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 > 高等教育 > 正文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造就优秀学科带头人

作者:李家鹏 赵海涛 周宏伟

摘 要:对于高校而言,具备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科带头人,才能构筑一流的学科、产出一流的成果,造就一流的人才。培养和选拔优秀学科带头人是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文章在论述优秀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的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学科带头人 成长规律 培养

学科是大学的最基本的学术组织单元和细胞,是大学组织结构中的核心要素,是大学完成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三大功能的直接载体。在大学的学科组织结构中,学科带头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他们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而且能够引领学科的发展,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历史原因造成的人才断层和现实原因造成的队伍不稳定的严峻形势,培养造就新一代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显得尤为紧迫。虽然相关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出台了一些加速人才培养的办法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应该看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投入问题、条件问题和不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问题,有的单位对年轻人过于苛求,有的则对他们捧得太高,这些都不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本文拟从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角度简要探讨培养和造就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问题。

一、优秀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科带头人一般是指在本学科发展中或在新兴学科生长中有重大成就并以其为核心而形成学术梯队的杰出学者。他们应当能够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善于组织协调教学科研队伍,使本学科不断创新、发展。在当今大科学时代,高等学校的优秀学科带头人,不仅应是高水平的教育家、科学家,还应当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家和组织者,具有立志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积极奉献的精神。具体地说,一个优秀学科带头人首先应该思想政治素质好,热爱教育科技事业,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应该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在某个学科领域有较深的造诣,并善于洞察科技发展前沿问题,能正确选择学科发展方向,有较强管理能力,并且治学严谨,善于团结学科人员。

二、学科带头人的成长规律

由于人才结构要求的差异,及人才所处环境的不同,学科带头人的成长总是呈现不同的特点,因而也难以总结出确定不变的规律,但综观学术带头人的成长过程,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为大家所公认的共识。

1、学科带头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继承和创新的过程。没有继承难以成才,没有创新,成不了大才,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2、学科带头人的成长过程是贯穿拼搏与竞争的过程。学科带头人不是赞扬出来的,更不是行政钦定,是通过实践锻炼,在教学、科研群体中自然涌现的,每一个优秀学科带头人,都有一股拼搏实干的精神,都必须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3、要有一个逐步成长过程。为了使年轻人成长为优秀学科带头人,既要积极促使其尽快成长,又不能拔苗助长;既要创造条件使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又不宜在条件未成熟时过早地置他们于领导岗位。

4、要有良好的环境熏陶、孕育。物质条件自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群体结构,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一定时期,较理想的组合是在有经验的老专家培养帮助下,有助手配合,且有必要的横向合作关系。

5、注意最佳年龄规律。据一些专家研究表明,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区是25-45岁,峰值年龄为37岁左右。所以选择与培养学科带头人,要着重抓好这个年龄段的优秀人才。

三、培养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应采取的方针和策略

要根据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和我国的国情确定培养造就新一代学科带头人与骨干的工作方针与策略。从当前实际情况考虑,提出以下建议:

1、稳定国内优秀人才与吸引优秀留学人员并举

不论留学与否,一视同仁,重在真才实学与思想品德。我国前几年派出的留学人员,有相当一批都很优秀,他们将学成归来。有的己经奋战在各条战线,立志报效祖国,要积极吸收他们,量才录用。同时也不能只是眼睛向外,国内培养的亦有大批优秀人才,同样应予重视。不能舍近求远,失去这些宝贵人才。要广选新秀,凝聚和造就一代又一代立志为社会建设事业奋斗的年轻拔尖人才。

2、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既重视业务水平,又重视思想品德和治学态度

学科带头人必须为人师表,善于协调人际关系。能团结和带领一批人才协同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

3、坚持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年轻学科带头人的方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锻炼人才的必经之路,应当通过实际工作物色人才、考验人才和磨练人才。对于被选作培养对象的苗子,应严格要求,大胆使用。在继续充分发挥中老年专家作用的同时,要尽量给年轻人压担子,把他们放到关键技术岗位,经受锻炼,提高水平,创立业绩,作出贡献。

4、实行平等竞争、择优扶植原则

要制定正确的政策,激发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给特别优秀者重点支持,并以此带动年轻队伍成长。学科带头人不能简单地行政钦定,应当在众多年轻人共同奋斗中自然形成,优秀者都有机会参与竞争。

5、既要鼓励优秀年轻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又要充分重视中老专家的作用

老专家是应当尊敬的一代,他们在历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仍要发挥传帮带作用。中年专家是可贵的一代,他们承上启下,上给老专家作助手,下给年轻人当人梯,目前是我们事业的希望。年轻人是幸运者,但任重道远中,要勇于开拓前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同时应谦虚谨慎,尊敬长者。在为培养造就年轻一代学科带头人与骨干而采取一些特殊政策措施时,必须顾及中老年利益,并取得他们的支持。老中青专家要互相理解,大力协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同奋斗。

四、培养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的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除具有一般人才的共同素质外,在知识和能力上应该具备一些特殊的素质,既要具有广博精深而合理的知识结构,敏锐而准确的观察力,严谨而科学的思维能力,丰富甚至是奇异的想象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远见卓识,敢于和善于冒风险,不怕挫折和失败等诸多特点。此外,一方面要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加强培养;另一方面要从政策上向创新型人才倾斜,打破那种片面强调学历、资历的形而上学做法,使创新型优秀人才真正得到奖励和重用。同时,要给他们的创造和谐的政治环境、民主的学术氛围、高效的工作环境和较好的生活条件,保证他们专心致志地从事科研创新。

2、执行中应实行竞争、择优扶植的原则

在我国目前条件较差的情况下,给部分优秀者较为优厚的支持,以促其更快成长的做法是可取的。但执行中应实行竞争、择优扶植的原则。选择支持对象必须坚持德才兼备原则,要比业绩、比水平、比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得到资助的应严格要求自己,谦虚谨慎,兢兢业业,努力上进,团结同志,尊敬长者,潜心教育科研事业,尽快成长为出色人才,以不负众望。作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要在动态过程中不断经受锻炼、考试和筛选。择优支持目的是为创造一个重视人才、促进成长的有利环境,经费资助只起一定“催化”作用,而人才成长有许多其他因素。

3、造就优秀学科带头人要有一个良好环境

学科带头人必须在科技前沿拼搏中成长。这就需要一定条件和环境。其中最主要的是:一是物质基础,即有必要的资金和设备;二是团队配合,有结构合理的人员梯队互相帮助与支撑;三是学术氛围,要有良好学术环境熏陶。年轻人成长非常需要这种精神和氛围,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要靠集体的力量。无论科技成就还是人才造就,都离不开群体配合。物质上的支持和精神上鼓励对促进年轻人才的成长是不可缺少的,老一辈的指导帮助、同代人的团结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作为学科带头人培养的对象,既要给他们压重担,将他们及时推上重要学术、技术岗位锻炼,又不要使其感到社会工作负担过重或过早地负担繁重的行政领导工作,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活动,使他们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科研工作上,能专心致志地钻研业务,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尽快登上现代科技的新高峰。

参考文献:

[1] 王磊. 知识经济与教育学院教学改革[J].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2,(02)

[2] 刘开源,耿丹. 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实践探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01)

[3] 陈廷根. 学科建设:高校发展与强大的生命线[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01)

[4] 刘开源. 高校学科建设中的若干关系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03)

[5] 吴康宁. 充当学科带头人:意涵与要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02)

[6] 储祖旺,朱明. 浅议重点高校的学科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 2004,(21)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