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学 > 国际经济 > 正文

新加坡国际竞争力的演进

[内容摘要]在2000年的竞争力排名中,那些在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状况上有好的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国家,竞争力排位有大幅度的上升。美国了取代了连续8年保持竞争排名第一的新加坡,新加坡排名第二。是否新加坡在走下坡路呢?本文通过分析新加坡国际竞争力的演进趋势,认为新加坡依据本国的国情调整竞争力结构,是有潜力重登国际竞争力第一的宝座的。

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岛国。其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海运和航空交通的框纽位置;新加坡作为一个移民国家,还是多种文化包括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这些都是新加坡自己的特殊国情。新加坡人民正是基于本国的国情不断地提升国际竞争力。那么,什么是国际竞争力?长期以来,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在经济学科中既具有广泛涵义,又十分抽象且难以定义,许多学者的贡献已使得世人对于国际竞争力的理解不断深化。笔者认为李嘉图著名的比较优势论从根本上奠定了国际竞争力的内涵,“两者皆优取其优,二者俱短择其短”,这是比较优势论的核心观点,也应该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思路。力量必须是相对的才有意义,只要积极发掘,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有自身的国际竞争力,都能发挥本国或本地区的比较优势。

在比较优势论的基础上,各国学者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20世纪初,熊彼特首先引入“创新”概念,建构出动态与不断进化的竞争论点。索洛通过研究1948年到1982年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增长要素,特别强调专有技术和劳动力教育的重要性。9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波特强调指出了微观经济基础的作用,认为当从国际层面衡量时,国际竞争力的唯一意义就是国家(地区)的生产力,该国(地区)在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表现为一个国家(地区)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该国(地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在当代国际竞争中,知识作为唯一不符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生产要素被单独提取出来,成为最关键的竞争要素。因此,一国在扩大经济规模的同时,更应当致力于依赖知识的作用以确保其长期繁荣和在全球的竞争优势。一国是否有能力去发展有效的教育体系,是否有能力通过培训获得拥有现代知识的劳动力,决定着一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强弱,知识的获取与管理成为每一个国家政府的责任。

由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推断,新加坡的国际竞争力是动态发展的,是不断演进的。

二、历史——传统国际竞争力缔造经济奇迹

1959年新加坡自治以后,经过6年的阵痛——内部政治势力的斗争,加入以及退出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9日成立新加坡共和国,终于迎来了焕发活力的时期。时至今日,新加坡已由一个孤岛渔村发展为一个美丽的世界大商港城市国家。新加坡国力的迅速增长得力于以下4个方面,这也是其传统国际竞争力的4要素:

第一、人民辛勤劳作,劳逸结合。在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和泰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崛起的时代里,新加坡人民的工作时间相对于本区域(东亚和东南亚)的竞争者来说是较少的,而相对于西方国家则是较长的。

新加坡实行出口替代战略,发挥本国劳动力优势,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迎头赶上西方发达国家,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在这个城市国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运用。新加坡人民通过辛勤的劳作将自身的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力,并且不忘劳逸结合保持高效率。

第二、健全的税收政策和低廉的税赋以及经济自由。低税也就意味着政府对个人的约束较宽松,对企业的干预较少,可以用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这一指标核算,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6年的《政府金融统计年报》,各国税收占GDP的百分比分别为:法国41.5、德国40.1、意大利38.0、英国35.2、加拿大34.9、日本30.5、美国27.7、新加坡17.7。

另外,根据华盛顿智囊团遗产基金会发表的“经济自由指数”报告,1995年新加坡和香港排名并列第一,这很大程度归功于新加坡政府推行低税率的、健康的税收政策。低税的确增加了国内人才的迁移成本,它与经济自由都是新加坡的国际竞争力的体现。

第三、高储畜率和稳健的银行系统。新加坡的储蓄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48%,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也超过东亚和东南亚各国和地区。有如此多的储蓄,政府和企业就能为国内投资和企业扩大再生产筹措到更多的资金,国民教育、基础设施等建设就不会由于资金问题而被推迟或搁置。银行的稳定性关乎储蓄进入投资领域的渠道是否畅通,新加坡银行的稳定性是不容置疑的。穆迪投资服务公司认为“新加坡银行的稳定性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七”。新加坡在这方面的竞争力是很强的。

第四、廉洁高效的政府。新加坡政府的廉洁和高效举世称道,我们可从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政府论中窥见一斑。他说:“当政要以廉洁、公正和效率为依归,政府领导人在廉洁问题上起着重要的榜样作用,如果主要领导人廉洁程度不够严格,他们在对高水准的要求就会不够严格,整个行政的廉洁结构就会软化直至崩溃。”他带头从自己做起并对政府中贪污受贿行为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关于廉洁和效率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新加坡的生存,全赖政府部长和高级官员的廉洁和效率。为了严惩腐败,新加坡政府制定《反贪污法》,赋予反贪污调查局以广泛的权力,既可以随时调查任何涉嫌贪污的事件,又可以在没有逮捕证的情况下逮捕涉嫌者;既可以审查涉嫌人的所有帐户与银行保险箱,又可以调查他的配偶、子女、信托人与代理人。这个直属于总理领导的部门虽然只有34名工作人员,但却有效地保证了新加坡政府的廉洁。

