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清教思想在17 、18 世纪的英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笛福所描述的鲁宾逊就是典型的例子,笛福把自己的清教思想通过鲁宾逊的各种行为来表现,从三方面即劳动观念、忏悔和个人主义展现了作者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清教思想;劳动观念;忏悔;个人主义
所谓新教(Protestantism) 是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后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各个教派的统称,顾名思义,即反抗的宗教(相对于罗马天主教旧教而言) 。据1650 年托马斯爱德华兹(Thomas Edwards) 的统计,十七世纪中叶就有大大小小180 多个新教派别,但最主要的教派还是加尔文教和路德教。各教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教堂仪式、神职人员的组织以及深奥的神学细节等方面,但是,所有这一切都对整个新教的精神气质并无实质性的影响。事实上,他们都赞成和接受在实质上同一的宗教和共同的价值观念、伦理准则以及思维和生活方式。英国的新教运动经过不断的斗争,发展到伊丽莎白时期就形成了众所周知的清教,其名称来源是清除基督教的教会形式中的旧东西,像其它新教派别一样,清教徒不承认教会是权威解释者,反对牧师穿着统一的制服,反对跪领圣餐,反对变质说,反对施洗时划十字,反对婚约戒指,反对牧师特殊化,教会的特殊权威以及近于迷信的教义。清教徒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给英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深厚的文化氛围,但也正如韦伯在他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指出:
“清教徒们(普林Prynne ,帕克Parker) 拒绝与那些大资本主义鼓吹者、规划者发生任何联系,视他们为一个道德上可疑的阶层;另一方面,他们又为自己优越的中产阶级道德感到骄傲..这两种资本主义态度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宗教上的差异并行的。直到十八世纪,反对者们还一再嘲笑不从国教者(Nonconformists) 是小店主精神的化身,指责他们毁掉了老英国的种种理想。”[1]信仰从不同方面影响着作者的思想,只是有的明显些,有的隐秘些,有的通过辩论而发,有的直接由情感抒发,有的渗透到社会中,有的仅仅作用于作者个人。笛福成长于典型的新教家庭,他父亲在笛福年少时就希望他成为一名牧师,但是笛福自己却选择从商。他在商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当时英国政治统治的保守和保皇派的腐败使他倍感失望,再加上笛福的新教家庭氛围对他的思想和性格产生的深远影响,激起笛福用自己的笔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除此以外,行动上,他还曾经建议用联合抵制银行贷款和撤回储蓄的办法来回击对持异端观念者的迫害。他的政论文章和小说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些,本文以《鲁宾逊漂流记》为例,从劳动观念、忏悔和个人主义三方面来做分析。
鲁宾逊的成功归功于他顽强的个性、坚持不懈的努力、充足的勇气和耐心、勇于向前的探索精神、生存的智慧,所有这些又完完全全是当时英国新兴商人的本质特点。一言以蔽之,鲁宾逊是因为他辛勤努力的劳动而得以生存下来的,这正是清教徒获得上帝拯救的根本方式,上帝只帮助那些帮助自己的人。笛福对鲁宾逊做面包的情况加以详细描述,鲁宾逊用数月时间做成一只独木舟,这些都表明他独立自主的劳动精神。韦伯在同一本书中写到:
“在德语的Beruf (职业、天职) 一词中,以及或许更明确地在英语的calling(职业、神召) 一词中,至少含有一个宗教的概念:上帝安排的任务——这一点不会被人误解..同这个词的含义一样,这种观念也是新的,是宗教改革的结果。这可能是一般的常识。职业概念中包含了对人们日常活动的肯定评价,这种肯定评价的某些暗示早在中世纪、甚至在古希腊晚期就已存在,这的确也是真实的。这一点我们以后再谈。但是,至少有一点无疑是新的:个人道德活动所能采取的最高形式,应是对其履行世俗事务的义务进行评价。正是这一点必然使日常的世俗活动具有了宗教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职业的思想。这样,职业思想便引出了所有新教教派的核心教理:上帝应许的唯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1]
