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学习胡锦涛同志的“八荣八耻”和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讲话,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进行探讨,对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提出了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荣辱观 引领 大学生 价值取向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革,特别是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也日趋多样化。在这种纷纭复杂的社会变革中,绝大部分人的精神面貌是健康向上的,这是当前社会风气的主流。但是,也有一些人在荣辱原则和道德标准方面陷入了迷茫,出现了道德缺失、荣辱颠倒的不良现象。他们把违法乱纪当作本事来宣扬;把损人利己当作成绩来歌颂;把坑闷拐骗当作能力来沿传。这不仅严重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也影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道德风尚,弘扬正确的荣辱观念。而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提出,恰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学校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引导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学校坚持德育为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把握“八荣八耻”的丰富内涵,在工作中把荣辱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构建和谐校园,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一、构建和谐校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抓党风廉政建设和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质
如何结合学校实际来践行“八荣八耻”,构建和谐校园呢?我认为首先必须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已经有6700多万党员,她的价值取向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前她作为世界上第一大党领导中国人民强素质、奔小康。建党八十多年来,我们的党员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也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高等院校的党员教师既要有崇高的理想,又要有踏实的行动;既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又要有严格的自我约束。
广大教职工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作事先作人,修师德,强师能。在学校里老师应当要求自己具有高于一般人的道德水平,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作表率,发挥老师党员的模范作用,起到学生的榜样作用,保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影响和带动学生。学校同时要把“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作为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党风廉政教育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学校领导廉洁从政、教职工党员廉洁从教,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保障。在平时的工作期间,教师要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与学生交朋友,谈理想,谈未来,谈事业,谈工作,谈社会,谈家庭,谈做人等等。我院5、6月第十一期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培训班有239个同学参加,规模空前。使每一个老党员激动不已。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共产党就能永远保持她的威望和执政能力。
二、构建和谐校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抓学生的思想动态
构建和谐校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让“八荣八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把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为他们全面发展,将来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身子女,因家庭、社会和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品质”。如自私、不爱劳动、不讲团结、考试作弊、不积极参加政治学习等,使和谐校园蒙上阴影。这一切都与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一定的关系,抓学生的思想动态必须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义务和家庭的使命,明白他到学校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不仅仅是倡导者,更是执行者。
为此,首先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要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其次,坚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展示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其三、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自觉行动,大学生在人生最美好的年代进行求学上进,承担着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这不但关系到学校和教师的荣辱,更关系到青年学生将来能否承担起建设国家、富强民族的重任。要求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行动上践行“八荣八耻”。同时必须要具备扎实的理论水平和职业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吃苦耐劳、清正廉洁,忍辱负重、团结协作、严守法纪、诚实公正。
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认为,要使大学生具有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充分挖掘民族传统和革命传统的丰富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在学校育人的各个环节中给学生灌述这种理念。(二)对学校已经开展的、分散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荣辱观教育进行梳理,提炼精华,形成贯穿学校教育各个环节的新体系。(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从内容到载体一定要与时俱进,要体现中央要求、体现时代特色、体现学生的成长需求。(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最终要实实在在地落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上。
精心组织好“三个关键环节”:一要把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基本要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开设中国历史、文化、道德等内容的选修课,开办以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二要把文明修身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我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习实践基地的作用,开展民族节庆教育、仪式教育,扶助弱势群体教育,还要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志愿者服务、西部支教为载体的道德实践活动,让广大学生明确自己对历史、对民族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要对学生开展诚信、文明、感恩等基础文明教育,注意点点滴滴的文明熏陶。三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明氛围。让学生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学校是自己的精神家园。要把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体现在学校的板报和宣传栏中、体现在文艺演出和社团活动中。要大力宣传优秀学生、教师、校友和社会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和他们的高尚精神。
让学生在思想认识上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价值观,这样他们才能爱家庭、爱校园、爱老师、爱同学、爱专业、爱社会、爱周围的一切。
三、构建和谐校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抓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参加“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座谈会时强调,“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教育中突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青年大学生如何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标准,牢固树立并形成社会主义荣辱观,我认为每个同学要应该对照标准,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学习生活中做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