总的来说,新加坡在廉洁高效的政府的全面干预下,立足本国国情和文化特点,通过成功的市场操作,依靠一代人的艰苦创业,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进步。

三、现实的未来——创新国际竞争力再现奇迹

新加坡凭借其四大国际竞争力要素,在东南亚乃至世界上获取了更多的经济资源,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1997年,新加坡尚取得了8.4%的经济增长率,但在1998年第一、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下降为7.8%和6.2%,而第三季度0.7%的负增长更是自1985年以来的首次经济负增长,全年经济增长率仅为0.4%。由于新加坡具备自身独特的国际竞争力四要素,新加坡不仅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最轻,也是复苏最快、增长最迅速的经济体。2000年新加坡以9.9%的经济增长率跨入新世纪。

在新的世纪里,新加坡的国际竞争力可分为当前竞争力和新竞争力。

新加坡的当前竞争力是传统竞争力的延续,带有传统竞争力的烙印。新加坡经过40多年的发展,历经波折,当前取得了一些许多国家无法比拟的国际竞争力。首先,新加坡已经成为一个资本净出口国,国内经济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化,剩余资本不断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利润。第二、本国的发展成本不断降低。发展成本的概念是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与美国学者哈瑞斯于1996年发表在国际刊物上联合提出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支持经济起飞并实现区域战略发展目标,必须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所花费的成本。新加坡的基础设施已经相当发达,其发展成本主要是基础设施的使用、管理和维护,而且政府的廉洁也将降低发展成本。第三、作为一个具有世界级基础设施和充足金融资源的小型岛国,新加坡比较容易发展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基础结构,新加坡已经与信息及知识经济的网络世界有了非常广泛的联系,98%的新加坡家庭已经与“新加坡统一网”联网。1997年,全部硬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销售总额,已达到120亿新元。

展望未来,国际竞争必然越来越激烈,新加坡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将由其新竞争力决定。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尼曾强调指出,现代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结构的变化,所以新加坡再现经济奇迹必须依靠新的竞争力来源。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术和人才战略无疑是打造新竞争力的基石。

和以前一样,新加坡的经济转型是由政府启动的。新加坡发展知识经济的主要推动政策是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的“21世纪产业计划”。这一计划描绘了把新加坡发展成一个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知识经济全球中心的蓝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计划确定了以技术、革新、潜在能力为重点的5项主要战略。从可操作性的角度上说,知识经济需要有效的知识基础结构。这一设想主要呈现在“信息技术2000——智慧岛设想计划书”中,计划包括11个主要的经济部门,如建筑、房地产、教育和培训、金融服务、医疗保健、信息产业、制造业、媒体和信息、销售和配送、旅游和休闲、交通等。今后15年内,新加坡将建成一个覆盖全国的信息结构,每一家庭、办公室、学校、工厂、工作场所、政府部门、企业都被电脑网联系进巨大的信息空间中。新加坡人会感到,不仅他们的商务活动得到了改善,而且他们的工作、生活变得更容易,他们个人的、社会的和再创造的选择空间大大扩大,创新由此产生。

在新加坡政府2000年公布的“五年计划”中,新加坡科技产业将被注入40亿美元的发展基金,比上一个“五年计划”增加了75%。新加坡还建立两个研究委员会,分别负责公共部门在生物制药和其他科学及工程方面的研发工作。私有部门的企业将被鼓励从事更多的研发工作,而公共部门要密切协作私有企业的创新计划。

与此同时,考虑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新加坡政府在过去20年中一直把开发人力资源置于最重要的地位。在国家的预算中,教育支出从来都居第二位,仅次于国防和内部安全的预算。特别是高等教育,在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如今已有40%的青年人接受高等教育,20%进入职业和技术学院。总的来说,新加坡政府人力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持续的教育、培训和再培训,促进终生学习和终生就业,最有效地使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同时,针对国内自身的高级人才不足的状况,政府不仅减少对使用国外高级人才的限制,而且,还制订了各种计划来吸引国际高级人才。

新加坡经济在新竞争力的推动下,将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化,再创新辉煌将成为未来几年的图景。

参考文献:

[1][日]田村庆子著、(台湾)吴昆鸿译(超国家管理——新加坡)[M],东初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1995年8月版。

[2]冯鹏志等著{新加坡国民素质考察报告}[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版。

[3]廖笑非:“新加坡竞争力发展的新举措”[J]《南洋问题研究》,1998年第4期。

[4](新加坡)王泰琦:“新加坡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与技术升级”[J],《东盟经济公报》(1997年7月)第14卷第1期。

[5]赵彦云:“当代国际竞争力理论及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