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国有企业从原来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从单一的国有制经济成份向多种经济成份发展。特别是在利用外资方面,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世人注目。南宁市1985年仅有3家国有企业利用外资,到1999年为止,利用外资的国有企业就有116家。国有企业利用外资,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了产业升级、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转换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有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然而,国有企业在利用外资上还存在一些弊端,应引起重视。
(一)外资引进了,企业亏损了,国有股权转让了。先进的设备,雄厚的资金,本应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然而,一些企业却把动力变成了阻力。如南宁市某啤酒公司合资前效益一直很好,年生产啤酒10万吨以上,产品供不应求。1996年该公司与外商合资,引进了一条年生产啤酒及万吨的先进生产线,理应能推动企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然而却不如人意,合资后该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年平均亏损额达5000多万元。什么原因造成企业如今的局面呢?
1.没有测算好市场的销售容量。该企业新生产线投产后,成为年产万万吨啤酒的大厂。而投产2年以来,从未突破年销售10万吨啤酒的大关。企业当时虽然在可行性报告中估算了广西及西南地区的啤酒供求量,该品牌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但却忽略了估算在合资扩建期间,是否有新的啤酒厂投产冲击广西及西南地区的市场,影响本厂的销售量,从而降低市场占有率等等,造成了今天这种生产能力过剩的局面。
2.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过大。该企业的实收资本为7.3 元,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却为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了实收资本。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负债投资,生产经营也要负债经营。导致该企业在投产后,流动资金非常紧缺,欠税欠债,直到无法继续经营,最后只好忍痛转让国有股权。
(二)外资引进了,土地卖完了,职工下岗了。引进外资的目的,是促进企业发展,扩大就业面。而有些企业引进外资后却事与愿违。如1993年某针织厂以厂房、土地使用权出资,与港商合资成立了中外合资企业。该公司当时申请的经营范围是生产销售针纺织品、玩具、家用电子电器、轻型灭火器、塑胶制品、房地产开发以及光导纤维等高新科技产品。在可行性报告中阐明了各个项目将在3年内分别完成投产。但至今还没有哪个项目真正建成投产,而费用、折旧年年在发生,国有资产却年年在减少、贬值。原有的800多名职工,合资后有90%多已下岗、退休,下岗退休的职工工资和津贴也时常拖欠。究其原因,主要是合资公司的主营方向不明确。针织厂以厂房设备及土地使用权作价与外商合资,理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引进资金,更新生产设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或是引进资金共同开发新的生产项目,开拓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职工的就业面,提高职工的经济收入。然而该公司合资后恰恰相反,主营方向并不明确,“大杂烩”项目一起上,结果什么项目也搞不起来,遭殃的却是广大职工。
改革开放至今,南宁市国有企业利用外资(简称国有合资企业)的共有116家,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利用外资的有62家。从1999年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会计报表决算中我们可以看到:停业的有门户,注销的14户,盈利的只有13户,占营运企业的36%。国有合资企业的盈利比例为何这么低?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国有企业怎样才能在利用外资中,选好项目,合理使用资金,提高效益,利国利民呢?我认为至少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审批部门要严格把关。对企业申报的项目要认真评估、测算。根据区域产业分布,为企业提供确切的参考数据,减少企业立项的错误。不要认为外资引进越多越好,只要是利用外资,不管什么项目都上,这样只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二)企业要充分作好经营风险的识别。美国著名咨询机构兰德公司于50年代初,就发明了“德尔菲”经营风险法。其特点是:风险识别的参与者之间相互匿名,对各种反应进行统计处理,反复进行意见测验。提意见的专家来自不同的专业,各专家之间没有密切的联系,不考虑个人的权威、资历、口才、压力等因素。“德尔菲”迭实施步骤是:第一,确定可以明确回答的问题,问题的条目可由风险识别的组织者或参与者单方决定,也可由双方共同商定。第二,将问题以通讯方式寄给参与者,或在会议上发给与会者,但要保证参与者不能面对面。第三,问询可分两轮或多轮进行,每一轮反复都带有对每一条目的统计反馈,必要时要提供全部回答的概率分布。第四,随着每次反复所获信息量的减少,由组织者决定在某一轮停止反复。这种方法强调了集中众人智慧,使预测更为准确。一般地讲,专家组越多,预测所需的时间越长,风险识别的可信度就越高,从而帮助企业领导减少投资失误,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损失减少到最小。
(三)要把握好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投资比例。一个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一定要量资而行。企业应以自己的实收资本为基础,以科学的经济管理理论为指导,确定好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投资比例。从风险性上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的风险大于流动资产。这是因为流动资产比固定资产更易于变观,其潜亏的可能性或风险性小于固定资产。当然,固定资产也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将其变为现金。但是,企业的固定资产未到迫不得已是不会出售的。因此,企业在一定时期持有的流动资产越多,承担的风险相对越小。所以,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好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比例,而不是把全部资金都用在固定资产的投资上。这样才能增强企业到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增强企业应付各种意外情况、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企业生产能正常运行。
(四)加强法制建设,国有企业亏损、倒闭及资产流失,领导要负法律责任。我们要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就必须要健全完备的法制。国家在制定了《公司法》》的同时,应该修订《外商投资企业迭》,拟定出比较细的法律迭规。目前,由于法制不健全,有些公司成立后年年亏损,资不抵债,甚至出让国有股权、破产倒闭,而无法追究领导的责任。如果国家修订了明细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连续亏损多少年,领导应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企业转让了国有股权、国有资产损失了多少,领导应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企业破产倒闭,领导又应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等等,就可以杜绝领导决策失误,经营不善,还可以换个同级岗位“易地做官”的事发生,从而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减少庸官贪官的出现,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敢削尖脑袋争当企业领导。只有那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懂生产、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敢问心无愧的争当企业领导。
(五)制定出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方案。在现行中外合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工资发放中,中外方同级领导之间的工资差别很大。有些外方副总本身就是股东之一,有利润还可分红,所以他们对外方的资金权益是绝对维护的,而中方副总的心里绝对不平衡,他们会利用手中不受约束的控制权,采取“在职消费”、“利益输送”等形式增加自己的收入。所以,为了使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为实现股东利益和企业目标而努力,不仅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监督,而且还要制定出科学激励方案,对他们的业绩进行激励。激励可通过给予高额薪金、升级、发奖金等方式进行,使他们有一种肩负出资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近年来一些国家控股公司实行补贴售股和给予股票期权等灵活的奖励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应该好好总结经验,存利去弊,把这些行之有效的经验成果加以推广。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要搞好对外开放,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我们就不能单纯追求数量,而要把重点放到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成效上,健全和规范法制,使各行业在利用外资中,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从而规范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使我国对外开放事业搞得更好,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