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学 > 国际经济 > 正文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我国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发展中国家第一位和世界第二位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然而,由于国内积累不足,外国直接投资成为影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减少外商直接投资的负面效应,合理利用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效应分析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正面效应

1.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鼓励和吸引外商来华投资,这恰好适应了世界的产业结构大调整的趋势。发达国家的产业由资本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升级。一些新兴工业国或地区正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换,迫切需要将已失去发展潜力的产业向海外转移。我国巨大国内市场、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资源等比较优势,使其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理想地点。外商投资的适用技术和适用产品,大大提高了我国国内加工工业水平,促进了加工工业的改组和提高;同时,在较短的时间内,促进了我国轻纺工业以及以家电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工业进口替代的完成,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是不同的。从1979年—1991年,流人我国境内的外商直接投资以我国港、澳、台中小资本为主,受其规模和质量的限制,资本主要投于服装、鞋类、电子元件、箱包、塑料制品、皮革制品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992年之后,大型跨国公司资本开始大规模进入我国,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这类资本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大多数进入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的产业,比如,微电子业、汽车制造业等,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也相对较大。

2.促进了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外资工业不仅拥有较好的设备、较高的技术、较强的管理,而且在加工工业中相对集中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深加工行业。在这些产业中,外资工业的比重较高,并且上升明显较快。这对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与国有工业和集体工业相比,外资工业中机电产业的比重明显较高,其中,尤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更为突出。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纷纷投资于我国,就是实行“以技术换市场”为战略导向的产业转移,高新技术不仅可使投资国获得加速更新的强大驱动力,也使得我国开放较早的东部沿海地区由此加入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网,从而带动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换。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负面效应

1.加剧我国三次产业的结构性偏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逐渐趋于合理,三大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而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的比重也发生了同趋势变化。但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偏高,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在工业内部,轻工业比重偏高,重工业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第三产业内部,高层次的生产服务业比重低,而生活服务业比重高。同时,我国产业结构还存在整体效益水平低、高加工度化的程度较低和高技术化水平偏低等问题。事实上,正是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性倾斜加大了我国产业的结构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外资工业的结构倾斜助长了我国消费品工业的过度扩张。近几年,我国工业消费品相对过剩,生产能力大量闲置,除了城乡消费需求趋缓的原因之外,主要是由于工业比重过高的条件下工业结构向轻工业倾斜的状况造成的。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消费品工业一直扩张,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外商直接投资过度集中于消费品工业。据统计,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三资工业企业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中,轻工业的比重占58%,重工业的比重占42%。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过度推动了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的扩张,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在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中,外资过多地流向商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业等利润较高的产业,而流向通讯、交通运输、地质勘探等基础设施部门和科教文卫部门较少。投资的结构性倾斜十分突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2.扩大三次产业发展水平及国际竞争力差距。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入也带来了来自外部的挑战和冲击,加大了国内产业的竞争程度,而竞争机制对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分布特点之一是明显向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倾斜,从而导致工业内部竞争激烈,竞争又促进了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而第一、三产业在外资企业进入较少而外部冲击度较低的条件下,产业内部的竞争程度也较低,竞争机制没有对产业生产率的改进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使工业与第一、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差距趋于扩大。与产业发展水平和生产率相联系的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在工业尤其是制造业部门,外商大规模投资带动了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量的迅速增长,国内企业在熟悉国际市场、从事国际经营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同时也在扩大对外开放和迎接国际挑战中得到了锻炼,因而大多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而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一些部门,由于外商投资较少,来自外部的冲击度较低,缺乏国际挑战和竞争的锻炼,加上产业发展水平和生产率提高缓慢,国际竞争力没有得到明显提高。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显然,在外商投资的结构性倾斜很突出的条件下,如果这种结构倾斜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要求相吻合,就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如果外商投资的结构性倾斜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要求相背离,则会加深我国产业结构的失衡状况。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有关政策与措施,引导外商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相一致。

(一)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外资

1.建立健全法律体系,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和对外开放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吸收外商投资法律体系,加快新法规的制定。大力推进依法行政,重点是加强对外商投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相关政策措施的清理工作,使其与国家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则以及我国对外承诺相一致。在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清理、修订的同时,将特别注重保持外商投资政策法律的相对稳定性、连续性、可预期性和可操作性,努力为外商来华投资创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2.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逐步消除市场壁垒,放宽外资企业的市场准入,减少投资和贸易限制,加速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接轨。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外资产业政策,正确引导外资投向。根据我国利用外资产业分布的实际情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构筑利用外资产业结构的框架,并以此作为引导外资投向的指导。除此以外,还必须建立外资投向的检查统计、监督、管理的相关机构,检查外资产业项目和结构,指导各级地方政府控制外资项目,以保证外资产业政策的约束力和有效性。

(二)加大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导向力度

1.引导外商加大对第一、三产业的投资力度,相对降低对工业的投资比重。90年代以来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比重升幅过大,第三产业的实际比重下降,使得产业结构偏差变得更加突出。另外,我国三次产业的结构水平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我国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仅高于同属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而且也高于美、日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我国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也远低于这些国家的水平。因此,我国应引导外商加大对第一、三产业的投资力度,相对降低对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这不仅符合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要,同时也符合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2.引导外商增加对重加工业的投资,相应地减少对消费品工业的投资。目前,外商对我国工业的实际投资中,大概有60%分布在消费品工业,对重工业的投资只有40%左右。但是,我国消费工业的产品相对过剩和生产能力闲置比重工业更加突出。“十五”期间,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适度重型化,加强重工业尤其是装备工业,相应控制消费品的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因此,需要引导外商对工业的投资更多地转向重加工业尤其是装备工业部门,相应地减少对消费品工业的投资比重。

3.引导外商增加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相应地减少对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从推动我国工业结构升级的角度看,“十五”时期需要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应地控制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因此,应进一步重视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引导外资更多地进入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减少对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比重。

4.引导外资投向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从我国的情况看,汽车、石油化工、机电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由于诸多原因,我国这些产业普遍存在投资分散、规模较小、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产品竞争力差等问题。因此,通过利用外资,引进高新技术,以较短时间振兴支柱产业,避免分散投资,注重规模经济效益,注重与国企技术改造结合,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

5.引导、鼓励外商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并引入竞争机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同时要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其中,服务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基础最为薄弱、最缺乏国际竞争力的领域之一。因此,通过鼓励外商向服务业投资,不仅仅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兑现人世承诺的需要,实际上也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改善服务质量和环境、提高经济整体实力的必要举措。另外,多数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扩大这些行业规模,有利于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机会,并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我国对引导外资进入第三产业应采取有梯度的思路。具体内容包括:适度增加对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教育事业和公用事业等基础行业的投资,以逐渐加速这些产业的发展;稳步增加对商业、物资供销业、旅游业、仓储业、社会服务业、餐饮业等的投资,促进竞争,提高质量;加大对金融保险业、信息咨询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的投资。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