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了吗?
从数字看,1978-2003年,我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6%,比国民经济增长快7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从1978年的10%提高到1990年的30%,2003年又进一步升至60%,增长很快。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对外贸易增长和发展较快,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融合、依存关系进一步加深。
那么,我国外贸依存度真的就如人们担忧的那样,高得脱离实际、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并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隐患吗?
(一)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与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一致的
二战后,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日趋密切;上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跨国投资在全球范围优化配置各种资源成为带动世界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几乎是世界经济增速的2倍,全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据WTO和IMF的数据测算,1960年全球外贸依存度(全球进出口总额与经济总量的比率)为25.4%,1970年提高到27.9%,1990年升至38.7%,2003年已接近45%.一些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起飞阶段实行了出口导向战略,外贸依存度普遍大幅提高。从1970年到1988年,在亚洲四小龙中,韩国外贸依存度从38%上升到68%,新加坡从232%上升到407%,香港从182%上升到257%;80年代以来,亚洲四小虎等外贸依存度也大幅度提高,到1997年,泰国外贸依存度从55%升至102%,马来西亚从111%升至218%,菲律宾从52%升到111%。
(二)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并不高
1、按市场汇率计算,我国外贸依存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根据WTO和IMF的数据测算,2002年,用市场名义汇率计算的外贸依存度,世界平均为41%,其中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38.4%,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为51%,我国为50.2%。世界5大贸易国,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的外贸依存度分别是18.2%、55.5%、18.8%、46.1%、39.5%,与他们相比,我国的外贸依存度高于美、日、英,但低于德国,接近法国。
2、我国第一、第二产业的外贸依存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银行曾用货物贸易额与实物生产部门(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率来计算实物生产部门的外贸依存度,2000年世界平均为111%,我国为66%,高于美国的55%和日本的52%,但明显低于德国的133%,法国的120%和英国的118%。
3、按照购买力平价标准,我国外贸依存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估算,人民币汇率为4元人民币兑1美元,我国外贸依存度将减少一半,2003年仅为30%。
目前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简单下一个过高或过低的结论,都是不合适的,关键是要看到外贸依存度提高背后的深刻内涵,结合我国对外开放的实际效果,做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
我国目前的外贸依存度
明显被高估
按照现行方法计算的外贸依存度,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导致我国外贸依存度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
(一)外贸依存度的高低与国内生产总值和进出口总额直接相关
1、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被低估。一是由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价格相对低廉,一些本应计入GDP的服务业增加值无法获得统计数字,统计的范围比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明显偏小;二是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农村中农民自产自销的商品价格往往被低估,甚至有的并未被计算在GDP之中;三是我国现行的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确实存在人民币被低估的情况。
2、我国进出口总额中加工贸易的出口额被高估。随着我国利用外资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我国加工贸易的技术层次逐步提高,加工环节也不断增加,其国内增值水平和对国内经济的带动作用大大提高。但是,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即使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加工贸易也是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环节,附加价值并不高,国内采购、配套率亦较低,而海关在出口统计时未剔除进口器件和零部件的价格,等于高估了出口贸易额,这样就使进出口总额被高估,据此计算的外贸依存度也必然高估。
(二)有些国际组织按照他们的统计方法,认为中国实际对外开放程度比目前的数字要低得多
IMF和WTO根据购买力平价估计,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也就只有11%-12%。当然,这一结论不一定准确,但值得认真研究。我们应该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重视对外贸易依存度的研究,得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外贸依存度,并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中国的外贸依存度究竟是多少?这对中国制定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中国的主要市场在国内。众多跨国公司之所以不断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其目的都想从这个市场中获取利益和回报。因此,我们决不能被当前高达60%外贸依存度所迷惑,过分强调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过分依赖外贸出口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我们仍然应该立足于国内经济发展和国内市场的开发。
如何处理好
开放度和依存度的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对大国来说,不开放是最大的不安全。因市场封闭而躲过国际市场风波和经济、金融危机的冲击,是暂时的侥幸,而不能证明其抗冲击力和真正的国际竞争力。若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不断加大开放度的基础上,处理好开放度与依存度之间的关系。
(一)对外开放扩大的同时,要设法减少对外的依赖程度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参与全球化的程度将进一步深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减少依赖程度。我们需要建立开放型经济,但不能形成依赖型经济。在扩大出口的同时,我们要大力发展结构差异大的经济,以相对降低依存度。当然,如果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较强,抵御外部金融风险的能力也很强,甚至很多企业是跨国公司,那么外贸依存度越大,则表示竞争力越强,继续提高依存度完全可以。但实际上,成熟、发达经济国家的GDP增长不是依靠增加外贸依存度,而是直接开辟对方国家市场,或发展金融交易来谋取利润。虽然有些发达国家外贸依存度也高于中国,但它们之间依赖度的提高,是相互间加深联系和合作的表现,而我国经济目前还没有达到这个阶段,发达国家也不能把我们作为合作对象。因此,在技术和金融市场没有成熟以前,我们不能过分扩大依赖性和依存度,而是要相对降低对外依存度。
(二)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坚持将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
内需不足强化了我国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通过改善出口结构、提高出口竞争力来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加入WTO后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面对这种局面,若要提高本国经济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承受力和消化力,就必须依靠扩大内需来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发展。首先,要做好对农村市场的开发。忽略农村市场开发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在国内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强调开发农村市场,周期一过,农村市场就又无人问津了。其次,做好城市市场的细分化,这也是扩大内需的基础工作。这样才能使内需具有长期的良性自我循环和扩张机制,即使外部经济不景气,我们也可以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另外,就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金融服务业,特别要注意保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持汇率稳定,以此来增强和提高我们的经济实力,在改善经济结构的同时相对降低依存度,降低外部经济风险的影响程度。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将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这是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三)对外贸易政策和目标要进行战略性调整
传统对外贸易政策的着眼点在于鼓励出口。随着我国开放度的加大、外贸依存度的提高,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应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政策调整的方向。纵观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很多的鼓励政策和措施,如增加对进出口企业的融资、信贷担保或提供进出口信贷,增加对企业经济行为的各种保险;对有科技创新的企业给予财政和税收支持;改善企业到海外投资的管理制度等。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还是要靠企业自身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只要企业、政府、社会支持和服务系统同心协力,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传统对外贸易目标的着眼点在于“出口创汇”。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要在全球化过程中实现工业化,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对外贸易必须考虑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保持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因此,以“出口大于进口”和“出口创汇”为目标的传统的贸易目标必须调整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增加就业,实现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也只有这样,在外贸依存度逐步提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才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并立于不败之地。
(四)合理化解外贸依存度提高带来的潜在风险和问题
作为正在崛起的经济贸易大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随时都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明显增强,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我国经济受到外来冲击的风险也在加大,面临的挑战也会增多。当前的外贸依存状况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如,我国能源和重要资源依赖进口情况日趋严重,对美国的市场依赖程度较高、且中美贸易不平衡逐年加剧,我国遭遇国外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等贸易摩擦频繁发生等。这些问题都是我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必然要面对的。只要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逐步推动能源和资源进口渠道多元化;在扩大对传统市场出口的同时,着力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完善国内出口产业组织,引导企业进一步分散市场、开发差异化产品;提高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和多双边交涉的能力,从对外贸易长远发展的角度解决当前问题,这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都是可以避免和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