从新教发展而来的清教同样坚持人在现世可以通过劳动获得拯救,甚至认为上帝对人的认可将通过世俗的财富来体现。于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欣欣向荣景象正是人们辛勤劳作的结果,人们寄希望于用劳苦工作换来精神的解脱和拯救。既然辛勤工作、累积财富的最佳方式是从商,那么当时清教徒大多数产生于中产阶级,即新兴资产阶级,笛福和他所描述的鲁滨逊则是典型的例子。随着历史发展到近代,在任何一个宗教成分混杂的国家,只要稍稍看一下其职业情况的统计数字,几乎无一例外地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状况:工商界领导人、资本占有者、近代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尤其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和商业培训的管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新教徒。
鲁宾逊的故事是为了指导人们认识上帝的智慧,最重要的就是要人们懂得忏悔的重要性。并不是清教徒创造通过忏悔来达到拯救的,但却是他们使人们意识到忏悔的重要性。同时,对上帝创造的奇迹表示感谢也是很重要的,正如鲁宾逊发现谷子发芽而十分感激上帝一样。同样鲁宾逊如果没有从心底怀有这种感激心理他就不可能从当时的疾病中得到拯救,看看幻觉中的天使是如何对他讲的:所有这些事情还不能使你忏悔,那你就去死“吧!”对鲁宾逊而言,他的忏悔包括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接受和对上帝完全的依赖。这种接受是鲁宾逊精神意识的转折点,也标志着他灵魂的再生。忏悔后他很少抱怨不幸的遭遇,而是更加积极地面对岛上生活。后来当他获救且命运有了转变时,他把自己比作受到神的帮助的约伯。清教思想的精髓在于强调人固有内在的原罪,人生来有罪,但是人应该用自己的方式来赎罪,而不是依赖牧师或教会,这就是与天主教的根本不同所在。天主教迫使人们依靠教会来信仰上帝,而这必然导致教会的腐败,正如约翰·麦克所说:“路德教、加尔文教以及其它新教教派的兴起,各个新教对罗马教皇的敌视,导致了作为一个统一的基督教世界的欧洲的分裂,直接导致新教改革的则是教会出售赦罪券。”[2] 路德对天主教义愤填膺,他说:“教皇今天比最富有的克拉苏家族更富有,为什么他不自己掏钱来盖圣彼得教堂,而要向穷苦的信徒伸手呢?”[3]这也是新教必将战胜旧教,当时新兴中产阶级能够登上历史舞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关键所在,而本书中,鲁宾逊成功的根本内在精神指导也在于此。
个人主义一贯为我们所不屑,但清教徒却特别强调, 这也是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动力,资本主义自由思想形成的源泉。鲁宾逊相信自己,依赖自己,为自己自豪, 但他却并不认为自己是英雄,这就是个人主义的根本所在。伊恩瓦特在《小说的兴起》中讲到:
“弥尔顿用亚当的形象创造了第一个史诗英雄,这个形象基本是‘普通人的典型’;班扬认为,所有的灵魂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与同时期其它的文学相比,它给予了地位低下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更严肃、更同情的关注;而笛福的作品是对清教主义的民主个人主义和对日常现实生活世界及居住其中的那些人的如实描绘之间的联系用小说做出的最好说明。”[4]
总而言之,鲁宾逊并不是笛福,笛福只是寄希望于鲁宾逊来实现他的清教改革之梦,现实世界的残酷迫使他在自己的笔中找到出路。同时也正如个人主义的激发作用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增加了的财富的占有者必将接受财富的,也是这种个人主义才导致了现代西方世界思想的溃败。韦伯引用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 的话说:“诱惑,人们变得不那么禁欲了,人们变得追求对现世的爱、享受,禁欲和对上帝的爱为特征的宗教精神衰落了,世界变得功利主义了。”[1]
[参考文献]
[1] 马克斯. 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 于晓、陈维纲等译. 北极星书库电子书免费下载公益站点.2005.
[2] John P. Mckay/ Bennett D. Hill/ John Buckler. A History of Western Society[M]. Third Edition,Houghton. Company,1987.
[3] 穆尔. 基督教简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 伊恩. 瓦特. 小说的兴起[M]. 高原、董红钧译,北京:三联书店,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