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工学 > 工程建筑 > 正文

华尔街日报对大坝的傲慢与偏见

2007年8月29日《华尔街日报》发表一篇引人注目的撰文《三峡大坝之忧》,看过之后难免让人对华尔街的态度也产生一种忧虑。伴随着国际社会对水坝的环境作用的分歧意见,有关三峡大坝的争论,已经在国内外持续了很长时间。然而,随着国际社会对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气候变暖危害性的认识。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已经肯定了大型水电站的可再生能源作用,并且制定出行动计划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大型水电开发,以降低发展中国家在能源需求增长过程中的化石能源排放。

中国的三峡大坝建成以后,不仅解决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问题,而且每年可以替代发电原煤5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上亿吨。然而,一说到三峡,长期对中国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持严厉批评态度的美国《华尔街日报》,却在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的上首鼠两端,难以自圆其说,很让人费解。事实上,只要对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有过深入的了解,都会知道,建设三峡这样的大型水电站,就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解决温室气体排放,所采取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从文章来看,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似乎已经不再引起《华尔街日报》的担忧,而所谓的 “三峡大坝之忧”则是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就中国当前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大型水电站对中国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起的作用暂时还是其他各类可再生能源无法替代的,而对大型水电站的不实报道,无疑将会增加中国开发建设大型水电的舆论阻力,对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和世界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大的阻碍作用。

为此,我们非常有必要针对《华尔街日报》文章中所担忧的几个主要的问题加以说明,提供一个可能的途径,让那些真正关心中国发展,关心中国环境问题的国外媒体和国际人士,能够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的大型水电建设,化解《华尔街日报》的“三峡大坝之忧”,让那些真正致力于帮助中国的国际人士能够选择正确合理的切入点,实实在在地为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做出贡献。

《华尔街日报》该篇文章认为“三峡大坝主体工程一年前才竣工,大坝上游640公里的长江水域成为一个大水库。而如今有地质学家称,三峡大坝拦截水量的庞大重力已开始在好几个地点侵蚀长江陡峭的河岸。再加上水位波动频繁,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滑坡灾害,也使得像庙河这些大坝附近的地区的地质结构被破坏。庙河是一个距离三峡大坝上游16公里的村庄。当地官员担心,一旦整个山坡塌入水中,附近的居民将因此丧命,同时还会威胁到至关重要的长江水道运输。”

根据记载长江三峡地区本身就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整个县城毁于滑坡的惨案。仅从1982年到三峡建设开始的前12年内,长江三峡库区两岸发生严重的滑坡、崩塌、泥石流近百处,规模较大的有数十处。如1985年新滩的一次滑坡造成高达70米的过江涌浪,其上、下游各10公里的江段内96条船只沉没,造成了长江上游的断航和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因此,我们在三峡工程施工前已查明在库区共有各类潜在的崩塌、滑坡体数千处,在三峡库区五千多公里岸线中,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库岸数百公里,需实施工程防护措施。

施工中我们已经有针对性地对可能受到蓄水影响的数百处滑坡、塌岸、高边坡等进行了防治和处理。由于采取了这些工程措施,使得整个三峡工程开始建设12年来,长江沿岸的地质灾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与工程建设前的12年的地质灾害纪录相比较,长江沿岸的地质灾害减少了百分之九十多。在三峡一期蓄水前后,先后已经专门投入了40亿元用于防治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去年二期蓄水后,三峡又对新发现的地质问题增加了新的巨额投入,继续开展大规模的地质灾害防治和治理。目前,我们已经在三峡地区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地质灾害预防监测体系。

当然,尽管目前我们对三峡库区的地质滑坡体已经进行了必要的监测和处理。三峡水库水位提高后,由于水位变动幅度加大,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相应地增加是毫无疑问的。然而,经过三峡一期蓄水后的事实已经证明,由于工程建设后对三峡地区的地质灾害治理和严格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的频率和规模已经较工程建设前大大的降低了。

我们必须承认,就目前我们人类的认识水平而言,人类还不能通过工程措施根本消除各种地质灾害。我们目前建设三峡的所能做到的,仅仅是通过我们的工程措施和监测手段,让长江建三峡地区严重的地质灾害,得到一定的控制和减轻。而且三峡建设的12年来的现实也已经证明了这一事实。

如果《华尔街日报》了解这些情况,就会发现;人们对长江三峡地区地质灾害的担忧本来就存在,而客观现实则是,如果中国不建设三峡大坝,我们对长江三峡地区的地质问题的忧虑肯定会更大,地质灾害也会更多。

《华尔街日报》文章还说“危险因素还不止这些。中国的科学家称,大坝阻挡了淤泥流向下游,使包括上海地区在内的长江入海口收缩,海洋的咸水正在倒灌入内陆。”

事实上,对于中国这样的高含沙河流,河流的泥沙含量的减少只会减慢河口淤积造地的速度,而不会造成海水倒灌。河口地区的海水倒灌往往是由于枯水期河流入海流量过低造成的。然而,所有水坝建成后都会起到调节河水的峰枯流量、减少洪水期流量,加大枯水期流量的作用。所以,很多在自然状态下经常会造成海水倒灌的河流,在建设大型水坝之后都会得到根本的改观。由于大型水坝提供了人为控制河流的流量手段,只要这些调剂手段运用得当,几乎任何河口海水倒灌问题都可以避免。长期以来,大型水坝可以防止海水倒灌的事实,已经在我国的很多河口地区得到了验证。