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上,应从日常生活和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入手。细节决定成功,许多青年大学生常常高呼“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可在现实中却思想上混淆了荣辱界限,行动上也抛弃了团结互助,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我们的身边常常看到有关大学生的负面行为,小到没有养成热爱学习,尊敬师长,文明礼貌,保护环境,注意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大到欺骗家长,考试作弊,甚至违法乱纪。许多大学生陷入网络游戏难以自拔,放弃了学生学习的天职,使天之骄子蒙羞!在日常校园生活中不再以讨论学术,勤俭节约,帮助别人,刻苦勤奋为荣,反而以从未进过教室,购置高档手机,过度消费,把宿舍当旅馆为荣,荣辱不分甚至荣辱颠倒。在大学生中树立并形成社会主义荣辱观,将不正之风纠正过来,我们必须在诸如上面的细节上下工夫,在学校的各个教育教学环节中,第二课堂的建设中,教育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每一层次上每一生活环境中践行“八荣八耻”。
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上,应以外造环境,内塑个人,以积极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八荣八耻”。从学生的理论教学到实验实习教学,从学生的社会实践到就业安排。广泛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举办讲座和讨论。要让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在和谐的环境中进行,形成特有的校风、班风、学风。使之形成一种新的校园环境,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心境和行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和渠道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然地遵守了正确的道德规范。
四、构建和谐校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建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观念,要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切实认识到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荣辱的能力是关系到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及学生将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从而大力加强荣辱观的教育。我们知道,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的考核标准是学生步入社会的能力和素质,我们产品的优劣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所以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通过感化、熏陶等各种途径,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念和行为,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时时要牢记学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提高服务意识。我们的所有工作,必须围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这一主题,建立为学生服务的工作氛围。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帮助大学生形成明确识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同时,还要通过各种课内、课外的活动,陶冶他们的情操,锻炼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信念,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提高师德和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我们在为学生服务的同时,要改变以往说教式的教育方法,树立全方位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提高服务水平。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朋友,春风化细雨,润物无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与各门课程的学习有机结合,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就业教育有机结合,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我们要把“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准则,激发大学生的崇高精神追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生动的道德实践,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使美好的思想道德在大学生中蔚然成风,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五、构建和谐校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贯穿教育教学、学生就业等环节中
大学生的就业率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也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尺码。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集中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的一系列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就业而展开。
学生一入校就必须给他灌输读书先做人的理念。学校从专业的开设到实验实习条件的配置,从学生的日常管理到校园文化的构建,无时不刻地让学生树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思想。使自己成为优良品质的主宰者。学校要始终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格局。
高校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构建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中凸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中国历史、文化、道德等内容的选修课,开办以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使大学生树立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学习的光荣使命感,不断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他们全面发展,将来投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大学生自觉养成文明守纪、勤俭自强、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熏陶校园精神风尚,构筑良好校风学风。让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校园“文明守纪,自立进步”的精神结合,围绕这一主题,找出教学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强改进。大力宣传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用校园的先进典型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分清荣辱。用实际行动告别不文明行为,在校园里做个文明的、专业能力强的好学生;毕业时,人人争作优秀毕业生,步入社会,在社会上做个合格的好公民。
六、构建和谐校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
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导向,构建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我们要发扬学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优良传统,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中健康、快乐的成长。努力构建学校特色教学模式及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内涵,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主旋律,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动力,不断优化校园教学、人文、自然和周边环境。突出高品位,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还需要全社会营造一个“荣荣耻耻”的环境,因为学校教育并不是封闭的教育,社会上的各种观念和思想,都会给大学生的成长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大学生思想观念形成过程中,离不开本人的主观努力和学校的教育引导,同时他们更希望能有良好的社会氛围。
因此,为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必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改善社会风气。长期的德育教育工作使我们明白,学校、家长、社会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着力解决学校德育中存在的知行背离现象。要充分发挥整个社会的作用,形成一定的机制,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习实践基地成为教育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阵地。让广大学生明确自己对历史、对民族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并且要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明氛围。要大力宣传优秀学生、教师、校友和社会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和他们的高尚精神。在整个社会氛围的感染下,使大学生树立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学习的使命感,不断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他们远离社会当中不文明的场所,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符合和谐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做党和人民放心的时代骄子。
总之,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为大学政治思想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优秀人才、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全民族素质、树立良好社会风气提供了道德教育依据。高校只有结合本校实际,采取各种方法,营造学习氛围,才能为国家培养政治思想过硬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