区别,其服务的对象、服务的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资产、技术和人力的作用更不同于过去,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应适应更广泛的市场经济需要,从管理内容、管理要素、管理层次上设计适应新的体系。具体而言,对其进行管理的主要思路是:
一、资金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
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是事业单位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是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物质保证,也是国家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的无偿供给。对其进行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其一,国家应保证事业单位必要的预算开支,使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得到落实。其二,事业单位管理和核算的是国家拨入的财政资金,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编报预算,经核实后,按进度拨款和使用,应按财政规定的项目使用,不允许超支、透支和有任何形式的浪费。特别是要严格制定国家投入事业经费的专人专账重点管理和使用的制度和办法,在国家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的前提下,各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具体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以保证国家资金的合理使用。在收入管理上,也应将财政拨入资金与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严格区分,在管理的力度上要有不同的层次,但首先要管好用好国家资金。其三,国家拨入的资金应是财政监督的重点。国家资金是纳税人无偿对社会的贡献,它使用的正确与否是社会评价财政监督和管理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审计、财政监督和检查的重点应是事业单位国家资金使用情况,以保证国家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发挥作用。其四,国家给予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必须与事业单位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相适应。给予过大,造成浪费;预算过小,事业无法开展,造成人力、物力和技术的浪费。特别是一些为社会服务的比较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如无资金保障,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就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甚至危害政权稳定。其五,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政策一定要前后一致,并保持连续和稳定。其六,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应是单一的、可行的和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特定的财务政策应是在以预算资金为核心的基础上实施重点管理,并给事业单位在其他资金管理上一定的自主权。
二、预算外资金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是一种财政性资金,主要是事业单位依靠行政手段或强制措施所取得的一种收费。对预算外资金进行管理应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家财政预算完整性原则,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保证政府资金收支活动的完整性,并且把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性收费改为征税,或取消收费。对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应按“统一性、完整性、效率性、公开性相结合”原则进行管理。具体而言:建立规范的预算外资金立项、征收、管理、支出检查的综合管理体制;建立严格的事业预算外资金立项审批制度;建立规范的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的预算外资金支出管理政策和具体办法。
三、事业单位的多种经营应按其经营规模与核算形式区别
事业单位依靠自身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进行经营活动和创造盈利已不属事业单位服务活动的内容,而是经营性质,属于企业行为。因此,对事业单位的多种经营应按其经营规模与核算形式区别对待,设置不同的管理模式。
(一)经营规模较大,实行独立核算。一些事业单位用自己的固定资产、人力、技术搞经营,而且收入较大的,可实行公司形式,由事业单位单独出资或与职工或吸收外来资金组成公司,单独核算,按资本大小分红。在出资时,事业单位出资的国有资产必须按规定办理投资手续,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而且事业单位要对出资进行必要的监管,保证经营的正常进行。同时,必须要把事业单位的正常业务活动与经营活动严格区分开来,在人员的安置上不容许相互兼职,在管理上,投资的管理与事业单位内部的业务资金活动严格区分,所收股利或管理费用应按规定弥补事业经费不足,严禁中饱个人私囊或搞个人福利。
(二)较小的经营收入。如出租部分房屋收取的租金、转让技术和人力的收入,可以不单独核算,由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代管,但必须另设账户,独立管理,收入要入账,支出要审批,不得用这些收入私设小金库、搞请客送礼和发放职工福利。
四、深化财务体制改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些事业单位已不再向社会提供服务,也不能为政府的运行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其生存的社会经济条件已不复存在,因此,应分别情况,实施不同的管理办法。没有足够的资产、技术和人力资源维持原有人员生存的,应采取撤并、解散或移交社会保障部门进行管理的办法,实行人员再就业,停止财政拨款、财务全面清算的办法,减轻财政负担。对生产技术研究机构,则可将这些机构出租或转让给有关联的企业,其财务管理则全部移交给企业管理。原有事业单位依靠资产、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够在市场经济中维持生存的,转入企业化管理,即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资产重组,单位转轨。
五、特殊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体现特殊性
一些为社会公众提供特殊服务的行业,如医院等其收入稳定,财政给予的投资也相对小些,因此,对其管理的重点是收支的比较与财政补贴的使用,在收支管理中应不按一般事业单位的办法管理,而应根据行业的特殊性,分别就营业收入、捐赠收入、补贴收入与相对应的支出进行专项管理,要体现社会公益性,本着不以盈利为目的宗旨,在为社会提供服务中,收费要合理,不能以损害公众的利益满足个位的要求,因此,财政补贴要给足,管理办法要适紧有松,从而保证大众的基本利益。
总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以收支为前提进行管理,缩小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范围,限制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活动,严格财政拨款管理秩序,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单一管理权限,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