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在社会、学校与学生的不断变化中谋求平衡并促进学生各方面良性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实现柔性化势在必然。从初步的探索实践看,其实现的现实途径有:管理观念人本化、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过程模糊化、管理评价多样化、管理手段网络化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柔性管理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柔性管理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新趋势。柔性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使企业组织、生产、营销等各个管理环节保持灵活性,从而实现与市场变化的互动,保证企业的发展。很明显,其实质在于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不断追求员工与企业的共同进步,柔性管理在企业界取得的巨大成功,使高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深受启迪。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对富有柔性的高级技术型人才的渴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必须实行柔性化管理。 一、管理观念人本化 柔性管理的要义之一是要以人为本,主张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将提高人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作为管理核心,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实现人的价值作为管理目的。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自身评价不高,有较强的失落感。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管理者应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这就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差异,宽容学生的错误,注重学生的参与,更多地给学生以信任、激励、提醒,增强学生的信心和成功欲望,突出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鼓励学生对学校各项教育工作进行策略思考,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评价、检查、监督、控制和调节,从而保证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激励”功能的有效发挥。从这个角度看,管理观念的人本化实质上是要求学生管理者自行破除以至高无上的权力和不容质疑的命令为依托的刚性管理模式,通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换位反思,形成双向无限交流、宽松和谐的良性教育管理环境,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实现管理的柔性化。 二、管理制度规范化 柔性管理作为超越刚性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是内在地吸收了刚性管理的合理因素而构建起来的。在人们的道德境界尚未高度发展、依然需要外在约束的情况下,柔性管理必然是在科学健全的制度规范基础之上而进行的灵活、权变、非程式化管理。基于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柔性化也不可能离开较为规范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这就要求把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体现在管理的各项制度中,进一步完善学生工作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严密健全的制度管理机制。在管理实践中,科学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奖罚管理制度、素质评价制度、学生干部管理制度、毕业就业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制定不仅要有章可循、奖罚分明,而且要符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技术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并且,管理制度要随教育发展而不断完善,又要有相对的稳定。从制度的执行来说,强调制度的内化,即在激励学生可为与不可为的过程中,通过自我调适、自我运转、自我实现,将制度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基本素质,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规范化,能够使管理从上而下的“管制”转变为从上向下的服务,变从上而下的简单命令为上下左右的沟通、协调和疏导,形成有机、联动而又良性循环的运作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管理过程模糊化 柔性管理实质上是一种目标管理,它强调随市场灵活变化的管理目标,不关注或忽视达到管理目标所经历的一系列过程,即表现为一种模糊操作的管理过程。由于学生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人、因境、因时而宜,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绝不是简单明确的数字叠加。在这种情况下,试图运用科学的精确方法对之进行管理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只能强调管理过程中的模糊操作。同时,高职学生已经过多年相应的各种教育,大多数具有良好素质,有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客观实际与理想追求自主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目标,因此,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目标管理和考核,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进行这种柔性的模糊管理时应当注意:第一,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保证学生发展目标的科学制定和实施计划的有序进行;第二,必须创设宽松活跃的管理环境,扩大学生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使其在不受外界不良干扰或管理者无理干涉的情况下,自由地按照自我本性、喜好、能力发展自己,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只要不违反相关的制度,就享有自主选择具体方法与途径的权利;第三,必须注重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使其能够通过激励尊重、说服教育、感情投入、关心体贴、形象影响、心理沟通、传统舆论等模糊控制方法,以修己安人的管理方式,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深入持久的影响,从而以模糊操作的管理过程达到预定的明确的管理目标。 四、管理评价多样化 评价在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的管理评价能促进管理效果的提升,而错误的管理评价则对管理起破坏作用。既然柔性管理是以个性张扬的“知识人”假设为其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那么在追求每个人都能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管理目标时,理所当然地强调管理评价的灵活多样。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而言,无论是愈加多样化的学生个体,还是社会发展对多规格、多层次的技术型人才的实际需求,都强烈要求摒弃以往优秀学生品行评价的标准模式,构建新的与柔性管理相一致的多元、开放、动态评价体系。从评价主体看,要从以他评为主转向以学生的自评为主以及自评与他评的结合;从评价对象看,要从“唯智育”评价转向对学生及其基本素质的综合评价,从侧重知识和技能评价转向侧重认知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从评价标准看,要从以共性标准为主转向以个性标准为主以及共性标准与个性标准的结合,从静态评价转向动态评价;从评价方法看,要从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分离转向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从以常模参照测试为主转向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五、管理手段网络化 柔性管理是伴随高科技在各个产业的渗透以及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散而被企业所认同的,在网络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柔性管理必然要求借助先进的网络手段进行管理。从高职院校发展现状看,计算机已经得到全面普及,校内各部门相继上网,校园网络日益完善,因此,为实现对高职学生的柔性管理,就必须构建一支熟悉网络环境的管理队伍,充分发挥网络的全员交互且准确快捷的信息沟通优势。这就意味着在学生管理工作的部署、落实、检查、评价、反馈、整改过程中,应当开辟覆盖较广、技术较新、功能较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学生网络阵地,提供多种网络服务,使学生拥有与管理者平等对话的权利,能够对学校的举措及各种新闻报道发表意见,实现快速有效的信息沟通,影响校园舆论,进一步促使管理不得不走向对话、解释、重构,从而使学生与学校之间能够在网络交互中相互理解、达成共识。与此同时,还应当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公开校院领导信箱、各部门及有关教工信箱,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具体的管理部门及管理者,就自身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及学习生活中的困惑疑问进行反映和咨询,促进管理服务化。网络管理手段的运用,能够增强学生、管理者、学校各部门之间的互动效力,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高职学生工作由单向交流转变为双向和多向交流,由主要面向集体转变为主要面向个人,促进学生个体素质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董 华.柔性管理初探[J].甘肃社会科学,2001,(5). [2]郑其绪.柔性管理[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 [3]陈至立.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参考资料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