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5744617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 > 高等教育 > 正文

缓解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策略

摘 要:当今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面临的挑战是多样的,有些大学生不适应这些变化,出现学业倦怠现象。本文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三个方面剖析了引起学生学业倦怠的原因,提出鼓励学生积极上进,加强学校基本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质,优化社会环境等策略。以保证大学生顺利学习,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学业倦怠 策略几时起,“大学生”频频曝光于各类媒体,吸人眼球,仔细观察发现象牙塔里朗朗的读书声低了,勤奋学习的身影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逃课的学生多了,课余时间虚度浪费的严重了。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大学生的主要时间理应在校园度过,是何原因让大学生从宁静的课堂流向喧嚣的社会呢?

大学生这种消极对待学习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心理学家的注意,国外及台湾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把这一现象称为“学业倦怠”。目前与“倦怠”有关的研究多数是针对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工作者,如医生、护士、警察、教师等的职业倦怠,对“学业倦怠”的研究还不多,国内的相关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且对“学业倦怠” 还未给出准确定义,综合国内外学者的意见可以得出学业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没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在情感、态度和行为上出现衰竭状态。

一、引起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出现学业倦怠主要是长期处于各种压力之中,学生自身对压力调适不当而引发的学业方面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经过开放式问卷的调查和个别访谈,现将引起学业倦怠的因素分析如下:

(一)学习动机不强

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朝着一定的目标进行,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内部动力,这种动力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他们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学习活动,并力求达到理想境地。学习动机同时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的主要特征为对活动本身的注意和兴趣,内部动机强的学生愿意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并从中体验到快乐;而外部动机的主要特征为关注外在的奖励,外在认同和外在的指导,当外部动机强烈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现在大学生学习动机各有不同,有的学生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有的是自我价值实现,如为了个人兴趣、求知欲等;有的是为了学到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促进国家或家乡的发展,报效祖国;但更多的学生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毕业之后找到一份高薪工作,过上舒适的生活。内部动机各有不同,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当然差别迥然。此外,高校的奖励制度不明确,大部分学校只设置了每学期的奖学金,平时学生的进步得不到外部的肯定,使得不少学生在学习目标上产生了“60分万岁、61分浪费”的认识。其它爱好、特长方面更是没有展示的机会,让有爱好的变得没爱好,没爱好的不培养爱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生活过得单一而乏味。内部动机不正确,外部动机不强烈,导致大学生生活消极、学业倦怠。

(二)学习策略不当

学习策略是通过个体自我监控机制调节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从而获得知识的内隐技能之总和,是认知策略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它既可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与步骤。学习策略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速度,还直接影响学习质量。

大学生在中学时期曾有老师引导的学习,到了大学后学习任务重、考试压力大,不会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调整有效的学习方法,整天死读书、读死书,即使学得疲惫不堪学习成绩也不如人意,越学越不自信、不积极。有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不感兴趣,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只不过是为了应付考试或取得文凭,因此,学习不主动,不求甚解,只是把知识点死记硬背,不会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对学科的认识,不对自己所学的学科作详尽的资料搜集或深入研究。有的学生不会制定长远的学习目标或具体的学习计划,成就动机低,对自我期望低,不能很好地进入大学的学习情境。还有些学生重教轻学,即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比较认同,但只是被动接受,忽视了自己作为学习者应该采取适当的策略和学习方法探索创新。

(三)学习环境不好

学习环境不仅指狭义上的校园内部环境,还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是促使大学生学习积极向上的动力之一。在大学里,校园环境包括校园自然环境、宿舍环境、所学专业、教师治学态度、学校教学条件等。高校由扩招引发的资源紧缺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随时随地都身处激烈的竞争当中,上课人多、图书馆人多、上自习人多、吃饭人多、打水人多,洗衣人多,心理时时刻刻处于一种杂乱和烦躁的状态中,自然会对学校心生厌倦,继而漫延到学业倦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掀起了“读书无用论”。某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学历低的企业家创业成功的事迹,与某些高等学府毕业的学生受人救济度日的新闻形成鲜明对比,使一些学生对“知识改变命运”失去信心。校园外多姿多彩的生活对大学生造成极大的诱惑,一些学生无法潜心学习,长久恶性循环定会引起学业倦怠。

(四)就业压力增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处在转型期和发展期的当前社会暴露出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和矛盾,最明显的是浮躁感染了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市场竞争逐渐渗透到人才竞争中,先是对学历的苛刻要求,从本科、硕士、博士到留洋博士,后来又是各种专业的或是公共的考试等级证书,到现在又要求丰富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学生在市场这个无形的指挥棒下日以继夜地积累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各种砝码,即便手中握有大堆认证和荣誉证书仍感前途迷茫。

受高等教育的毕业生逐年增多,但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位逐年减少,且工资待遇一年比一年差,眼见学生本人和家庭在教育上进行的精力、时间和金钱的投资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家庭此时若有变故更是雪上加霜,无心学习。

二、缓解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策略

大学生要想专心于学业,不仅个人单方面要努力进步,还需要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齐心协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而共同努力。

(一)鼓励学生积极上进

1.尊重个人兴趣

大学生在选择学校、专业时,一定要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志向进行选择,不要根据父母的喜好或是以后的就业前景来选择,一旦选择了自己不喜欢学或不擅长学的专业,势必会越学越吃力,越学越厌烦,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会主动积极地学习,不知道疲倦地深入研究,不但学得轻松,而且学得自信学得成功。

2.培养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是能正常学习的基础,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更要有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的学生是敬业的、是乐群的、是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我们要帮助学生了解并接纳自己,能正视并满足自己的需要,生活有目标并能自控,能有效处理问题,培养共情与合作能力,有责任感,建立满意的人际关系,情绪愉快并基本稳定,对自己的环境具有高效而满意的适应。