《华尔街日报》说“世界野生动物协会(World Wildlife Federation)今春公布的一份报告称,通过大坝的水流速度目前正在加快,对下游的防洪大坝造成破坏。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化肥残留物被不断排入大坝水库,导致巨型水藻生长泛滥,并威胁到下游的水供应。”

水流加快对下游的防洪大堤确实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每一条河流有每一条河流的特点,中国的河流由于气候、地质、水土以及人类活动干扰等条件的不同,和美国的河流也有很大的差异,也许WWF和华尔街都不约而同地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即中国的所有河流的难题几乎都是在于河流的泥沙含量过高,河道淤积严重。水流变清、加快不仅会对防洪大堤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且也会把河道中淤积的泥沙冲走,起到河道清淤的作用。对于中国的长江、黄河等不断增高的地上悬河河道,这种清淤河道的现象绝对应该算是利大于弊的。目前,我们在黄河上经常不惜耗费大量的水资源,多次进行的调水调砂,就是为了人为地获得这样一种效果。

至于所谓“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化肥残留物被不断排入大坝水库,导致巨型水藻生长泛滥,并威胁到下游的水供应。”的担忧,与三峡大坝本身毫无关系,而主要是沿岸各地排污企业不遵守国家规定肆意向长江这类天然水系排污的结果。

相反正是由于三峡大坝的修建,我们已经加大了三峡库区沿岸的污水处理力度。我们必须承认,由于受到经济能力的局限,我国的污水处理程度的确普遍不高,水污染问题严重。然而,目前的事实是全国可能还没有一个地区的污水处理能力,能够超过长江三峡库区,即便是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不例外。这恐怕也是得益于三峡水电站的巨大经济效益。

关于水质问题,《华尔街日报》提到“翁立达认为,为了防止洪灾,建设三峡大坝是必要的。而现在他最头疼的问题是水库水质的恶化。一份翁立达联合署名的世界野生动物协会报告称,工业废水和化肥残留物造成三峡水体中的氮和磷含量较10年前上升了10倍。”这确实不假。不过我们要遗憾的提醒《华尔街日报》,这份报告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近年来长江水质的恶化主要发生在三峡大坝建成之前,而在三峡大坝建成之后,由于水污染治理力度加强,长江的水质总体上已经比蓄水前有所好转。从横向比较,长江也是中国七大流域中水质最好的江河。总之,无论从哪一方面去看,人们都得不出来修建三峡工程加剧了水质污染的结论。下面这张中国七大水系水质图和有关数据完全可以在中国水利部和环保总局的网站查到。遗憾的是,如此重要的数据,却被国内同样对三峡抱有偏见的长江论坛报告编写者们一厢情愿地疏忽掉了。相关信息见水利部网站:http://www.hydroinfo.gov.cn/gb/szyzlnb/2005/2.htm

《华尔街日报》认为“从三峡大坝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一方面,中国这个正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国家急于摆脱自然界的束缚,而另一方面,它为此努力的结果却是适得其反。三峡项目的启用正逢国外生态学界对兴建大坝的做法重新进行审视之时,经济学界也有相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此类耗资巨大的项目只有靠国家补贴才能生存下来。”

关于建设大坝摆脱自然的束缚,是否会适得其反的争论确实存在。但是,我们不知道华《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评价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大古力、胡佛、格林兰等巨型水库大坝的。即便存在“国外生态学界对兴建大坝的做法重新进行审视之时,经济学界也有相同的看法”的现象,大多数美国人民也不会容许有人攻击或者拆除胡佛等大坝。

至于美国的胡佛大坝是不是只有靠国家补贴才能生存下来,我们不敢断言(我认为不大可能),但是,中国的长江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是绝对不容置疑的。它不仅给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低价的、清洁的水电能源,而且,其经济效益如何,《华尔街日报》也可以参考一下上市公司长江电力的财务报告。如果美国胡佛大坝长期存在的现实和上市公司正式公开发布的报告,都不能作为有力的证据,那就不是《华尔街日报》简单的“三峡大坝之忧”了,而是我们要为《华尔街日报》担忧了。

非常凑巧,让华尔街倍感忧虑的三峡大坝,恰恰也是由建造胡佛大坝的美国工程师首先提出来的建设的。胡佛和三峡这两座如出一辙的姊妹大坝,由于出生在不同的国家却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境遇。胡佛大坝在美国建成后,“喜”得华尔街用总统的名字为其命名;三峡大坝在中国,还没建成就引起了地球对面华尔街的“忧虑”。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警告说“一旦该水库于今年晚些时候全面投入运转,所容纳的水量将达19万亿公升,相当于美国全年淡水消耗量的五分之一。三峡水电站每年将发电18,000兆瓦,是胡佛大坝(Hoover Dam)的20倍。”其实,《华尔街日报》还没有如实地告诉公众,作为三峡大坝的姊妹,美国的胡佛大坝也几乎与三峡同样的可怕(其坝高和水库蓄水量均与三峡相差不大,只不过发电量比三峡少很多)。

温室气体减排是全世界都必须面对的异常严峻的环境问题,然而超过世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5、6倍的美国,可以理直气壮的不接受《京都议定书》地约束,而至今还达不到世界人均排放标准中国,却被宣传为已经对世界构成了威胁。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做,也一定要本着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遗余力的实行节能减排。遗憾的是建设三峡这个中国乃至全球最大、最有效的节能减排工程和其已经发挥出来的巨大的减排效果,居然会引起《华尔街日报》如此之忧虑。我们担心:这种对大坝的傲慢与偏见将会有损于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破坏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