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正文

实验室计量认证(复审)规范化管理的探讨

摘要:以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为基础,对实验室计量认证(复审)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探讨,确定建立符合计量认证(复审)验收评审准则的质量体系,按程序文件进行环境监测全程序质量控制,以期探索出一种操作性强并具有广泛普及意义的“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方法”。

关键词:质量体系;规范化管理;计量认证(复审)

实验室计量认证(复审)的主要依据是《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简称《评审准则》)中规定的13个质量要素。《评审准则》中对13个质量要素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并未规定可供参考或借鉴的较为具体和明确的管理模式,在已经通过计量认证(复审)的实验室中,规范化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较大差异。

一、计量认证(复审)的准备工作

(一)建立质量体系

为了使监测结果始终保持可靠,就必须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管理,使这些影响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因此,要按系统学的原理建立起一个体系。因此建立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是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

(二)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评审准则》规定实验室应明文规定达到良好工作和监测服务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做出承诺。为实现环境监测质量目标,使我单位的环境监测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确保监测、科研成果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纳入质量手册,要求实验室所有人员都知道并贯彻执行。

(三)明确职责

《评审准则》要求,每一个质量要素要有专人或部门负责,但作为三级站,由于人员较少,部门设立不宜多,因此我站只设立了监测室和管理室,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体系,设立了保证监测工作质量的各种措施和规章制度,使我站具备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四)编制质量体系文件

质量体系通过文件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四方面内容,质量手册是环境监测站的内部“法规”,也是应长期遵循的文件,位于体系文件的第一层次。程序文件规定了本站质量活动的方法和要求,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位于体系文件的第二层次,内容与质量手册的规定相一致。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是体系文件的第三层次,包括标准、操作规程、记录等。质量体系文件具有符合性、可操作性和协调性,应符合并覆盖《评审准则》条款的要求和本站的实际情况,文件之间应相互协调,避免产生不一致的地方。通过编制质量体系文件,使环境监测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五)质量体系的运行

质量体系的运行就是执行质量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内部审核发现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对本站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检查,对内审中发现的影响监测工作质量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具不合格项报告,要求责任部门提出纠正措施和提交整改报告。通过管理评审对现行质量体系的现状的适宜性、有效性进行评价,找出本站内部的薄弱环节和质量体系的不适宜处,对质量体系的不适宜方面进行修订,修订出更适应于本站的质量体系文件,从而形成不断实施监测质量体系改进的自我完善机制。

二、计量认证(复审)的基础工作

(一)人员培训

为了不断提高监测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监测工作的需要,按人员培训程序制定人员培训计划。

1.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

2.要做到分工明确,严格贯彻落实岗位责任制。

3.认真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各类人员的业务考核并将考核成绩记录存档。

(二)规范实验室环境

实验室要进行规范化管理,改善工作环境,使实验室环境条件进一步满足分析工作的要求和减少环境对分析人员身心健康的危害。

1.实验室的环境要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工作间的分布要合理并严格避免产生交叉污染。

2.实验室内水、电、气管道的布置要整齐并有严格有效的管理措施。对要求较高的监测空间应有环境条件记录。

3.监测所用各种器皿及试剂应分类存放,备用试剂应有专门的存储仓库,剧毒试剂应存储于保险柜中,并由两个人保管。

4.待测样品应存放于专用的样品存储室内,并防止其受到任何污染。

5.实验室必须配有“三废”处理措施和器具,对“三废”的处理应满足环保要求,做到无害排放。

(三)加强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管理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是监测工作的物质保证,实验室应配备开展监测项目所需的全部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确保达到监测工作规定要求。

1.国家强制检定或需自行校准的仪器设备应贴有统一格式标志,即合格、准用、停用。各种标志的内容应包括仪器编号、检定日期、检定结论、下次检定日期以及检定单位等内容。

2.每台(套)仪器必须建立一份档案,并设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检定、校准以及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仪器设备档案的内容应包括:使用说明书、验收记录、检定或校准记录、检定合格证书、监测前后使用情况记录和故障维修记录等。

3.每台仪器设备旁边除应有使用及监测前后使用记录外,还应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及使用注意事项。

4.加强标准物质管理,保证所有标准物质来自有资质的机构并在有效期内,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四)加强资料档案管理

按文件资料控制程序对质量体系文件、监测分析方法、监测技术规范等受控文件进行发放登记和标识,定期跟踪,审核文件的有效性,保证在用标准是有效版本。对有关法律、标准、规范、监测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原始记录、监测报告、供应商等档案进行分类管理。

三、计量认证(复审)的体会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是计量认证(复审)成功的前提和关键

要搞好这项任务重,难度大的工作,要害在队伍,关键在班子,干部是决定的因素,没有一支作风顽强、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再好的工作谋划、工作部署也只是纸上谈兵,作为策划与组织实施者必须起带头,激发起全体人员的参与意识,分工协作,才有可能取得计量认证(复审)的成功。

(二)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是计量认证(复审)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人才的培养,是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和关键因素。提高人员素质,更新和改善知识结构是很重要的。培训内容应包括监测知识的培训、计量法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宣贯等多方面知识的培训,只有全站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尤其是全体人员都确实理解〈评审准则〉的要求,才能保证计量认证(复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严格按质量体系运行是计量认证(复审)成功的保证

计量认证(复审)现场评审一般分为软件组和硬件组开展工作;无论是软件组还是硬件组的工作,基本上是查看资料,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把基础工作做好,尤其是仪器设备管理资料、各种质量记录要齐全、细化,并按程序文件的要求做好记录,才能保证计量认证(复审)工作取得成功。

(四)计量认证(复审)工作能促进监测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由于《评审准则》是以目前国际通行做法为基础,通过计量认证(复审),实际上就是实验室管理向国际上靠拢,与国际接轨的过程。新的管理思想使本站的管理水平和监测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通过对《评审准则》的学习,以及新质量体系运行的感受,增强了市场观念,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思路融入每个岗位中,提高了服务意识和质量,以公正、诚信对待每一位客户,以优质服务取得客户信赖。

四、结语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要深刻体会计量认证评审的内涵,持续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将国家权威部门的反馈信息作为管理工作推进剂,逐步完善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建立本实验室特色的管理机制,使之良性循环,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宣贯指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与实验室评审管理司编.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