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东亚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中国参与全球化竞争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引起我们的亚洲邻居的密切关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对东南亚国家联盟来说,中国这个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相比与日本经济的低迷,中国被认为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更加重要的动力。同时也有人在担心大量投资流入中国将会减少在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投资。从1994年到1999年流入东盟的FDI从203.7亿美元下降到161.89亿美元,在全世界中占有的份额由8%下降到1.9%。另一方面,流入中国的FDI从1994的338亿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404亿美元。在流往东亚的FDI中,中国就吸收了40%。中国成为全球FDI仅次于US的最有吸引力的国家。流往东亚(除去日本)的投资中东盟国家所占份额由1996年的35%下降到了1999年的17%。然而国际金融机构却不这么认为,许多投资银行家相信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与流入东南亚国家联盟的FDI是互补性的,而不是相互竞争的。在90年代上半期,当有大量的FDI涌入中国时,流入东南亚国家联盟的FDI也实现了增长。同样地,在这些年流入东南亚国家的投资下降时,流入中国的FDI也随之下降。由于亚洲各国处在不同发展阶段,FDI可能会被地区内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所吸收:一些投资会流入劳动力密集地区,一些投资会流向技术密集型地区。另外,资本流动是受跨国公司的意愿驱动的,他想把生产基地靠近客户和合作伙伴近一些,资金就会随之流动。因此,如果亚洲市场是多样化的话,投资就很有可能实行多样化。中国吸引到更多的FDI与中国的经济腾飞,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是有密切联系的。而东盟吸引FDI水平的下降则与其经济一定程度的衰退有关。
中国对于东盟国家出口需求是越来越重要,在2000年亚洲(除日本)各国在中国市场上占有超过36%的份额。而他们在美国市场上的出口份额是10%,欧洲市场为14%。
看起来东盟各国将会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获取不等比例的好处,中国不断扩大的投资很有可能成为东盟国家越来越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特别是对泰国和新加坡而言。这种发展趋势的预测是建立在中国稳定的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然而也有些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来自中国的竞争会损害像泰国、印尼和菲律宾这样的国家,因为这些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是与中国相似的。由于中国发展的多样化,他可能同时发展他的农业、工业和技术部门,几乎没有可能从东盟国家进口更多农产品。但是更加自由的贸易应该会更加明确地使人相信前景光明。
经济接触有助于增加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共同经济利益的加强有助于为解决冲突提供一个更好的基础。中国前总理朱基在2000年11月中国-东盟峰会上建议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2001年3月第三次东盟-中国“贸易与经济合作”共同委员会上,成立了研究“经济合作”的东盟-中国专家小组,专门研究2个问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和双边经济合作的前景,其中就包括朱总理提出的自由贸易区。
专家小组的研究报告认为“从东亚经济一体化来看,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是一个很重要的进步,同时也为建立包含东盟、中国、日本、韩国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奠定了基础”。在接下来的2001年11月的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可以获得如下经济利益:不断增长的双边贸易,不断提高的GDP,更高的经济效率,更低的成本,能导致更好的研发和技术更新的投资增加。同时,自由贸易区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包括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当供应和生产从低成本非成员国转移到高成本成员国可能引起成本的上升,关税收入的减少,以及暂时的失业问题。
随着全球化浪潮推进速度的加快,地区贸易协定的涌现,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化经济力量的显现,以及东盟和中国之间不断增长的独立性,使得尽管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实现困难重重,但前景仍是光明的。
对日本的影响
分析家认为中国经济的起飞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使日本、韩国、台湾和新加坡受益。然而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得随中国市场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总的来说,一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越高,他受中国经济起飞的影响就会越小。
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还是很巨大的,而且他们的经济结构也有很大的不同。另外,在日本科技研究基础是很强的,远远领先于中国。因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日本的短期影响是有限的。农业部门可能是一个例外,中国农业的生产力以及他的产品质量已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而另一方面日本的农业部门并不具备竞争力,他只是在政府保护下才能生存。因此与农业产品出口相关的双边贸易争端很有可能发生。
研究中日经济合作的中国学者相信中日合作是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主轴”。在他们的评估中,重大的互补性存在于两个邻近的经济体中,而要消除两者之间的差距至少要一个世纪,他们不认为中日两国是严重的竞争对手,因为在中国有竞争的产业在日本属于“夕阳”产业,他们特别提到在90年代初期,日本在研发上的花费大约是中国的34倍,这就意味着中国要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赶上日本,而日本将保持中国技术进口的主要来源。
对韩国的影响
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于韩国有更大的影响。韩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于10,000美元,韩国的服装、玩具、运动鞋业将会受到重大挑战。韩国的研发在某些方面是落后的,在汽车工业,韩国主要集中于低端产品,而他仍有很长一段路才能赶上日本。当欧美的大厂商在中国建立装配厂时韩国的汽车工业还要受到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看到国内市场有限,韩国不得不依靠出口,因此将会面临来自中国的竞争。
韩国的经济实力介于中国日本之间。尽管日本在高速经济结构,但日本的制造业在技术水平和产量上来说仍是世界领先者,由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韩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业会面临激烈竞争。但汽车和机械产业将会由此受益。在韩国政府看来,低技术产业(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事实上,这些产业已经向印尼、越南和其他国家转移了,这个趋势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关系韩国国民福利的关键因素是这个趋势发生的有多快。
对港台地区的影响
至于台湾,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像造鞋业、服装业和水泥业早已转移到中国大陆,台北很想保持他的高科技产业,例如集成电路设计和信息技术研究,但生产模式最终将演化为如下方式:来自欧洲和美国的跨国公司提供合同,研发和设计在台湾进行,但实际的生产过程在中国大陆进行,而最终产品将以台湾产品的名义出口到世界各地,就如日本一样,台湾必须保持加工过程中的高附加值部分。因此研发方面必须得到加强,就像香港、台湾也不得不留住熟练技术工人,并且从海外吸收其他技术人员。
香港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占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比率高达60%以上。其投资产业主要分布在金属制品、服装加工、纺织、电器等传统产业。由于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和香港回归后国家给予的政策上的优惠,大陆和香港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反映了中国领导人决心实施开放政策和接受全球化挑战的决心。而一些国家的“中国经济威胁论意味着反对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尽管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和一些新的经济困难,但我们仍有理由相信中国的亚洲邻居能正确看待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因此,尽管前面有很多困难,我们坚信中国与邻国经济合作前景仍是光明的。
参考资料:
1.曹华云,中国加入WTO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影响,当代亚太,2001年12期
2.王耀琼、陈跃刚、王跃华,中国加入WTO与东盟的发展,学术探索,200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