3.规律生活作息

多数大学生在学校住宿,而大学留给学生许多自由学习的时间,这些时间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世界的认识与理解,根据自己的好恶、特长、客观条件等,恰当地自己选择选一些知识,从而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大学生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不管学校是否排课,都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规律生活,而不要觉得无无所事事,甚至专门找一些无聊的事情来消磨时间。在学习之余多参加学校各种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要做到劳逸结合,保证有健康的身体、旺盛的精力,为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学校基本建设

1. 改善学校条件

各高校在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通过大规模的学校改造,办学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教学设施有了十分明显的改善。但是,高校教育的现状离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的发展目标还有很大差距。首当其冲要解决的是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完善实验、操作、练习设施,让学生有机会实践自己的理论知识;还要注意教育资源分布均衡,无论是学校的精锐专业还是普通专业都应提供现代的教育教学设施和优良的师资力量,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以求达到各学院和专业强项更强,弱项变强。

2.调整课程设置

现阶段我国课程体系存在教学内容重复陈旧,课程门数膨胀,体系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并且对代表专业发展方向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吸收不够。因此,高校应确定课程改革目标、原则、方向,划分课程群,组建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精炼教学内容,着重技能方法和能力培养,从课程设置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丰富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较好地调节和激励学生的思想行为,学校要打造人文校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把大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创新的创造性学习中来。校园内要经常开展各种知识竞赛和学术讲座,以形成良好的学习空气,活跃学术思想,促使学生去博览群书,开拓知识视野。组织多种活动, 以寓教于美、寓教于乐的形式,增长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体魄。有条件的话要邀请国内外优秀的教授学者、企业家作报告、讲专题,不断将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展现在学生面前,拓宽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灵感和创新能力。

(三)提高教师职业素质

学生并不是对所有的学科都厌学,据调查显示,学生之所以对某些学科厌学往往与授课教师有密切关系。所以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提高授课效率及教师自身素养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1.良好的教师风度

所谓教师风度,是指教师个人的精神状态、个性气质、思想品质、道德风貌、生活习惯、穿着打扮等方面,通过自己特有的语言举止,姿态动作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一种个性鲜明的神韵。良好的教师风度是形成教师人格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人格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它能直接地、形象地感染和影响学生,如果教师仪表整洁大方、精神饱满、热情认真、言行得体、自然协调,学生便会从内心敬佩,课堂上很容易出现宽松、活泼、认真、和谐的气氛,学生就会心情愉快、精力集中地认真学习。相反,如果教师因风度欠佳而使学生产生反感或轻视,那么课堂气氛可想而知。因此,注意自觉地培养教师自己的风度并用以感染和影响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2.调动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重要的成分。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情绪就会高涨。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正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外,教师用较好的授课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充分利用能使学生产生或增强学习兴趣的条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内容生动、活泼和实用。如:讲课带有新异性、刺激性、对比明显的具体形象的内容;提供既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联系,又有增加新知识的材料;运用能使人内心感到满足、愉快的活动等进行启发式教学等等。

3.课堂教学的艺术

大学课堂同样需要组织教学,明确学习目标、课程的难点和重点。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设计好导入、授课、高潮和结束每个环节,而不能随手打开书照本宣科,教师讲的枯燥乏味,学生听的死气沉沉,久而久之必然产生学习倦怠,最终只留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教师要认真备课,传统理论与前沿知识相结合,擅于创造有效的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情绪,在课堂上或是适时组织讨论,或是采取提问的方式,或是制造竞争的气氛,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形成教学相长的积极状态。

(四)优化社会环境

1.媒体正确导向

大学生虽已成年,但心理还不成熟,正处于树立人生观的关键期,他们接触社会少,对社会的认识多数来自媒体报道,媒体要以求真、求善、求美为主导思想向大众宣传,鼓励学生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勤于钻研、严谨创新、服务人民等积极的人生态度,抵制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金钱主义的影响。

2.提供公平就业机会

用人单位应本着人尽其才的原则招贤纳士,对应届毕业生在工作经验方面宽容些,只要专业对口且已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积极上进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就要给他们创造到工作实践中再学习的机会,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报效祖国。这样还能对身处校园中的大学生进行良好启示,在校期间不必为了积累工作经验而辛苦地边工边读,可以集中精力学好知识,为将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做好准备。此外,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尽量做到透明、公开,杜绝父母能力与学生能力竞争上岗的闹剧发生,使学习成绩好、个人素质高的学生得到如愿的工作,这将会使相当一部分来自普通或弱势家庭中的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性,缓解学业倦怠。

3.完善资助体系

学校扩招和贫富差距拉大,导致高校贫困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出现在校园内,据调查,约占在校生的20%,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完善资助体系,减少学生经济压力,是缓解学习倦怠有效也是关键措施。高校在已有奖、贷、勤、免、补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助学力度,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开发勤工助学岗位,形成勤工助学服务机构。更要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方式,这是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最佳手段。在解除贫困生经济之忧的同时,要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教育,使他们能明确学习目的,端正成才动机,一定会激发起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欲望。贫困生工作做好了,既能稳定高校的教学秩序,又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才,实现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曾玲娟.解读当代大学生的学业倦怠.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0

2、杨丽娴,连榕.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集美大学学报. 200506

3、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 心理学报. 200505

4、唐昕辉等.国外工作倦怠观的理论探索.心理科学. 200505

5、徐长江,时勘.工作倦怠:一个不断扩展的研究领域. 心理科学进展. 200306

相关内容推荐